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第180章 領導來了
“咋回事,不是到韓屯去么,怎么來飼料廠了?”何平不解的問道。
飼料廠位于紅旗公社,距離韓屯還有十幾里的路程。
“虞書記在閑聊的時候聽說你們的飼料廠開業了,臨時起意想過來看看。”張國強解釋了一句。
既然領導要來,何平也不能走了,陪著吧。
由于是臨時起意的行程,所以縣里的人都沒有準備,張國強只好過來打個前瞻。
他特意跑廠子里轉了一圈,搞的倒是井井有條,生產車間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沒過多長時間,政府的公車開進了飼料廠的院門。
縣里高官陪著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走下汽車,毛學山也在旁邊。
高官向何平招了招手,笑著給老人介紹道:“虞書記,這位就是何平同志,學山的乘龍快婿。何平,這位是地區的虞書記。”
老人面色和善,主動向何平伸出了手。
“何平同志,你好啊!”
“虞書記,您好。”
高官說道:“何平啊,飼料廠的情況你最了解,等會你帶著我們轉一轉介紹一下。”
何平把郭教授拉過來,“虞書記,高官,我就是個外行。這位是郭教授,現在是飼料廠的負責人,他是飼料方面的行家,還是讓他給您介紹吧。”
“教授?”
“郭教授之前是東北農學院的老師。”何平解釋了一句。
虞書記聽完對韓屯更感興趣了,小小的韓屯居然能吸引到高校的教授,就算是后世這也是妥妥的高端人才啊!
何平和郭教授引著一行人在廠里參觀。
“我們這個飼料廠是去年十月份開建,今天正式投入生產的。年產能可以達到5000噸,目前生產以豬飼料為主,主要是考慮到我們遼省農村還是以養豬為主。另外我們也打算在豬飼料的生產進入穩定階段后投產雞飼料,這個是定向供應,專門留給韓屯養雞場用的……”
郭教授對飼料廠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所有的信息都是信手拈來,虞書記聽得頻頻點頭。
“三個多月就能夠從無到有進入投產階段,小集體經濟的靈活性和效率非常強啊!”虞書記感慨了一句。
何平補充道:“這還多虧了縣里和公社的幫助和指導。”
虞書記爽朗道:“他們好意思不幫忙嗎?聽說你們韓屯去年利稅一百多萬?”
何平點頭,“這個確實。”
“好啊。老百姓掙到了錢,國家有了稅,這樣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虞書記在飼料廠待了不到二十分鐘,走馬觀花的看了一圈,就啟程前往韓屯。
老人來之前是看過縣里的報告的,所以對韓屯的情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看到養雞場連綿的雞舍還是忍不住有些驚訝。
“像你們這樣規模的養雞場在國內還有多少家?”
“在南山那邊還有一家,不過也是我們韓屯投資的。”何平回道。
“就這兩家?沒有比這更大的了?”虞書記又問了一句。
“是,國內目前還沒有規模比我們更大的蛋雞養殖企業,不過聽說國外還有幾百萬只規模的養雞場。”
虞書記不管國外,他們這個年代的人對于“全國第一”這樣的字眼是毫無抵抗力的,一聽說韓屯養雞場的規模冠絕國內,老人的臉上忍不住露出笑容,非常滿意。
以至于老人看到同樣發展良好的養豬場都沒了太大的感覺,畢竟不是全國第一。
不過老人有些好奇,“我看你們的員工怎么都穿著白大褂?又不是在醫院里?”
何平解釋道:“對我們養殖企業來說,衛生和防疫是最重要的工作。俗話說家財百萬,帶毛的不算。如果一旦發生病害,那么我們這些投入頃刻之間就會化為烏有。員工們穿白色衣服主要是為了衛生,白色顯眼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干不干凈,而且我們這些員工進場之前都是要經過一次消毒的。”
虞書記聽完感嘆道:“隔行如隔山,沒想到養雞、養豬也有這么多的學問。”
看完養豬場之后,何平總結道:“目前我們韓屯養雞場和養豬場雇傭員工超過350名,絕大多數都是我們韓屯社員。去年這兩個企業為我們韓屯創造了1500多萬的產值,向國家繳納稅金130余萬,為生產大隊的社員們分紅超過350萬,平均每戶分紅收入1萬8千元以上。”
何平嘴里說出的一串數字,再次讓老人的臉上意外之色,在書面看到的數字,和身臨其地聽著別人介紹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虞書記看了養豬場滿圈的肥豬有些出神,這些都是能讓苦哈哈的農村社員們發家致富的寶貝啊!
從養豬場出來,虞書記又饒有興致的逛起了韓屯,“看起來你們韓屯的日子確實好了,這么多新房子。”
從前年開始,韓屯就陸陸續續有社員家開始蓋新房,兩年之間隊里原來的老房子被推倒了一多半,嶄新的民居在原址上拔地而起。
“社員們掙錢了,第一件事想的就是蓋房子。”
“是啊,咱們國家的農民苦了太久了。”虞書記感嘆了一句,看似有些傷感,在場誰都沒有接話。
眾人信步走到隊部附近,看到兩棟嶄新、氣派的二層建筑,“這是什么地方?”
“這是我們大隊的人才宿舍和衛生所。”何平介紹道。
衛生所虞書記當然知道,韓屯現在條件好了,衛生所修的氣派一些他理解,可“人才宿舍”這個陌生的詞匯他還是第一次聽。
“人才宿舍是我們專門給來韓屯工作的一些高階人才建設的宿舍,方面他們的日常生活。”
虞書記聽著何平的介紹來了興趣,走進人才宿舍看了一下。
“你們這個標準可不低啊!”
何平開玩笑道:“要想馬兒跑,不得讓馬兒吃飽嗎?”
虞書記的目光看向何平,滿是欣賞。
學山找了個好女婿啊!
養雞場和養豬場證明了何平的膽量和能力,而人才宿舍的出現則證明了何平的遠見和眼光。
發展靠的是什么?人才,只有人才才能帶來高質量的發展。
誰能想到建國初期,國家能在一窮二白的時候研究出震驚世界的“兩彈”。
靠的不就是那一批披肝瀝膽、舍生忘死的科學家嗎?
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第180章 領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