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23章開海

  開海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大明的商人,也可以召集護衛,從海上航行,去其他國家做生意。

  當造船開海的消息,在朝會上說出來的時候。

  朱英站在旁邊,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之前他跟老爺子說了幾次,雖然老爺子有所觸動,但一直沒有正式下達諭旨。

  然而怎么自己昨日就去了趟宮外,今日就轉變這么大呢。

  這還不止。

  隨著劉和的宣讀諭旨,就各個碼頭,重新組建市舶司。

  所有海商的通行,必須從市舶司那里取得通海文書,才能有海上航行的資格。

  但凡不取得通海文書者,一律認定為走私出海。

  違律者,大船貨物盡數充公,隨行人員視職務定勞役。

  在這個諭旨下達后,同時令戶部出具有關于海上貨物的詳細賦稅章程。

  朱英心里頭,直呼好家伙。

  老爺子這一手,玩得熘啊。

  不聲不響,就把這么個事情給敲定了。

  朱元章這不是讓群臣商議,而是乾坤獨斷,直接下達諭旨。

  下面的人,自然知曉沒上奏的份,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就是嫌活得太長了,沒人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朱元章顯然也注意到了大孫的神色變化,得意的笑了笑。

  下了早朝,爺孫倆就開始聊起來。

  “爺爺怎么會突然想好開海禁呢,這邊倭國還沒有打完。”朱英不解問道。

  朱元章笑呵呵說道:“怎的,就允許大孫賺些錢財,咱就不行了?”

  “說起來,還是得虧大孫你,讓咱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咱之前,也沒接觸過商道,沒想到這商道里,竟是還有這么多的講究。”

  “若是操控得好了,這錢財,還真的可以憑空生出來,太過于奇妙了。”

  “咱這心里頭呀,反復琢磨著,發現有些法子,不僅讓百姓得了好處,國庫還能有一大筆的收入,比之曾經的賦稅,都要來得快上許多。”

  “這就讓咱發現一個事情,這天下間的錢財,若是能夠全部均分,那么就沒有餓死的人。”

  “說明啥,說明這些地主豪紳們,他們手里的錢糧,是多得超乎咱的想象啊。”

  “咱想起當初,在各地流浪的時候,一些地主家的糧食,都已經存到發霉了,被老鼠都啃了許多,還不愿拿出來。”

  “之前倒是可以搶,可現在不行,那會亂了套。所以就須得按照大孫這邊的法子,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掏出錢糧,購置一些新的玩意。”

  “咱大明能有啥新奇玩意,這東西,肯定是海外來得更多。”

  “也懶得多搞,咱就讓海關,把這稅收給加大一些,坐著收錢,豈不美哉。”

  “大孫你來說說,是不是這么一個道理。”

  聽著老爺子的長篇大論,朱英都有些呆住了。

  這還是他印象中的老爺子嗎。

  怎的感覺變化如此之大。

  就好像,一下子突破了本身目光的格局。

  要知道朱英的這個東西,基本上全都是來源于前世記憶。

  有些地方,并不能說非常切合完美,不同時代的東西,強行融合在一起,可是沒出問題的。

  過于超前的理論,在現在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現在的朱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朱英回道:“爺爺說得在理,就是孫兒不知道,怎得爺爺一下子,就...

  朱元章笑哈哈的打斷道:“就怎樣了,怎么,只須大孫有想法,咱就不能有想法了。”

  這話讓朱英不由有些汗顏:“自然不是這個意思,孫兒只是有些奇怪。”

  朱元章拍了拍大孫的肩頭,感嘆道;“咱呀,也不是那般頑固不化之人,這些日子以來,大孫的一些舉措,咱都是看在心里。”

  “最開始的時候,咱覺得現在的大明,已經很是足夠了,當今天下,又有哪國,能跟咱大明相提并論呢。”

  “大孫的心思,咱也清楚,亦如當年的咱一般,有著建功立業,擴土封疆的大志。”

  “大孫你今年才十九啊,這般年輕,在咱看來,哪里懂得這么多。”

