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狀元 第八十八章 舉人拜訪
五月中旬。
呂渭綸在陜西貢院的前院里忙的不可開交,就連明歡和王徵也被使喚了起來。
這也是因為,一經放榜,許多中舉的學子就紛紛登門拜訪。
說起來,呂渭綸這個主考就是他們座師,再加上他本身又是陜西人士,學子們也就更親熱些。
李東陽曾說過,“座主之義,自有科舉以來有之。蓋凡出于其門者,或登堂而拜,或分屏而坐,有不同于途之人者。既其甚也,乃至于徇私而忘公,故宋之初嘗革之,以為弊;其亦矯枉而過者哉!”
當時有人認為要禁止和座師有接觸,李東陽的大致意思就是覺得拜訪座師,存在聯系這種行為并不需要嚴格禁止,是他們想的太嚴重了。
實際上,這也是科舉成績出來后,潛移默化的一種習慣。
考生中舉或者中的進士后,都會與之前的主考官有所聯系,登門拜訪。
這幾日,呂渭綸就親切的感受到了這些學子們的熱情。
他們一般都會帶很多東西上門,比如一些家鄉特產之類的。
一進來見到呂渭綸都是激動的不行,登堂而拜,那種感覺真的讓呂渭綸在一瞬間有了極高的自豪感。
當然也有讓他尷尬的,那就是,個別考生的年紀竟然都比他大了一倍!
結果那人進來以后還是給呂渭綸行了個大禮,這都讓他有些羞愧了。
說實話,他那個年紀,可以當呂渭綸的父親了,甚至再大幾歲的話,爺爺都當的……
考生們中舉后,都已經有了做官的資格,他們中一些人想要繼續開啟科舉的征途,去京城參加會試,還有些人并不想再考,準備直接去吏部候著,有機會就去做官。
想留在家鄉教書的也有一部分,不過他們想要教書的地方也不是尋常的私塾,而是朝廷開設的那種官學,諸如縣學,府學之類的,最出名有代表性的官學其實還要說是京城的國子監了,但那里也不是尋常人就能進的去的。
去這種地方的官學教學,呂渭綸也是挺支持的,畢竟待遇不錯,而且社會地位還高,若是你教出去的學生混出名頭,這個老師遂之就算是出名了,出名之后,自然就是名利雙收,也能活的精彩些。
但缺點就是,一般來說,你一上來就去這種縣學里去教書,那你基本上一輩子就固定了,只能當個教書匠。
當然,要是家里有關系,或者說被名士看中,也是有機會鯉魚躍龍門的。
說白了,這種方式還是適合一般的考生,家庭條件一般,想要穩定生活的,一般中舉的考生年紀也都差不多了,若是沒成親的也該成親了。
從拜訪的學生中來看,大部分人還是想要進京趕考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什么陜西太偏,想去京城看看,或者是要光宗耀祖,考上進士等等……
這些中舉學子在面對自己的座師時,大多時候都把其當成了人生導師,什么都要問,有學問上的,有宗教的,還有官場上的,更有一些心懷大志的學子直接讓呂渭綸講講大明如今的狀況,以及未來該如何前行。
對此,呂渭綸只能告訴他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那些舉人們自然是不懂,紛紛追問。
呂渭綸坐在尊位,看著這一幫學子求知的渴望眼神,倒也樂意與他們講些什么,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于是給他們分析道,“生產力何意?即我們人類創造財富,生產力又分為多種形式,比如個人的生產力,集體的生產力,社會的生產力等等……”
“個人創造出的財富就是個人生產力,多個人一起組成一個小集體,共同創造出來的就是集體的生產力……”
幾個舉人聽得云里霧里,就連一旁一直喜歡經算的王徵都豎起耳朵認真聽,他看起來有些吃驚,這時,王徵可能才意識到,他舅舅隨意讓他拜這個先生,沒有那么簡單。
一個舉人提議道,“先生,您能舉例嗎?”
呂渭綸笑道,“你們想想原始人,他們那時沒有什么鋒利的工具,也不懂什么種地,但像是捕撈和狩獵這種行為,他們一個人很難完成。想要生存,就必須和其他原始人一起去獲得生活資料。”
“這就是最初的集體生產力。而當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經驗,完全可以獨自生活時,就又變為個人生產力了。”
幾個舉人越聽越上頭。
有人接著問道,“先生,這個我懂了,那生產關系呢,這又是何意?”
“這個,就還要說起剛剛的生產資料和生產關系了!”
“生產關系又分為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原始人們為了生存去獲得生活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生產力的關系就是自然關系,而后他們將這些生活資料進行分配,交換乃至現在我們用掙來的銀子去購買其他物品,這就是社會關系。”
“生產力其實就是自然實踐,生產關系就是社會實踐。”
“自然實踐的先進性程度就決定了社會實踐的統一范圍。”
“這里,我可以再給你們舉個例子來說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奴隸社會。一些貧窮的人為了生活,就不得不去賣身存活。這是為什么?因為生產力低。而當時那種買賣奴隸的行為就是那時社會關系,它是因為生產力的低下才產生的。”
“之后,這種情況漸漸消失,被取代。現在,地主階級占據了大量的土地,農民只能租地或者上門種地,導致農民一直被地主剝削,地主越來越富,農民越來越窮。而這種地主模式的生產關系也是因為現在的生產力有所進步才出現的。”
一個學子突然提問。
“先生,那若是生產力再進一步發展呢?”
呂渭綸內心一震,他當然知道后面是什么,但是他沒說出來。
“后面的,你們自己想……今日,我也就說到這里了,時日不早了,你們也該回去了。”
“唉,先生!”
幾個舉人一陣挽留,但無奈,最后還是老老實實的出了陜西貢院。
等他們走后,呂渭綸回想起剛剛那一番對話,他也沒想到,自己怎么就被那些學子給問進去了,順嘴就說了。
頓時,感慨良多,或許大明也可以走出不一樣的方向?
但關鍵就是如他所說的生產力,生產力太低了,這才是大明的當務之急!
就在呂渭綸腦海里天馬行空之時,有一個小吏從貢院外匆匆走了進來。
“主考大人,這里有您的兩封信,據說是從京城來的。”
大明小狀元 第八十八章 舉人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