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洋一句話,問得屋里安安靜靜,而馬洋忽然哈哈大笑,道:“軍哥,我跟你鬧著玩兒呢,你咋還不吱聲了呢?”
“呵呵…”趙軍一笑,他相信馬洋的話是鬧著玩兒。但看老丈人、老丈母娘和大舅哥的神情,感覺這里頭應該還有事兒啊。
馬家辦事那天,趙家不會來太多人。可等趙家來接親那天,馬家的親朋好友都會一起跟著去,這叫娘家客(qiě),是給閨女撐腰的。意思是我們老馬家有人,嫁到你們家,你們可別欺負我們閨女。
既然是撐腰,那娘家人、娘家客到男方家去,從開始到結束,不到最后不會走。
不管婆家、娘家關系如何,不論婚后婆婆怎么磋磨兒媳婦,男方家辦席這天,男方家誰也不會得罪娘家人、娘家客。
坐席愛怎么吃就怎么吃,大人或許不好意思,有的小孩都挨桌吃。
趙家辦事那就更不用說了,以趙軍和王美蘭的豪爽,你跟著吃四悠席,那也沒關系。
而且趙家辦事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時間跨度太大了,早晨第一悠席是早八點開,第四悠席則是下午兩點開。
這年頭吃飯沒有磨嘰的,兩點開席的話,不到兩點半也就都吃完了。但坐席的打包、主人家收拾完,怎么也得三點了。
也就是說,趙家早晨七點接親,娘家人、娘家客就來,然后要在趙家待到下午三點。
這咋得供人家兩頓飯吧?
這問題,趙軍考慮到了。他想的是,早晨那悠席再加幾桌,讓馬玲家這邊的親朋好友過去吃個早飯。至于之后的三悠席,那他們這些娘家人、娘家客愿意吃哪悠就吃哪悠,找地方坐下跟著吃就完了。
趙軍剛想跟王翠花說,說“大娘你那天早晨就別張羅飯了,家里客啥的,都跟著上我們那兒邊吃去吧”。
如果王翠花拒絕的話,趙軍再說一句“我們都預備出來了”,王翠花肯定也就借坡下驢了。
要不然的話,趙軍七點來接親,王翠花得幾點給家里那些親戚安排飯吶?
那天是馬玲出門的大日子,再不收拾也得給馬玲打扮一下。然后還有親戚啥的過來,王翠花都得跟著招待,哪有工夫安排飯?可不安排還不行,那樣就怠慢親友了。
有上輩子的感情基礎,趙軍知道老丈人一家都是好相處的,他愿意在家多安排幾桌,幫著老丈母娘減輕負擔,同時更是給馬玲一家長臉面。
在心里琢磨了一下,趙軍沖王翠花一笑,道:“大娘,我小弟不說,我還尋思說呢。”
“啊?你說啥呀,軍?”對姑爺,王翠花兩輩子都是和藹可親的。
“那天早晨你就別張羅飯了。”趙軍道:“完了讓咱家客,都上那頭吃去。”
“不用!”王翠花聞言,連忙拒絕道:“那不用,我給他們整點兒啥吃就完了。”
趙軍聞言,忙勸道:“別的了,那么早還忙活啥呀?我爸、我媽都說了,到時候咱先跟著吃一悠。”
說到此處,趙軍一笑,道:“剩下那三悠,咱愿意吃哪悠再吃哪悠。”
聽趙軍這么說,馬大富、王翠花兩口子知道這是親家在娘家客面前給自己做臉面,兩口子便順水推舟地答應下來。
這件事,趙軍讓老丈人一家都挺高興。可高興歸高興,馬家還有一個事沒問呢。
這時候,王翠花坐在四角八叉凳上,而馬洋就站在她身邊。王翠花右手攥拳,輕輕捶了下馬洋的腿。
“嗯?”馬洋一怔,低頭卻見王翠花抬手向趙軍一比劃,道:“軍啊,喝水。”
“哎,大娘。”趙軍笑著端起杯子,又喝了一口糖水。而與此同時,馬洋就見馬大富向他使了個眼色。
“嗯?”馬洋又是一怔,然后就看馬大富對王翠花道:“你晌午掂對幾個菜,完了讓小軍擱這兒吃。”
“啊…”馬洋見狀,心想我爸是給我媽使眼色呢。
