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抗旨不尊

  不出李叱的預料,在黑武人刺殺李叱的計劃失敗之后,黑武人果然開始往外草原方向調動兵力。

  而這一切,是李叱早早就已經想到的過程,當然,結果也是李叱早早就想好了的。

  孛兒帖赤那在外草原上格外強勢的要求所有部族必須參戰,甚至給各部族定下了出兵的人數要求。

  這是李叱派人向他直接授意的事,所以孛兒帖赤那執行起來也沒有絲毫猶豫。

  李叱的意思是,不管是中原還是外草原,其實到現在為止還滿是內患。

  與其等到這些麻煩在到了必然爆發的時候再處置,不如提前把這些隱患找出來。

  黑武人一動,這些隱患必然就會自己往外冒。

  所以李叱在給孛兒帖赤那的親筆信里,明確告訴他,不要害怕草原上有人懷有異心。

  只要有人暗中勾結黑武人,那就必須用強力的手段鎮壓。

  和西域人的仗還沒打起來呢,大將軍王唐匹敵就在孛兒帖赤那背后,隨時可以支援。

  李叱的意思是,有黑武人的內應,那就打內應,黑武人來了,那就打黑武人。

  失去了外草原之后,又在漠北荒原那一戰中損失大量騎兵。

  所以李叱斷定黑武人不會真的想打,就看孛兒帖赤那如何反應了。

  如果是孛兒帖赤那不敢打,步步后退,那黑武人當然要步步緊逼。

  可只要孛兒帖赤那顯示出來死戰到底的決心,黑武人必會退兵。

  第二年的春天,孛兒帖赤那親自率軍,先后鏟除了三個暗通黑武的部族。

  然后把他的隊伍就擺在邊界線上,黑武人在和草原人僵持了兩個月之后隨即退走。

  這也許都算不上和黑武人打了一仗,但若沒有這一戰的話,外草原的隱患就會一直都在。

  靠著強勢的作風和雷厲風行的手段,孛兒帖赤那在外草原的地位越發穩固。

  而此時,也已經到了和西域人有個了結的時候了。

  四月初,大將軍王唐匹敵率軍往西疆移動,雖然他帶著的只是十萬新兵,可對于西域人來說依然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其實正如李叱所言,這一戰根本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經歷了中原大戰,擊敗了無數強敵之后的唐匹敵,去和西域人打,屬于純純粹粹的降維打擊。

  黑武人在兵力是唐匹敵三倍的情況下,依然不敵老唐,更何況西域人根本就湊不出他們希望能湊出來的百萬大軍。

  當大寧的各路邊軍開始往西疆施壓的時候,西域人內部早就已經分化的亂七八糟。

  真心想打的又有幾個?

  五月中,在廷尉府的人幫助下,悄悄潛回迦樓國的親王沐言沐笛發動了兵變。

  過往勒野庫辛戰敗被生擒,在被囚禁了半個月之后,他自縊于牢房之內。

  到底是怎么自縊身亡的,這事其實已經沒有必須要去深究了。

  有廷尉府的人在暗中協助沐言沐笛,就算沐言沐笛不忍心對他兄長下手,廷尉府的人難道還會心慈手軟?

  這一戰其實也一樣的沒有任何懸念,因為沐言沐笛在迦樓國軍中的威信實在太高。

  幾乎所有能打的軍隊,都是沐言沐笛親手帶出來的,他只需登高一呼,便有從者無數。

  過往勒野庫辛能調動的為他拼命的軍隊,只有王城的幾萬人而已。

  他原本以為可以死守王城,等待著他調集的援兵,可是哪想到,沐言沐笛帶著隊伍到了王城之外,連打都沒有打,守城的隊伍就開城投降了。

  最終只有勒野庫辛只有幾千人的死忠禁軍保護,在皇宮內外死戰,可也只堅持了一天一夜。

  沐言沐笛成為了迦樓國的國王,坐上寶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與冬潛淵的約定,出兵攻打小月獅國。

  與此同時,寧軍繼續向西施壓,大部分西域小國打都不敢打,直接宣布投降。

  澹臺壓境親自率軍,一路攻打到了小月獅國的東線,而西線有沐言沐笛在猛攻。

  與此同時,小月獅國內,已故國師滿來亞曼的信徒和弟子,不斷給小月獅國的軍隊添麻煩。

  兩面夾擊之下,小月獅國也只堅持了不到月余,國王保隆樺就不得不出城向大寧軍隊投降。

  這都是計劃之內的事。

  沐言沐笛有軍隊支持,所以取代勒野庫辛成為迦樓國的新王絕非難事。

  可冬潛淵不一樣,就算他有滿來亞曼安排好的支持,也不如沐言沐笛那般強力。

  所以先幫助沐言沐笛奪取王位,再由迦樓國出兵協助冬潛淵奪取王位,這樣最為容易。

  在小月獅國的都城外,保隆樺宣布退位。

  冬潛淵下令把他帶上一艘小船,劃進那個淹死了他三弟和四弟的小湖中。

  冬潛淵下令在保隆樺身上綁了上百斤的一塊大石,將保隆樺推入湖水中。

  至此,西域最強的兩個國家,全都成了大寧的屬國。

  冬潛淵成為小月獅國的國王之后,立刻宣布與迦樓國斷交,兩國成為死敵。

  表面上看這是冬潛淵忘恩負義,沐言沐笛才幫他奪取王位,他立刻就反目成仇。

  可實際上,這根本就是沐言沐笛和冬潛淵暗地里商量好的。

  因為他們兩個很清楚,作為西域最大的兩個國家,一旦他們是堅固的盟友關系,那就會成為大寧的隱患。

  大寧的皇帝陛下,不愿意看到他們親如手足,所以這個姿態,他們必須要做出來。

  不管是為了取悅大寧皇帝陛下,還是為了自保,這樣做都是最正確的選擇。

  冬潛淵寧愿背負罵名,也不愿意成為大寧帝國的下一個征討目標。

  但是兩國幾乎同時宣布向大寧皇帝陛下稱臣,并且立刻就選出了新的使團,前往大寧朝覲。

  有這兩個大國作表率,其他西域的國家,還有誰再站出來對抗大寧?

