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3章冠名,給陛下拜年

  人的名,樹的影。

  對于朱棣,其實在朱英的內心深處,一直有一絲絲忌憚。

  永樂大帝在后世的名頭,還是很響亮的。

  那可是在整個華夏歷史中,唯一一個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者。

  這也是為什么朱英一直沒有真正去用朱棣的原因,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去大明外開疆擴土。

  但現在遼東,奴兒干的情況截然不同。

  首先在遼東,奴兒干兩地,可謂是一馬平川,無天險可守。

  黑土的縱橫面積很廣,很大,這也就意味著去守護糧產將會變得極為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每當黑土地開始收獲的時候,必然會引起草原上及周邊勢力的眼紅入侵。

  從前還要費勁心思,越過長城進入內陸打秋風,常常是有來無回。

  現在不同了,直接沖過去就能搶。

  草原不平,戰爭不停,這就是往后遼東,奴兒干地區的真實寫照。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真正的將才。

  倒也不是說大明沒有真正能打的了,相反,還很多。

  譬如淮西武將集團,隨便拉出一堆來。

  包括藍玉,也是可以調遣過去。

  但是他們的功勞,已經足夠大了,若是繼續鎮守遼東,奴兒干,這個中影響,會波及到軍權的平衡。

  他們本身就有許多舊部,現在已經是在削弱影響了,還放出去,就很難控制。

  那為什么朱棣就沒關系呢?

  首先是他的身份,他是藩王。

  藩王的兵員,將領,本身是來源于皇室的調遣,也就是說藩王本身的權力,來源于皇室本身,而不是將領個人,這也是為什么自古以來,藩王造反都不成功的主要因素。

  當諭旨下達,解除藩王權力的時候,幾乎很少有人,會選擇跟著藩王作亂。

  朱棣那邊,是個例外,究其原因,還是朱允炆師出無名,做事太絕,而且那個時機,也非常之不對。

  因為在朱允炆上位的時候,軍權有很大一部分掌控在藩王們手里,而這些藩王在面對朱棣和朱允炆之間的斗爭,一開始就是作壁上觀,甚至多有幫助朱棣。

  因為誰都不想引頸就戮,心里頭雖沒感覺朱棣能夠成功,但至少也要威懾一下朱允炆。

  當藩王們聯合起來,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而且那個時期,距離藍玉案才過四五年,大量的中層軍官被殺,也導致軍中衰落。

  還有諸多巧合,權謀,里應外合之類加持,這才有朱棣的成功。

  朱英怎么也想不出,若是僅憑朱棣一人,怎么能跟自己對抗。

  就算是安排朱棣去遼東,奴兒干,肯定也不是讓他一個人管著,自有掣肘。

  回想起朱棣一生,幾乎都是在馬背上渡過。

  哪怕是最后當了皇帝,都是不斷親征。

  直到第五次親征,身體承受不住后,才結束了戎馬的一生。

  比起皇帝,他更適合當個將軍。

  “如果大孫覺得不妥,那便就算了吧。”

  朱元璋一直在觀察大孫神色,見其面有掙扎,顯然是在為老四的事情犯愁,便就直接開口道。

  朱英聞言,抬頭看向老爺子,正好捕捉到老爺子眼中的遺憾還有心疼。

  心下一動,開口說道:“不,孫兒覺得遼東奴兒干,四叔可去得。”

  朱元璋聽到這話,眼角展開,高興道:“大孫當真覺得沒問題嗎。”

