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大明之風起青蘋

第一百三十章 做局

更新時間:2021-06-22  作者:半瓶鹽汽水
大明之風起青蘋 第一百三十章 做局
第(1/2)頁

盧飏說的有些口渴,但看朱翊鈞的意思,是不會給他上茶了,于是抿了抿嘴唇,接著又道。

“回陛下,所謂商品能否降價主要考慮兩個因素,其一是成本,其二則是利潤,比如陛下之前說的將利潤折進去一部分用于商品降價便是用的第二種方式,但為什么不行,學生之前也說了。”

“如今便是從第一種方式考量降價,那便是先降低成本,比如原本印刷一本書,需要兩錢銀子的成本,如今成本降低到了一錢,那自然可以降價。”

盧飏說到這里頓了頓,朱翊鈞正聽得津津有味,見其停下了,接著便問:“那如何降低成本呢。”

盧飏聞言心道:我啰里啰嗦說了半天,就等著你問這個了。

“回陛下,要降低成本首先得了解成本的構成,比如雇工的奉銀、雕刻活字所用的費用、油墨等等,但這些其實都是固定了,并不好降低,給雇工奉銀少了,人家便不會來了,雕刻活字所用的費用、油墨也是實實在在的銀錢,想降低也不大可能。”

“靠這些方式降低成本確實很難,因為若是容易,大明書商千萬,也不至于到現在書本的成本還是如此之高了。”

見盧飏說了半天,依然沒說如何降低成本,但朱翊鈞自然知道盧飏說了這么多,當是拋磚引玉,后面自然有奇論,便也不著急,坐在御案后面品茶。

果不其然,隨后盧飏話鋒一轉,接著又道。

“但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成本,看固定時間的投入和產出比,所謂固定時間,比如說是一天,投入便是人工、油墨,雕版這些,產出則是印制多少書。”

朱翊鈞聞言,立時眼前一亮,成本利潤的角度他自然知道,但固定時間的投入產出比這個觀點卻很新奇,隨后便放下茶盞,調整了一下坐姿,靜待盧飏的大論。

“若是別的書商一天的時間,雇傭十個工人,印刷了一百本書,而咱們國子監一天的時間,同樣雇傭了十個工人,但是印刷了二十本書,這成本豈不是降低了。”

朱翊鈞聞言,撫須點頭,心道還確實如此,一旁的劉宗周也是微微點了點頭,雖然盧飏的這個角度新奇,但卻說得明白。

“同樣的人工,一天多印刷了十本書,這便是間接降低了成本,這便是提高效率。”

“何為效率?”

盧飏說的起勁,一不小心把效率這個現代詞匯蹦了出來。

“回陛下,效者,盡力,功用也,《淮南子》中有效亦大矣,蘇洵《六國論》中有用兵之效,皆是取盡力和功用之意,而率,則有多少之意,所謂效率便是盡力所做,最后得了多少的意思,少卿,你可是這個意思?”

見盧飏有些抓耳撓腮的想這兩個字的釋義,劉宗周看不過便幫著解釋了。

“哈哈,啟動先生大才,朕是佩服,盧生以后還得向你老師多請教才行。”

盧飏聞言,自然應允不覺。

“那如何讓同樣數量的雇工在同樣的時間內多產出呢?”

朱翊鈞還是第一次與人如此正經的討論商賈生產經營的事,這些事自然要比那些四書五經有意思的多,朱翊鈞也很感興趣,便又接著問道。

而盧飏也正等著朱翊鈞這樣問呢,他一步步誘導朱翊鈞目的就是為了向朱翊鈞宣揚接下來的話。

“回陛下,如何提高效率,其實有多種方式。”

見劉宗周將效率這現代詞匯用古語解釋的很好,盧飏便覺定以后便要將這個詞帶到大明來了。

“提高效率,可以從改進印刷的工藝或者提高雇工的熟練程度方面來入手,比如前朝有個匠人叫畢昇,弄出了膠泥活字和木板活字,舍棄之前一版一雕刻的印刷術,讓這些雕刻的字活動起來,一本書的常用字就是那些,印完一頁,便將那些活動的雕刻字只要重新排版就好,不用再行雕刻,這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所以宋朝時,書籍便較唐朝便宜了不好少,書籍便宜了,識字的人便多了,所以宋朝便出了那么許多大家。”