  這一仗其實也沒算真的打起來,可對于大寧來說,這一戰的意義,幾乎不輸于和黑武人在漠北荒原打的那一仗。

  西域這邊安定下來,大寧四疆也算是都安定了,哪怕是黑武人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再興兵南下。

  李叱親手制定的為大寧百年安穩而戰的計劃,最開始的這幾步,走的格外堅實。

  沒有了外患,接下來就能專注的解決一下更令李叱感到有心的內患。

  到了九月,大寧西征的大軍陸續凱旋,這一戰說起來幾乎沒有什么戰損,可是收獲卻極大。

  西域各國敬貢上來的物資,成車成車的往回運,隊伍長的幾乎看不到盡頭。

  也是在九月,李叱派人往西疆傳旨,讓大將軍王唐匹敵返回長安。

  十月中,傳旨的官員到了西疆,這個人正是掛刀門的小師弟甄艮。

  見到唐匹敵后,甄艮宣讀陛下旨意,唐匹敵領旨之后,卻不打算回長安了。

  “麻煩你回去告訴陛下,西疆這邊軍務繁重,新兵大營還有許多事沒有做完,所以我得晚一些回長安。”

  甄艮嘆了口氣道:“陛下就料到了你會這么說,所以讓我轉告大將軍,西疆的軍務事沒有什么必須是你來操心的,

  回長安吧,朕想你了。”

  唐匹敵聽完這句話后沉默了許久,然后又搖了搖頭。

  “你知道我為什么不回去嗎?”

  唐匹敵道:“你是和陛下一起出生入死過的兄弟,所以話我不瞞你。”

  他遞給甄艮一杯茶后說道:“我這次西征之前,數次請求陛下免去我的王爵封號,可陛下不準。”

  “非但不準,還讓我來了西疆,事實上,西疆的戰事其實根本不用我來打。”

  “你也看到了,我只是帶著新兵營往西邊壓了壓,自始至終,都是澹臺在打。”

  “可是只要我在這,陛下就一定會給我記功,陛下就是讓我找不到請求免去王爵封號的理由。”

  甄艮嘆道:“可是大將軍,你這又是何必呢?你當知道朝中無人敢說你什么壞話,陛下又不可能會你有什么疑慮,你真的是多心了。”

  “我多心的不是覺得陛下會對我有疑慮,恰是因為陛下對我深信不疑。”

  唐匹敵道:“陛下為了堵住朝臣們的嘴,時不時的就會給我找機會記功,一直這樣下去,朝臣們就一直沒有理由說我什么”

  “可是你想過沒有,大寧只有我一個外姓王,陛下待我恩德深重,可陛下這樣做是錯的。”

  “這世襲罔替的王爵,將來必成大寧隱患,大寧可以有我一個外姓王,但絕對不能一直有外姓王。”

  “陛下又不會罷免我的兵權,長此以往”

  唐匹敵看向甄艮:“我死之后怎么辦?”

  甄艮愣住,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唐匹敵的意思是他對陛下忠心耿耿,可他卻不敢保證他的子孫后代,一直都對大寧忠心耿耿。

  也許幾十年后,唐匹敵的子孫就會覺得不公平,天下是唐匹敵打下來了大半,為何是李家坐了江山?

  那時候,唐家在軍中的影響力依然還在,可陛下和老唐可能都不在了。

  唐匹敵不只是對自己的子孫后代擔憂,也對陛下的子孫后代擔憂。

  他和陛下之間的感情毋庸置疑,誰也不可能做到把他們兩個挑撥到反目的地步。

  可是陛下的孩子將來即位之后,看著坐擁兵權的一位外姓王,難道心里也無一絲一毫的疑慮?

  “陛下說過,要把隱患在這一代都解決了,陛下去解決他要解決的隱患,而作為臣下,我也該解決我要解決的隱患,那就是我自己,我不是陛下的隱患,但我是大寧的隱患。”

  唐匹敵在甄艮肩膀上拍了拍:“休息幾日就回去吧,告訴陛下說,唐匹敵抗旨不尊。”

  甄艮:“我不說!”

  唐匹敵道:“唯有我多犯一些錯誤,御史臺的大人們才能揪著我不放,也唯有如此,我身上這王爵,才有可能被拿掉。”

  甄艮道:“陛下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唐匹敵搖頭道:“陛下可以不做,但我不能不想。”

  甄艮急切道:“可大將軍你若真的不回去,就不只是御史臺的大人們會揪著你不放,他們會說你抗旨不尊且擁兵自重!大將軍啊,這是多大的罪名啊!”

  唐匹敵笑道:“若真有這樣一頂大帽子扣下來,我反而心里踏實了。”

  他走到窗口看著外邊說道:“甄艮,若你是我的話,也會和我一樣。”

  甄艮沉默良久。

  最近眼睛里出現了大片的黑影,嚴重影響了視力,看醫生說是玻璃體渾濁,沒辦法現在看電腦屏幕都是花的,諸位可有什么辦法?

哎呦文學網    不讓江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