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學霸 第三百四十四章新的一年
今年的閩南,相比往年氣溫要高一兩度。
春節期間,白天氣溫就沒有一天低于24°的,秦元清有些明白了,看來氣候這個大勢一如既往的沒有改變,閩南還是進入了歷史特枯年,他就記得從這一年開始,整個閩省降雨量比往年降低很多,雖然得利于遍布全省的水庫,前面幾年還好,但是到了2020年,小型水庫就全部干涸了,村民都直接在水庫里種菜了,而且就是大中型水庫都進入告急期,地方政府的頭等要務不是發展經濟,而是抗旱救災!
幾乎每次地方政府會議,最主要的議題就是抗旱救災,如何保證居民供水,也就是在這一年,隔三差五的就進行人工降雨。每次有臺風生成,人們最期盼的就是臺風從閩南登錄,這樣就可以帶來大量降雨量,緩解旱情。
可惜這幾年非常的奇特,一個臺風也沒有從閩南登陸,一開始大家看到臺風繞了個彎,都說是鄭成功、勝利女排雕像保佑,可是等到旱情一日勝過一日的時候,看到臺風繞了個彎去其他地方那么就是唉聲嘆氣、破口大罵,恨不得拆了雕像和定風珠。
不過這暫時都沒有影響到現在,大家享受著春節的假期,甚至于因為名氣越來越大,不少人就前來這里旅游,干脆租下一套別墅,在這里過年。
秦元清則是愜意地享受著這難得的假期,過去一年可以說是他最忙的一年,也是最經常加班的一年。
什么996,那簡直就真的是福報。
所以這個春節,秦元清就好好地陪著家人,享受著假期難得的放松,白天帶著孩子泛舟河中,摘摘草莓、西紅柿,烤烤地瓜,當了一回孩子王。
在這一份愜意,讓秦元清身心無比的放松。
陪著孩子,看著孩子玩得開心,燦爛的笑容,秦元清也是發自內心的開心和愉悅,他拍下了孩子們一張張照片,記錄下他們的成長軌跡,正如那句話:當然要拍照記錄啊,他們又不是永遠這么無憂無慮。
初九這一天,告別了親人們,秦元清一家正式結束了自己的春節長假,至于老爸老媽他們,要到過了元宵節才前往京城。
雖然春節剛剛結束,但是互聯網上卻很熱鬧,因為002號航母剛過春節就出海進行測試,而且與之前不一樣,這次的出海測試,航母上的甲板停了二架J35艦載機,這一次它們將進行首次航母起飛和停靠測試。
秦元清看著新聞,他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海軍在加快002號航母形成戰斗力,加快摸索002號航母的性能以及演練戰術,很顯然隨著華夏的發展,海外利益越來越多,要求華夏必須有一支強有力的遠海海軍,去維護華夏的主權和國家利益,保護華夏人民財產不受侵犯。
甚至于,055萬噸大驅,在春節這個舉國同慶的時候,正式完成漆裝下水,交付給海軍,使得華夏正式擁有了萬噸大驅,那恐怖的鋼鐵巨艦和強大的戰斗力,讓無數軍迷們感到熱血沸騰。
而且055萬噸大驅接下來四年時間,將會有8艘正式服役,交付海軍供海軍使用,以取代海軍的那些老舊的戰艦。
當然有一些公眾人物痛心疾首的批評,說這是窮兵黷武,這些軍事裝備投入的錢完全可以用來扶貧,將會使得數以百萬計的民眾脫貧。只是這些人終究不明白,屬于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不復原來的影響力,因為他們已經被時代給拋棄了。
秦元清看著002號航母出海測試的新聞報道,心中也是嘆了口氣,過去的一年,風起云涌,面對著挑釁,華夏擺事實講道理,有理有據,直接蔑視了那跳梁小丑一般的所謂國際聯合法庭,然后就是那天,大家都在看著熊出沒,完全沒有意識到,那一次地球差點按下了暫停鍵。
至于那一位美軍不可一世、狂傲得每邊的艦隊司令員,如今正式履職,去高句麗當大使了。
秦元清調整了自己心態,恢復了往日上班節奏,白天參與實驗室的科研,下午則是帶隊拜訪水木退休的教職工們,送油送米送紅包,將來自學校的溫暖送給這些退休的教職工們,代表著學校并沒有忘記他們曾經對學校做出的貢獻。
與此同時,位于媼圍縣的研究院,也正式進入建設程序,甚至于謝道昕親自帶著研究人員,率先在媼圍縣租下辦公室,開展工作。
而研究院的大規模招收本科、碩士畢業生,更是讓生物專業迎來了春天,畢竟將近二千份工作崗位,還有高薪,所以雖然是在媼圍縣這樣的偏僻環境惡劣地方工作,但是依舊有很多人選擇去。
當然秦元清也有自己的工作,他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提名院士候選人,這一次他提名的院士候選人,汽車研究院2人、航空發動機研究院2、化學實驗室3人、生物實驗室4人,與他相關的院士候選人足足達到十一人,而且這些院士候選人的年紀都是比較年輕的,集中在4050歲,更有像顏檸這樣的,還不到40歲。
