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一百五十九章 劉仁懷進京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寒冬臘月。
每年到了快春節的時候,京城里一向是最熱鬧的。
因為各地的官員們都會陸陸續續進京。
有的是為了公務,有的是為了跑門路……各種原因都有。
官員們來到京城里,肯定不可能是一毛不拔,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額外的收入。
這些人發財了,自然不能忘記在京里的上官們。
于是吃喝玩樂、風花雪月的場面就是非常的熱鬧。
這肯定是非常不好的陋習,可這種陋習,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以后也有,永遠都不可能完全斷絕。
而且在這古代,大家都要講究一個體面。
那些法家子弟們在這方面都不算多么苛刻,只要你的錢不是貪腐和靠著剝削老百姓得來的,他們一般都視而不見。
所以其實這些官員們大部分都是接受的商人們的孝敬。
一住.soduo.cc
他們都不用給商人牟取太多的好處,只要不卡著商人們的生意,同時為他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方便,那就足以讓商人們感激不盡了。
今年比起往幾年來,還有一個最大的變化。
那就是劉仁懷入京了!
就是江南總督劉仁懷,這個天下第一總督!
之所以說是最大的變化,是因為江南總督劉仁懷,在五年之前入京過一次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京城過了。
倒不是他犯了什么錯,或者是朝廷不愿意他入京,而是天下每一年都遭遇了災害。
不是天災,就是人禍
比如是大洪災、蝗災、河道堤壩崩壞、漕運糧食被偷賣、倭寇入侵……等等。
江南是大康賦稅的第一場所,沒有江南的物資來支援,帝國將會迎來極大的困難。
而劉仁懷坐鎮江南,則是一切賑災和支援的最大保障。
也正是由于他殫精竭慮的策劃,帝國才得到了眾多的錢糧支援,一次又一次的渡過了難關。
當然最慘重的還是去年倭寇的入侵,不但把浙江和福建交界處打得破碎不堪,而且三分之一個江蘇,也同樣被禍害得不淺。
這一切的善后工作,還有災后重建工作,也只有在江南一言九鼎的劉仁懷才能做得了。
事實上,劉仁懷做得非常好,才過了一年時間,今年的江南就已經恢復得七七八八了。
但是問題也來了。
江南想要徹底的恢復,肯定不是一年就能做到的。
哪怕是劉仁懷,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按理說,劉仁懷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前,他都會和之前一樣,不入京,不浪費時間的啊。
偏偏在今年的臘月,劉仁懷便公開的入京了,這代表著什么?
京城里面,從來都不缺民間文淵閣閣老們。
高談闊論朝堂大事兒,向來是京城老少爺們的傳統。
大家為這個事情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觀點便是,劉仁懷要入閣了!
誠然,現在不是劉仁懷入閣的最好時機。
首先是京里的大佬們沒有給他騰出位置來。
四位丞相里面,鐘昶和馬浩秋正是經驗最豐富,最有能力處理手頭事務的人。
葛松道就不用說了,去年剛剛才頂替犯事兒的南宮忌入閣,未來十年都不可能挪位置。
年齡最大的正丞相曹儀,本來其實也可以退的,可這幾年大康處于多事之秋,沒有把朝廷打理好之前,曹儀不可能走人。
不然落下這么一個大的爛攤子,誰擔負這個責任?
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增加一個丞相,畢竟當今皇上的爺爺當政那時,最多時一共有七個丞相,現在加了劉仁懷一個,都才只有五個而已。
但這么做起來,總覺得讓人有點尷尬。
依照劉仁懷的能力、威望和資歷,只要他一入京,就應該是名正言順的直接升任閣老,成為副相,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多增加一個。
要增加,也是別人增加才對。
不然你豈不是侮辱了人家天下第一總督劉仁懷?
但是呢,事情不能只從一個方面來看。
現在絕對不是劉仁懷入京的最好時機,但如果你看到了皇帝的處境,以及他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明白一些緣由了。
皇帝想要立太子,但朝廷大臣們堅決不同意,所有的丞相、大學士、尚書、將軍們都反對。
這就有點尷尬。
景和帝自己肯定不可能和大臣們對著干,那會極大的損害皇家和朝廷的聲譽。
況且他又不是那種硬剛到底的人。
所以在看到大家都不贊同的情況下,皇帝就像要找援軍。
找誰呢?
這個天下,有誰最合適呢?
