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風云1876 第1090章私心作祟
沒想到,被放逐的尼古拉二世頑固的不愿意離開沙俄,這讓此前制定的計劃淪為一紙空文。
歸根到底,是尼古拉二世幻想著復辟,而一旦離開沙俄流亡國外,復辟的夢想便遙遙無期,這是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17年3月8日,在圣彼得堡工人和士兵的要求下,沙俄資產階級政府不得不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屬逮捕,囚禁于皇村中。
對于沙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國家杜馬而言,沙皇尼古拉二世這一家子就是燙手山芋,能夠禮送出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為此,沙俄臨時政府曾經想把他們送到英國去,投奔尼古拉二世的表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英國議會也已經批準了。
但喬治五世國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害怕引起政治動亂甚至瘟疫般的革命,拒絕了該項提議。
而大洋帝國方面伸出的橄欖枝,尼古拉二世考慮之后拒絕了。
當前沙俄混亂的政局以及一大票舊貴族的鼎力支持,令尼古拉二世產生錯覺,覺得也許能像拿破侖一樣,憑借羅曼諾夫皇朝巨大旳威望上演王者歸來戲碼,在沙俄復辟。
澳洲本土
李福壽看著來自遠東邊疆區的匯報,心中當真是哭笑不得。
明明身陷死地而不自覺,這得多蠢呀!
在這份報告中
尼古拉二世希望帝國方面繼續向海參崴增兵,至少需要兩個集團軍的兵力約70余萬人,并且能聽從他的指揮。
匯合西伯利亞及遠東沙俄武裝,成為他復辟羅曼諾夫王朝有力的武器。
李福壽只能說這個白癡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
尼古拉二世認為他的兩個女兒值兩個集團軍,值得帝國出動大軍助他重新登上皇位,這真有點兒像瘋子發了億癥,喊都喊不醒的那種。
這也給李福壽提了個醒,讓他重新考慮與沙俄皇室的聯姻是否妥當?
御書房里
內閣要員及軍方重臣濟濟一堂,李福壽將來自遠東的報告發下來,吩咐秘書處副處長梁如浩誦讀了一遍,連同沙皇密信公之于眾。
然后問道;“此事關系國策,眾卿何解?”
首相張立并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目光看向陸軍元帥莫如峰,意思是由他出面,從陸軍部的角度解讀。
莫如峰元帥推辭不得,只能站了出來,恭手作揖回答道;
“啟稟圣上;
皇家陸軍正在向歐洲輸送第3集團軍部隊,第4集團軍也整裝待發,將會在年底之前陸續抵達歐洲。
這樣一來
皇家陸軍在歐洲將保持4個集團軍共計120萬人的軍隊規模,并且在巴拿馬,關塔那摩和北美諾福克海軍基地保留2530萬人補充兵力,隨時可以支援歐洲戰場。
我們在北美總督府屬地,尚需保持20萬以上軍隊規模,以震懾美日兩國,再加上弗吉尼亞共和國駐軍和本土軍隊,皇家陸軍總員額已經超過210萬。
綜上所述
皇家陸軍方面沒有額外的兵力能夠用在西伯利亞方向,最多可以抽調56萬人,再多就影響踐行盟國義務,這必將導致英法等國的嚴重不滿。
如今,遠征第3集團軍大部已經登陸歐洲,即將用于西線戰場。
而第4集團軍先頭部隊也陸續出發,若是用于遠東方向,也只有調動第4集團軍剩余兵力,其他部隊調無可調。
除非再次進行戰爭動員,擴大軍隊規模用于兩個方向的作戰。
微臣以為不宜四處樹敵,貿然開辟西伯利亞第二戰場,那里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對帝國士兵極不友好,而且對先進軍事裝備的維護提出了極高要求,戰斗力大打折扣。
微臣一點淺見,請陛下圣裁。”
陸軍部反對的意見已經很明顯,在莫如峰元帥挑頭發言之后,其他內閣要員和將領紛紛發言,意見大多偏向于適當增兵,以45萬人為佳,靜待時局發展,保留政策變化的權利。
李福壽從善如流,傳旨內閣以廷議結果辦理,從帝國本土調動127師前往海參崴駐扎,威而不動,靜待時局變化。
此項舉措,已經是帝國方面能夠做出的最大善意了。
作為為協約國聯盟的一員,大洋帝國主要的用兵方向在歐洲,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沙俄內部政局的動蕩,引起了協約國高度的重視,尤其是英法等國視之為洪水猛獸的工人力量,逐漸在混亂的政局中取得主導地位,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不安。
