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因何造反 第282章 鞍山驛三軍會師,寬甸堡盧象升神兵天降
錦衣衛送來的密信中,曹文詔和劉興祚約定的時間是十一月十五在遼陽城外會師,劉興祚一開始遲疑了幾天,想著要不要去遼陽,畢竟這和盧象升的安排不符。
直到德格類送來家人人頭,劉興祚才拿定了主意,去遼陽城!
一看現在已經十一月八日,距離會師時間僅剩七天。劉興祚再不猶豫,留下了兩千皮島兵守鳳凰城,帶著大軍繼續向北,一路上不再分兵劫掠較遠的屯堡,而是疾速前進,擺出一副急行軍的架勢。
一日后,到達了連山關,這是通往沈陽的一處重要關卡,有兩百旗丁把守。此處距離沈陽較遠,關隘太小駐不下多少人,德格類把防御的重點放在了再往北的本溪。
劉興祚下令,猛攻連山關。兩千名東江軍士兵不顧關上背負土石沖到連山關外,拋土石成山,付出了百余人傷亡的情況下,用了半個時辰,便堆出了一座比關隘還要高的土石山。數百禁衛軍火銃兵沖到頂部,在盾牌的保護下,居高臨下往關隘上發銃。
土石山和關隘相距十丈,正是魯密銃最佳射程內,劉興祚甚至下令把數門虎蹲炮弄上了土石山。絕對優勢的火力下,關隘上的建奴被射的落花流水,百余旗丁被射死,剩下的建奴棄關而逃。
打下連山關后,劉興祚分出了三千兵馬給劉興治,命向北虛張聲勢繼續進攻,做出主力繼續向沈陽進發的架勢。而劉興祚自己,則帶著大隊人馬從連山關向西,沿著太子河南岸山谷,向遼陽方向而去。
一路行軍,以投降的一千多漢奴包衣為先鋒,逢山開路,大軍緊隨其后。
這一千多降軍都有金錢鼠尾辮,再給他們穿上繳獲的旗丁盔甲服飾,看起來和普通的八旗兵沒什么兩樣。
這些降兵,人人手上都有旗丁家屬的血,他們的家眷也在鳳凰城或鎮江堡,早已沒了任何退路,只能老老實實聽話。
一路向西,這些降兵裝作奉命前往遼陽集結的旗丁,騙過了不少屯村。然后在其沒有防備下,把這些屯村建奴悉數殺光。
雖然阿敏下了堅壁清野命令,但也只是對遼陽周圍平原上的屯村而言,劉興祚一路行經的都是山區,山里的建奴除了成年旗丁奉命去了遼陽,老弱婦孺卻還留在原地。而沒有男丁的屯村,自然很好解決。
劉興祚也沒有留活口的打算,只要是建奴的屯村,無論男女老弱一概殺光。
只不過山區土地貧瘠,很少有大塊的平地,居住在山里的建奴沒有多少,往往走上一天,也看不到一個屯村。不過這樣也好,倒是不用擔心泄露行軍蹤跡。
然而最終還是泄露了。
十一月十三,在即將走出山區進入平原的時候,經過一個叫做石門關的地方,大軍的行蹤還是泄露了。
石門關,顧名思義,兩座山峰中間夾著一個狹窄的山谷,望之如門,是山區通往遼陽的必經之路。最狹窄處只允許一輛馬車通行,地勢易守難攻。
如此重要的地方,建奴自然不會不管不問,阿敏在這石門關足足放了三百旗丁。
一開始的時候,石門關的旗丁也沒有發現什么異狀,畢竟這些包衣降兵在建奴這里生活很多年,穿著又是旗丁的服飾,看起來和普通旗丁沒什么兩樣。
但問題是這支旗丁人數也太多了,足足一千多人。這山區里的屯村最多的也就百戶旗人,根本不可能聚集這么多旗丁。而最關鍵的是,這附近山區生活的旗丁,大部分已經奉命去了遼陽城,如何還會有這么多人?
