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太子 第二百二十四章 吾有一友,可稱良才
諸人都在左顧右盼,細細期待著張昭所謂的合適人選究竟是何人時。
他們卻并不知曉,此人并不在如今的軍府中。
那人由于是降將,尚且不在軍中。
靜默許久,張昭方才流露處會心般的笑容,無比輕盈般的說著:
“昭所說此人乃是曾暗殺曹操之父一行人于彭城郡的張闿。”
“張闿?”
聽聞張昭忽然提起此人,袁術此刻心下方才漸漸回憶起這一號人來。
據張闿歸順時的描述,乃是由于自己奉徐州牧陶謙之命于彭城郡內負責截殺欲趕往兗州一行的曹嵩等人。
但卻在得手以后,陶謙卻翻臉不認人了。
當聽聞其父身亡的消息以后,曹操可謂是怒火沖天,懷著無比的盛怒并揚言要親率大軍東進踏平徐州諸郡,并讓全州百姓因此而為之陪葬。
也正是在瞧見曹操盛怒難平,又東征之心無比堅決的陶謙,一時卻不由心生了畏懼之心!
一時間,他為了想平息曹操的怒意,便想通過捕獲其殺父仇人張闿押解前去面見曹操,以削其怒火,從而達到兵不血刃輕易平息戰火。
但曹操卻堅決不同意,執意拒絕。
并且,張闿還在關鍵時刻得到了這一則可靠消息后,頓時間便大感危機來臨,自身的性命有危!
瞬息間,他便做出了最為正確的抉擇。
立即攜了部分麾下本部的過命弟兄連夜潛逃至群山密集險峻的九里山躲藏,以避其銳。
但畢竟還是屬于徐州境內,陶氏勢力依然無比碾壓自己。
聯想著這些,張闿便不由立即著手修書一封加急送往壽春,呈遞給左將軍袁術,信中言自身愿意歸附至袁氏旗幟下,以尋求相應的庇護。
但袁術也并未召其回返軍中,反而是繼續命其在九里山間潛藏,并尋找機會伺機騷擾州郡。
若敵軍要強攻九里山,所趕盡殺絕的話。
那袁軍定然會大舉出兵予以支援與救助。
但作為此利益等價的交換自然就是,若袁氏有需要用到他時,張闿必須要無條件的服從。
不然,在失去袁氏的庇護下,張闿得罪了諸方勢力,是絕對要遭受到清洗的。
隨著袁氏提出如此并不算合理的要求。
張闿也只得硬著頭皮應允了下來。
此刻,瞧著張昭忽然提及起了張闿,袁術一時間亦不由眼神逐漸清亮起來。
暗殺一策或許可以嘗試。
反正動用張闿前去刺殺,縱然是刺殺失敗了,也可以推脫此事是其獨立做主而為,摘掉所有責任。
“此策本將看可行!”
“接下來,本將將差人前往九里山令張闿迅速準備前去暗殺劉寵一事。”
“至于諸位則迅速開始暗暗整頓軍備,集結各部將士,等待鯨吞陳國的時機到來。”
一席號令傳下后。
袁術又是再度沉聲道:
“此事干系重大,今日議事,絕不能從各位口中透露給任何人,若此事泄露而一旦導致暗殺計劃功虧一簣!”
“屆時,將別怪本將追究汝等的罪責。”
一席無比凝重而嚴肅的話語,震懾著諸人。
而就在左將軍府正著重于北進中原的進軍路線展開激烈商討時,另一邊的議事亦是在迅速進行著。
袁耀與麾下諸幕僚亦是在針對著進取中原的戰略規劃做充分的商討。
而他們所議論的話題,赫然便是陳國的問題。
這難道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嘛?
縱然并未及時進行聯系,但卻都提及到了北上時,陳國一定是其中的關鍵點。
面對著諸幕僚的一致討論,袁耀沉吟良久,方才沉聲道:
“陳王劉寵麾下的紙面實力的確不容小覷!”
“但與我軍相比來說,縱然是正面大戰,亦會略遜一籌!”
此話落下,他語氣稍緩,予以提起振奮之色道:
“概因我軍這大半載來,全軍將士無不是奮勇廝殺于一線,與各方勢力的強敵展開殊死搏斗。”
“此早已是鍛造出無比強悍的戰力,堪稱百戰精銳。”
“可反觀陳軍,雖然坐擁十余萬甲士,可真正的可戰之士能有多少呢?”
“何況,中原諸州乃富饒之地,一向州郡穩定,士卒并無太多歷練的機會。”
“那么他們必然是久疏戰陣。”
“對付這樣的士卒,我軍將士以殺氣騰騰的氣勢上壓制敵軍,那簡直不要太過輕松。”
從這一點便能夠看出袁耀戰略規劃的重心。
他并沒有聯想到利用刺客暗殺的計劃。
但卻將與之發生正面沖突以后,己方所具備的各種優勢給分析了出來。
話落此處,稍作一番沉思,謀臣秦松拱手予以說著:
“少主,據目前的局面分析,我軍可知曹操占據了兗州以及許昌、陽翟一帶的部分豫州,甚至還有徐州的部分領地。”
“其麾下還坐擁數萬精銳。”
“照目前看來,此實力已經是異于強悍。”
“接下來,亦將是與我軍正面沖突而不得不防的一個點。”
提及起曹操,秦松一時間的臉色亦不由有些微變。
他實在是太過了解曹操,此人若不加以剿除,未來必會是大患也!
一番話音落罷,秦松言語間稍作沉吟,也再次道:
“而我軍出兵確可暗中分批派遣大批甲士潛入汝陽。”
“從此地悍然發動對陳國的突襲,想來將事半功倍。”
秦松此話的意思也已經極其明顯,那就是要好好利用汝陽這個點的優勢。
汝陽既與陳國接壤,又是袁氏腹地。
在此地藏兵,對于袁氏來說,可謂是輕而易舉。
只要能夠瞞住敵軍消息來源,待袁軍突襲至陳國時,到那時敵軍又將還會有何等反抗余地呢?
一席席的話音間,諸人稍定了出兵的作戰計劃。
隨后,待散會時,諸人都靜靜的離去。
唯獨有一人徐徐向袁耀走來拜見道。
此人正是袁耀的中軍師劉曄。
劉曄近前沉聲道:
“少主,吾有一友,他身負經天緯地之良才,若能得其相助,則大事可期矣!”
隨著劉曄話音落下,袁耀頓時神色一動,自主相問著:
“何人?”
袁太子 第二百二十四章 吾有一友,可稱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