何氏膠園已有百年歷史。
歷經幾代人的拓展和培育,膠園的面積有200多公頃,設備全面,技術成熟,雇傭有26名全職和兼職的員工———當然,現在只有23名了。
橡膠園偏于一隅,生活簡單,某種程度上,依舊維持著百年前的生活模式,甚至連橡膠園里的主要建筑都是百年前建起來的,只是內里歷經修繕,多了許多的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和生活物品。
尼查、鐘仁龍帶了8名警員,一并本地的10名警員,出現在膠園,聲勢上就讓人感覺很不一樣。
江遠這邊也帶了8個人,也不是為了排場,而是有真實的需求。就好像江遠身邊離不開的牧志洋,以及溫明和陸通達。身在國外,不帶上三個人,黃強民根本不放心。
柳景輝要來辦案,衛師衎要來跟著學習,申耀偉帶著槍隨時準備出動,另外還得有王傳星隨時寫公文和PP
T.就某種程度而言,江遠的隊伍還稱得上是短小精悍。
不過,在何氏膠園的員工們眼里,多達26名警察的到來———跟膠園此前的人員數量一模一樣,多少帶著些威脅和挑釁。
“膠園住不下這么多人,你們得分出來一些人去外面住。”膠園的生產經理站了出來。
尼查等人立即看向了他。
這是一名50歲左右的華人,臉曬的又黑又油,像是端午節用黑糯米蒸出來似的。
面對警察,他的表情也不是太堅定,但還是不得不說出來的樣子,多少帶點本子味道。單就表情動作和外貌來說,有點黑AV里的高齡男主的感覺。鐘仁龍皺皺眉,當著江遠的面,只是好言好語的道:“我們是來取證的,如果往返城里的話,有點太浪費時間了,能不能請你們再擠一擠,多勻一點地方出來,我們只用幾天時間,實在不行的話,我們就搭帳篷吧。”
生產經理猶豫了一下,求助的看向后面。
“膠園的很多東西都是自給自足的,如果你們不要求單獨的臥室的話,我可以給你們準備床位,但可能要4個人住一間房。另外,我們的食堂也不能一次做這么多人的飯,食物也不夠了,你們不允許我們去采買。還有,我們平時是有種菜的,菜地的產出以前是夠的,現在也不夠了。”再次站出來的運營經理,同樣是名曬黑了的華人,但年輕10歲左右,臉的黑度也輕了很多。
尼查聽他啰里啰嗦的,終于煩了,一拍腰間,用馬來語道:“別說那么多了,吃住的問題之后再說,你們現在先排隊做一遍筆錄。”
做筆錄就是問話,雖然沒有審訊那么嚴格,但是雙方的地位是明顯不對等的,經過這個過程,想必兩名經理應該也就明白怎么做了。
“我們已經做過筆錄了。”“而且我們的生產工作怎么辦?我們有日常的工作是必須要做的。”
兩名經理眼看著警察涌上來,趕緊說話。
尼查無所謂的道:“你們配合我們工作,我們會給你們留出時間來做事的。”
事實上,真正是否要留出來,他才不管那么多呢。
何氏膠園就在吉倫坡附近,完全歸屬于尼查等人的轄區,要不是有外國同行看著,他都不會這么好說話。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首都附近,這個連環兇殺的案子才略顯突出,反而讓尼查等人更不會相信膠園職員的話,這間膠園剩下的所有23個人,都是潛在的殺人兇手。“江神,我們從哪里開始?”尼查等警員們各自捉對筆 錄去了,立即轉向江遠。
他的想法很明確,就是指望江遠來破案的,否則,此前的調查都已經進行過了,莫名其妙的再來一次,又有什么意義。
江遠咳咳兩聲,道:“我先去看看三次的犯罪現場吧,這邊的調查工作,由柳景輝柳處來指揮可好?”
“當然沒問題,推理王柳警官,我們也很熟悉了。”尼查盡可能說著好聽的,又對柳景輝道:“柳警官,接下來就要麻煩您了。”
“我來幫你們整理筆錄吧。”柳景輝主動承攬工作。他來之前已經整理過一次該案件的筆錄了,也整理出了幾張圖表和思維導圖。
對于這起案件,柳景輝有不少的想法,單純看筆錄還很難確定,但有這些人在膠園里,他自覺是很有機會的。
尼查自然很高興柳景輝能幫忙,答應了一聲,立即帶著他去跟其他警員溝通。
“最近這段時間,膠園的員工沒有離職的嗎?”柳景輝邊走邊問。
“膠園都是工作很久的員工了,我們要求他們近期最好不要有人員的流動。”尼查回答了兩個版本。
柳景輝緩緩點頭:“這樣不能持續很久吧。”“當然。如果幾個月內沒有結果的話,我們就只能暫緩這個案子了。”尼查說到這里,覺得應該給大家多一點信任,遂道:“我們是擔心抓不到人,罪犯還會再作案,如果是那樣的話,放棄這個案子就顯得太愚蠢了。”
“是的,重頭再來,只會損失更多。”柳景輝立即意識到了他們的擔心。
這也不奇怪,在兇手不明確的情況下,這種連環殺手往往是不會放棄作案的。
尤其是不圖財不圖人,只想犯罪的連環殺手,他們 的反社會程度往往比較深,不殺人則已,一旦開始了犯罪,反抗性都會很強。
柳景輝再打量打量四周,問:“他們平時還會雇傭臨時工吧,還有來送貨,送物資的人,也應該找來問一下。
”“沒問題,我們都有記錄的,回頭給您先看看他們的筆錄。”這是最基礎的工作,尼查等人都是做過一輪的。
柳景輝“嗯”的一聲,他是一定要自己看過資料的,否則,這么大的膠園,光是割膠工等臨時請來的雇工就不知道多少,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漏洞。
何氏膠園的案子,還不同于完全的密室殺人案,或者暴風雪山莊之類的案件。因為膠園是明確的可以進出的,只是進出受到限制。
就正常的思維來說,像是這樣的膠園,哪怕不是內部人員所為,也得是內外勾結才行。否則,純粹的外人入園,可以都找不到地方在哪里。
不過,柳景輝想的更深一層。
這家何氏膠園已成立百年,且每年都雇傭臨時的割膠工,每年給他送貨和交易的人員也都有變化,換言之,是真的存在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可能不在這兩年的員工和臨時工的名單上,也不是膠園的供應商和交易對象,但他們同樣能夠熟悉膠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