“不得了,大爺。”趙軍說話時,忙攔要起身王翠花,道:“大娘,我得回去了,家那邊兒還有不少活呢。”
說著,趙軍就起身下炕。
馬玲、許小青在西屋沒出來,馬家四口將趙軍送出大門外。
看了眼趙軍離去的背影,馬大富、王翠花、馬勝齊刷刷轉身,三雙眼睛盯住那呲著大牙傻樂的馬洋。
馬洋:“…”
人多力量大。
當趙軍到家時,棚子都起來一片了,靠東墻的六口大鍋也支上了。
趙有財、趙威鵬兩人一個切肉、一個淘米,忙活著午飯。
這時候王美蘭在屋里,跟干活的婦女們打成一片。
后院這邊的活兒,由張援民做指揮,李大智、王強、林祥順、李寶玉、解臣、趙金輝都動手幫著搬料。
看到趙軍回來,王強忙向趙軍走來,似乎是有什么話要對趙軍說。
后院全是錘子打擊釘子的聲音,王強便拉著趙軍到角落,湊在趙軍耳邊說道:“你爸不樂意了。”
“又咋地啦?”趙軍問,王強眼神往東邊一瞟,道:“擁呼伙食飯,你媽安排的二米飯,他說你媽敗家。”
趙軍嘴角一扯,也是無語了。
二米飯就是小米和大米一起燜的。
今天趙家這六口大鍋,三口是八印的,三口是十印的。
印是以前計量鍋大小的單位,做的師傅張手一比量鍋口,三拃是六印,四拃就是八印。
人的手有大有小,比量出來的印也就有大有小。
一般來說,八印的鍋,鍋口直徑在七十厘米出頭。而十印的鍋,鍋口直徑在八十厘米左右。
趙家的鍋偏大,他家八印的鍋,差不多能裝一百四十斤水。
六個土灶剛砌好,生火烘干順帶做飯,正好三口鍋燉菜,三口鍋燜飯。
以王美蘭的性格,今天雖然就一道菜,但菜可硬了。
肉燉土豆,肉有牛肉、野豬肉、鹿肉,三種跟土豆塊混在一起,燉了滿滿三大鍋。
難怪趙有財不樂意,這三大鍋菜就放了將近一百斤的肉,燉出來以后肉塊即便縮水,也比土豆還多。
再加上二米飯,就林場逢年過節,工人也沒有這么硬的伙食啊。
趙有財一邊切土豆,一邊直皺眉;一邊切肉,一邊直咬牙。
隨著香氣彌漫開來,永安屯人已經見怪不怪了,西山屯人卻是忍不住地直吞口水。
飯菜一好,王美蘭就招呼大伙吃飯。雖然才十一點半,但王美蘭說了,早晚都是吃,做好了就趁熱乎吃唄。
趙有財這二十年大廚不是白干的,他家辦席擺多少桌都不缺盤子、碗,都不用找鄰居借。
一百多人,一人一個大海碗、一個二大碗。大海碗盛菜,二大碗盛飯。
王強、林祥順給大伙發碗、筷,趙軍、趙有財、王美蘭、金小梅、李寶玉、李如海六人各守一口鍋,給大伙打飯、打菜。
趙威鵬、趙金輝組織大伙有序排隊,男的兩排、女的兩排。
西山屯人看到這飯菜,不少人都熱淚盈眶。
即便最近條件好了,過年那時候也沒這么吃啊。看這伙食就知道,王美蘭這屯長是真是沒拿他們當外人吶。
這樣的一大碗菜、一大碗飯,吃著得多美啊!
眼看第一個打飯的張興隆端著飯菜離去,西山屯人都急不可耐,下意識地直舔嘴唇。
作為民兵隊長,佟友豐排在另一隊的第一位。那邊是王美蘭給張興隆打菜,這邊是趙有財給佟友豐打菜。
佟友豐把大海碗往前一遞,咧嘴朝趙有財一笑,他雖然什么都沒說,但趙有財耳邊仿佛聽到了佟友豐喊他:“屯長男的!”
“俏麗哇的!”趙有財心中暗罵,然后拿勺的胳膊一抖,大鐵勺子在鍋里迅速地連點數下。那勺子就像有粘性似的,每一下點在鍋里,勺中都會多了些菜。
說時遲,那時快。也就一秒鐘的工夫,勺子在鍋里連點四下。等抬起來的時候,上尖一勺子的…土豆。
這一幕,給一旁維持秩序的趙威鵬看呆了。他在部隊做了那么多年炊事員,做飯的手藝當真不差,可也沒見過這一手啊。
趙有財勺子一轉,一大勺土豆就扣在了佟友豐的碗里,然后趙有財大喊了一聲:“下一個!”
