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風起青蘋 第一百六十六章 看榜
第(1/2)頁
駱思恭久在錦衣衛,軍隊里自然也有錦衣衛坐探,對于明軍目前的狀況,駱思恭了解的也很清楚。
雖然他不知道盧飏從哪里知曉的明軍情況,但也不得不承認,盧飏說的很對,二十年沒打仗,如今的明軍已經不是后戚家軍時代的那支部隊了。
盧飏見駱思恭不語,便又接著說道。
“與草原還有個不同,那便是遼東多山,行軍更是艱難,山高林密,迷路也常事,各路大軍之間的溝通也是困難,若是建奴圍城打援,那幾路大軍便全交代在遼東雪原之上了。”
駱思恭本來就被盧飏懟的一肚子火氣,此時見盧飏還不住嘴,頓時控制不住火氣,啪的一拍桌子,大聲吼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么才行?”
盧飏被駱思恭突然的暴起也嚇了一跳,定了定心神,端起茶水給駱思恭倒了一杯茶水。
“伯父別生氣,明軍如今的狀況也不是一天兩天,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也,小侄也是為了遼東數十萬將士的性命著想,為了大明的國運著想,只有戰前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考慮清楚了,真打起仗來才會有的放矢。
世人都說,名將都是未慮勝先慮敗,只有將可能失敗的地方都避免了,才會取得勝利,即使贏不了,也不至于輸得太慘,畢竟哪有什么料敵于先,只不過是料敵從寬罷了。”
盧飏隨手給自己倒上茶水,隨后打開折扇一邊搖一邊說,頗有點諸葛孔明的意思。
“那你說這仗該怎么打?”
駱思恭重重的放下茶盞,轉而盯著盧飏。
“伯父既然問小侄,那小侄便說了。”說道這里,盧飏頓了頓,接著語出驚人:“小侄以為,這仗怎么打也贏不了。”
駱思恭正準備聽盧飏的高論,沒想到卻等來這樣的一個結果。
“此仗,我大明集結二十萬兵力,其實能戰之士也就十萬,兵器甲胄不足,糧草車馬不足,又在山地作戰,地形不熟,且兵士數十年未有大戰,不少軍士都是第一次上戰場,單兵戰斗力不足。
反觀建奴,常備兵力就有六萬之巨,且自萬歷十一年起,老奴便轉戰在白云黑水之間,橫掃周圍女真部落,一年不曾停歇,手下皆是百戰之士,又創八旗制度,且老奴已于萬歷四十四年,立國稱汗,在國內搞全民皆兵,士氣旺盛,非大明十萬軍士能抵擋也,無論從哪方面講,我大明此仗都難以取勝。”
盧飏分析了一番利弊,覺得大明此時對后金用兵還真不是一個好時機,建奴氣勢已成,且正在上升期,而大明又非明初太祖成祖那種國力強盛的時候,財政困乏,難以征調全國軍士并其功于一役,加之兵士懈怠,單兵戰斗力不足,就算有盧飏這個未卜先知在,大明這一仗也是難以取勝。
“那照你這么說,這一仗不打了?”