盧飏旁敲側擊,一步步將朱翊鈞的思想往科技興邦的方面引導。

“哦,你說的那個畢昇,朕也聽說過,是不是宋朝沈存中(沈括)編印的那本《夢溪筆談》中的人物。”

盧飏聞言一驚,想不到《夢溪筆談》這本書朱翊鈞竟然也看過,心中驚喜,隨后便道:“陛下學究天人,學生佩服。”

“哈哈,你小小年紀到學會了拍馬屁,你們讀到那些書,朕也讀過,朕小時候可是被張相公逼著讀了不少書的。”

說到張相公三個字,朱翊鈞明顯神情一滯,盧飏敏銳的捕捉到了這一幕,卻也不動聲色。

當然盧飏更欣慰的是朱翊鈞竟然讀過這類所謂的雜書,而且在他那個年代,這本書竟然還在華夏失傳了,是建國后才從國外引進回來。

明朝科技文化昌明,不僅前朝歷代的古本書籍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而且還在不斷發揚光大,文學、科技類的著作層出不窮,但到了清朝,中華大地傳承數千年的古本、典籍、科技、文明,卻被一股腦的給禁沒了,文化凋敝,科技退后,百姓愚昧,險些又回到了奴隸社會,盧飏每每思之,常心痛不已。

但對于盧飏的驚奇,劉宗周卻淡定的很,這時代的知識分子不光看《夢溪筆談》這類的書籍,還有好多文人同好聚會研究這些東西呢,比如萬歷三十二年的進士徐光啟,當年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便常召集京師的同好聚會,研究他那泰西之法,劉宗周受邀也去過幾次。

宮廷之中自然也概不能外,據說太子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閑暇便喜歡研究木作之法,皇上和太子也并不以為意。

如今的大明,從皇帝到百姓,那可是開明著呢。

不過,劉宗周看盧飏有些新奇的樣子,頗有些不解,看本《夢溪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筆談》有什么好奇怪的,他家中便有一本,家里的小子也常拿來看看解悶。

劉宗周自然不知道盧飏的心思,盧飏知道明朝之后的那個晦暗的時代,自然對此時開明的君臣感到欣慰。

“你是說,讓工匠也學那前朝的畢昇,再改進一下印書的方法?”

朱翊鈞接著又問。

“正是如此,若是有工匠再將這印書之法簡化一些,那自然也是提高效率,成本自然也能降低了,當然這也不容易,畢竟數百年才出了一個畢昇,但我覺得,咱大明的工匠也不比前宋差,只要向著這個方向努力,改進工藝也是早晚的事。”

盧飏今日面圣,早就在肚子里面打好了腹稿,為的就是借這個機會,向皇帝闡述科技工藝的重要性。

果不其然,未等盧飏再引申,朱翊鈞便先上套了。

“按照盧升這個投入產出的說法,若是套用在大明的耕地上,豈不是也能用,同樣一畝田,原本可以打兩石糧食,若是改進耕作之法,是不是可以打三石,甚至四石糧食。”

朱翊鈞被盧飏領著轉了半天,出乎盧飏的意料,不僅理解了改進生產工藝的重要性,甚至都會引申了,而且直接引申到農業上面去了。

其實這也不是朱翊鈞多么聰慧,主要是最近這段時間朝廷缺糧缺的緊,便有人上疏提了這個想法,不過說的卻沒有盧飏這般透徹,只是說行農田水利之效,可以再北方種植水稻,水稻畝產比小麥高。

而且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萬歷三十二年的進士徐光啟,此時他正在天津改河道灘涂,造良田種水稻,而且已經有了一點成效。

盧飏聞言欣喜,但是因為怕被朱翊鈞看出來是自己在下套,聞言便裝的有些遲疑。

但是劉宗周卻沒有盧飏這些彎彎繞,此時他也明白了改進工藝、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又聽見萬歷皇帝說改進農田水利之法,提高糧食畝產,不覺心中大喜。