守關的旗丁很快反應了過來,厲聲喝命降兵們停止前進。
都到了這種程度,哪里還能停得下來,降兵們仗著人多,紛紛向關隘沖去。然而狹窄的山道,根本排布不了太多士兵,能接戰在一起的也就數十人。
降兵們的戰力畢竟比不過建奴旗丁,一番廝殺后被當場殺死了五十余人,剩下的立刻崩潰了,紛紛敗逃而回。
劉興祚大怒,下令斬殺最先逃跑者二十余人,上千降兵一片肅然。
一萬五千多人,被堵在了石門關以東,若不攻破石門關,便無法進入平原,無法和西路明軍會師。
而且,遼陽建奴得到消息,勢必派出更多援軍來,那時想破關更加困難。
劉興祚下令,不顧一切代價攻破石門關。
可是地勢太過狹窄,面向石門關山道只有一丈余寬,根本就沒有堆土成山的可能。強攻的話只能用簡陋云梯攀爬,可一次只能架設數架云梯,一次只能有四五個人爬上關墻,即便能爬上關墻,也要面對十倍敵人的夾擊。
強攻了一個時辰,損兵一百多,卻拿石門關毫無辦法。
劉興祚暗暗懊惱,早知道這樣,就應該運來數門紅夷大炮,轟破這該死的關墻!
劉興祚出征的時候,攜帶有紅夷大炮十余門,并用紅夷大炮轟破了鎮江堡城墻。只不過從鎮江堡往西,一路都是山區,紅夷大炮重達三千多斤,太過蠢笨,嚴重拖延行軍速度,并沒有隨軍而來,而是重新安裝回了海船。現在劉興祚就有些后悔,后悔沒有攜帶紅夷大炮。
正在劉興祚一籌莫展之時,一個叫做劉作霖的禁衛軍委員帶人砍伐山中樹木,用了一個時辰,制作出了三具簡陋的拋石機,開始用拋石機攻擊石門關隘。
一塊塊石頭被拋向石門關,一開始準度還不夠,不是拋近便是拋遠,半個時辰后,準度提高了很多,每發三塊石頭必有一塊準確的擊中城頭。
準度提高了后,劉作霖并沒有再用石頭攻擊,而是命人取出幾十枚萬人敵,點燃引線安放在拋石機的皮兜中,拋石機長臂甩出,把連著繩子的皮兜高高揚起,皮兜里的萬人敵在慣性的作用下拋出一個優美的弧度,向著關隘上落去。
三枚萬人敵,只有一枚準確落在關隘城頭,然后“轟”的一聲,爆出了無數鐵片,炸的關隘上一片狼藉,數個建奴被炸落關隘。
劉作霖抿了抿嘴,命再次發射,又是三枚萬人敵飛出,這次卻有兩枚落在關隘上,然后轟然爆炸。
兩輪爆炸,炸死炸傷了三四十個建奴,實在是建奴在關隘上聚集的太過密集,爆炸起來,連躲都無處可躲。
雖然剩下的建奴還有兩百多,可這種干挨打不能還手的只為太難受,一爆就帶走十多條性命,這誰能撐得住?
等第三輪萬人敵落到關隘上時,剩下的建奴撐不住了,選擇了棄關而逃。通往遼陽平原的大門就此打開。
此時,周遇吉和曹文詔已經帶兵到達鞍山驛數日,鞍山驛距離遼陽也就六十里而已。
曹文詔派出了大量哨騎,呼嘯奔馳在遼陽周圍,和建奴哨騎展開了追逐廝殺。
劉興祚大軍剛從石門關出來,便被曹文詔派出的哨探發現,立刻回鞍山驛報信。曹文詔聞報,親率兩千騎兵往石門關接應。
阿敏聞聽劉興祚率大軍出現在石門關,頓時大驚,簡直不敢相信。就在前幾日,還有消息從沈陽傳來,說劉興祚帶領大軍到了安溪,正在向著沈陽進軍,怎么就出現在了這里?
遼南兵和遼西騎兵加起來就有一萬多人,再加上劉興祚的軍隊,從人數來說,已經和遼陽城內的兵力相差不多。
阿敏原想以兩倍的兵力殲滅遼南和遼西兵,現在卻失去了兵力優勢,即便能取得勝利,恐怕也會傷亡很大,畢竟這支明軍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戰斗力。
當接到劉興祚出現在石門關的消息的第一時間,阿敏便點了三千騎兵,向著石門關奔去,阿敏知道,劉興祚既然能出現在石門關,以石門關三百守軍絕對擋不住劉興祚大軍。那么,便趁著劉興祚剛剛從石門關出來的時候,發起突然襲擊,說不定能一舉把劉興祚大軍擊潰!根據情報,劉興祚部并未有騎兵,三千騎足以擊潰其大軍!
