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一百十六章 印刷還是可以改進一下滴
現在的戲班分為好幾種模式。
一種就是大家利益結合,一起賺錢后,按照一定比例分配。
另一種是戲班主人以重金簽下幾個知名的戲子,以他們為骨干搭建戲班,而無論賺錢與否,都和拿了固定酬勞的戲子無關,甚至做得好還得多給人家點好處。
最后一種是知名戲子自己組建一個戲班,戲班里面全部都以他(她)為主,這樣就能更好的發揮,不過同樣的,壓力也都來到了他(她)身上。
戲曲九仙之中的大部分都是第三種模式。
大家都是頂級人物了,一般情況下不會為別人賺錢。
當然了,有時候也會因為人情去客串什么的。
素老板自然就是有自己的戲班,她去了江南這么久,戲班的人全都在休息,然后她還得每個月按時給工錢。
錢英也被她簽入了戲班,一共是十年,在這十年時間里,他所有的唱戲安排都由蕭素琴決定。
蕭素琴不是白癡,她很聰明。
《梁祝》這種會流傳千年的戲曲,一出來肯定是火爆異常。
如果錢英成名了之后,自己另起爐灶,找另一個祝英臺來出演,和自己打對臺戲,那不是養虎為患?
如今錢英簽了契約,如果敢這么做的話,蕭素琴能一個狀紙告到帝京府衙門去。
苗炎對于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可是從來不忍耐的。
對于柳銘淇來講,蕭素琴帶著錢英回來了,那么下一步計劃便可以正式開始實施了。
這就是《梁祝》的話本。
《梁祝》的話本比起《梁祝》的戲本要早出來,但迄今為止都好幾個月了,柳銘淇都沒有刊發出去。
倒不是說為了防止盜版。
在燈塔國和東瀛國你都沒辦法防止盜版,就更別說古代了。
一個話本哪怕是寫得再好,也只能賣最初銷售的一個月,甚至時間更短。
別的書坊拿到你的書,馬上就會開動印刷,然后跟著你一起賺錢,你還沒辦法報衙門抓他。
因此最貴的一個話本,充其量也就幾百兩上千兩,作者賣不出價格來。
當然,這也看和什么人比。
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一年頂多賺八到十兩銀子,一個話本就能掙他們一百年的收入,想想也不是太壞。
況且現在在帝京府城外,三五百兩銀子就能買一座不錯的院子,或者去稍微遠一點的地方,良田都能買上百畝了。
一本書養一家人,倒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譚。
再加上大康朝長治久安,大家沒有戰亂等威脅,生活過得悠閑,娛樂需求也多,因此寫話本的人還是不少的。
《梁祝》這部戲能不能還沒有上演就讓人朝思暮想、肝腸寸斷,那肯定需要《梁祝》話本的先行一步。
只要那些大姑娘、大小姐、夫人們,看《梁祝》的話本,她們就不可能不被吸引,甚至于那些書生才子也一樣。
有了莫大的鋪墊之后,《梁祝》的戲一出來,你說他們會不會追著趕著來看?
但是這里面還有一個時間差的問題。
柳銘淇之所以不提前把
《梁祝》話本給印刷出來刊發,就是想要掌握一個最好的時間點。
提前太早出來,說不定馬上就有聰明的戲班,先把《梁祝》給排練上演了。
甭管他們排得怎么樣,你把“首演”名譽給占據了,那可是一個了不得的事情,素老板得哭死。
現在蕭素琴在回京城的船上,便已經讓錢英開始讀《梁祝》的戲本和劇本,再設身處地的帶著他進入角色。
回到京城,他們第一時間便會召集戲班人員,開始正式的整體排練。
按照素老板的估計,大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可以做到盡善盡美。
如今是八月,柳銘淇只要提前一個月,把書籍給刊發出去,就足夠給人們入迷的時間了。
想要刊發書籍,柳銘淇自然要去找印刷工坊。
只要一個文學發達的社會,必然印刷產業非常的旺盛。
京城里面就有上百家的印刷工坊。
是的。
你沒有看錯,就是上百家。
他們可以印刷各種話本,也可以印刷各種詩集、儒家、法家和墨家經典作品等等。
但是支持這些印刷工坊的最大業務,還是印刷各種道經佛經。
由于太祖的嚴令制約,不許僧侶道士泛濫,大康朝的寺廟和道觀不算太多,可人們對道教和佛教的信仰還是挺深的。
比如京城里大相國寺、報恩寺、普濟寺、玉皇觀、老君觀等等十幾處的地方,一天到晚都是人群攢動,濃烈的香火氣息直撲云霄。
寺廟和道觀也想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所以他們每年都會印刷大量的各種佛經道經,送給善男信女們。
大規模印刷的成本不算高,然后又能不斷的吸引這些善男信女的家里人也跟著成為信徒,這樣的買賣絕對劃算。
這樣一來,無數印刷工坊的日子就好過多了,也撐起了整個京城這么大的印刷規模。
可是柳銘淇連續去了幾家,都不大滿意。
因為他們的印刷還停留在很原始的雕版印刷上面。
雕版印刷指的是在厚厚的木板上面雕刻出陽文字,使得每個字的比劃突出于版面,接著便用刷子蘸上墨,在雕好的版面上刷一刷,再把紙貼在上面,自背后再用干凈刷子刷一遍,加深印記,便可以取下功成。
這樣可以重復千百次的印刷,但問題在于雕刻文字的時間耗費很多,然后木頭雕成的字,保養起來也麻煩。
甚至于整個雕刻木盤也有時候出毛病,像是印刷過程中,多一些墨汁滴落在木板上,然后反過來滴落到紙張上面的事情也都有。
只不過現在的民眾們,能有一本書看都很感恩了,哪里還能抱怨那么多?
