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八十一章中興有望

  皇上的封賞還沒有到達,可永寧伯對河南各地豪強土寨的封賞,卻已經如火如荼般的進行了起來。

  如在汝寧府就有豪強劉洪起被授為西平游擊將軍,駐地在汝寧府西平縣,有精兵一營三千五百人馬,下轄二十七處軍屯,每屯有丁壯一千余口。

  而其弟劉洪超、劉洪道為都司,堂弟劉洪勛、劉洪禮,以及金皋、趙發吾等皆為千戶,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實寫照。

  再如豪強沈萬登授為真陽游擊將軍,駐地在汝寧府真陽縣,其麾下有一營三千五百精兵,轄二十三處軍屯,每屯有丁壯一千余口,其族弟沈萬慶、沈萬堂、沈萬康,以及愛將王民表等皆為千戶。

  而在河南府也有留守玉寨的雷鵬被授為登封守備,童冠初和商五桂皆為其麾下千總,共有兵馬三千人;屏風寨的張鼎被授為嵩縣守備,麾下有兵馬兩千人。

  當然,開封府才是永寧伯整頓的重點區域。

  許州的韓甲第授為臨潁游擊將軍,駐地為開封府臨潁縣,麾下一營三千五百兵馬,轄十四處軍屯,每屯有丁壯千余口。

  襄城的劉炫授為禹州游擊,駐地在開封府的禹州城,麾下也是一營三千五百兵,轄十二處軍屯,有丁壯一萬三千多口。

  像這些地方上的豪強土寇,永寧伯在收編后采取了不同的安排,既有的留駐在原地,也有的調離到臨近州縣駐扎。

  比如劉洪起、沈萬登這些汝寧府的土寇,便是在其勢力范圍內原地駐扎,并未有任何更易,畢竟永寧伯的勢力才剛剛進入汝寧,自然是以穩定為主。

  而韓甲第與劉炫二人,則是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分別派駐到禹州和臨潁兩地,只因許州、襄城都是要地,永寧伯的大軍已經到了這里,自然不能再交到土寇的手上。

  襄城可是連接開封府、南陽府、汝州的前沿,而許州也是北連鄭州、南下汝寧、東接開封、西通汝州和南陽府的交通要道,永寧伯必然要將這兩處地方掌控在自己手里。

  此外,還有太康縣劉家寨劉心乾出任太康勸農令,而與他同縣生員郭家堡的郭進儀則應召前往永寧伯幕府任職。

  杞縣東北的西肥寨士紳秦夢熊也出任了杞縣勸農令,其子秦升則與郭進儀一般,被永寧伯召至幕府任職。

  開封府內不止是盤踞各處土寨的豪強受撫于永寧伯麾下,更有許多當地士子鄉紳接受了永寧伯的授封,就職各縣的縣丞、主簿、典史等。

  當然受職最多的還是勸農令,永寧伯在開封府的各州縣都設置了勸農令一職,其主要職責為安撫歸鄉百姓,勸導農耕事宜,另外還兼管各處軍屯的耕種之事。

  除此,永寧伯也在陸續收復的開封府各州縣,征召一些生員、秀才前往自己的幕府任職,以此為拉攏河南世家望族、文人士子的手段。

  隨著闖軍敗退的消息在河南大地傳揚,許多原本表示歸附闖王李自成的土寇,也發生了動搖,而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地方土寇,這時也紛紛登門,主動請求歸附于永寧伯麾下。

  比如原駐襄城的劉炫,非但移駐禹州十分順利,并未見絲毫抵觸情緒,更是積極主動地將自己的兒子劉恒彩送至永寧伯行轅,名義上是請永寧伯多加調教,實則是充作人質。

  再有,盤踞在裕州的李好本已歸附于闖王,可當他得知闖王大軍敗退回汝州的消息后,便聯系同樣歸順闖王的鎮平張揚、信陽韓華美等人,通過劉炫向永寧伯表示愿意接受其轄制。

  對此,永寧伯自然是十分歡迎,來者不拒,一律發給賞功銀牌,命其鎮守地方,維持秩序,防賊襲擾,守護百姓安全。

  如李好授為裕州守備,駐地為南陽府裕州城;張揚授為鎮平守備;韓華美授為信陽守備之職,他們皆轄一營三千兵馬。

  當然也有被永寧伯大軍徹底剿除的土寇。

  如商水的“二字王”王登禹此前就已經投順闖王麾下,更是出兵幫著闖王大軍四處打糧,此番闖軍敗退,他這一股勢力就被勇毅軍順路消滅掉了。

  在位于梁宋間的歸德府。

  原本投靠了羅汝才的張長腿、王彥賓、寧珍、王文煥等地方土寇,也欣然接受了永寧伯的任命。

  張長腿調往開封府授為儀封守備,王彥賓授為考城守備,寧珍授為柘城守備、王文煥授為鹿邑守備。

  就連原本跟官府沒有任何往來的李振海、房文雨、徐顯環、程肖禹、戚念梧等土寇,也紛紛派人主動請求歸附永寧伯麾下。

  最終,李振海授為商水守備,房文雨授為陳州守備,徐顯環授為虞城守備,程肖禹授為夏邑守備,戚念梧授為永城守備。

  原本龜縮于襄陽府的左良玉,也在此時再次揮師進入南陽府。

  不過,他自己率領主力大軍停留在新野,便不再向前進兵,而是派出自己的得力部下副將徐恩盛率領參將盧光祖、游擊徐勇、張應祥進駐南陽府城。

  馬尚志是活躍于唐縣一帶的土寇,他在闖王大軍攻破洛陽的時候,就預感到了危險,所以才就近投靠左良玉麾下,以求庇護。

  而現在,闖王在開封城下被永寧伯率領的官軍殺敗,左良玉大軍再入河南,聲勢更盛于從前。

  原本首鼠兩端的桐柏蘇青山,以及活躍在鄧州一帶的地方土寇海成和尚、明光世、丁如琬等人,也主動前來左良玉營中,請求接納。

  左良玉此時正處于恢復期,對此自然是來者不拒,全部都納入了自己的麾下。

  但是,活躍于南陽府泌陽縣一帶的蕭應訓,卻審時度勢,沒有投靠在左良玉的麾下,而是舍近求遠,投靠了永寧伯張誠的營中。

  而蕭應訓為表忠心,更將其子蕭三杰派到永寧伯營中歷練…

  因此,蕭應訓也如愿收到了一面賞功銀牌,獲封泌陽守備一職,完成了自己從土寇變為朝廷正式武官的華麗轉身。

  至此,原本土寇遍地、紛亂不堪的中原大地,終于開始顯現出一絲安定的局面,似乎預示著大明中興有望!

  請:m.xvipxs.net

哎呦文學網    織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