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要求
劉琦的意思其實表達的很明顯了,他想將公孫瓚支往北方前線,讓他充當自己的前部和張燕聯合。
這樣日后在與袁紹之戰中,他或許就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了。
其實劉琦的提議,并不算是過分,甚至可以說是合情合理,公孫瓚既然想要從流亡的狀態中掙脫出來,重新歸回朝廷,那光動嘴自然是不夠用的,而他身為邊功武將的代表,通過立功來表達自己的歸順之心,自然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如此,劉琦讓他前往河北,算是給他了一個機會,而且遼西公孫氏在幽州的名聲極大,且樹大根深,人脈極廣。
公孫瓚就算是好幾年沒回去了,但其威視猶在,幾代人的根基不是說沒就沒的。
按道理來說,公孫瓚應該是會巴不得回去的。
但讓劉琦沒有想到的是,公孫瓚的侍從首領一聽這話,當場便向劉琦跪下,急道:“公孫將軍失志復仇,意在江南,還請將軍不要將他派往河北去!”
劉琦的眉頭一皺:“失志復仇,意在江南?怎么,難道他投靠朝廷,不先替朕建功,還要朕先替他收拾孫堅不成?到底是他來投靠朕,還是朕有事要求著他?”
“這……這,不是……”那侍衛一時語塞,竟不知道當如何回答了。
劉琦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再說了,薊候和孫堅有何仇怨?不就是他去奪孫堅的吳郡不成,被孫堅打敗了么?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領兵上陣者,哪個沒吃過敗仗,哪個沒有吃過苦頭?薊候如此心胸,又讓朕如何能夠放心的用他?”
那侍衛被劉琦說的臉色通紅,好半天都沒有回答。
隨后,又見他轉頭看向劉備。
那眼神顯得有些可憐巴巴的,劉備看著頗為同情,因為就感情層面來說,劉備和公孫瓚還是比較深的,但他卻不能出言勸諫。
因為在劉備看來,劉琦說的沒錯,公孫瓚既然是來歸順,若是還挑三揀的四,實在是有點沒弄清楚自己的位置。
那侍衛見劉備不幫他說話,不由長嘆口氣,道:“陛下,不是薊候不懂規矩,執意跟陛下提要求,只是薊候與孫堅有不共戴天之仇,若是不能除掉孫堅,薊候一日便不得安寧。”
劉琦聞言皺眉:“兵敗之仇,對你家薊候來說,真有這么重要?”
那侍衛搖了搖頭,道:“陛下,不是您想的那樣……薊候與孫堅,乃是殺子之仇,并非兵敗之恨。”
“殺子之仇?”劉琦聞言一愣:“這是怎么回事?”
劉備也是一臉茫然。
“不瞞陛下,當初薊候敗于孫堅之時,孫堅曾令程普和韓當,率兵追殺薊候,當時薊候人困馬乏,已是走投無路,臨危之際,是長公子主動站出來,穿上薊候的甲胃,戴上了薊候的兜鍪,帶著親兵另外轉道,吸引了程普和韓當的注意力……”
劉琦聞言不由啞然。
“這么說,是薊候的親兒……公孫續,替薊候死的?”
“是。”
劉琦無奈地咧了咧嘴,道:“薊候與續公子,相差幾何?”
“差了十六。”
“這么大的年齒,程普和韓當會看不出來?”
那侍衛聞言道:“當時天色較黑,再加上續公子不論是身形還是外貌,都甚是類父,且程普是在戰場上直接斬下了公子首級,因而得以瞞過。”
劉備恍然的點了點頭,道:“如此便能解釋的通了。”
戰場之上,首級被砍掉,再運往東吳,期間時隔甚長,首級一般失血再加上腐爛尸斑,一般都會與活著的時候大有偏差,有些時候還會被涂抹石灰,如此就更加難以辨認。
劉備又問那侍從道:“只是你一開始的時候,不是對我說,續公子不是在淮南因病而亡的么?”
那侍從嘆道:“以子代死,對薊候來說乃是天大的恥辱,他又如何好意思對外直說呢,小人也是無可奈何,方才對陛下直言相告的。”
劉琦聞言點了點頭,心中對公孫續也涌起了幾分敬佩之情。
為父赴死,不論怎么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勇氣了。
“你家公子的舉動,實在令朕佩服,你回去告訴薊候,待日后時機成熟,朕愿意替公孫公子在漢書中單立傳記,傳其功德,讓后人知曉公孫公子的忠孝事跡,為那萬世表率。”
侍衛聞言,急忙拜道:“多謝陛下!”
“不過,朕對于薊候的要求,卻依舊沒有變,河北他是必須要求的,朕不能為了他的一己私仇,而對孫文臺動兵,這是朕的底線,你回去告訴他,公孫伯珪若是答應,朕就在南郡等他,他若是不愿意,朕也不會對外聲張他的事情,如何去留,自然由他去了。”
“這……”
“不必多言了,你把朕的話直接帶給薊候便是。”
那公孫瓚的侍衛見無法說服劉琦,便只能是遺憾的告退了。
那侍衛下去之后,劉備遂向劉琦諫言:“陛下,臣了解公孫伯珪,我這同窗脾氣暴躁,秉性剛烈,陛下若是非要讓他去河北,不知他會做出什么事來。”
劉琦撇了撇嘴:“難道說,他來投靠朕,朕還得聽他的意見來安排他不成?那這到底是誰投靠誰呢?”
劉備忙道:“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
劉琦笑道:“朕沒有怪皇叔的意思,放心吧,公孫伯珪這一次沒有選擇,天下大定,他與江東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今河北和雒陽,他只能夠從中則一而依靠,朕不會給他報仇,難道袁紹就會給他報仇了?他最終只能來求朕,沒有第二條出路。”
公孫瓚此時就率領他的殘補,在淮南邊境四處流竄,猶如流寇一樣,但他與流寇唯一的不同就是,他有兵有將有鎧甲有戰馬。
所以,公孫瓚可以算是一支高等級的……流寇。
如今的公孫瓚一眾駐扎在郎陵縣附近的雷武山上,并在附近的征調糧草,安心吞兵。
江淮附近因為袁術執政時期混亂的緣故,賊寇遍地,多公孫瓚一支不多,少他不少,而且朝廷方面自打劉琦登基之后,注意力也不在剿滅賊寇上,因此倒是讓他活的逍遙自在。
但是,公孫瓚的心,每一日都在備受煎熬,他無時無刻不想殺回江東,替自己的兒子報仇雪恨。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