英、法、洋、意、美等國意識到了,沙俄面臨著迅速赤化的危險,這對當今世界格局將是巨大的沖擊,紛紛采取強硬的應對政策。
英法洋等國威脅沙俄資本主義臨時政府;
若無法遏制赤化加劇,協約國集團不排除采取武力干預的手段,封鎖、孤立并打擊俄國工人武裝力量,防止赤潮蔓延到整個歐洲。
如今沙俄內部資產階級力量,工人力量和白俄保皇黨力量錯綜復雜,武裝斗爭不斷,就像大雜燴一樣,各種勢力的登場讓人目不暇接,大大小小的武裝力量多如牛毛,保皇黨力量在大部分地區占據優勢。
這也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覺得自己還行的重要原因,他希望有朝一日登高一呼,從者云集,實現羅曼諾夫皇朝的復辟。
若是深入分析沙俄當前的三股勢力,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了大部分軍隊實力最強,白俄保皇黨勢在廣袤鄉村中根深蒂固,并且得到巴爾干及哥薩克等民族的支持,擁有大量中高級軍官,實力不容小覷。
實力最弱的就是工人力量,他們廣泛存在于城市的工人階級中,推翻一切腐朽舊制度的愿望最為成立,革命最為堅決。
李福壽知道歷史發展大勢,沙俄工人力量經歷艱苦卓絕的4年武裝斗爭,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其中過程一波三折,尤其是在外國干涉軍和白衛軍圍攻莫斯科時期,形勢最為危殆,工人力量面臨徹底覆滅的危險。
帝國大軍若趁其弱小時出兵干預,有能力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但是這樣做,并不符合帝國利益。
世界大戰后的格局,大洋帝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力量已經龐大到無法忽視,必將在世界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與英法等世界列強比肩而立,共存共治。
如今沙俄帝國已經垮塌,奧斯曼帝國垮塌在即,奧匈帝國也撐不了多長時間了,德意志帝國在戰后肯定不復存在,必將受到協約國集團的聯壓。
在這些挑戰舊國際秩序的刺頭一個一個被擺平之后,也許……英法意美荷比等國的目標就要對準大洋帝國。
這時候,在東部歐洲出現一個龐大的紅色帝國,持續給歐洲帶來沉重壓力,將會是維持大洋帝國與西方世界親密友好合作的必要條件,不可或缺的前提。
大洋帝國需要這樣一個擋在前面的盾牌,而且必須足夠大,足夠強才行。
俄國正是這樣一個最好的選擇,從帝國長遠利益來看,不應當破壞原有歷史軌跡,而應當順勢而為。
一個體型龐大的紅色帝國佇立在東歐,骨子里面充滿了侵略性,對黑海沿岸和巴爾干地區擁有重大影響力,能夠引起歐洲各國足夠的警惕和防范意識。
李福壽清醒的認識到,大洋帝國的成長還需要時間。
若再有20年和平發展的良好國際環境,帝國將成長到無可遏制的世界霸主級別,英法等世界列強只能選擇合作,別無他途。
李福壽確實對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不感興趣,也無意在遠東擴張,但是他看中了俄羅斯的另外一塊地方,那就是克里米亞半島。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
歷史按照李福壽所知曉的軌跡運行,俄國的新政權將給歐洲帶來巨大壓力,在戰后利益分臟中,大洋帝國的領土訴求能夠獲得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支持,但不一定包括英國。
這是因為大洋帝國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存在,將會極大的分擔歐洲的壓力。
而作為主導全球局勢的霸主,倫敦天然對能夠威脅其全球霸主寶座的國家,懷有濃重的猜忌心理,更不愿意看到大洋帝國將勢力伸到歐洲來。
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各國,不存在捍衛全球霸主地位的需求,因此歡迎大洋帝國在歐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表現的較為友好。
而英國人則不同,維持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打壓一切可能的競爭對手,關系到英國的根本利益。