  一個是自己的大孫,一個是自己的兒子。

  真要對比起來,朱元璋自然是毫無猶豫的選擇大孫。

  因為這是朱重八的大孫,老四是朱元璋的兒子。

  咋一看似乎有些矛盾,但實際就是如此。

  其實對于朱棣,在朱元璋的心中,還是十分喜歡的。

  曾經在朝堂上,對于朱棣,多次褒獎道:類咱。

  甚至開出過百萬面額的大明寶鈔賞賜朱棣。

  沒辦法,朱棣的喜歡,全靠各位兄弟的襯托,除了太子朱標外,幾乎沒有哪個兒子能有朱棣這般優秀。

  一個個的,名聲極差,按大明律,全都要給廢掉王爵。

  唯有朱棣,行事作風嚴謹,常年作戰少有敗績,在軍中的名聲極佳,在地方上也沒有過于劣跡。

  還跟自己一樣,喜歡殺貪官,錦衣衛核查下,證據確鑿,從無誣陷。

  不僅沒有虐待百姓,反而民生還算不錯。

  算比較成器的朱樉,朱棡,還有其他兄弟,根本無法和朱棣比擬。

  算馬皇后嫡子的,便就是老大朱標,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

  朱棣雖不是親生,但也是掛在了馬皇后名下,這或許是因為對于誤殺碩妃的愧疚。

  小時候朱元璋不喜歡,長大了卻是喜歡得很。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諸多兒子之中,只有朱棣跟朱元璋,長得那是最為相像。

  然朱元璋要是知道,在自己駕崩后,朱棣這個最像自己的四兒子,特地因為自己那句話:上夢人以璧置于項,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藥傅之,無驗,后遂成骨隆然,甚異。

  然后給自己整了一張鞋拔子臉,或許現在就忍不住抄起棍子,將其一頓暴打。

  朱元璋這話的意思,是說自己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夢,夢到自己脖子上套了個玉璧,然后融入肉中,變成異骨隆起了。

  然后朱棣為了加強君主權威,就給父皇朱元璋整了個天子之相。

  因為龍臉一般是比較長的,所以也給自己父皇整了個龍臉。

  稍微還算好的,便是供奉在武英殿的畫像,還是以朱元璋本身為主,不然這到了后世都有些扯不清了。

  因諸般原因,在朱元璋的心中,朱棣朱英兩叔侄,應當是攜手以扶大明。

  卻因為朱英流落民間,老大身死,從而讓老四有了當皇帝的想法。

  在不知道大孫的時候,朱元璋其實也有過讓老四當皇帝的念頭。

  朱允炆還小,其他兒子沒一個入眼的,能夠對比的,也就唯有老四和允炆了。

  當然,現在就沒有這些考慮了,大孫回來,一切自當不同。

  因為大孫的回來,現在的朱元璋也平和了許多,比往日少了暴躁,動輒殺人的習慣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對于大孫的想法,也非常的看重。

  朱元璋知道自己年紀大了,能活的年頭,一個將會比一個少。

  他明白大孫的性子,有些選擇,即便是自己強加在大孫身上,但等大孫即位后,只怕是依舊會改過來。

  大孫的情況不同,自己在接觸到大孫的時候,他已經成長起來了。

  十年時間,讓大孫的性格變得堅毅,也變得很難有大的改變。

  朱元璋是個聰明人,所以在對待藩王的問題上,他很尊重大孫的想法,不會刻意去強加。

  其實曾經對于朱允炆也是這樣,只是他沒想到,朱允炆這個孫子自己在的時候,答應得好好的,一轉頭就變了味道,強行動手。

  朱棣在當上皇帝后,總是覺得自己對不起父皇,經常半夜驚醒,害怕遭到訓斥。

  其實倘若朱元璋真的知曉朱棣因為朱允炆強力削藩而奪了皇帝位,也頂多是訓斥幾句,并不會大動肝火。

  因為朱允炆的無情舉動,只會讓朱元璋覺得更加失望。

  即便是朱棣得了皇帝位,終究,是肉爛在了鍋里。

  或許,這個跟自己長得最為相像,性格行事也極其相像的兒子得了皇帝位,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不過嘛,比起嫡長孫朱英來,統統靠邊站吧。

  能夠看到大孫對自家四叔不計前嫌,朱元璋還是很開心的。

  “爺爺,四叔在行兵打仗上,還是非常不錯,尤其是對草原,情況熟悉,過去當有大用。”

  朱英沒有去回答關于自己跟朱棣之間的微妙關系。

  這些事情,心照不宣便就行了。

  朱元璋笑著點頭道:“大孫能夠這般想,當是最好了,都是自家人,不當說什么兩家話,老四那孩子性格還是很直接的,沒太多的彎彎繞繞。”

