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國 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
“昔年秀吉公渡海征韓,雖說在很多具體操作上出現了極大的錯誤。但是,本將軍在這里公允的說一句:征韓,從日本的國家方略來說,是沒有錯的!”
就日本現在這個社會構成來說,武士是統治階層。正因為如此,武士這個團體非常排外:一個平民想進入武士階層幾乎是不可能的,便是后世眾人津津樂道的豐臣秀吉,其出身也不是普通的農民。
想想吧,整個日本國就這么大,封地就這么點,多吸納一個平民進入武士階層,那豈不是本來就不夠分的蛋糕,變得更加的難分了么?
在十五、十六世紀日本戰國亂世里,因為戰亂的原因,武士階層迅速擴大。等到了十六世紀末期,豐臣秀吉實現國內名義上的統一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量的沒有封地的武士,成了社會動亂的根源!
所以,豐臣秀吉入侵朝鮮,除了他個人的野心,更有日本國內社會的現實逼迫——下面沒有一大群人支持,真是一個獨裁者的個人意志就可以發動舉國外征?
現在,德川義直其實也是有這個社會基礎的:日本國內和平了,武士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基本沒有了。而武士們是要繁衍后代的,嫡長子倒是可以繼承父親的領地,其他的兒子們呢?還有那些光領俸祿沒有領地的武士呢?他們那么多的兒子又該怎么辦?
除了武士,日本普通的農民更是長期在生死線上掙扎。戰國亂世時,普通的農民也是很喜歡打仗的:跟著大名去打仗,首先這一年的田賦是免掉了。上了戰場,贏了就搶對方敗兵的東西,輸了就早早逃走。若是沒逃掉?那也沒關系,反正都是活的生不如死嘛!更有第三方的農民,在其他兩方交戰的時候緊張的注視著戰場,然后等著對戰敗一方的武士進行“落武者狩”......
所以,日本戰國亂世兩百多年,是有經濟基礎的。如今國內實現了和平,其實對于部分武士和部分窮苦百姓來說,他們心里未嘗不懷念以前那個戰亂的時代。
所有日本的有識之士都看到了這樣的問題,其解決方案不外兩個。若是不對外擴張,那就只有在國內實行類似于漢代推恩令的政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武士階層數量的自然增長,大家的領地和俸祿越來越少。
在歷史本位面,德川幕府選擇的是后者。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中下級武士的普遍赤貧化!以及上級武士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更堅定的在武士階級內部劃上深刻的鴻溝。于是不要說平民進入武士階級了,就是中低級武士也永遠看不到上升的希望——所以明治維新的時候,近乎全國的中下級武士才那么的支持變革。
而現在,德川義直選擇的是前者。
毫無疑問,這樣的國策取向,是符合諸多年輕武士和中低級武士們胃口的。最大的阻礙,其實是各個大名。
當然,德川幕府的統治結構,是將軍—大名—武士—平民。在大名這個階層里,分為親藩、譜代以及外樣。
這里面,親藩和譜代這個時候基本上都是將軍說啥就是啥。所以,真正需要做通思想工作的,是外樣大名們。而此時坐在將軍身側的,就是這個時代,日本最強大的幾個外樣大名。
“諸位,秀吉公當年征韓,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出發之前沒有說清楚封賞。”
“啊?公方殿下的意思是?”
“你們想啊,昔年征韓,打先鋒的是西國的大名,負責在后方運糧的是東國諸大名。這么一來,這打下來的土地,到底將來封給誰呢?東國諸大名覺得多半不是他們,所以在供應糧食的時候各種不用心。而前線的西國大名們呢?一方面是軍糧確實供應不足,一方面是這塊土地將來到底屬于誰還不知道呢。所以干脆就讓士兵出去搶劫當地百姓。如此一來,朝鮮的老百姓們可就不干哪!事實上,昔年秀吉公征韓,明國的反應算是慢的了。若不是本國糧食供應不及時,以及整個朝鮮普遍的全國百姓組織義軍對抗。不等明國的軍隊入朝,我們就能抵達鴨綠江,并占據長白山險要以逸待勞了!”