在協約國先后贏得索姆河與凡爾登兩場關鍵性戰役的勝利之后,英國人的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這體現在英國民間輿論對帝國遠征軍的宣傳論調上,比如近期遭到民眾熱議的“巧克力街道”事件,將正在英國休整訓練的遠征第3集團軍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英國遠征軍招募的志愿兵中,“社區營”“街道營”占據了很大比例,這些由社區內親戚朋友,熟人,父子或舊識組成的步兵營凝聚力量,戰斗力較強,丟下戰友獨自逃跑的情況很少見到,原本是英國遠征軍引以為傲的王牌。
但是在堪稱地獄的索姆河戰役中,有多達76個社區營全軍覆沒,130多個步兵營遭受重創,傷亡高達45萬余人,這導致大片的本土街區出現寡婦街,寡婦鎮和寡婦社區。
失去了絕大部分青壯年男性的街區,隨之也失去了活力,陷入一片凄風苦雨之中。
恰在此時
充滿青春活力的大洋帝國遠征軍部隊抵達,一個個元氣滿滿,荷爾蒙爆棚的年輕男人,擾動原本沉寂的社區沸騰起來。
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在帝國遠征軍士兵光臨較多的街道上,總會出現大量花枝招展的女人,一塊巧克力或是一把奶糖就可以帶走,一包煙可以過夜,很多已經發展成為情人關系,尤其是軍官們……
這就是“巧克力街道”的由來,原本這種事兒在第一集團軍抵達的時候就層出不窮,到如今已蔚然成風,甚至吸引大量外地的英國女人趕來,活躍了當地經濟。
20世紀初
英國社會風氣相當之保守,很多事情能做不能說,一旦爆出來就是丑聞。
出于各種方面考慮,一開始倫敦政府極力壓制輿論報道,采取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寬容態度,這些即將奔赴法蘭西戰場的士兵們,誰知道有幾個能活下來?
誰知道,索姆河戰役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大洋帝國遠征軍祭起了“空地一體戰”的大殺器,對令人聞之色變的德軍實施連番絞殺,摧枯拉朽一般的贏得了勝利,震動了歐陸。
看到大洋帝國不可遏制的崛起之勢,各種羨慕嫉妒恨涌上心頭,心態就特么失衡了。
于是乎,類似“巧克力街道”事件的報道層出不窮,變著花樣的抹黑遠征軍官兵,各種不合作與拖后腿都出現了,簡直一片烏煙瘴氣。
這引發了英國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彈,對帝國遠征軍的觀感由正面轉向負面,協約國內部的隔閡與摩擦加劇,內耗增加。
進入17年之后
英國擔心影響英鎊的國際地位,對于“金洋國際結算法案”采取不合作態度,這進一步加劇了內部摩擦,更影響了國際物資貿易。
眼看著世界大戰迎來了勝利曙光,協約國內部矛盾迅速增多,體現在戰場上就是互相扯后腿,大洋帝國第一集團軍在攻入比利時境內后,鐵甲滾滾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占領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及周邊地區。
結果在這關鍵時候,包括柴油在內的重要后勤物資卻供給不上了,軍隊被迫停下了腳步。
遠征第1集團軍是高度機械化的裝甲軍團,非常依賴后勤供應,人沒有飯吃可以繼續戰斗,裝甲車沒有油料只能拋錨了,轟炸機沒有炸彈供應,作用直接清零。
在這種情況下
遠征軍方面迅速做出應變,據守布魯塞爾及周邊重要城鎮,防范德軍反擊,然后再也不肯前進一步了。
要打,你們英國人和法國人上,反正我們是打不動了。
抵達英國恢復訓練的第3集團軍也不急于投放到法蘭西,而是借口后勤供給不足,繼續進行恢復性訓練。
按照帝國皇帝李福壽話說;
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是我們也是你們的,歸根到底,歐洲主戰場發揮主導作用的是英法兩國,既然大家都不急于結束戰爭,那就等著好了。
比利時戰役在經過前期突飛猛進的進展之后,擊潰了70余萬德軍的防守,解放了比利時大部分國土,然后陷入了奇怪的僵持中。
英法聯軍后續發起了兩次攻擊行動,損失了近10萬部隊,被德國人又堅決的反擊回來,碰得頭破血流。
現在雙方又開始掘壕固守,進入相持階段。
歸根到底是私心作怪,大洋帝國遠征軍在贏得“法蘭西解放者”的光榮稱號之后,在比利時戰役的初期打得很猛,成果輝煌。
英法等國不希望看到榮耀歸于一身,再度贏得“比利時解放者”的稱號,心態難免嚴重失衡,暗搓搓的小動作就多了起來。
結果,前方能打的軍隊各種拖后腿,輪到自己上的時候又解決不了德國人,一場比利時戰役變成虎頭蛇尾的拉鋸戰了。
澳洲風云1876 第1090章私心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