佟友豐都懵了,趙有財這么喊,他都沒反應過來。
而這時,旁邊伸出一只小手,拽過佟友豐的碗,道:“佟隊長,我給你盛飯。”
“啊…”回過神來的佟友豐,看了一眼說話之人,連忙打招呼道:“小…李師傅。”
李如海一笑,露出潔白的大板牙。
李如海抄起勺子就給佟友豐盛了一勺,然后緊接著又來一勺,兩勺就給佟友豐盛了上尖一碗米飯。
這回佟友豐樂了,他感覺小李師傅真不錯,雖然嘴不好,但人是真好。
“慢用啊,佟隊長。”李如海笑呵地送走了佟友豐,看著佟友豐離去的背影,李如海臉色瞬間沉了下去。
與趙有財不同,李如海雖然年紀小,但他很少跟人鬧不愉快。此時看著佟友豐后腦勺,李如海冷笑,心想:“叫我小破嘴?俏麗哇的!”
“哎?”回過頭來的李如海,看李寶玉正給武大林盛飯呢,忙攔下了李寶玉的第二勺。
然后,在李寶玉和武大林不解的目光中,李如海解釋說:“先盛半碗,吃完了再盛一碗。要不等你再盛前兒。就沒有飯了。”
“哎呦,可不咋地!”武大林眼睛一亮,端著一大海碗肉和半碗米飯,一溜小跑地就蹽了。
趙軍結婚的席在這邊辦,準備好的桌椅板凳早就拿過來了,一直就放在倉房里。
開飯之前,大伙齊心協力將其從倉房里拿出來。王美蘭讓女人進屋吃,但王小蘭她們都不干,說怕給大少爺新房還沒住人呢,可不能在屋里吃。
中午這陣兒出來太陽還挺暖和,再加上今天氣溫也高,大伙就在外頭對付一口吧。
武大林找就近桌子坐下,同桌的就是張興隆和佟友豐。
此時張興隆正往嘴里炫呢,老頭子可是吃嗨了,大口大口地吃肉、吃飯。
佟友豐倒是沒急著動筷,看武大林過來,佟友豐抻脖看了一眼武大林的菜碗,當即問道:“誰給你盛的菜呀?”
剛才看張興隆的菜,佟友豐就心里不平衡。因為張興隆碗里肉可多了,反而土豆沒多少。
佟友豐要拿自己的土豆換張興隆幾塊肉,張興隆卻讓他滾犢子。
此時看武大林的菜碗,佟友豐更不平衡了,因為武大林的碗里都看不著土豆。
“大少爺給我盛的。”武大林說話就坐下,當屁股沾板凳的時候,他看了一眼佟友豐的菜碗,然后笑著問道:“佟哥,誰給你盛的菜呀?”
“屯長男的。”佟友豐應了一聲,這時他看到武大林的飯碗,見武大林的米飯只有自己的一半,佟友豐心里頓時舒坦了不少。佟友豐當即一笑,問道:“大林,你飯,誰給你盛的?”
“大高個兒那兄弟。”武大林說的是李寶玉,等他說完又看了眼佟友豐的飯碗,然后問道:“佟哥,你飯呢?誰盛的?”
“小破嘴兒。”佟友豐說話就往嘴里扒拉口米飯,然后道:“大林,咱倆菜放一塊兒吃啊?”
看他這樣,武大林心底默默地嘆了口氣,然后毫不猶豫地拒絕說:“別的了,佟哥,自己吃自己的吧。”
佟友豐:“…”
大海碗是能辦席上菜用的,裝的比一般盤子還多。一人一個大碗菜,也就把菜都分完了。
但大伙盛完一悠之后,米飯還剩了不少。
這些米飯被盛到大盆里,端到前院來,用蓋簾扣上省著涼。
然后,王美蘭告訴大伙敞開了吃,沒吃飽的就自己去盛飯。
武大林第一個扒拉完碗里的飯,然后端著剩下的半碗菜和空飯碗,跑過去盛飯。
原本還想夾武大林兩塊肉的佟友豐心里罵娘,可這時卻見同桌的秦光泉也去盛飯了。
佟友豐轉頭一看,武大林正拿著勺子往自己的碗里按飯呢。米飯經他那么一按,一碗能頂兩碗。
這時同桌的秦宏志也起身去盛飯,佟友豐低頭看看碗里的大半碗飯,這才感覺到了不對。
困難是困難,但這么大的人也都要面子,怕被屯子人講究。所以,大伙都是吃完碗里的飯再去盛。
他們那半碗飯吃的快,吃完了自己盛、自己壓。兩碗壓一碗,回來慢慢吃,就能吃著兩碗半。
唯獨佟友豐,當所有人都盛完第二次飯以后,他才把他那一大碗米飯吃完。
當佟友豐起身時,就聽張興隆告訴他:“飯沒了,你不用去了。”
佟友豐:“…”
滿院子,二十張桌,一百多人都捧著飯碗猛造,只有佟友豐看著碗里剩的幾塊土豆和菜湯欲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