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捷之后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捷之后
“諸位,今日大勝,全賴諸位之功,孤敬諸位一杯。”太子起身,高舉酒杯,環了一圈,一飲而盡。
下面的將領,紛紛起身,說道:“此乃殿下運籌帷幄之功,我等不敢居功。”也紛紛飲盡。
此刻的太子滿臉通紅,可以說是興高采烈。少有的放蕩形骸。有幾分真性情。
太子多年不能回京師,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
他很長的時間,都是戰戰兢兢的,每日想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父皇為什么不讓我回京?
這樣的情況之下,太子做事自然是有板有眼,從來不敢有什么錯漏之處,生怕這些錯漏之處被人抓住了。
更失了父皇最后的一絲絲的眷顧。
要知道,凡是沒有聽當上皇帝的太子,除非是死在父親前面的,一般都沒有什么好下場。
太子已經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
他不敢想象,一旦不能登基,那一把龍椅上面坐著的是別人,他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下場。
但是而今,他不怕了。
眼前這些將領,在他的指揮之下,取得了這樣的大勝,不僅僅為他臉上增光添彩,更是讓這些將領身上都貼上了太子的標簽。
那么這些將領自己不認,別人也不會不認。
而這些將領都是南軍與水師的主力。
雖然說大明軍力分配,是北重南輕。可以說精兵良將都是出自北方,南方的軍隊在大明軍隊之中占據的份額并不是太多。
卻也不是沒有。
有這些人支持,太子的位置更加穩固了。
即便是朱祁鎮想換掉太子,也要思量一番了。
如此,就讓他長久以來的壓力輕松了不少。
太子的自制力還是不錯的,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太子讓人撤去了酒席,雖然臉上還有微醺之色,但也算是喝過慶功酒了。
太子正色說道:“諸位今日之功,我已經讓人上奏朝廷,相信不久就會有封賞。朝廷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乘熱打鐵,這個時候。正是一舉拿下南洋的時候。諸位有何良策?”
“殿下。”劉大夏說道:“南洋所謂的聯盟,核心不過是淡目,滿刺加,亞齊三國,臣以為這三國當以不同的辦法對待。”
“滿刺加王已經戰死了,而南寧侯正在向滿刺加進軍,不日就到滿刺加城下,臣以為當誅滅滿刺加震懾南洋各國。”
“淡目國,乃是此次南下的主要目標,斷然沒有放過的道理,只是爪哇距離滿刺加有一
段距離,大戰之余,攻爪哇,臣恐有失,故而淡目暫且放過不管。而亞齊一國,卻可以派使節勸降。”
“想來今日一戰,已經將亞齊王打的魂飛魄散,只要殿下稍稍開恩,就足以收亞齊之心。”
“至于其他國家,只需一紙文書,傳檄而定。”
太子點點頭,說道:“英國公怎么看?”
英國公張懋沉吟一下,說道:“劉大人所言極是,只是亞齊一國,還是用緩兵之計拖著比較好。”
“殿下不要忘記寧王之亂。”
太子心領神會。
并不是說寧王之亂與亞齊有什么關系,而是寧王之亂的原因與亞齊有關系。
雖然寧王之亂,是寧王一脈對北京早就心存怨念,但是如果沒有朱祁鎮一心推行遠封之策。
也不會鬧出這么大的亂子。
而將國內二十多個王爺遠封,要封到哪里。已經很明顯了。
河西四王,已經將渤泥一國給一分為四了。其余各王爺都要封在南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如此算來,而今大明攻下這疆土,放在后世,不過是一個馬來西亞而已。
馬來西亞哪里能安置二十多個國家,即便是占據了爪哇島也是不夠的。
所以,亞齊一國雖然地處偏遠。在蘇門答臘島西北端,但是畢竟有民不少,想來足夠安置兩三個王爺了。
這也算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了。
如果沒有這一件事情,說不定朝廷對亞齊能網開一面,但是而今卻是不能了。
太子說道:“就依英國公吧。”
劉大夏也只能微微低頭,無話可說。
“殿下,臣請戰。”汪直出列,說道:“這是臣在這一戰之中,總結的一字長蛇陣。請殿下品鑒,只要殿下拔給臣大船三十艘,臣愿意乘勝追擊,不管敵人有多少,直掏滿刺加城下,與南寧侯匯合。”
太子接過汪直手中的文書,細細看汪直總結出來的戰法。
這個戰法也沒有幾張紙,如果不是上面有好幾張陣型變化圖。連這幾張紙都用不上。
這個所謂的一字長蛇陣,其實就是西方人總結戰列線。
當然了,時代不一樣,火炮的威力不一樣,文化基因不一樣。船型也不一樣,所以這里面的詳細變化,也有很多不同。
但是總體上,卻也確定了一個戰術原則,那就是堅持火炮作為決戰武器,保持距離,不打接舷戰,遠距離炮轟。集中火力打擊,等幾個原則。
太子今日也遠遠的看見了汪直的戰斗,雖然沒有看真切,回來之后
,也細細詢問過,知道汪直今日一戰,大體上就是這樣大的。
太子說道:“好,諸位以為如何?”
太子語氣之中,有一種非常欣慰的感覺。
原因無他,汪直是太子一手提拔出來的將領,還與他關系密切。剛剛開始的時候,太子也是愛屋及烏,對汪氏不能生孩子的補償。對汪直好一點而已。
其實,如果汪氏真的能生孩子的話。汪直反而不能帶兵打仗了。
只是太子不能理解一個底層百姓,對向上爬的執念。
要知道,汪直十歲之前大多數日子,都是在大藤峽之中生活的。而這種生活,其實是朝不保夕的,每天都要冒著死亡的危險。
打獵遇見山中猛獸,死。采集野菜藥材,跌落山崖。死。糧食不夠吃,餓死。出山搶糧食,被官軍給打死。還有官軍攻山,戰死。
等等等等。
他見識過不知道多少死亡。
太子給汪直的不過是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其實北京城中很多勛貴子弟都能有的,也就是貴族軍事教育。
但是北京的公侯子弟,大多都是紈绔子弟。而汪直卻是刻苦學習,甚至主動要求出入戰場之中,又有太子撐腰,打起仗來,也不惜性命。
或者說,汪直骨子里有大藤峽瑤民的狠勁。
不將自己的性命當回事,也不將別人的性命當一回事。反而有幾分將種摸樣。
這讓太子很滿意。
因為太子知道,雖然他周圍有很多人,都號稱對他忠心耿耿,但是他知道,這些人忠誠是有限度的。
大多數都是忠于大明,忠于朝廷,忠于皇帝,順便忠于太子。
而是不是忠于他朱見濬。
如果他不是太子了,誰還會忠于他?
這就不清楚了。
但是他相信汪直一定是忠于他的,即便他不是太子。因為雙方的關系太親密了。
根本就是一榮具榮,一損具損。
所以對汪直的成長,他是樂見其成的,甚至愿意給與便利。
太子語氣之中的寵溺,誰都能聽的出來。這個時候,也沒有不長眼的人跳出了反對,即便英國公張懋也是如此。
畢竟汪直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汪直此去,即便沒有大功,也未必有什么大失。如此一來,何必與太子對著干?
群臣近乎一致的說道:“殿下英明。我等并無異議。”
于是,汪直帶兵追擊的決定就樣定了下來。當夜。明軍水師之中狀況最好的三十艘給挑選出來,天剛剛亮,就出海而去。
最新網址:
明天子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