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七七八章 博覽會(2)
自從找到螞蟻搬家的捷徑之后,沈老板也開始無心工作了。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與其自己忙,還不如給別人點錢,讓別人幫自己忙呢。
錢是永遠都賺不完的,有錢大家一起賺嘛。
很多有智慧的企業家都知道,永遠不賺最后一分錢。
沈光林就很相信這一點,基本上從來不做獨家生意,賺錢的時候大家一起來,這樣會少很多敵人。
于是,這些年,他就是這樣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避開了一盆又一盆潑向他的臟水。
而且,是工作重要還是生活重要呀?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是不知道取舍的,甚至有些人為了工作而忽視了周圍的一切。
比如,強哥為了拍戲忘記了防備經紀人;比如,大胡子哥為了拍戲忘記了防備干兒子;亮哥為了直播忘記了防備做頭發。
他們忽視了家人,忽視了親友,忽視了隔壁鄰居老王,也忽視了陌陌上天天在附近出現的小姐姐。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人家怎么會上陌陌?
當然,在大部分有錢人的眼里,自然還是生活更加重要。
賺錢,不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么?
持有這個觀點的有錢人其中就有沈某人。
這趟歐洲之旅,沈光林與其說是為了工作,不如說是為了陪著李莉來旅游的。
他大約就是過來度蜜月來了。
對此,李莉非常滿意,按照沈老板的要求,她已經不叫姐夫了,改叫爸爸了。
那就來一場浪漫的旅行吧!
后世有個非常有名的旅游行程路線,叫做歐洲十國游。
當然,所謂的歐洲十國游一般是不包括東歐的,大部分情況下也不包括英吉利,一般的行程是除了德法意之外,還會加上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
在后世,歐洲可是有43個國家呢,很少有人全都去過,尤其到了疫情來臨的時代,到了戰爭爆發的時代,大家更是不敢出門了。
而能夠在八十年代就可以隨意暢游歐洲諸國的,也就是沈光林了。
不要覺得沈光林旅游花的是自己的錢,他是來出國考察的,來進行訪問的,是由各個國家的各個大學來出錢。
這算不算是一個知名的訪問學者歐洲行?
沈光林歐洲游的第一站就是瑞典。
他們從布拉格出來之后,一點都沒耽擱,直奔斯德哥爾摩而來。
這個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國家似乎有莫大的魔力,讓沈某人記掛很久了。
畢竟,在去年的12月10日,第八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是米勒和柏諾茲因;化學獎獲得者是克拉姆;生活或者醫學獎的獲得者是利根川進,他發現了抗體多樣性產生的遺傳學原理。
沈光林過來,他不是來“跑步進京”的,他是真的喜歡北歐的自然風光。
現在還是冬季,瑞典有皚皚白雪,是全世界知名的滑雪圣地,更是有奇妙的北極光,所以,他是來旅游的。
尤其,北極光是一種很奇特的物理現象,這對物理學家的吸引力是很強的,沈光林和李莉都喜歡探索物理的奧秘,很有意思。
只是,在歐洲國家重,瑞典的物價是非常高的,甚至高的離譜。
當然,這是因為他們的高賦稅和相對高的工資水平,帶來的就是非常高的消費水平。
還好,沈光林是應斯德哥爾摩大學的邀請來的,不用自己花錢。
不然,即使以沈光林的消費水平,也會覺得這里花錢真的太兇殘了。
沈老板是萬豪酒店的會員,當然會住在這里。
他這個人就是這么怪,一方面享受他們提供的服務,另一方面還要投訴他們。
最后,受不住李莉戲謔的眼光,沈光林只要不情愿的承認,他是有點小心思,就是推銷一下自己,老王賣瓜,也要自賣自夸嘛。
這次直接到諾貝爾的總部過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真的不要覺得諾貝爾獎的評獎是根據科研成果來的,這就太天真了,不然,元素周期表的發明者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為什么沒有獲獎呀?
整個評價的大環境就是如此,你不拜人家的廟,人家就不認為你是和尚。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那個評獎是絕對公平的,人就是其中最大的不平公因素。
就說國內,這些年所評的那些獎就真的公平嗎?
要知道,即使在國內,沈光林都沒有獲得幾個有實力的獎呢,到現在為止,國家科技方面的最高獎根本就沒考慮過他。
沈光林確實是不稀罕,但是國家的那些評委呢?因此就不該發給他嗎?
對于諾貝爾,沈光林是相信自己能夠獲獎的。從最初的理想物理模型,到后面的納米材料,高溫超導材料,足球烯,量子通訊,靶向基因療法,這都是諾貝爾級別的成果。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成果的價值正在進一步的顯現和提高。
越是有“用”的發現,獲獎的幾率就越大。
像華夏合成的牛胰島素,大家原本興致勃勃的以為會中獎呢,其實并不會,因為它沒“用”,糖尿病患者最終使用的,還是轉基因方式獲得的胰島素,于人工合成無關。
但是,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獲獎呢?這是另一個問題。
張愛玲都說過,成名要趁早。
沈光林一直以為,張愛玲是上個時代的人物呢,等他穿越過來了才發現,這位女作家還活著呢,就在花旗國,才60多歲。
沈光林去美國的時候還專門去看過這位女作家,真的是見面不如聞名,相見正如不見。
在沈光林的幻想里,才女是穿著旗袍的林徽因,風華正茂的陸小曼,而不是那個被漢奸胡蘭成玩壞而孤獨終老的老太太。
沈光林也算是年少成名的人物,他所缺少的,就是一塊諾獎了,他所追求的,卻不只是一塊諾貝爾獎章。
歷史上不是沒有人獲得兩枚諾貝爾獎牌,不多,也就四人而已。
偉大如愛因斯坦,也就獲得了一枚諾貝爾獎。
而且,愛因斯坦是因為發現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他一生中最大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相對論。
然而,愛因斯坦到死,也沒有因為這個成果再次獲獎,這找誰說理去。
沈光林想明白了,以后,他的研究領域要覆蓋所有的熱點,我要把你們要走的路全給走了,讓你們再想頒獎的時候想避都避不開我,難道你們還能忽視我?
按說,沈光林已經不年輕了,他30歲了,即使在講究資歷的西方學術界,這個年齡也到了出成果的年齡了。
要知道,李正道獲得諾貝獎的時候,也只有30歲。
而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勞倫斯·布拉格,他的獲獎年齡只有25
歲,成果是關于
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
沈光林出道8年,是華夏京城大學沈光林實驗室的負責人,就算在全世界范圍來講,沈光林實驗室也是頂級實驗室。
他的成果涵蓋多個方面,他的聲望享譽全球。
然而,到現在,他還沒有獲獎。
當然,這話正說反說都可以。
大家都認為他能獲獎,但對于他什么時候能獲獎,大家各有自己的看法。
沈光林這次到斯德哥爾摩來,就是想讓“他馬上就可以獲獎”的這種看法提前一點,迫切一點。
沈光林要讓他們以為,不給沈教授頒獎,不是沈教授的損失,是諾貝獎評獎委員會的損失,也是全世界的損失。
而至于接下來該怎么辦,沈光林心里也沒有完整的預案。
不過,在國內,關于沈光林博物館的建設已經在進行了,場館分兩部分,分別是收藏館和成果館。
現在,國內的沈光林實驗室已經在收集沈教授歷年來的科研成果了。
要不,把它順便翻譯成瑞典語,先來個沈教授成果巡展?
最終,沈光林給展覽取了個名字,叫做:博覽會
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七七八章 博覽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