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醫院的發展那是夏院長的事情,楊平的工作是科研與臨床,這才是他最擅長的。
李澤會愿意來三博醫院,很大程度是受到楊平個人魅力的吸引,這種事情也比較常見,比如美國那些火箭專家能夠聚集在馬斯克的旗下,除了給的錢足夠多,還有馬斯克個人的魅力,這些人愿意跟著他一起去為移民火星而奮斗,不管這事能不能成,總之豎起了一面遠大的理想旗幟。
對那些頂級科學家來說,旗幟很重要,在旗幟的感召下他們做事才有使命感,他們堅信以后一定能成,十年不行,五十年,五十年不行一百年。
要做成一件事情總得有個開始,有開始不一定成功,但是沒有開始一定不能成功。
思思是第一個進行K療法的患者,也是第一個治愈的患者,正因為思思能夠直接進入臨床實驗,讓K療法的研究時間大大縮短,再一次復查發現他的各項指標一直維持在正常,沒有再出現波動,從理論上說,她已經達到治愈的標準。
張宗順教授背著手出現在研究所的醫生辦公室,他是來了解思思的病情的,他聽說思思已經治愈,有點不可思議,所以一定要親自上來了解一下情況。
當初思思就是張教授收進來的,她一直關注這個小姑娘的治療情況,當時他沒有對治療抱有太大的希望,收進來只是盡人事,能夠給這個可憐的小姑娘一點人文關懷,讓她知道這個世界并沒有拋棄她,讓她在最后的時間里能感受到關懷與希望。
張教授還是戴著那副纏著膠布的眼鏡,這副眼鏡他已經習慣,松緊合適,戴了幾十年,早就舍不得換其它鏡框。
得到消息的學生們提前盡量躲開,生怕被他逮住訓斥一頓,張教授非常嚴格,即使看到有學生白大褂沒有穿戴整齊,哪怕一粒口子沒有扣,也會上前教育一番,然后幫助學生扣上口子。
“張教授!”楊平趕緊將張教授迎進來。
張教授擺擺手:“你們忙你們的,我就上上來看看,問問思思的情況,聽說已經治愈了。”
治愈已經擴散的惡性腫瘤,要不是從研究所傳出的消息,一定會認為是虛假消息。
楊平讓張教授坐下來,然后說:“最近一個療程之后,影像圖片上所有原來的腫瘤病灶陰影消失,而且各項檢查指標恢復正常,幾次復查都是這樣,目前沒有反復的跡象。”
“我看看。”張教授取下眼鏡,湊近去看。
閱片電子屏幕上已經調出思思的影像圖片,張教授仔細一看,的確已經看不到當初的病灶,而且各項檢查也已經正常,沒有再出現波動。
當初收小姑娘住院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張教授不免有些激動,楊平這個年輕人真的做到了,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治療腫瘤的方法,這個全新的方法才是未來腫瘤治療的終極武器。
現在的張教授也已經卸任專家組組長,韓主任接替張教授擔任新的專家組組長,張教授現在只是在研究所的門診出診,平時還吆三喝五地拉幾個老頭子打打游戲,以前還拉張林小五梁胖子一起組局,現在已經很少跟他們一起玩。
因為這幾個年輕人現在已經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比如張林小五大部分時間用在學習和科研上,他們也要做出自己的成績,不能拖研究所的后腿,事實證明,這兩個人憑借拉鉤絕技在研究所站穩了腳,甚至成為很難被取代的角色。
換成任何人,不可能拉鉤技術能夠超過他們,單論拉鉤技術,他們是世界之最也不夸張,畢竟《拉鉤外科學》是一部在拉鉤專業開山鼻祖性作品。
“還真是治愈了!”張教授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楊平不僅外科手術厲害,現在科研也這么厲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張教授抬頭看了看楊平,心里不免感慨萬千。
當初這個毛頭小伙子進來的時候,他也只是覺得小伙子與眾不同,有幾分自信,也有幾分用心,但是后來慢慢看到他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張教授和韓主任商量,兩人給他做后盾,讓他放開手腳去闖一番,沒想到闖出一番這么大的成績。