其實有兩個人。
一個叫苗炎,另一個叫劉仁懷。
苗炎是帝京府府尹轉任漕運總督的,自身又是法家重臣,無論是威望還是資歷,在天下都是數得上號的。
否則皇帝也不會把整頓漕運的重任交給他。
如果是苗炎回來,跟皇帝一條心,那么皇帝無疑會多很大一股助力。
至少在京城里面來說,長年擔任帝京府府尹的苗炎,有著崇高的聲望,他能帶動許多人的傾向。
可問題在于,苗炎本身就是堅決反對景和帝提前立太子的,他甚至早就上了一份奏折,叱責景和帝不講規矩、隨心所欲、“實乃庸君之像”。
好吧。
這樣的刺頭,景和帝根本不敢招惹。
所以景和帝能找的援軍,只剩下了劉仁懷了。
說起劉仁懷和景和帝的關系,遠遠沒有什么君臣之間那么簡單。
景和帝就位的前一年,先帝就進行了一次科考,那一次的科考狀元叫做鐘昶,也就是現在的那一位副相。
然后景和帝即位的第一年,按照慣例,皇帝第一年登基,會有一個“恩科”。
就是加一場科舉考試。
而景和一年恩科考試的狀元郎,他當年只有十五歲,名字就叫做劉仁懷。
看看吧!
劉仁懷就是天子門生,而且是第一個,絕對是景和帝嫡系之中的嫡系。
這個第一的意義非同尋常,恐怕也是最開始劉仁懷官運亨通的最主要因素。
但劉仁懷自己也很爭氣,一路在翰林院、大理寺、六部歷練十年,然后外出任職知縣、知府、邊塞將軍、布政使、巡撫……最后直到成為江南總督。
每一步劉仁懷都踏得非常穩當,絕對沒有一躍成為大官兒的那種拔苗助長。
因此,他一直是最得到景和帝的關注的,在他三十多歲就被派到江南總督任上,那就是一種絕對的信任。
也是這種信任給皇帝換回來了巨大的成果。
有人說過,倘若這幾年不是劉仁懷在江南治理得很好,江南未必有那個實力和能力支援全天下,更不可能行動得如此快速和全面。
所以劉仁懷才是公認的未來丞相。
正的。
甚至于有一種說法,劉仁懷是景和帝留給太子的托孤重臣,至少可以輔佐太子十年以上。
可惜的是,現在景和帝的三個兒子全部報銷,只剩下了兩個剛剛出生的奶娃,就顯得很尷尬了。
劉仁懷已經四十八歲了。
這幾年各種天災人禍耽擱了他,要是再隔幾年入京,都要超過五十歲。
哪怕是他老而彌堅,到六十歲也就只有十年時間。
十年的丞相生涯,對于劉仁懷來說,絕對是委屈了。
故而這一次皇帝讓劉仁懷回京,除了讓劉仁懷站在自己一方力挺以外,說不定還有補償劉仁懷的心思。
柳銘淇也知道了這個消息。
劉仁懷入京的時候,雖然很低調,但卻還是受到了很鄭重的歡迎。
鐘昶就親自去了,馮玉強也去了。
這兩位大佬都是劉仁懷在翰林院時的至交好友,于情于理都該去。
但他們兩人的身份非常敏感,所以他們親自去迎接了之后,許多人就已經曉得了結果。
那便是劉仁懷的入閣勢在必行。
他這一次肯定是因為皇帝的命令而回來的。
景和帝沒有跟柳銘淇說起這事兒,但柳銘淇卻也明白一點皇帝的心思。
就算柳銘淇說的話打動了景和帝,景和帝還是在做好準備。
兩三年之后再立太子,實際上也是一種違規的行為。
丞相們不一定能同意。
所以劉仁懷站出來就很有必要。
以劉仁懷的人脈和手段,他只要力挺皇帝,再加上皇帝自身在“紅薯救國”事件之中,得到了海量的名義,這事兒說不定能輕松一點過去。
顯而易見的,因為擔心被從中作梗,像是苗黑子這樣的人,在大局已定之前,肯定不會被召回京的。
這樣也好。
柳銘淇也不想看到苗黑子在京城。
漕運衙門船廠的各種大船制造,只有苗炎在,才能順利的推行下去。
柳銘淇的大航海,你沒有了堅固的輪船,沒有大型的炮艦,還來什么的大航海啊?
為了大康的未來幾百年,就得多辛苦一下苗總督你啦!
對了。
劉仁懷這么一離開,留在江南的就是蘇鳳了。
想來也只有蘇鳳繼續在江南,才有可能把劉仁懷的各種政策蕭規曹隨的執行下去吧。
皇帝和文淵閣肯定得給劉仁懷這個面子。
而且人家蘇鳳本身也是朝廷著力培養的下一代入閣人選啊!
那么這位浙江巡撫就會一躍成為大康的第一總督,未來的榮耀也是不可限量的!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一百五十九章 劉仁懷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