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炎漢 178、爭執不下
劉備更加錯愕,只聽說有人嫌官小,還沒聽過有人嫌官大的。
身居主簿,大司馬府內外之事,公文、條例,皆要從劉玄之手經過,可每日討好之人,絡繹不絕,這等好事劉玄不要,反而去當一個區區縣令。
這也算是蝎子拉屎——毒一份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劉玄對于政務處理,的確不行。
除了各種獻策,以及建言之外,處理公務并不是很精通,很多事還是要經過諸葛亮再次調整,才能真正施行。
當然,這也是正常之事。
劉玄自出士以來,先入江東、后進許都、再入漢中這才折回,期間沒有碰過一次政務。
而且劉玄讀書之時,學的只是《左傳》,又不是處理公務,而劉備卻突然授主簿一職。
而劉備統轄四郡,每日需要處理之事,做少以百斤竹簡而論。
若是民生、計算劉玄倒是可以信手拈來,可若涉及軍事之類的,那可就直接抓瞎。
雖然待在大司馬府,成長速度會很快,但對劉玄而言,不過是揠苗助長。
說句拽文的話,那邊是才不配位!
政務不是讀幾本書就能明白,這是需要親手實施的。
諸葛亮在劉備手上,可是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有了正式崗位的。
而且諸葛亮自己天資卓越,又兼之其在荊州多年,于荊州施政一事,可謂耳濡目染,多少有些見地。
劉玄不同呀。
他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只不過多了一些歷史知識而已,對于民政他也只不過是,按照歷史知識,然后瞎套罷了。
真要讓他獨當一面,早晚就會翻車。
就連明朝,以政治治國的國家,新科進士一般都需要觀政,或者待在進城待授。
等到朝廷分發崗位之后,這才帶著幕僚上任。
劉玄這是什么?
等于考中進士之后,直接授內閣大學士兼六部尚書,參贊機要之職。
這能玩得開?
劉備現在事物肯定沒有明朝多。
但其中之理,則是大致相同。
且明朝內閣大學士也不會直接任用新科進士,一般都會讓他們在翰林院熬資歷,結交黨羽,學習成長。
然后再塞到六部當侍郎、尚書,再經過大家推舉,這才皇帝親信的崗位。
而劉玄則省略了所有過程。
沒出亂子,已經是劉玄有足夠多的歷史知識,往上瞎套的功勞了。
聽到劉玄此言,劉備愣神醒來之后,調侃一句:“君亦圖宰輔邪?”
劉玄笑著回答:“不欲為宰輔之官吏,何言善吏好官?”
“哈哈哈!此言甚是有理!”劉備聽到這番謬論哈哈大笑,蓋因劉玄之表現,心直口快,不似狡詐之徒。
故而劉備不禁撫手大笑,甚至還夸贊劉玄一句,可劉備始終還是有點不舍:“君所言固然有理,然時世變異,豈可一概而論之?卿又非犯錯,孤如何能夠貶謫?是故所請不允,日后切勿再言!”
劉玄固然現在對政務不是非常熟稔,但只要在崗位之上多加歷練,早晚就會熟悉。
政務嘛!無非就是那幾種,會分蛋糕即可。
是故《尚書·周官》有云:「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
宗周三公職能非常簡單,那就是論道,經濟邦國,輔佐天子調和治理國家之事。
與明朝有著“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十六字職能的內閣大學士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國家疆土擴大,戰爭變得頻繁,人口直線上漲,庶務也變得繁雜,由此三公加開府職能,為君上分擔政務。
不過眼下的大司馬府,則并非有這么多事情,正是學習好機會。
一旦劉備立國,劉玄直接可以一躍入三公九卿,輔佐天子。
這也是漢代歷來升遷習慣。
比如東宮官吏,陪著太子一起歷練,熟悉東宮小朝廷的政務,一旦太子成為天子,這些潛邸舊臣基本上都有著飛躍進步,最次也是封疆大吏,主政一方。
正因為有這種速度飛升,劉玄這才不愿。
按照時間推測,不出意外的話,十有八九劉備麾下會在最多十年之后,勸劉備稱王稱帝。
那個時候劉玄才多大?
不到三十歲而已。
而劉備卻垂垂老矣。
那個時候,作為帝王心態的劉備,會不會疑心?
這點并不好說。
作為謀身而言,劉玄遂拜辭:“敢問主公今歲幾何,臣亦幾何,嗣主有幾何?
今明公以高官待之,他日臣若輔佐尊駕掃平天下,朝廷如何封賞下臣?
裂土封王分列家國,導致國家再次陷入離亂?或是陶朱公告少禽:‘狡兔死,走狗烹;蜚鳥盡,良弓藏?’”
劉備聽到此言,一拍桌案:“汝以朝廷乃勾踐乎?”
“非也!”劉玄搖頭否認,接著又道:“臣嘗聞,夫人臣者,進退有據,謀身佐君;人君者,獎賞有度,心懷天下。
今明將軍厚賞在下,而臣不知進退,豈非為來日埋藏禍根?
非朝廷刻薄,實乃在下年紀尚幼,猝居高位,日后恐有傷君臣之誼,伏望公聽之用之?”
“卿之功績,有目共睹,何人膽敢置喙孤之決議?”
“明公威加海內,群臣自是不敢諱言,然君執意如此,豈非陷臣他日險境?還請主公憐惜卑臣,勿有他日刀槍加身之刑!”
諸葛亮看到劉玄去意已決,旋即起身走到劉備耳邊輕輕說道:“主公,綱紀所言頗為有理,年少登高位,并非善事。且顯圣非棄公而去,而是請任一地,待日后尋機升遷便是,不必在此刻相爭!”
“如此豈是善待功臣之禮?”
劉備聽了之后面色微怒,輕輕責備諸葛亮一句。
諸葛亮并未在意,依舊輕聲解釋:“如此并非善待功臣之理,然主公如此厚賞,恐日后誠如劉君所言呀……”
話后,劉備不停咀嚼著劉玄此前之言,心中也慢慢的認同說法。
畢竟劉禪才虛歲兩歲而已,而劉備現在已經48,多年沙場征戰,一身刀瘡劍痕,每當陰雨綿綿之日,還會舊病復發隱隱作痛。
按照這種情形,能夠活到六十歲,就燒高香了。
可他六十歲的時候,劉禪才十幾歲,劉玄才三十余歲,這樣絕非什么好事。
當然劉玄說出來了,證明他沒有那個心思。
可是日后發展,誰又知曉?
遂劉備再次問道:“綱紀以為何時送賴將軍入交州為好?”
劉備沒頭沒尾的一句話,讓群臣眉頭一皺,剛才已經說過,此事已經聊過了嗎?
怎么又轉頭聊了回來?
眾人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劉備為何此時又一次詢問劉玄。
1秒:m.23xsww
輔炎漢 178、爭執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