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

  肥前城。

  這里已經是晉王朱棡駐扎長達三個月的城池了。

  若是曾經倭國百姓過來,定然會對這個城池非常的陌生。

  所謂山高皇帝遠,自從打下這個城池之后,注重生活的晉王朱棡,就開始對這個城池進行改造。

  朱棡非常想念京師的生活,在來之前,他就已經習慣了過奢侈的日子。

  尤其是對于朱英在京師的一些舉措,更是有學有樣的搬到了這邊來。

  首先就是對多余建筑的拆建。

  京師的街道,寬敞整潔,而在倭國這里,顯然除了城中央的城主府之外,其他的地方,只能用臟亂差來形容。

  有的時候,連騎兵都沒有辦法路過。

  是以干脆就拆。

  但凡是阻礙到交通的,管他什么住宅,商鋪,統統給他拆個干凈。

  然后就是城中倭國百姓的驅離。

  用將士的話來說,晉王殿下心善,見不得太多的亂民,所以只能全部驅逐出城了。

  當然,這些被驅逐出城的倭國百姓,可不是說可以自由行動,他們會在監工的安排下,進行勞作。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不管是田里的事情,還是砍樹,建筑等等各方面,全部都要干。

  每天會提供兩餐吃食,當然,為了保障這些倭國百姓不餓死,給的也算是干飯。

  倭國上下,都是信奉佛教,從而就有一種肉食者鄙的習俗,這也就方便了剩下肉食。

  米飯加野菜,再搞點魚蝦,便就是倭國百姓的生活了。

  聽上去不錯。

  只是米是最差的糙米,野菜自己挖,魚蝦自己打。

  在如今的倭國,可不是說像后世那般有什么新鮮魚蝦,因為涉及到保存的問題,所以吃的魚蝦,基本上都是明軍剩下的臭魚爛蝦。

  當然,在這個年代,不餓死就已經是最好的事情了。

  會有這樣的待遇,也跟大明現在的情況有很大的改變,如今大明糧食比較充足,即便是窮苦百姓,也可以靠高產作物來維持生計。

  如此下來,就有了足夠的糧食運送到倭國,供養五十萬大軍。

  每兩個月,都會有一批糧食運送過來,保障將士生活所需。

  這才有倭國百姓現在的生活。

  然而,便是這樣的情況下,除了一些武士貴族外,大量的倭國百姓,竟然會對晉王朱棡感恩戴德。

  哪怕是語言不同,但從行為上也可以看出倭國百姓真的是認可了晉王。

  甚至有不少倭國的青壯,提出想要加入到大明的軍隊中來。

  為此晉王朱棡都感覺到有一些不可思議。

  其實在如今這樣的年代,不管是哪里的百姓,生活都是非常艱苦的。

  他們并沒有什么別的想法,最大的夢想,便就是能夠吃上一口飽飯,即便是如此,也都是一種奢望。

  大明鬧饑荒,倭國就不鬧饑荒嗎。

  實際上,倭國的饑荒,還有各種天災,遠遠要比大明來得更為勐烈,頻繁。

  這也就導致餓肚子對于倭國的百姓來說,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

  而現在,只要勞作,每天竟然就能夠吃到兩頓吃食。

  自從明軍占據了城池后,倭國的百姓,竟然沒有了被餓死的。

  這是多么難以想象的事情。

  晉王朱棡,本身是比較殘暴的。

  對于倭國的百姓,動輒打罵,遇上不順眼的,甚至當場格殺。

  然而倭國百姓對此,好像是習以為常,竟然并沒有反感。

  因為大明的晉王,只允許他自己殺人,而不允許手下殺人。

  這對于倭國的百姓來說,簡直就是福音啊。

  倭國雖然通過學習唐朝,大化改新后沒有了奴隸制度,但在律法這塊,完全就是地方貴族,五十說了算,各種壓迫的情況極為嚴重。

  晉王朱棡來了后,自然是實行的軍管,軍中律法嚴明,對于倭國,不管是百姓,武士,貴族,一視同仁,反正都是倭人,管他那么多干嘛。

  這一下子就讓倭國的內部矛盾平衡了。

  倭國百姓的心也平衡了。

  看到以往的大老爺,武士,貴族,也跟自己一樣的勞作。

  別說,干什么活都有勁了。

  這天下午,當朱棣來到肥前城的時候,眼中是掩飾不住的詫異。

  好個老三,竟然把倭國城池經營得這把有聲色,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他。

  在得到通報后,朱棣便就帶著隨身的幾個親衛入城。

  寬敞的大道,一路上暢行無阻,周邊的房屋明顯是最新建的,看上去規整有致,排列分明。

  一路前行,便就抵達到了城池中央。

  門口,是等候的朱棡親衛。

  “拜見燕王殿下。”

