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七她只想種田 第六百十一章 開辦私塾
“衛城北側的院子快落成了吧,你去叫人打些桌椅,那處要改成私塾,記得在北側另開一道小門,往后方便學子和先生進出。”
“私私塾?”李長順聽到這兩個字渾身一抖,仿佛從前被七爺抓去學堂補習的畫面猶在眼前。
七爺已經很久沒管過城內臨時學堂的事了,后來事多,他們幾個頭目自然也很少再過去。怎么好端端的七爺又想起辦私塾了?莫不是又要抓著他們再去上一次學堂!
顧七沒留意李長順的神色,繼續道:“單獨的學堂的至少要安排三個。”
“三個?!”李長順聽的眼睛蹬大了一圈。一個學堂還不夠,還要三個,這往后的日子可還怎么過呀!
“怎么了,你是不是也覺得三個少了?
要不再多加一個,北院如果不夠的話,我記得旁邊還有一塊空地,到時候將那塊空地也蓋上樓和北院打通。”
三個還不夠,還要再加?李長順都快哭出來了:“七爺,其實也用不著這么多的。”
“未雨綢繆,早晚都能用上。”
李長順:倒也不用考慮的這么周全。
“最近讓人留意下招工處,若是有功名在身或者教過書的先生先留下來,要是碰到有學問,懂書畫的女子也一并留下。
另外再去打探打探渝中有沒有制陶燒瓷的,善織布的,善刺繡的大師傅,不論男女都招用進來。”
四海是靠做行商賣貨起家的,其中包含了物流,批發以及零售等第三產業。
至于制造和加工的二級產業,四海會涉入了的也并不深,勉強算得上加工的也只有四海藥房的制藥工坊,做的僅僅是配置成品藥包這類的中端,以及其他工坊的少量熟食品加工和酒水的加工,都是及小規模的。
從前四海會的規模不大,用人數目有限,想要減少成本,又能快速回籠資金,以及短時間內獲取足夠多的利潤,第三產業顯然是最佳選擇。
但現在四海會的情況不同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業分配也要根據市場需求,以及未來的可行性發展隨時做出合理調整。
而涉及制造業就算深度扎根一個地區最好的方式。
顧七前些時間抽空了解了下渝中過往幾十年間的常規制造業,發現一直以來渝中都并沒有什么能特別叫得出名頭的行業品類。倒是聽聞渝州往西南有個小鎮燒窯制陶有些名頭,也僅是有些。
制造業在渝州這個地界發展不起來,有人文原因,有地理原因,更多的還是市場拓展不足的關系。
而四海的物流業恰恰可以很好的支撐起制造業的市場拓展。
不過,要發展制造業,除了要了解相關行業的成產模式,還需要大量技能成熟的熟練工支持。想要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批合格的熟練工,開辦職業性技術類的學堂顯然是最好的方式。
這么看,只是將北院改建,場地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想著顧七問李長順:“衛城外還有沒有空余的地,占地至少要二十畝。”
若是要單獨開辦技術類學校,往后人員多起來,再進出衛城多少有些不方便,且閑雜人等多了,對衛城的防御也會造成影響。
顧七她只想種田 第六百十一章 開辦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