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之世 第七百一十五章:兗徐之役
初平四年(193年),十月九日,秋。
陳都,廷尉府。
黃昏已過,廷尉府中大部分的房舍都已經熄滅了燈火,只有少數的幾處還仍然還亮著黯淡的燈火。
輕微的腳步聲響起,兩名手執著燈籠,腰佩著環首刀的衛士從長廊之中緩步走過,警惕的查看著四周,任何的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都沒有被他們所遺漏。
就算是身處安全的腹地,這些衛士也沒有絲毫的放松警惕,仍舊恪守職責巡視著府衙。
李成輕輕關上了窗戶,不再去看窗外。
燈火搖曳,他的案桌之上擺放著不少的簡牘。
李成再次向著四下看了一眼,又緩步走了一圈,掃視著了房舍一番,這才重新坐在了席上。
房間之中的燈很多,但是他只點燃了一盞。
李成坐在了席上,將案桌上的簡牘簡單的整理了一下,然后將燈往著自己身前移動了一下。
隨后伸手進入懷中,取出了一個細小的木制的小筒。
李成雙手握住木筒輕輕一用力,筒蓋和筒身便分離了開來,一張卷成了一團的紙卷從木筒之中便掉了出來。
李成一手將木筒收入懷中,另一手同時拿起了掉在了案桌之上的那張紙卷。
慢慢展開紙卷,李成的雙眉微蹙,眼神伴隨著搖曳的燈火不斷的發生著變化。
腳步聲再度傳來,離得距離并不近,李成雙目微瞇,將手中的紙卷舉起放在了身前的燈火上。
黃紙遇到燈火瞬間便被引燃,只不過李成的注意力并不在手中正在燃燒的紙卷上,而是在房舍之外。
腳步聲很快再度過去,廷尉府中的衛士巡視的時間間隔并不長。
卷紙不大,只是燃燒了很短的時間便已經全部燃燒殆盡,所留下的灰燼也沒有多少,很快便被李成全部清理了干凈。
李成坐在席上,這是他進入陳都之后,第一次收到來自太平道的密令。
密令之上,不僅印著鷹狼衛和樞密院的印章,甚至還印著許安的私章,足以見事情的重要性。
而密令上的命令,也是讓李成感到有些棘手,他知道若是按照密令上行事,一旦事成,恐怕整個漢庭都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漢庭如今看起來各方勢力皆是通力合作,前線軍將奮勇作戰,但實則在陳都等地,早已經是暗流涌動。
李成如今在廷尉府中任官,也能接觸一些朝中的機密。
現在陳都朝中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以孫堅為首,袁術為輔,程普、朱治、孫策等掌握著兵權的將校,其多來自于豫、揚兩州。
若只是孫堅,只掌握軍權,其實影響力不大。
但是因為袁術的原因,其在朝堂之上的影響頗深,畢竟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紹于北稱帝建制,也沒有讓劉協對于袁術有太多的別扭,劉協對于孫堅和袁術兩人信任已經是讓另外兩派都感覺到了不安。
第二派,則是以劉寵為主,郭嘉、戲志才等人為輔,還有不少的將校都支持劉寵。
廟堂之上,不少的高官都偏向于劉寵,其中三公之一的司空張喜也是和劉寵站在一起。
而荊州牧劉表和新任的揚州刺史劉繇也是支持劉寵。
第三派,則是以王允為主的長安派,皇甫嵩、蓋勛等人為輔。
王允是如今漢庭的司徒,而皇甫嵩則是如今漢庭的太尉,那些自長安而來的官員和豪強世家都支持著他們。
他們各自的家族也具有影響力,更不用提他們都是老臣,本身名望就高。
不過雖然具備著相當的政治影響力,但是卻沒有掌握多少的兵權。
曾經王允和皇甫嵩等百官雖然在長安朝廷之中任職,但是畢竟是被董卓脅迫。
如今劉辯已經退位,長安百官德高望重者眾多,誰又有資格能來清算他們?