駱思恭經歷過明軍抗倭援朝,所謂當局者迷,對于大明如今的頹勢,并沒有很清楚的認識。
“可以打,但是想贏很難,小侄以為若是要打好這一仗,先是要在這集結起來的二十萬兵馬中裁撤老弱,將那些各隊臨時抓來壯丁剔除,只留精銳,那些人不僅不能打仗,一遇到硬仗,還容易引發營嘯,而且還浪費國家的糧食,有還不如沒有。”
盧飏剛說完,駱思恭便先反對了。
“你這是不當官不主事,你以為裁撤老弱容易呢,那些兵頭就指著這些老弱吃空餉呢,你說裁撤老弱,無異于斷人財路,此策不可行。”
盧飏也知道這計策很難,但是他又不是兵部的官員,只管出主意罷了,至于辦不辦,那是朝廷官員的事,對駱思恭的說辭,盧飏也不爭辯,轉而說第二點。
“六路合兩路,分前后軍,步步為營,不貪功冒進,穩扎穩打,不給建奴可乘之機,兩路始終保持一日的路程,前軍負責拖住建奴,后軍及時壓上,要與建奴打硬仗,最后即使打不贏,也可以盡量殺傷建奴的有生力量。”
對于盧飏的這個建議,駱思恭覺得還可行,十萬大軍抱成團,起碼全軍覆滅的幾率要小一些,畢竟十萬人呢,就是站那不動讓人殺,也得殺個好幾天。
而且就像盧飏所說,只要前軍拖住建奴,后軍及時壓上,贏面其實挺大的。
想到這里,駱思恭點了點頭,讓盧飏接著說。
“這第三,便是東面聯系朝鮮,西面聯系虎蹲兔,北面聯系建奴葉赫部,讓他們共同出兵,即使他們畏縮不前只做疑兵,但也可牽扯建奴兵力,讓其四面防御。”
對于盧飏這個建議,駱思恭也覺得不錯,但實行起來卻也不容易,這些勢力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全是墻頭草,讓他們出兵更是難。
“做到這三點,差不多就能立于不敗之地了,但是想贏還得將士用命,一刀一槍的砍出來才行。”
就大明目前這個狀況,還真的很難打贏,打仗就是打錢,大明財政如今不打仗都快崩潰了,能調動二十萬軍隊應該已經是極限了。
如此說來,朱由校和魏忠賢的組合,還真是挽救了大明一把,起碼改善了大明的財政,特別是在魏忠賢當權的時候,大明還穩住了遼東的局勢,并且在遼南還發動了局部的攻勢,再加上努爾哈赤晚年瞎折騰,在遼東搞什么殺無谷之人的反人類活動,弄得國內四處烽煙,若是朱由校不死,沒準還真能借機按死建奴。
不過相對于盧飏的悲觀的情緒,駱思恭卻明顯樂觀的多,因為在他看來建奴就是一個臭蟲,努爾哈赤就是大明的一個逃奴,能有什么了不起的,等到大明天兵一到,保準束手就擒。
而且不光駱思恭這樣,朝堂上的諸公和萬歷皇帝也基本是這般態度,因為大明和建奴之間還未有正式打過一仗,只有打痛了,大明的滾滾諸公才會意識到遼東問題的嚴重性。
從駱府出來,盧飏心中抑郁,雖然他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已經盡力來彌補這次對建奴作戰的劣勢,但是關鍵的兵員戰力和后勤保障他卻是無能為力,而且他提的這幾點建議,也不知道朝廷會不會遵照執行。
會試結束之后,盧飏的生活又熱鬧了起來,留在京師看榜的士子時常便有來拜訪盧飏的,直到二月底了,盧飏也沒有一日得閑。
到了二月二十六日這天,終于沒有人來拜訪盧飏了,因為這一日會試放榜,士子們都去了貢院。
與前次一樣,盧飏也是早早到了貢院門前,人依然很多,不過這次他不敢再爬到樹上去了,畢竟他如今也是劉舉人了,要注意影響。
盧飏到了貢院門口,自然有不少人圍了上來,眾人都知道盧飏奪了順天府鄉試的解元,便有人恭維他要中大三元的。
對于這些恭維,盧飏盡皆謙遜的回禮,直言謬贊謬贊,態度極其謙遜,以至于弄得那些恭維的人老大沒趣。
其實這里面有一些人是真心恭維,但大部分人其實是捧殺而已,順天府的解元又怎么了,中不了進士的也不是沒有,此時恭維,然后就等著放榜看笑話。
文人相輕,可是一以貫之的。
這次沒有讓舉子們等得太久,辰時一過,貢院里便是鼓樂齊鳴,大門齊開,張榜的隊伍便在軍士的護衛下,出來了。
不過跟鄉試有所不同,這會試張榜并不是一起張榜的,而是先從后面開始,每一百人一榜單,然后五經魁和會元最后一個榜單。
