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 第27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
,在神話世界當家
喬峰出場之后,劇情一路昂揚。
聚賢莊邀請天下高手,商議怎樣誅殺喬峰,他為了阿朱的傷勢,明知前路艱難,依舊只身前往。
在喬峰沒來之前,聚賢莊群雄對喬峰極盡侮辱。
“喬峰這廝乃契丹狗種,就算他大仁大義,咱們也當將他除了,何況他惡性已顯,為禍日烈。”
“咱們撲殺這番狗,務須得到貴幫諸長老點頭,否則要是惹起什么誤會,傷了和氣,大家都不免抱憾了。”
“我想喬峰那廝乃是故布疑陣,讓大伙兒在這里空等,他卻溜了個不知去向。這叫做金蟬脫殼之計。”
讀者們讀到這里為喬峰抱不平:“喬峰何等人物?也是你們可以污蔑的?”
等到喬峰真正拜莊之后,這些所謂的英雄好漢都膽戰心驚,明知己方人多勢眾,眾人一擁而上,立時便可將喬峰亂刀分尸,但此人威名實在太大,孤身而來,讓他們心虛不已。
“呵呵,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徐文不屑的道。
“喬峰真的和關公很像。”
陸武感嘆道。
關公昔年單刀赴會,面不改色。
喬峰亦然,他一人橫闖聚賢莊,面對群雄毫無懼色。
喬峰的膽氣也震住了薛神醫,他一生之中,旁人千里迢迢的趕來求他治病救命,那是尋常之極,幾乎天天都有。
但眼前大家正在設法擒殺喬峰,這無惡不作、神人共憤的兇徒居然自己送上門來,實在令他難以相信。
薛神醫更是奇怪,問道:“如此說來,你跟這位姑娘并無深交?”
喬峰道:“她是我一位朋友的丫鬟。”
薛神醫道:“閣下那位朋友是誰?想必與閣下情如骨肉,否則怎能如此推愛?”
喬峰搖頭:“那位朋友我只是神交,從來沒見過面。”
喬峰此話一出,所有讀者都嘩然起來。
他為了一個并無深交的女子,獨闖龍潭,將自己陷于險境之中,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明知前方是萬丈深淵,我仍然前行,真不愧是喬峰。”
“滿堂英雄,在喬峰面前,黯然失色。”
“愛了愛了,如果我是阿朱,我肯定嫁給喬峰。”
“喬峰就是我的男神。”
喬峰一下子成為了無數女讀者的男神,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信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漢高祖劉邦,為了活命,將自己的妻兒踢下車。
相比起這個時代的男子,喬峰太不拘一格,阿朱與他只是點頭之交,他卻愿意為了她獨闖龍潭虎穴,只為了換取她一線生機。
試問這樣的男人,哪個女生不愛?
“喬峰,愛了,愛了!”
歐陽明月喃喃的道。
她也想要有一個像喬峰這樣為了保護自己女人,愿與天下英雄為敵的男人。
隨后來到了全書的高潮階段。
喬峰大戰聚賢莊,雖千萬人,吾往矣,帶著阿朱力戰群雄,威猛剛拔處,氣壯山河處,直教人熱血沸騰。
與薛神醫對話,旁邊人群里,有人以腹語挑撥。
喬峰聽了,開始不以為意,等到對方變本加厲,他直接一聲怒吼,雄渾內力破其功夫,直接讓那追魂杖譚青當場心魂俱失,成了廢人。
這種神威凜然,只是一個開始。
四大惡人之一的云中鶴來襲,喬峰揮掌凌空拍出,掌力疾吐,便如有一道無形的兵刃,擊在云中鶴背心。
云中鶴悶哼一聲,重重摔將下來,口中鮮血狂噴,有如泉涌。
這一刻的喬峰,就像是無敵戰神一般,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趙錢孫出掌來襲,面對這么一位一流高手,喬峰吸一口氣,第二掌便如排山倒海般擊了過去。
趙錢孫想要用雙掌硬接,旁邊譚婆卻是知道厲害,一把將他拉開,避開了喬峰正面這一擊。
但喬峰的掌力還是洶涌而前的沖出,趙錢孫身后的三人首當其沖,只聽得砰砰砰三響,三人都飛了起來,重重撞在墻壁之上,只震得墻上灰土大片大片掉將下來。
喬峰太牛逼了!
更牛逼的還在后面!
喝完斷交酒之后,喬峰狂性大發,手掌揚處,砰砰兩聲,已有兩人中了劈空掌倒地。
他隨勢沖入大廳,肘撞拳擊,掌劈腳踢,霎時間又打倒數人。
在喬峰凌厲之極的掌力推送下,便如千百把鋼鏢、飛刀一般,游驥臉上中了三片,滿臉都是鮮血,旁人也有十余人受傷。只聽得喝罵聲,驚叫聲,警告聲鬧成一團。
所向無敵,此刻的喬峰就是所向無敵。
“喬峰藝成以來,雖然身經百戰,從未一敗……”
當讀者們讀到這里的時候,一顆心幾乎都興奮得要跳出來。
喬峰,絕對是他們迄今為止看過的最豪邁的角色,沒有之一。
西門吹雪,號稱劍神,在與葉孤城對戰的時候,被很多人說勝之不武。
獨孤求敗,縱橫一個時代,但畢竟只是背景人物,給人的震撼不是太強。
天刀宋缺,一生不敗,卻在與寧道奇決戰的時候,被女人所勸,饒他一命,讓人不爽。
郭靖于千軍萬馬之中,以一敵眾,成就自己的無敵之名,但郭靖為人中正,他在豪氣上還是輸了喬峰一點。
喬峰,強且無敵,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讓所有讀者心醉不已。
“雖千萬人吾往矣!”
秦明再看這個章節名的時候,感慨不已,天龍的章節名和人物的情感聯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他之前就說過,若這些標題能夠和天龍的故事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跟中的人物情感契合,那么這些詩詞作就是好的詩詞作。
徐樂做到了將標題與故事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所以這些詩詞是好詩詞。
“昔時因,今日意,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雖萬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門,絕壁無余字。”
當看完
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 第27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