永遠忠臣漢天子,誰是天子忠于誰。
如今漢室的正統已定,只有劉協一人。
雖然董太后和何皇后兩人并不對付,但是這樣的爭斗并沒有延續到劉辯和劉協的身上。
兩人都是處于深宮之中,雖然身處帝王家,但是兩人的感情并不比尋常人家的兄弟要薄弱多少。
因此劉協對于這些在長安朝廷之中任職的官吏并沒有什么成見,相反因為王允等人帶著劉辯逃出了長安,劉協還因為嘉獎了一番王允和皇甫嵩等人。
如今漢庭占據、豫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五州之地。
其州中長官,分別是豫州牧孫堅,兗州刺史曹操,徐州牧陶謙、揚州刺史劉繇、荊州牧劉表。
揚州刺史劉繇、荊州牧劉表支持劉寵。
徐州牧陶謙則是支持孫堅。
兗州刺史曹操保持著中立,并沒有在任何的場合上公開站隊過。
劉備掌握著幽州騎軍地位也是舉足輕重,他和曹操兩人一樣也是保持著中立,沒有接介入三派的紛爭。
王允并沒有刺史和州牧一級的地方官員支持,只是在朝廷具備著影響力。
只不過,王允和劉寵似乎達成了共識,李成也算是王允的心腹,因此得到了一些信息。
伴隨著兗州、徐州、青州越發激烈的戰事,有人上表天子,認為如今孫堅作為主帥,應當全力以赴以應對叛軍進攻,再身兼豫州牧一職卻是有些力不從心,建議重新選拔一人作為豫州牧。
而在所有備選人之中,呼聲最高的,便是蓋勛。
蓋勛曾任涼州漢陽郡長史,遷任漢陽太守,后入朝為討虜校尉,漢靈帝劉宏在世時對蓋勛信任有佳,后又命其擔任京兆尹,鎮守長安。
漢靈帝無論是對于皇甫嵩還是盧植,向來都是嚴格無比,但凡事有不順,責罰即下。
但是當初征募蓋勛入朝作為討虜校尉時,蓋勛多次直言不諱指出了劉宏為政所犯下的過失,兩人卻是沒有發生過爭論,反倒是君臣相知,頗為和睦。
加上蓋勛一直以來的行事,無論是董卓亂京之后的舉動,還是董卓占據了京城之后的行為,都讓蓋勛成為豫州牧最優的人選。
只是現在唯一的變故,就是在于蓋勛的身上,蓋勛似乎并沒有接任豫州牧的意思。
漢庭的朝堂之上情勢錯綜復雜,三派之間現在沒有明爭,但是暗斗卻是越演愈烈,只是三方現在都保持著相當程度的克制,并沒有繼續擴大的糾紛。
而許安傳遞而來的密信,則是要他在為如今漢庭再添上一把火,將三方之間的糾紛徹底的擺到明面之上,讓三方陷入相互的猜忌之中,進而加劇糾紛。
而最好的辦法,便是一場精心密謀的謀殺。
為了配合他的行動,整個潛伏在漢庭的鷹衛緹騎都可以供他驅策。
漢庭各地的鷹衛管理人都已經收到了來自于太平道的密令,這些鷹衛的緹騎都收到了消息,只要收到了寫著暗號的命令,便會不惜一切代價全力配合。
不惜一切代價……
燈火搖曳,李成的臉龐在橘黃色的火光之中忽暗忽明,陰晴不定。
自鷹狼衛成立以來,在命令之中一共只出現了兩次“不惜一切代價。”
第一次是四州黃巾復起,許攸趕赴青州,指揮四州黃巾軍起事,從并州鷹狼衛的總部傳來了一封命令。
命令潛伏在冀州的鷹衛,不惜一切代價,吸引冀州軍注意,以掩護許攸通過冀州,進入青州主持四州黃巾軍西撤。
冀州鷹衛因此元氣大傷,死傷數百人,但是最后的結果,他們成功的為許攸做出了掩護,沒有人發現許攸的蹤跡。
一直到許攸抵達青州之后,漢軍才如夢初醒。
第二次則是援助泰山黃巾軍,命令四州留守的鷹衛緹騎全部行動起來,為泰山黃巾軍提供情報。
最后的結果,鷹衛在四州之地殘存的據點暴露了大半,死傷慘重,但是卻讓泰山黃巾軍成功轉危為安,成功站穩了腳跟。
這一次命令之上,也出現了這樣的字詞,讓李成的內心更是沉重了幾分。
李成抬起了頭,看著案桌上不斷躍動著的燭火。
漢庭和魏庭的戰事從初平四年春季一直持續到了秋季,現在已經快要分出了伯仲。
早在三月之時,青州牧袁譚親自統領青州兵三萬,冀州兵五千,合計三萬五千人,揮師南下,與曹操和劉備對峙于平原郡的祝阿城。
魏軍陳兵三萬五千人,屯駐于平原郡祝阿城。
漢軍陳兵兩萬六千人,駐守于祝阿城南二十里。
而與此同時,也在三月。
臧霸也領著大軍抵達了鄆亭以東。
臧霸領本部兵馬一萬三千人,青州兵兩萬人,合計軍兵三萬三千人。