  朱英默然不語。

  老爺子這般想,那是因為朱棣在老爺子面前,從來都是服服帖帖,論起城府深,只怕是這皇室上下,沒幾個能出左右的。

  因著過年的關系,似乎所有人都開始變得清閑下來。

  不管是皇室還是百姓,都在忙著置辦年貨。

  一些窮酸書生,也頂著寒風擺攤,幫人寫對聯。

  尤其是今年的年貨,比往年還要來得更加的實惠,便宜,就更加引起了熱潮。

  在年貨這塊,朱英早有準備,大大小小的貨物,不斷的朝著宮內運輸。

  這其中包含百貨,但凡宮中所屬,上至后宮嬪妃,皇室子孫,下至宦官婢女,禁衛京官,皆有所賜。

  假若是家中有子女的,還能得到紅封,也就是壓歲錢。

  不過主要還是象征意義為主,畢竟這年頭,家里六七個孩子的多得是,不可能去封六七個紅封。

  紅封里面,按照品級大小不同,自十文到十貫鈔不等,算是個喜慶。

  “太孫殿下真是大氣,咱們大明二十五載,數今年正旦,最為熱鬧。”

  “那自然是,你且看現在距元旦還有八日,這年味已經趕超往年了,我聽說呀,太俗殿下還招了四海八分的戲班到京師來,輪流唱戲。”

  “今年可大不相同,咱們太孫殿下回歸皇宮,圣上爺孫重逢,這般喜事,自然要大辦一番,且太孫殿下入宮后,圣上可有錢了。”

  “嘿嘿,怎得沒錢,那么大的商會,咱們年貨,哪個不是從群英商會購置的,如此大的體量,這賺的錢財,怕是得新建一個宮殿才能裝得下。”

  “話不是這么說,現在咱們買的貨物,可比往年便宜太多,我看這商會由太孫殿下操持,對于咱們這些老百姓,當真是個大好事。”

  “往年幾十文都買到的貨物,到了現在,差不多都多得半數,當真是天大的福澤。”

  宮內宮外,喜氣洋洋。

  尤其是在京師的百姓,可謂是得到了偌大好處,就算是最下等的流民,也有專門設立地方,供其飽腹。

  這么大一筆開支,全由群英商會開出,絕對的大手筆。

  “大孫,這般多的錢財,怕是要花費巨大吧。”

  宮里頭,感受過熱鬧后的朱元璋,不由找到大孫來詢問。

  往年的正旦春節,可沒這么大的開支,因為本身初建國,國庫里也沒多少余糧,所以在重大節目上,還是有所控制,相對來說要節儉許多。

  這次同意大孫操辦正旦春節事宜,可如此宏大的場面,尤其是對于宮中的一些安排,朱元璋好奇之下,看了歷經數次修改后的章程,就感覺心口有些堵得慌。

  往年章程也不少,但主要是在禮儀方面。

  主抓百官朝賀這塊。

  現在可不僅如此,多了許多節目,表演,戲曲,說書,甚至還有皇宮中專門設定的美食廣場。

  單單就奉天廣場,正旦就有極為宏大的跨年大型節目活動。

  里面所涉及到的煙花,就清單便就有十多頁。

  這讓一貫節儉的朱元璋,大呼難以接受。

  “爺爺放心,這些花費看似巨大,實則無須花費內帑一分錢,且不止如此,孫兒的商會之中,這些當有得賺。”

  朱英自信的回道。

  朱元璋好奇問道:“跟咱說說,這么大的花費,咋就有不花錢還能賺錢的道理?”

  朱英神秘一笑,解釋道:“爺爺可是聽過天界寺頭香?”

  朱元璋點點頭,道:“咱自然是知曉的。”

  天界寺,京師三大寺廟之首。

  歷來風俗,早有爭頭香的說法,認為這可以給人在新的一年帶來好運。

  現在的爭頭香,還沒有后世那般厲害,花費數百萬,只為一頭香。

  如今能到天界寺,亦或是京師三大寺的靈谷寺和大報恩寺得頭香者,不是宮中貴胄,就是朝堂重臣。

  商人,即便是花費再多錢財,也沒那個資格。

  但這可不代表,他們沒有這個心思,在后世商業發達起來后,花費最多最大的,便就是商人了。

  朱英深諳其道,因此在正旦節日那天,增加了一個環節,便就是這個環節,足以抵扣花銷不說,還能有所結余。

  而這個環節的名稱便是:給陛下拜新年。

哎呦文學網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