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文藝時代 第八一四章 半本書
李大海一時有些手足無措,畢飛雨見狀笑道,“校長,我們其實就是路過的時候聽說山里有個學校,一時興起進來看看。”
一時興起……李大海不禁唏噓,這些大作家的行事作風跟常人果然大不相同,正常哪有人一時興起就走大半天山路的,而且還帶著一個行動不便的史鐵笙。
“那你們……”李大海正要問余樺他們具體想做些什么,忽然一拍腦袋,“我真是昏頭了,幾位先生帶著大家坐吧,辦公室椅子也不夠,我這就去搬點過來,你們遠道而來,先喝口粗茶。”
畢飛雨卻一把拉住了李大海,“校長你就別忙活了,我們跑了這么長時間,也不是過來喝茶的,伱要是方便,就帶我們在學校里面轉轉,大家都很關注學生們的情況。”
“那這……嗐,我也不矯情了。”李大海笑道,“現在正好是上課時間,我帶各位去簡單看看學生們上課的情況吧。”
畢飛雨點點頭,又跟帶路的老頭說道,“大爺,多謝你帶我們來這里啊。”
老頭擺擺手,“沒得啥子,沒得啥子。”
從校長室一拐出來就是四年級的教室,此時正在上語文課,但是學生們的注意力早就不在黑板上了。
余樺他們一群人過來的聲勢還是挺浩大的,學生們早就被這么一群人吸引了注意力。
別說是學生了,就連上課的老師也都在嘀咕,猜測來的這群人到底是什么情況。
上次他們見到這樣的陣仗,還是幾個月前市教育局派隊伍過來教學檢查,但即便是那時候,也比這次人少。
陶湖村小學是深空公司贊助的,所以在當地有些名氣,教育局也非常關注,生怕再出板橋村那樣的事情。
見學生們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等人身上,余樺笑著說道,“看來,我們這是影響到學校的正常工作了。”
一旁的李大海連忙說道,“沒有,沒有,各位能夠來到我們陶湖村,是我們村的榮幸,學生們一直在村里待著不經常見到外面來人,所以有些好奇。”
畢飛雨笑著問道,“李校長,你們學校現在總共有多少老師?”
“加上我,總共七個。”李大海說道。
“七個,這有點少了吧。”
五個年級,七個老師,平均每個年級只有一點四個老師,而且里面還有一個是校長。
李大海笑道:“不錯了,深空沒有資助我們的時候,學校加上我也就三個老師。”
趙巖驚訝道,“三個老師怎么給五個年級上課?你們也沒有分身術啊。”
“我們當然沒有分身術,所以只能把學生們攏到一起,通常都是相鄰的兩個年級放在一起,比如一年級跟二年級就經常放在一個班里面上課。教一年級的時候,二年級在旁邊自學,教二年級的時候,讓一年級的自學。”說著說著,李大海臉上的笑容反而更盛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學生們小,讓他們在另一個教室自習不放心,只能待著。不過這也有意外之喜,二年級的能復習一年級的課程,一年級的也能提前學習二年級的課。”
雖然李大海說的非常樂觀,但是大家都知道其中的艱辛。
兩個年級放在一起教,時間長了,老師自己可能都會暈頭轉向。
作家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城鎮里的,有幾個農村的,家里的情況也要比陶湖村要好很多。
像陶湖村這樣的地方,沒有深空資助之前,學生們想要將小學讀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想其他的更是奢侈。
“深空資助你們之后,學校學生有變多么?”畢飛雨問道。
李大海搖頭道,“沒有,還是每年都在減少。”
對于這個回答,眾人都有些驚訝,他們還以為深空公司資助之后會讓陶湖村獲得更多的學生。
深空資助過很多學校,其中比較出名的有離潮小學跟深空第一希望小學,這兩個學校都是越辦越好,學校學生越來越多。
特別是深空第一希望小學,現如今規模非常大,是當地最好的小學。
因此在眾人的印象中,深空公司資助的學校肯定都是越辦越好,學校學生越來越多。
看出了眾人的驚訝,李大海笑道,“不僅僅是學生在變少,我們陶湖村的村民也在逐年減少,越來越多的人出去打工了。山里的日子跟城鎮不能比,稍微賺到些錢的,寧愿在外面租房子也不愿意回來。”
畢飛雨他們點點頭,現在的大環境就是如此。
國內經濟迅速發展,需要的工人很多,再加上如今的政策種地很難,所以人們都在往大城市跑,投身到建設當中。
這是大勢所趨,不是深空公司在當地資助一個小學就可以改變的。
余樺忽然想到之前跟于東聊天的時候說起這事,深空公司在給山村里面的學校資助的時候給的錢都很少,基本上都是勉強解決眼前的問題。
現在看來,于東他們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
山村里面的學校早晚要消失,投入太多反而是一種浪費。
其實解決陶湖村問題的最佳方案,就是將陶湖村整體搬遷到山下去,劃一片地給他們弄個集體住宅,這樣就能夠解決住房以及教育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余樺又看向學生,見學生們依舊看著這邊,便問李大海,“我們方便進去么?”