而漢軍主將則是朱治,領徐州兵一萬七千人,丹陽兵六千,雙方人數相差雖有一萬。
但是朱治麾下的精銳更多,而孫策就在瑯琊國不遠處的公來山,正在進攻泰山郡的蓋縣,其麾下還有六千軍卒。
兩處的大戰幾乎是同時爆發。
祝阿之戰一直持續到六月上旬。
最終的結果以漢軍戰勝告終,最后是曹操麾下的校尉于禁打開了局面,指揮麾下的騎軍一戰擊潰了青州兵的右軍,而后樂進、典韋兩將突入陣中,陣斬青州軍右軍主將,進而引發了連鎖反應。
青州兵兵敗如山倒,袁譚一路潰敗到濟南國的國都東平陵這才止住了潰勢,據說收攏殘兵只得一萬余人。
不過漢軍一方也是傷亡慘重,元氣大傷,所以曹操只是派兵攻占了祝阿、歷城之后,便沒有再繼續前進。
劉備帶領的五千幽州騎被孫堅全部調走,沒有騎軍的掩護,曹操也不敢深入青州太遠的距離,他也擔心黃河北岸冀州軍會在他進攻青州的時候切斷他們的后路。
祝阿一戰,也是讓曹操麾下的兗州軍短時間失去的繼續進取的能力。
祝阿之戰如果算的上是鏖戰,那么鄆亭之戰,就是真真正正的血戰。
鄆亭之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一共有六萬一千余人,漢軍兩萬八千余人,魏軍三萬三千人。
雙方在公來山、鄆亭、箕屋山一線相持不下,誰也不肯后退。
臧霸若是再退,便會丟到在徐州的所有地盤,也將會丟失所有的軍心,因此臧霸這次已經是潑婦沉重,甚至多次親冒矢石,沖突掩殺。
青州別駕王脩也是親臨戰陣,指揮軍眾前進。
王脩不是那不學無術的華彥,他精通軍略,知曉用兵之道,青州兵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戰力也是增強不少。
魏軍士氣如虹,漢軍雖然武備更為精良,兵員更為精銳,但是一時之間卻是被擊退了數陣。
若只有朱治的話,可能鄆亭之戰漢軍多半要遭受敗績。
但是事情的變故就在于孫策的身上。
朱治眼見魏軍兵鋒正盛,想要下令撤軍,但是孫策認為臧霸驍勇,護衛眾多不可輕敵,但是王脩親臨戰陣卻是不智之舉。
青州兵雖比之前強上了不少,但是青州兵的將校卻是少有斗將,若是能夠斬殺王脩,便可以輕而易舉的逆轉戰局。
直到最后,朱治還是決定相信孫策的判斷。
隨后孫策領丹陽兵三千向著臧霸帶領的中軍發起了反沖擊,在吸引了臧霸軍的火力之后。
在揚州討伐嚴白虎時,蔣欽、周泰、凌操各帶千名丹陽兵,自三路奔襲位于左陣的王脩。
蔣欽、周泰、凌操三人都是在孫靜討伐嚴白虎之時加入了軍中,而后隨著戰功的累積,最終升任為軍司馬和軍侯,跟隨著孫策一路北上馳援。
三將都是一等一的斗將,麾下又是驍勇善戰,武備精良的丹陽兵。
還沒有等王脩反應過來,三將已經是在青州軍左軍的軍陣之上撕開了三道缺口。
丹陽兵士氣如虹,青州軍左軍的前陣也因此陷入了短暫的混亂。
王脩想要撤離前陣,但是凌操已經趕制,護衛在王脩周圍的將校甚至沒有凌操的一合之敵。
王脩被凌操陣斬,青州軍的左軍也因為王脩的戰死,而徹底陷入了崩潰。
臧霸收到消息之后,也是無可奈何,眼見軍勢打亂,只能是帶著本部兵馬徑直向北逃竄。
鄆亭之戰,就此結束。
魏軍對于兗州和徐州兩州發起的進攻皆以失敗告終。
不同于沒有了進攻能力的兗州軍,朱治麾下的徐州軍和揚州軍卻是士氣如虹。
朱治請得命令之后,立即揮師北上,盡得徐州瑯琊國北部諸地,并進入青州州內。
兗徐之役,以漢軍大勝收尾。
而在司隸之地,孫堅也成功的擊退了魏軍的進攻。
此時的魏軍正面臨著漢軍的反攻。
若是沒有外力的介入,那么洛陽地區或許還能保住,但是青州絕對是難以保留。
這個時候傳來的密令,就是為了讓漢庭發生內亂,從而打亂漢軍的部署,使得魏庭能夠得到重新恢復元氣的時機。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漢庭和魏庭的爭斗越是劇烈,便越是對于太平道有利。
黃天之世 第七百一十五章:兗徐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