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千四百三十三章 朝堂風波

  龍廷的爭斗,也許在其他天下謀士或者是當局者看來,只是一次普通的權利爭斗,或許爭斗后會誕生權臣,但他們沒有想到,這一次的爭斗,會直接毀了數百年大漢皇朝的基業,斷送了數百年的天地之運。

  在林牧南下走訪之時,張舉張純的人頭,已經被傳信兵乘坐傳送陣送到了朝堂上。

  然而,新帝劉辯,并沒有給與林牧這位維護了大漢皇朝異性不稱王這條鐵律的功臣太多獎賞。

  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在諸多大臣的矚目下,新帝只有賞賜了可憐的二十萬金幣和一句戰利品全部歸護國軍衛國軍的話。

  這般賞賜,就連當初圍剿稱王的許詔都不如…

  然而,哪怕是盧植朱儁皇甫嵩等人,都沒有站出來說什么,因為此刻的朝堂,氣氛凝重而詭異。

  宦官集體啞了,大士族集團無病呻吟般偶爾上奏,只有外戚集團在相互攀咬。

  盧植等坐岸觀火,并沒有支持任何一家。

  諸多勢力,都在等,等何進和何太后下決心。

  雖然董重目前有了點兵力,可人家何進從先帝時期就開始經營羽林軍五營,哪里是被強行推出來的董重能比擬的。

  更何況,很多官員都不愿意看到董氏掌權,至于何氏,大士族們還是能接受的…

  這段時間,董氏剛掌權就大刀闊斧提拔和罷黜官員,絲毫不顧其他人的利益,這惹了眾怒。

  其實也不怪董氏,因為他們怕夜長夢多,畢竟何太后是新帝的生母,大將軍何進是其皇舅。

  他們的根基沒有何氏這般錯綜復雜。

  而且,熹平元年之時,董氏就已經干預過朝政,甚至賣官求貨,收納金錢,擾亂朝政,把龍廷搞得烏煙瘴氣。劉宏會賣官鬻爵,說不定就受有這個母親教導的影響。

  哪怕傳國玉璽沒有丟失,一切的一切還是會如這般發展。

  這天夜晚,一封信傳入了大將軍府邸。

  “天助我也!何太后終于把鳳儀女衛的情況摸清楚了。”何進看完信件后,大喜。

  皇宮內,除了禁軍和刀斧軍外,還隱藏著不少力量,其中一支名為鳳儀女衛的兵種就一直被董太皇太后掌控。

  這支鳳儀女衛可不簡單,可是能威脅到何太后甚至是…天子!

  之前皇后玉璽就是被她們給搶走的。

  鳳儀女衛乃皇宮內的內侍之特殊兵種,全部都是由資質上佳的宮女組成,具體戰力可能不高,但在某些方面卻非常出色。

  “大將軍,鳳儀女衛之資料,是不是宦官們提供的?”一個儒雅的年輕男子站出來沉聲問道。

  此人乃是潁川陳氏之陳琳,當前為大將軍府的主薄。

  “信件中確有此意。”何進頓了頓,點點頭道。

  “看來這些閹貨,想要徹底倒向何太后啊。”一個略顯粗獷的男子淡淡道。雖然高大勇猛,但他卻是一幅謀士打扮,略顯怪異。

  此人名為鄭泰,何進錄尚書事時征為尚書侍郎,目前為侍御史。

  “既然已無后顧之憂,那計劃可以開始了。”何進想起董氏最近的蠻橫行為,冷哼一聲道。

  “明天早朝,本將軍請奏這位孝仁皇后返回封地河間國。”何進淡淡道。

  “確應如此。董太皇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宮中,仍應遷于河間安置。”袁紹意有所指道。

  “其如今掌控錄尚書事,可能不會這般輕易離開。”鄭泰淡淡道。

  “不單止如此。公業,你為侍御史,請奏彈劾孝仁皇后唆使已故的中常侍夏惲、永樂太仆封谞等互相勾結州郡,剝奪所在居處珍寶貨賂,悉數歸入永樂宮之罪,到時候,就由不得她不愿意了。”何進幽幽道。