然而阿敏到達石門關附近時,竟然發現劉興祚大軍并未遠離石門關,而是背靠著石門關擺下了陣勢。這讓阿敏趁著劉興祚行軍時進攻的打算落空了。
以騎兵攻擊上萬大軍列出的步陣,即便能贏傷亡也很大,阿敏自然不會做出這樣愚蠢的選擇。
而正在這時,探馬來報,說遼西騎兵正向這里疾馳而來。
看著沒了襲擊的機會,阿敏只能悻然帶兵返回了遼陽城。
有了曹文詔騎兵的保護,就不用害怕行軍時遭到建奴騎兵的襲擊,劉興祚率領大軍離開了石門關,一路向西到達鞍山驛,兩路明軍,三支隊伍,實現了會師。
劉興祚帶來了一萬五千人,曹文詔和周遇吉聯軍有一萬二千士兵,兩軍加起來共有兩萬七千大軍,相對遼陽城內的建奴大軍,兵力已經差不了太多。
兩萬七千人中,有騎兵四千余人,其中重甲鐵騎五百,墻騎兵一千八百,還有輔助騎兵兩千。剩下的兩萬三千人都是步兵,但是周遇吉和劉興祚部各有一營禁衛軍,這兩營禁衛軍六千人是絕對主力,剩下的一萬七千兵則都是原本的東江軍,戰力很是普通。
兩萬七千人,分屬三支隊伍,其中有遼西鐵騎,有禁衛軍,有東江兵,而東江兵又分廣鹿兵和皮島兵,成分實在太過復雜。
而且,三支軍隊的領軍將領都是總兵,職位相當,并沒有名正言順的總指揮。
周遇吉倒是好說話,沒打算爭奪指揮權,而曹文詔和劉興祚相互間并不服氣。曹文詔掛著將軍銜,在以往面對建奴又屢立大功,自然看不上曾在建奴陣營多年的劉興祚。而劉興祚手中的兵力比周遇吉和曹文詔加起來都多,也不甘心指揮權旁落。
劉興祚心里很清楚,建奴留守兵力大半都被牽制在遼陽,盧象升肯定能襲擊建奴巢穴成功,此戰,必然是名垂青史的一戰。現在誰掌握了這兩萬七千軍隊的指揮權,將來誰的功勞就最大。所以明知道資歷不如曹文詔,卻也要盡力的爭一下。
指揮權的事情談不攏,大軍就無法向遼陽展開進攻,便在鞍山驛停了下來,一連便是數日。而這也正合劉興祚心意。
只要能把建奴留守軍隊牽制在遼陽就行,等到盧經略襲擊建奴巢穴消息傳來,遼陽的建奴必然進退維谷。若是其不去救援老巢,便只能看著無數建奴百姓被禁衛軍殺死,若是遼陽建奴軍隊去救援老巢,自己這支軍隊正好可以趁機進攻遼陽。
遼陽城中,阿敏很有些迷惑,兩支明軍在鞍山驛會師已經有數日時間,為何還不來攻打遼陽?
說實話,劉興祚率軍趕來遼陽確實出乎了阿敏意料,但也能想明白,畢竟沒有劉興祚部的話,遼南和遼西兩支明軍加起來也難成什么事。
現在,按照正常思路,明軍應該向遼陽進攻了,即便不能攻下遼陽城,也應該在遼陽周圍劫掠一番,燒殺搶掠,焚燒屯村,制造出聲勢來,好把消息傳到明國境內,傳到黃臺吉耳中,逼迫黃臺吉從明國境內退兵。
而若是明軍進攻遼陽,則正合阿敏的意,他正希望明軍攻來。
遼陽城內有三萬軍隊,又有城墻可以防守,趁著明軍攻城筋疲力盡時突然發起反擊,定然能一舉輕松擊潰明軍。
阿敏最煩的就是明軍這樣一動不動,不來攻城也不去劫掠,搞得自己一點擊敗他們的機會都找不到。
放棄遼陽城主動進攻鞍山驛?阿敏才不會做出這樣選擇。
這段時間以來,損失的旗丁已經夠多了,阿敏不想再和明軍硬戰,不想再有較大傷亡!
就在阿敏猜測鞍山驛明軍是什么想法時,突然有消息傳來,令阿敏大驚失色。
數日前,突然有一支數萬人的明軍從朝鮮境內渡過鴨綠江,突然攻入寬甸,兩日之內,寬甸五堡皆被明軍攻下,然后明軍從寬甸向北,順著長白山山麓,正在向赫圖阿拉城攻去!
陛下因何造反 第282章 鞍山驛三軍會師,寬甸堡盧象升神兵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