  數名親衛抱拳作揖。

  不管燕王和自家晉王有著怎樣的矛盾沖突,這都是大明皇家的家事,不是普通的將士可以去參與的。

  若是因此給什么阻礙,別說是燕王了,便是自家王爺,也肯定不會輕饒。

  才一進門,就有一道聲音響起。

  “四弟呀,你這帶來三千騎,突然跑到三哥這里來,是想要干嘛呢。”

  “是要向哥哥我示威嗎。”

  朱棡原本打算是在大堂里等著燕王過來,不過想起燕王朱棣,就有些耐不住性子,聽到動靜,直接就到了院子里開嘲諷。

  朱棣見此,也不由藏著,直言道:“我這次過來,可是要給三哥送一筆錢財。”

  朱棡沒有絲毫遲疑的冷笑道:“就你這性子,能給我送什么錢財,搞笑的吧。”

  “指不定你這肚子里,憋著什么壞水呢。”

  “說吧,到底是個怎么回事,先說清楚了,借糧可沒有。”

  對于老四朱棣的到來,其實朱棡的心里也很是疑惑。

  現在倭國就要投降了,也沒什么戰事要打,大家都忙著遷移人口呢,怎的在這個時間點上,跑到自己這里來。

  朱棣開口道:“既然三哥問了,我也不藏著,我這次過來,是想請和三哥一起合兵,攻下那豐前國。”

  聽到這話,朱棡原本準備嘲諷的神情頓時消失,面上有些陰沉不定,而后道:“進屋說話。”

  朱棣便與朱棡兩人,一起入了大堂。

  朱棡首先發難道:“老四你要知道,現在倭國那邊,已然答應了太孫殿下的條件,投降我大明,并且賠償了九千萬兩白銀,還有城池三座。”

  “你在這個時候去攻打豐前,是想要違抗太孫的令旨嗎。”

  朱棣笑著說道;“我哪里敢違抗太孫的令旨,可是,三哥收到了太孫的令旨嗎,還是收到了朝廷傳來的停戰命令。”

  “倭國是投降了,前不久據說倭國都已經簽訂了條約,只等朝廷蓋章了。”

  “可現在,朝廷有沒有蓋章,咱們也說不準不是。”

  朱棣話到了這里,朱棡當然心里頭非常清楚了。

  微微沉思一番后道:“豐前城,可有倭兵十萬眾,即便是你我二人合兵,二十萬軍想要在短時間內打下豐前,可不見得是有絕對的把握。”

  “若是強行攻占,必然傷亡過大,屆時哪怕是打下來,也定然會受到朝廷的責罰,討伐倭國,非但無功,反而有過。”

  “若是持久不下,待朝廷之令過來,那便是作了一番無用功不說,還會遭到朝堂訓斥。”

  “這可是沒吃到羊肉,惹得一身騷。”

  在利益的面前,之前的一些兄弟矛盾,顯然朱棡也選擇暫時放下,和朱棣開始商討起來,也順勢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棣聞言說道:“三哥莫要誤會,我這邊可沒有十萬軍,若是合兵,只能是四萬軍與三哥一同攻打豐前。”

  聽到這話,朱棡剛想發脾氣,突然又停了下來。

  從個人而言,朱棡的軍事天賦,其實并不比朱棣差。

  那一次的北伐被朱棣建功,也并非是因為領導不力。

  他很快就意識到,老四朱棣另外的六萬軍,必然是去了其他地方。

  再想到高麗軍那邊,是由老四朱棣曾經的麾下道衍掌軍,這其中關節,便就一下子明白了。

  放下原本要摔碎的茶杯,端起喝上一口后,朱棡開始盤算這次是否有攻城成功的可能。

  朱棣也不急,喝著茶等著朱棡的決定。

  半晌,朱棡開口問道:“老四你能確定,若是筑前城被攻,豐前城的倭兵,一定會調動支援嗎。”

  朱棣笑著說道:“這一點三哥不必擔心,我自然有把握。”

  朱棡冷哼一聲:“別給我打馬虎眼,既然是要我跟你一同出兵,那就把事情說詳細了。”

  “我的性子,你也是清楚的,若是膽敢搞什么小心思,可別怪我到時候不講兄弟情面。”

  朱棣心道:你我之間,哪還有什么兄弟情面可以講?