  “可現在,咱這想法變了,大孫的優秀,是咱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所以咱就覺得,雖然咱年紀大了,也可跟著大孫,再試那么一回。”

  “至少從現在來看,不是更好了嗎。”

  聽著老爺子的話,朱英心頭升起一絲暖意。

  這是老爺子,對自己的認可,是全方位的認可。

  朱英想要說些什么,卻似乎肚子一堆的話,又不知從何開口。

  朱元章看了出來,道;“咱們爺孫倆,便也就試試,看看能將這大明,再度推向多高。”

  朱英認真點頭:“好。”

  開海的事情,很快就通過邸報,傳遍了整個京師。

  不少行商,蠢蠢欲動。

  但凡知曉些的,誰不對那海外貿易起心思呢。

  一名尚有五十多歲的老者,聽著說書人講述這邸報上的事情后,不由起身道:“陛下當真下了如此諭旨。”

  話一開口,頓時其他客人,就傳來不滿。

  畢竟大伙都在認真聽著呢,你這般打斷,豈不是壞了興致?

  老者見此,也知道是自己唐突了,連忙作揖賠罪。

  而后也沒聽說書人來講述,徑直的回了府邸。

  老者本是江南一帶的人,算是大戶。

  是被當今陛下,給強制遷移到京師這邊。

  在此之前,他是跟船出過海的。

  海上的貿易,到底有多么值錢,心里頭非常清楚。

  如今聽到開海的消息,頓時就來了興致。

  “把今天的邸報,快些給我送來。”

  老者對下人吩咐道。

  而后到書房里,仔細看關于開海的一些介紹。

  京師邸報,有這么一個好處,就是在遇到朝廷的一些決策后,就會有相對詳細的介紹。

  老者看著,眼睛越發亮了起來。

  他在其中,嗅到了商機,且非常的強烈。

  他想做,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曾經的他,也是個普通的乞兒,便就是靠著自己靈敏的嗅覺,才掙下了如今的家產。

  很多被強制遷移過來的大戶,日子可沒他現在過得這般舒服。

  心中頭仔細想過后,感受了下自己的身體。

  “我至少還能干十年。”

  老者很是滿意。

  隨后就喊來管家,讓他把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全都召集過來。

  下海經商,可不是個小事,得有足夠的本錢。

  老者就準備把地窖里埋的銀子,全部都給拿出來,賭這一手。

  不過小兒子有些不耐煩:“父親,如此大的風險,著實沒有必要,咱們現在,也能過得挺好了,這般行去,一片未知,若是出了什么岔子,豈不是血本無歸。”

  聽到這話,其他的弟兄,也紛紛響應。

  大家在京師這里的舒適日子過慣了,當然不想去海上討生活。

  “你們,逆子!”

  老者破口大罵:“咱們家里,就那兩間商鋪,若是等老子死了,你們三個,要怎么分?”

  “坐吃山空的敗家玩意,本來老子還有些猶豫,這般看來,此行是非去不可了。”

  “不想去的,也行,老子給你些錢財,自生自滅去吧。”

  聽到這話,三個兒子,頓時就不敢多嘴了。

  老者冷哼一聲:“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老子帶著你們幾個兔崽子,出幾趟海,也算是讓你們多了一份本事,哪怕是身上一干二凈了,也能給別人當個總官,再不濟做個財附。”

  “好歹能吃口飽飯,不至于餓死。”