因為盧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以這次便有人給讓了位置,盧飏便能看見榜單了。
待那吏員貼好,盧飏定睛一看,一眼就看見了吳國禎的名字,這家伙倒數第一名,正好吊車尾,接著轉頭便對吳胖子說道:“你中了!不過你以后得改名叫孫山了。”
吳國禎自然知道名落孫山的典故,立時大喜,不過他個頭不如盧飏高,墊腳也看不到。
“別擠了,你確實中了,最后一名。”
孫傳庭生的人高馬大,自然也看到了,看著吳國禎上躥下跳坐立不安的樣子,便笑著說道。
“這胖子中了,我等肯定也能中吧,他一個捐監都中了,我等不中豈不是沒了天理。”
楊文岳平時最愛和吳國禎開玩笑,這時也不忘挖苦吳國禎,不過吳國禎此時聽了卻也不惱,反而說道:“就是就是,我能中,你們肯定都能中。”
吳國禎此時可謂是意氣風發,雖然是最后一名,但是會試中了基本就確定了進士的身份,因為接下來的殿試只排名次,不罷黜人,只要吳國禎不自己作死在殿試上寫些大逆不道之言,這個進士就是定了。
至于名次什么的,對于吳國禎這個水平來說其實也不重要了,他知道自己的水平,選庶吉士肯定沒戲,既然選不上庶吉士,進不了翰林院,那考多少名其實都是一樣的,畢竟同進士也是進士。
盧飏等人不理會吳胖子激動不已的心情,接著看榜單,雖說有吳國禎墊底,幾人覺得自己中試的可能性又大了一些,不過榜單上見不到名字還是有些忐忑。
順著吳國禎的名字往上看,盧飏又看見了文起社幾個同仁的名字,但在這張榜單上,盧飏卻沒看見自己和幾個好友的名字。
沒讓幾人等得太久,一會兒便又有一張榜單貼了出來,這次上面有了楊文岳的名字,讓其欣喜不已。
這年頭只要中了進士,那一個七品官便跑不了了,無論以后如何,現在已經是妥妥的人上人了。
不過盧飏等人心情卻是更緊張了,雖說越往前,名次越好,但是萬一沒有可就坐蠟了,還得磋磨三年,甚至更多。
楊文岳和吳國禎知道幾人緊張,便也不再多話,靜靜地陪著三人看最后的榜單。
接著又是一張榜單,這次上面有了孫傳庭的名字了,老孫慣常重視自己的儀表言行,心里早就激動不已,但面上卻裝的甚是平靜,只是對著幾位好友拱手道:“承讓,承讓。”
孫傳庭這做派倒把盧飏惡心的不行,接著對孫傳庭罵道:“你丫的不裝會死啊,想笑就笑唄,金榜題名還端著,你丫這活的還有啥意思,小心憋得太狠,上不來氣,萬一失了心瘋,可就作大了。”
盧飏話還沒說完,就見孫傳庭已經忍不住了,盧飏這么一激,便立時放聲笑道:“哈哈,我中了!我中了!”
那樣子比楊文岳和吳國禎還要夸張,讓周圍的人一頓鄙視。
“別他么笑了,好多人沒中呢,小心被人打了。”
楊文岳說話最是火爆,眼見周圍人的眼神都不善了,便趕緊拉住孫傳庭,讓他別再笑了。
幾人說笑間又來了一張榜單,這榜單很短只有四十人,不過上面第一人就是錢敬忠。
不過錢敬忠雖然得了榜單的頭名,但卻并沒有多么驚喜,因為他的名次再提高一名,最起碼便是五經魁之一了。
考試便是這樣,有時候成績高的不如成績低的快樂,就像錢敬忠和吳國禎,此次會試總共錄取了三百四十五名舉子,吳國禎考了第三百四十五名,而錢敬忠考了第六名,但是吳國禎的快樂可是錢敬忠體會不到的。
“這名次也不算什么,還有殿試呢,到時候中個三甲不比這五經魁強。”
吳國禎幾人安慰錢敬忠。
不過相比于錢敬忠的些許遺憾,盧飏卻是心急的很,雖然剩下的就是會元和五經魁了,但是他也不敢保證自己能中,所以此時的心情那是甚為緊張,連幾人的說笑都沒聽見,眼睛只盯著貢院門口。
“少卿,你不是經魁就是會元,這肯定跑不了的。”
孫傳庭看出了盧飏的緊張,便溫言寬慰。
“鄉試你是解元,這次會試你定是會元,等到殿試再中個狀元回來,那就是我朝繼黃觀、商輅之后第三個大三元了。”
楊文岳說話快言快語,一說大三元,立時引起周圍人側目。
大明之風起青蘋 第一百六十六章 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