正常而言,每一次院士增選工作,候選人大概在500名左右,然后通過第一輪評審會議,淘汰其中的一半。剩下一半進入第二輪評審會議,從而選出大概60名左右的新當選院士。
華夏工程院如此,華夏科學院也是如此。
這幾年,隨著水木科研經費愈加充足,優秀成果不斷涌出,在院士增選方面愈加表現強勢,每年都有七八名來自水木大學的研究人員新當選院士。
而今年就愈加強勢了,僅僅是秦元清就提名了11人。可想而知,批評秦元清是華夏學閥的聲音又要開始此起彼伏了。
秦元清對于這種聲音早已無視了,學閥就學閥,反正他認為自己并沒有錯,他這幾年正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進院士的年輕化。以往這院士評選,資歷往往是一道坎,很多明明技術水平達到了,結果愣是因為資歷不夠被卡下來。
秦元清覺得這并不對,很沒有道理的事。院士是華夏科研人員的最高學術稱號,就應該留給那些技術過硬的科研人員。
至于那些已經轉為行政方面,也就沒有必要保留院士頭銜。所以秦元清在去年成功的推進兩院改革,其中一項重要改革就是關于院士退出機制。
院士是終身榮譽沒錯,但是這是對于科研人員。對于一些院士不再從事科研工作,而是從事行政工作的,也就沒必要再繼續保留院士頭銜,所以這就讓兩院三百余位院士退出了院士。
當然秦元清提名的院士候選人,都是有著過硬的技術能力,道德品質都沒有問題,在該領域要杰出成果有杰出成果,要論文有論文。比如伍世豪,在鋰空氣電池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鋰空氣電池成了最熱門的產業,不管是影響力還是社會效益,都是毋庸置疑的。比如顏檸,在心肌炎方面關于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也是作出重大貢獻,所以秦元清將其提名為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其實秦元清更想做的是,推進院士評選機制,比如設定最高門檻,超過60歲就不再推薦為院士候選人了,畢竟到了這個年紀,除了一些特別領域,實際上是做不出偉大的成果了,這一點可不僅僅存在于數學,在其他方面也都是相同的道理。只是其中的阻力非常大,使得一番激烈交鋒后,門檻設在了70歲這條線,超過70歲理論上不再推薦為院士候選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一點秦元清是深有感觸。
哪怕他被稱為學閥,什么學術霸凌,可實際上很多東西不是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哪怕是兩院,實際上也是一張張網織成的,哪一個沒有相應的關系網?哪一個沒有門生故吏、同門師兄弟?自然而然就想著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也當選院士,增加自己的話語權。
不過秦元清的努力也不是沒有效果,最近兩次的院士增選工作,大部分的人都是在4555歲區間,相比起以前院士的年齡都降低了一大截,也導致兩院院士的平均年齡下降了不少。
與此同時,一些以前可以靠著熬資歷,如今也基本上都斷絕了,沒有出色的成果,那么再也通不過院士評選了。
秦元清一直秉承著一個信念,那就是給研究人員最好的科研環境,這不僅僅體現在科研的硬件條件上,還包括比較高的薪水、榮譽。不然的話你讓一個頂尖學者,一個月拿著幾千塊一萬塊,家里愛人吵鬧著,住房都是個問題,辛辛苦苦搞科研卻不如去工廠打工,這不是讓人心塞么,還怎么一心一意搞科研。
科技人員,不但要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同樣也需要比較高的工資。
當然,對于技術人員,榮譽也是少不了的,不管是內部單位榮譽,還是社會榮譽,都可以更好的激勵工作人員投入科研之中,作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重生科技學霸 第三百四十四章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