  對于這三個兒子,老者沒一個滿意的。

  讀書讀書不行,買賣買賣不會。

  老者一直心里頭犯愁,想要好生將他們鍛煉一番。

  現在有了開海的事情,就是有了機會。

  只可惜三個兒子,連總官,財附都不知道是啥意思。

  所謂總官,操持全船諸般事務。

  所謂財附,便是掌管貨物買賣和每日帳目計算的職務。

  有過出海的經驗,去干這兩個職位,還是很容易就能上手的,那也是門本事。

  像是老者這樣的情況,自然不會是個例。

  但凡接觸過海貿的商人,大致都是能夠知曉這其中的巨大利潤。

  不過出海,也有講究,至少護衛不能少。

  途徑一些小國,殺人越貨什么的,家常便飯。

  就這么一下子,武人突然就受重視起來。

  大明伐倭大軍,在滅掉倭國船隊后,輕而易舉的就登陸了九州島。

  雖說是號稱五十萬大軍,嚴格算起來,自然是沒有的。

  能戰之兵的話,大概是接近三十萬左右,這已經是一個極限了。

  其余十多萬,幾乎都算是后勤。

  像是這種長途的征戰,如果不是以戰養戰的話,后勤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

  姚廣孝那邊,基本上也差不多。

  不過即便如此,對于九州島上的倭軍來說,這也是異常巨大的壓力。

  在大明火統,大炮面前。

  倭國低矮的城防,根本就不值一體。

  一番轟炸之下,很快就能破開,而后一擁而進。

  不需要太多的什么戰術,策略。

  雙方的差距,自然不在一個檔次。

  不夠憑借著對于地里位置的熟悉,倭國武士還是有一定的防守之力的。

  城池不能阻擋,那就只能打野戰了。

  倭國武士的個人素質,還是非常高,給大明伐倭大軍也造成了不少困擾。

  尤其是那些難走的山路,更是如此。

  從整體的局面上來看,倭國節節敗退,幾乎沒有什么勝利的希望可言。

  雙方不管是在人員素質方面,還是軍備方面,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對于現在的倭國來說,目前正是處于南北朝戰爭結束的初期。

  在歷史之上,被稱作室町時代。

  名稱源自于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在這個時期的倭國,人口上也不會太多,沒有經歷江戶時代的平穩發展。

  倭國的人口沒有統計,不過按照版圖來說,按照歷史的統計,這個年代也被稱為戰國時期,總人口超七百萬。

  大量的倭國城池,被迅速的占領,不過這些倭人,也知道沒辦法跟大明軍正面抵抗,紛紛熘走。

  雖是一路平推,但對于倭國軍士的殺傷,并不算多。

  顯然,倭國目前的想法,就是拖。

  不管是大明這邊,亦或是高麗這邊,都是屬于遠征軍的概念。

  包括馮勝,也不會說一股腦帶著將士們橫沖直撞。

  步步為營才是關鍵。

  打下九州島沿海后,馮勝立馬下令,占據周邊的倭國城池,直接便就開始吞并。

  “那些倭人,真是讓本王煩死了。”

  “大將軍,這般打還是不打,什么時候打,怎么打,倒是給個話呀。”

  “就這么僵持著,待他們其他地方的大軍過來,我們這邊,可就沒現在這么輕松了。”

  朱榑直接說道。

  他現在的性子,有一些急切。

  因為打倭國實在是太容易了,那些倭人,這就如砍瓜切菜一般,哪有什么阻擋的能力。

  贏了幾次之后,朱榑就開始有些飄了。

  是不是還嚷著要率軍直搗黃龍。

  馮勝聽著催促,并沒有急于回答,而是在沉思后,這才說道:

  “齊王殿下,我自是明白你的意思,但是首先要想清楚一個關鍵,那就是如果大軍前往,遇到些許不利,又當如何。”

  “我等大軍,自大明出發,遠道而來,對于倭國的地形情況,尚且沒有絲毫了解。”

  “若遇天險埋伏,哪怕得勝,也是慘勝,不知多少軍士,便會因此喪命。”

  “我等在這里,也沒得補充,一個將士戰死,便不會如同在大明一般,還有能頂替的。”

  “諸位殿下,不也是想著,如果建設藩國,這往后的日子,還長著呢,當不是說一日兩日,便就可以定下。”

  “是以既然咱們這邊,已經攻下城池十多座,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須得步步為營才是。”

  馮勝的這一番話,讓最喜歡的鬧騰的朱榑,也是冷靜了下來。

  現在情況不明,真有重大損失的話,那么此番遠征,真就如同笑話一般。

  “諸位殿下莫急,我等先將這里掌控起來,而后慢慢蠶食,才是最為平穩。”

  馮勝看著都在沉思的殿下們,便就再度說道。

  其實對于馮勝來說,他當真是希望這場大戰,打的時間越長越好。

哎呦文學網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