“額,當然,當然,沒有問題。”
李大海當即走了進去,跟講臺上的老師小聲說了幾句,那老師露出驚訝的表情,然后快速地走下了講臺。
“各位老師好,歡迎各位來到我們陶湖村指導工作。我是二年級的班主任,我叫陶元生。”
“陶老師,貿然前來,打擾到你工作了,還請見諒。”畢飛雨說道。
“沒沒沒,你們能來,是我們盼都盼不到的。”
余樺他們在陶湖村小學待了有三天,每個人都給學生們上了至少一節課。
包括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笙,他給五年級的學生們讀了一段自己的《我與地壇》,然后又跟學生們講了很多自己當年插隊的事情。
孩子們或許還品不出《我與地壇》的味道,但他們卻對史鐵笙的故事非常感興趣。
雖然史鐵笙有說到他如何生病,又如何自暴自棄的,但卻以一種十分樂觀的方式,倒讓學生們經常笑出聲來。
余樺他們的課自然更不用說了,每次都是笑倒一大片。
在陶湖村小學待了三天,除了上課之外,他們這些人還幫助學校搞了不少基礎建設。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陳墨白竟然精通木工活,為學生們做了些圓規、直尺甚至是椅子。
他們還會帶著學生在學校的墻上畫畫,在山林間唱歌、吹笛子。
不僅是他們教學生,他們也會在放學之后跟著學生放牛、趕鵝、摸魚、捉蝦。
他們是在第四天早上走的,沒有跟學生們道別,天還沒有亮就出發了。
李大海提議讓他們跟孩子們當面告個別,卻被余樺給拒絕了。
離開陶湖村之后,余樺他們又接連去了好幾個學校,每個學校都會待上兩三天。
于東一直都在關注余樺他們的行程,得知他們最近一直在沿途的學校轉悠,也是會心一笑。
其實余樺他們走之前,于東就想跟他們說這事,讓他們有時間去鄉村的那些學校看看。
先不說余樺能夠教給學生們什么東西,但像余樺他們這樣的名人出現在生活之中,對學生們的影響是很大的,會給他們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教育是一件非常玄妙的事情,有時候堅持數年的教學,可能都不如某一刻的點撥。
而于東當時之所以沒說,也是不想讓余樺他們的旅游承擔太多東西。倒沒想到,雖然他沒有提,余樺他們卻主動去干了這件事情。
沉吟了一會兒,于東給秘書部去了個電話,“給我安排明天上午去鹽都的行程。”
“老板你一個人去么?”
“嗯,我一個人。”
“需要安排回程么?”
“回程等我消息。”
“好的,我這就安排。”
第二天下午,于東就出現在了鹽都福順縣下轄的冬湖鎮。
余樺他們昨天剛剛到冬湖中學,于東要在學校跟他們見面。
車子在距離學校兩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于東獨自下了車,自己朝著學校走去。
隨行的安保人員不敢掉以輕心,迅速在周圍布置起來。
自從上次的事情之后,于東身邊的安保力量就變得非常強,像這次出遠門,安保公司直接給配了兩個小組,其中一個小組已經提前來了冬湖鎮排查了。
冬湖中學是深空公司資助比較早的一個學校,因為是在鎮子里面,所以這幾年發展比較順利。
深空公司為冬湖中學提供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一套成熟的教學體系,這一套教學體系是深空公司摸索了很久才弄出來的。
這套教學體系綜合了金陵中學、繼光中學等知名學校的特點,也根據鄉鎮學校的情況做了改進,之前在金陵的一些初中用的很不錯,來到東湖中學之后并沒有水土不服,依舊表現非常很好。
現如今的冬湖中學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六千多名學生的當地名校,不再需要深空公司資助了。
學校門口的路也修的非常好,路的兩邊都是各種文具店、超市、排擋,一片繁華景象。
走到一半,于東進了一家規模不小的書店。
這是于東的一個習慣了,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看看當地的書店,因為他相信,從一個地方的書店就能看出這個地方的氣質。
這家書店名字叫做“冬中書店”,能叫這個名字,代表這個書店應該開的比較早。
開在學校門口的書店,最多的當然就是各種教輔材料以及文具用品,東中書店前半部分擺的都是這些,而靠里面的位置則更多地擺著些文學作品。
老板是個五六十歲的老頭,戴著一副老花鏡,正坐在收銀臺后面捧著本書在看。
有人進店,老板頭都不抬一下,依舊在看書。
可能因為于東資助了冬湖中學,所以書店里面有一面書架上都是于東的書,于東大概掃了眼,除了一些稀有的版本,他的書各個版本在這里都能看到。
除了他的書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有些年頭的文學作品,很多十八十九世紀的作品。
于東看了一圈,目光忽然停在了一本書的書脊上面。
《巴黎圣母院(上)》,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它出現在這里于東并不奇怪,擺在它旁邊的就有《悲慘世界》、《紅與黑》、《人間喜劇》、《高老頭》等作品,老板似乎很喜歡法國文學。
而這本《巴黎圣母院》之所以吸引于東,是因為它的版本。
害怕自己的判斷失誤,于東又將書翻開看了下。
果然,這書出版自1949年4月,首印1500冊,由駱駝書店出版。
駱駝書店是上滬生活書店的二線單位,沒什么名氣,不過《巴黎圣母院》這個譯名第一次出現就是在駱駝書店,也就是在于東手里的這本書上面。
因為它出現的地方,讓于東有些懷疑它是贗品,雖然這一版的《巴黎圣母院》現在來說不是什么稀世珍品,但也沒有出現在一間主賣教輔書的小書店里面的道理,不管怎么說,它畢竟是一本出版于五十年前的書。
但是于東從頭到尾翻了好幾遍,都沒有發現什么不對勁的地方,這本書跟他家里面的那三套都是一樣,不過這本書是上下兩側,這里只有一個上冊。
“老板,這本書賣么?”
老板頭都沒抬地說道,“這個店里面的書都賣,包括我手上這本。”
于東笑了笑,拿著書走到收銀臺,將書遞到老板面前:“這本,多少錢?”
“這本……”老板看了眼書,忽然一愣,“你要買這本?這本書只有上冊,你買回去干什么?”
于東笑道:“沒關系,我看書一般情況也就能看一半,買全本回去還浪費,不如就買個上冊,省點錢。”
(本章完)
溯流文藝時代 第八一四章 半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