  “哦…宦官們提供了證據?”眾人微微一驚。

  這種事情,雖然大家都清楚,可參與的幾個人都死了,沒有證據根本就攀咬不了董氏。

  “不管如何,沒了孝仁皇后,董氏一脈,不足為懼矣。”何進冷哼道。

  “我的大刀已經饑渴難耐了,這一次,就滿飲董氏之血吧!”何進瞪大著眼睛,一抹血煞一閃而過。

  “兄長,董重與董氏,該殺,若你不親自動手,就讓小弟去處理。”何苗站出來自薦道。

  “不可!不可!!”就在這時,大將軍府主薄陳琳馬上站起身阻止道。

  “濟陽侯君,不可善殺矣。外戚之爭,本就是爾等政治之爭,不可將身家性命與之掛勾,若是我等失敗,何家是不是也要被誅滅?這般先例,不可擅起矣。”陳琳沉聲道。

  “什么?你說什么?我們何家被滅族?不可能,不可能,你不要妖言惑眾。”何苗被陳琳的話給激怒,如同發怒的豹子般暴躁,絲毫沒有身為車騎將軍,濟陽侯的風度。

  何進聞言,臉上浮現一抹怒氣,你這主薄怎么說話的,我何氏蒸蒸日上,權傾朝野,怎么會失勢…嗯…其實想一想也對…

  沉吟半響后,何進這才冷哼了一聲,深深看了一眼陳琳,旋即甩手離開大廳。

  就這樣,在眾多勢力的推波助瀾下,和現實歷史一般,孝仁皇后被遣送回冀州河間國封地。其財貨并沒有沒收,爆出來的罪責并沒有實質落在董氏的頭上。

  雖然朝堂上只是一番爭辯,可實際上,皇宮內卻爆發了不少沖突,捕殺了不少宮女太監。

  最后,這位二度想要染指皇權的孝仁皇后,落幕了。

  沒了勢頭的董氏一脈,開始被清算,特別是最近被提拔的官員,都被何太后以參與永樂宮之罪而罷黜。

  才意氣風發一會的董氏,轟然倒塌。

  對于董重,可何進哪里會發過他,直接帶兵圍其府邸,準備罷黜其官職,收攏其軍權。

  “什么?公孫瓚反叛,直接打開了府門?”府邸深處,全副武裝的董重聽到手下匯報,大驚失色。

  “早就有傳言此人與宦官何進都有牽扯,宦官把公孫瓚推進來,就是為了瓦解我董氏而來的。”董重此刻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噗!”下一刻,他被氣得直接吐了一口逆血。

  “算了…命所以家將都投降吧,先不與何屠夫硬碰。”董重氣息萎靡,一臉落寞吩咐道。

  董氏一脈,要再次沉寂了。

  同樣全副武裝的何進剛輕松愜意走進驃騎將軍府,就聽到匯報,董重沒有怎么反抗,直接投降了。

  “可惜,不然定治他個謀逆之罪。”何進冷哼道。

  其實,他也并沒有屠戮董氏一脈,只是將董氏一脈的人罷黜,并沒有將人砍頭。

  他還是把陳琳的諫言聽進去了。

  搞定了跳出來搞事的董氏一脈后,朝堂只是平和了幾次,官宦和外戚、大士族的爭斗,再次被點燃了。

  宦官在這次外戚之爭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他們也算是投靠了何太后,將董氏一脈當做投名狀。

  然而,因為旱魃之故,加上大部分權柄和軍權仍被宦官掌控,數個集團不可避免地產生利益沖突。

  權之爭,再度上演。

  經過謀士們的一番推演,當前大將軍何進掌控的兵力仍比不過宦官們。

  大將軍府的大廳中,一道高亮的聲音響起:“將軍應當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

  這道聲音,是袁紹的。他還是極力讓何進誅殺當前所有的宦官。

  一番吹捧和推斷后,何進聽信眾人的勸阻,定下了圍殺宦官們的計策。之后他入宮面見何太后,將計策告之,畢竟那些計策都需要何太后和天子來支持。

  可聽到計策后的何太后,卻不同意了。

  “兄長,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況且先帝剛逝世,我怎么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

  大士族一直都是劉宏的心病,這一點何太后也是知輕重的。

  “兄長,宦官只能依附天子而存在,乃是天子之家臣,我們怎能屠戮家臣呢?這不是如那些豺狼虎豹的愿了?”何太后痛心疾首道。

  “沒錯,遂高,不可妄動宦官啊。”旁邊的一位年邁婦人馬上拉著何進的手,勸阻道。

  此人乃舞陽君,為何太后之母。

  “兄長,他們勸阻你誅殺官宦,乃擅殺天子之左右親信,專權以弱皇上,要慎重啊。”何苗也站出來勸阻何進。

  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及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賄賂,算是與其乘坐同一條船了。

  一番商討后,剛有點上頭的何進又被勸下來了。

  然而,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幾十年,封侯貴寵,內外勾結極為鞏固。何進新當重任,素來也忌憚他們,雖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決斷,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來。

  袁紹等看到何進被勸回來,都頗為失落。這家伙優柔寡斷,不是明主也。

  反正宦官殺了這一茬還有新的,到時候那些官宦都掌控在何氏一脈手中,不更好?!一番洗腦后,何進又起了誅宦的決心。

  眾人又為何進謀劃,多召集四方猛將及大批豪杰,使他們都引兵向京城,威脅何太后同意誅宦。

  其中就有董卓丁原等外將。

  然而,此計有極大的風險。大將軍府中,有不少人阻止。其中為首者,就是鄭泰。

  因為荀攸被林牧拐走了,沒有在這個反對者團隊中。

  而典軍校尉曹操也在其中。他聽到袁紹的謀劃后,嘲笑道:“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宦官以權寵,使局面至于此。既然治宦官的罪,當誅元惡,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必紛紛召外將董卓呢?何大將軍誅殺宦官的事情,必然會泄露。我看,這個事情要失敗啊。”

  然而,就連曹操都沒有想到,引董卓入京,其后果被想象中更嚴重百倍!

哎呦文學網    三國神話世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