古代知識分子普遍有一個歷史慣性,那便是極為重視農業,若是一個地方官開墾荒地,勸民耕作,那便是好官。

所以劉宗周聽到皇帝皇帝說到提高糧食畝產,便上前一步躬身贊道:“陛下牢記民之根本,此乃天下之幸。”

劉宗周這句話其實也是拍馬屁,跟盧飏之前那句也沒什么差別,但是劉宗周拍馬屁是發自內心的,而且自己也不認識是拍馬屁,而是在勸皇帝愛民,所以神情異常公瑾,反倒弄得朱翊鈞自己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啟動先生真是教了一個好學生,今日聽了盧生一席話,真是令朕茅塞頓開,之前徐光啟上疏也說了此事,但不如盧生說的清楚,弄得朕云里霧里的,不過今日有了盧生的解釋,朕也明白徐光啟的意思了,這是好事,朕自然支持。”

朱翊鈞撫掌大笑,看盧飏是越看越喜歡。

其實徐光啟除了數學家、天文學家的頭銜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農業學家,而且還不時空談的那種,自萬歷四十年后,因為國本之爭的事,徐光啟憤而棄官。

但是徐光啟跟高攀龍鄒元標那些東林黨人不同,辭官后并沒有回鄉講學,跟著東林黨搞在野黨爭,而是一頭扎向了天津,在海河邊的灘涂地帶開墾荒地,準備實驗他在北方種植水稻的想法。

此時已經有五年了,原來的灘涂地已經有了千畝稻田,徐光啟大喜,于是給萬歷上疏說可以在北方的灘涂地帶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種植水稻,徐光啟的奏疏中還說,水稻好,水稻比小麥畝產高。

朱翊鈞見盧飏有些不明所以,以為他不明白,便將徐光啟的奏疏給盧飏看了。

其實盧飏只是裝傻充愣,免得被朱翊鈞看出來是他刻意將朱翊鈞帶到這農田水利上來的。

盧飏看了徐光啟的奏疏后,心里有了底,便接著對朱翊鈞道:“徐詹事有大才,小子不如也,不過小子認為想要提高糧食畝產,也不光是種植水稻這個方法。”

盧飏這句話說完,這次不光劉宗周和朱翊鈞側目,連帶著一邊侍立伺候的李恩也將目光投向了這邊。

在古代封建社會,糧食是天大的事,能讓天下百姓都能吃的飽飯,那便是盛世了,所以此時一聽盧飏說還有糧食增產的法子,便都提起了興趣。

見眾人都看著自己,盧飏有些自得,心道轉了一大圈,終于到了關鍵之處,隨后便朗聲道。

“回陛下,徐詹事在北方推廣水稻的方法固然是好,但也有限制,比如水稻種植必須有水,但北方又不比南方,如天津衛海河畔的那般地方,其實在北方并不多,北方大部分田地其實旱田。”

盧飏說到這里,朱翊鈞聽了也是頻頻點頭,他當時看徐光啟的奏章也覺得不錯,但轉念一想,實用性卻并不大,北方都是旱田,哪里中得了水稻,即使開墾灘涂,又能開墾多少。

不過此時聽盧飏的意思,似乎還有別的法子,便不多言語,等著盧飏的高論。

“在北方,這旱田就只能種麥粟(小米)黍(大豆)之類的作物,這些作物確實不如水稻高產,但因為北方大部分耕田皆少水,便也只能種這些。”

劉宗周聽盧飏說的有些著急,咋說了半日還不說如何讓北方旱田增產的事,但是圣上面前他也不敢放肆,只得拿眼睛瞟看盧飏,示意他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盧飏眼觀六路,自然收到了劉老師的信號,接著便道。

“但學生知道,南方水田高產不僅是種植水稻的緣故,還有淮水以南的地方,水田都是一年種植兩季水稻的,而北方無論是種麥,種粟還是種黍,都只能種植一季,這畝產當然趕不上南方的水田了。”

“而學生今日所要說的便是,除了徐詹事講的興修水利之外,還要將這北方旱田也改成一年收兩季,那糧食的畝產自然就上來了。”

大明之風起青蘋 第一百三十章 做局

上一章  |  大明之風起青蘋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