夏院長說的老干部體檢團乘坐的飛機快到機場了,夏院長和張宗順教授帶人親自去機場迎接,而且在醫院里還搞一個小小的歡迎儀式,這些老干部都是國家的功臣,氣氛應該熱鬧一點,不過夏院長也不敢太鋪張浪費,這些老干部生活作風艱苦樸素,看到奢華的場面說不定會劈頭蓋臉罵一頓,所以夏院長還是嚴格把握歡迎儀式的度,不能沒有,也不能奢華。
本來張教授還想和楊平多聊一會,了解一下現在醫學領域的前沿技術,但是下午還有接機的任務,不便久留。
總之,他回想起楊平的經歷,頗為感慨,年輕人天賦極高,從一個住院醫生成長為諾獎獲得者,僅僅只用了兩三年時間。
不管是空間導向基因還是K療法,都是一些極富想象力的創新,看來還是年輕人的腦子好用,不循規蹈矩。
下午下班之后,楊平在宋子墨陪同下趕來醫院的華僑樓大廳歡迎老干部體檢團,這些老英雄都是對國家有巨大貢獻的老前輩。
雖然年齡比較大,但是個個都精神矍鑠,來體檢是國家送給他們的福利。
很多老人還是覺得這是浪費,說體檢只要就近意思一下就行,沒必要坐飛機趕這么遠,后來聽說這里有楊平教授,大家都樂呵呵,都說要全面體檢一下,讓楊教授幫忙看看。
楊平在301給好幾個老同志做冠脈搭橋手術,那些手術成為老同志心中的傳說,那一雙手簡直出神入化,再難的手術在他手里也會做的漂漂亮亮。
這些老同志已經給這一批老干部做思想工作,告訴他們楊平是如何如何厲害,他們身上的老毛病一個一個全給他們拔掉。
老干部們在大廳見到歡迎的楊平,大家頗為激動:“終于見到楊教授真人了。”
弄得楊平很不好意思,在這些老英雄面前,楊平覺得自己微不足道,沒有這些老英雄的流血流汗,哪有他今天這樣全心全意當醫生搞研究,恐怕好好吃飯都是問題。
夏院長說:“他們來之前,301的老同志可是給他們進行了一番宣傳,說起你都是豎起大拇指,我們好幾個老同志身上有毛病要動刀子,他們專門過來找你主刀。”
大話已經被別人說出去了,現在楊平感到壓力山大,醫學的東西不是什么都可以依靠手術解決的。
楊平心里明白,這些老同志說說而已,真要解決不了,他們也會理解,這些人都是經過大風大浪胸懷寬廣的前輩,哪會跟他計較這些小事,所以楊平也心里輕松了不少。
“夏院長,你可不能給楊教授加壓力,楊教授,別擔心,我們都是老毛病,人老誰也治不了,能治就治,不能治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這世界上哪有長生不老的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凡事要實事求是,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一個老干部和藹地對楊平說,反而批評起夏院長。
夏院長趕緊賠禮:“大家千里迢迢來我們這里是對我們醫院的信任,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就是一個體檢而已,不用搞得這么大張旗鼓,不要耽誤大家太多時間,楊教授你也不要在意,我們只是說笑說笑,我們也知道你平時比較忙,千萬不要因為我們擾亂你們的工作,本來打擾你們已經過意不去,要是耗費太多的醫療資源,以后我們都不敢來了。”另一個老干部說道,他在西部研究一輩子的火箭。
大家很有秩序地進入病區住下來,看到這奢華的病房,不免心里有一些不適應。
有個老干部招招手,叫來陪同的醫生護士:“這一天得多少錢?”
醫生護士沒有想到老人家會問這個問題,支支吾吾地說:“不貴,很便宜的。”
PS:這本書還有十萬字左右要結束了,原本還有一百多萬字的,還有全書的大高潮,但是后面有些內容已經明確不太適合寫進,所以全部要忍痛砍掉,只能這樣。這段時間通過努力在工作上獲得了一點進步升級,工作強度沒有以前那么大,所以以后晚上寫書的時間相對寬裕一點。
這是作者的第一本書,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當時在構思的時候也沒有想過有些不能寫進,所以還是有一些小小的遺憾。新書也在準備中,通過第一本書的積累,新書寫起來可能會更加順手一點,總之我會努力,保證新書不像這本書一樣經常斷更。謝謝大家的支持。
請: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