“殿下,您方才說的極有道理。臣下等也認為,即便是不用新軍,我們單獨對上朝鮮,也能輕易戰而勝之。可是……可是明國啊。而且臣下作為幕府大佬,必須提醒您。今日明國掌權的那位皇太孫,脾氣真的不怎么好。”
“伊達中納言說得甚是。”誠懇的點點頭,德川義直道:“所以我們才會和暹羅結盟,最近,我們又和在呂宋的西班牙人簽訂了協議。從明年開始,西班牙將把呂宋島對我們和暹羅全面開放,作為三方交換情報、統一部署、互相支援物資的地點。”
“難,難吶。殿下,臣下今年快五十了,但心中并沒有多少暮氣。對于在殿下的帶領下,去建立新的功業和武勛,仍然充滿了希冀。朝鮮?那不算什么。但是,明國到底是大國,一旦明國介入,我們……”
“我是這么想的。”非常溫和的一笑,德川義直道:“以日本的體量,就算拉上暹羅,我們也不可能吞下明國。所謂戰爭一旦開始,最大的課題就是怎么結束。所以,日本的目標只是吞下朝鮮。當然,我們進攻朝鮮,必然遭到大明的干涉。所以,再次征韓是否成功,重點是三個。一是進軍速度要快,要在明國還未投入有效力量前就占據長白山,聚險固守。二是這次出兵,后勤一定要跟上,要嚴格約束軍紀。不求得到朝鮮百姓的支持,但絕不能像二十年前一樣激起該國全面反抗。這第三嘛,當然就是我們的海軍要對上明國艦隊戰而勝之了。畢竟,日本是個島國,沒有制海權,別說為征韓軍提供糧餉了,就是自保都有問題。”
“殿下說得非常好,只是,具體該怎么實現呢?”
“要解決這三個問題,我的計劃是:其一,預先將朝鮮八道給大家分了。我在這里先說清楚,幕府以后只要朝鮮的漢城,諸多親藩和譜代,一共只要兩道。剩下的六道,全部給在座諸位分配。”
“嘶”德川義直這話一出,伊達政宗為首,藤堂高虎、前田利常等人紛紛吸了一口冷氣:這位公方殿下還真的是慷慨啊,要是昔年太閣也這么分,何愁大家不更加努力?
不過,既然把三分之二的東西都分給咱們這樣外樣大名。那么,我們是不是要承擔出兵的大頭?
“諸位無須憂慮。”仿佛是看穿了這些家伙內心的想法,德川義直繼續道:“如果組建征韓大軍,我們新軍目前短期內只能投入一個師團,也就是一萬五千人。這點兵力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需要各位從自己的領地出兵。而我的初步方案是,伊達家、前田家、上杉家、毛利家、島津家、藤堂家六家,一共只需要出兵三萬。而德川松平一系,加上本多、井伊、神原等,一共也出兵三萬。如此,總共是七萬五千人,作為征韓的第一批次。”
七萬五千大軍,親藩譜代出三萬,最終拿兩道。外樣同樣出三萬,最終拿六道。雖說親藩譜代的這兩道肯定是比較富庶的地方,但不管怎么算,都不虧啊!
作為一個小國的國民,日本人在性格有很鮮明的特點:精于戰術,拙于戰略。大凡具體的事情,他們能做得很認真,最后拿出來的成績也很不錯。但是在大戰略、總體發展這些東西上,這個民族就實在是不擅長了。
簡而言之:鼠目寸光,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所以,當德川義直用這樣明顯的好處引誘他們的時候,諸多外樣大名都雙眼發光。
“殿下如此慷慨,臣下等感激不盡。”
這話真不是客套:各個外樣大名自己領地內也有大一群家臣要養,隨著和平降臨,各家的武士數量也在直線增長,德川家面對的問題,對于他們來說更為急迫——這里面好多外樣大名,因為當年關原之戰的站隊問題,都是被減封了的!家里的經濟早就維持不下去了!
不過,雖然本家確實有對外擴張領地的剛需,但是……
“殿下要再次征韓,我等身為幕府臣屬,決然支持。只是,現在各家領地內的稻田,都連續幾年歉收了,這糧食?”
“此事不必擔心,我國已經和暹羅結盟。而暹羅的糧食可是綽綽有余的。在今年之內,就有十萬石精米將輸入我國。那位暹羅陛下也說了,只要這份聯盟還持續存在,將每年無償輸入我國十萬石。總之,各家發動領內士兵出征,在糧餉方面,幕府至少可以為大家承擔一半!”
“原來如此,那么,臣下等便沒有什么疑問了。”
“喲西!井伊直孝!”
“嗨以!”
“根據本次會議的內容,盡快制定一個具體的出兵方案來。”
“臣下領命!”
全球戰國 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