要知道,用竹簡看書的日子,可也沒過去幾百年啊。
甚至于在發明雕版印刷之前,普通民眾們根本沒有機會來接觸到各種書籍。
柳銘淇知道印刷的發展全過程。
雕刻印刷之后便是活字印刷,然后接著是油印印刷,圓壓桶平版印刷,激光印刷等等。
激光印刷柳銘淇是做不出來的,油印印刷這一輩子還可能努力一下。
但是活字印刷就沒有什么難度了。
分分鐘都能做出來。
比如畢大神的泥字活字印刷,其實只要腦袋開竅了,瞬間便能想出來。
他是把所有的字用軟泥雕刻好,然后再用火把泥字燒硬。
等到要印刷的時候,把對應的每個泥字貼在有預先加熱的松香和蠟的鐵板上面,以此固定好,便可以直接印刷了。
印刷完畢,再次加熱讓松香和蠟軟化,就可以把這些泥字取出來,再次組合印刷。
所以這種印刷術被稱為“活”字印刷。
這樣的印刷方式,已經很接近于激光印刷之前的油墨印刷了,只不過是用料和模式變了一些而已。
參考許多宋代印刷的書籍便可以看出,這種泥字的印刷非常不錯,字跡清楚、筆墨濃厚,沒有什么污漬。
活字印刷不但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更加降低了印刷的門檻,使得我們的書記和知識傳播,越來越廣泛和長久。
所以在回家之后,柳銘淇第一時間便找來了田榮,讓他給自己去找一個可靠的雕刻工匠來。
正巧家里就有一個雕刻師傅在,他的名字叫做孫老四,也是從擒海伯府上陪嫁過來的家生子。
像是王府這樣的地方,其實許多人才都是一應俱全的,不但有雕刻工匠,還有做衣服的,還有做鞋子的,還有修繕房子的等等。
孫老四今年四十來歲,因為經常在府里做石雕、木雕、假山修葺等等活兒,身子骨很是健壯。
聽到了柳銘淇讓他在統一尺寸的泥上面刻字的要求,他還以為世子殿下喜歡玩兒,滿口答應的拿著《梁祝》的手抄本下去了。
時間還有一個月,他一個人刻字都能來得及。
到時候印刷起來也方便。
據說當年的畢大神也就是他和徒弟兩個人制作,便已經把整個印刷工序給做好了。
想要提前印刷《梁祝》,還是要自己制作方便一些。
至于說后面,這種活字印刷哪怕是泄露出去,也是無所謂的。
整個行業的發展,必然是要集中在群策群力上面,必須要集中無數人的智慧和堅持。
西方的發達就是因為如此,許多人不斷的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最終使得這些技術越來越好。
無論是火藥也好、肥皂也好、藥物也好、醫療手段也好,都是如此發展起來的。
而我國的沒落,恰好便是因為和西方相反。
大家都喜歡挾技自珍,別說是外人,就算是女兒女婿也不傳,所以許多技藝都消失了不說,更是沒辦法得到改進。
最為痛心的便是我們的醫學,華佗當年就已經發明了解剖和開顱手術,足足領先西方一千多年。
結果因為沒有培育出足夠多的學生的原因,華佗死了之后就失傳了,弄得我們還得不斷從西方引進各種醫療技術。
這樣的陋習,必須得到改變,才能使得現在的大康朝,不斷的大幅度向前邁進!
注:查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發現特別是明代,小說那真是巔峰啊,規模和受眾度比現在都不差,基本上我們今時今日看到的神書,都是他們那時候寫的。網絡小說能不能流傳百年不知道,但他們的肯定能再流傳1000年吧。
另,之前一直以為銅版印刷也是中國發明的,結果卻是高麗。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一百十六章 印刷還是可以改進一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