  不過還是解釋道:“在倭人看來他們已經投降,自然防備上會有松懈,當然,這只是其一。”

  “其二,高麗軍攻城,跟我明軍又有什么關系,目前是倭國向我大明投降,可不是向高麗投降,是以高麗攻城,倭人自然不會懷疑到我這邊來。”

  “屆時在倭人的想法中,我明軍自然會按兵不動,而他們則必然不會丟棄筑前城,從最近的豐前城調兵,是定然之事。”

  朱棡反問道;“你又怎么能確定,倭人不會防備我等呢,若是倭人不動,豈不是前功盡棄。”

  朱棣笑著說道:“這一點三哥盡管放心,我在倭國這邊,還是發展了幾個細作的,如今他們雖然沒領兵,但在豐前城中,還是能夠說上幾句話的。

  “這等事情,只需要稍作引導,自然就會打消他人疑慮。”

  朱棣雖沒有像是朱棡這般,把心思都花在城池建造之上,當發展細作這塊,可是得了其父皇朱元章的真傳。

  在來倭國之前,本身就發展了一名倭國細作,再來之后,更是把倭國的一些武士,貴族納入麾下。

  最后便是在豐前城,也有了部署。

  其實即便是倭國不投降這般拖下去,朱棣也自信可以攻下豐前城。

  朱棡想了想道:“豐前城城池堅固,加之這般多日布防,即便是走了幾萬倭兵,堅持兩三日定不是問題。”

  “屆時若是豐后城出兵增援,也自是難以快速攻下。”

  朱棣此時面帶微笑的說道:“這不是還有七弟嗎。”

  朱棡到了這個時候,哪里還不明白朱棣已然布局好了一切。

  老七齊王朱榑的性子,他自然也是知道的,最為驕縱,急功近利,定然會去攻打豐后城。

  如此這般,同時打三城,又是攻其不備,成功機會很大。

  朱棡也能猜到,在這其中,攻打倭城的收益,必然是朱棣最多。

  筑前,豐后兩城,肯定會得一筆。

  當下深思一番后道:“三七,你三,我七。”

  朱棣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道:“好!”

  看到老四答應都這般痛快,反倒是朱棡的心中有些后悔了,應該要多要一點。

  不過都是王爺,臉面還是要的,既然話已經出口,自然也沒有反悔的余地。

  當下只能憋著這口氣,商量接下來的一些具體作戰計劃。

  三城的攻打,自然不是在第一時間。

  高麗軍先行攻打筑前國,然后是朱能率三萬軍聯合齊王朱榑打豐后國。

  最后才是朱棣和朱棡一起打豐前國。

  正如朱棣猜測的那樣,筑前,豐前,豐后三城里的倭人,在這個時候完全沒有想到會遭到高麗軍攻城的事情。

  姚廣孝那邊,在張玉過去之后,自然不可能拒絕。

  便是高麗的將軍,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都清楚倭國要投降了,那么明軍退軍之后,高麗軍也只能跟著退軍。

  唯一給高麗的好處,就是對馬島在此戰之后,便就屬于高麗了。

  不過那等鳥不拉屎的地方,又沒有什么好處能撈,這讓一眾高麗軍很是郁悶。

  現在張玉來了這么一出,別說是衛光了,便就是姚廣孝出面都攔不住。

  兵貴神速,現在打的就是時間差,在張玉抵達的第二天,高麗這邊全軍出動,強行攻打筑前城。

  齊王朱榑在聽到朱能的匯報之后,聽說三哥,四哥都已經商量好了,他這個當弟弟的,自當要跟著上。

  不出所料,在朱棣安排的細作引導下,于高麗軍攻打筑前城的第三天,便有三萬倭兵自豐前城出,前往支援。

  而當豐后城也被攻打的消息傳過來后,頓時豐前城的倭人就知道中計了。

  還沒反應過來時,明軍的火炮就已經架在了豐前城的城門下。

哎呦文學網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