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宋天下 第六百七十一章 榆關走廊
打扮得一清二楚,顯出端莊模樣的郭筠還是很招人喜歡的,她以讓人完全挑不出錯誤的禮儀,拜見了大將軍與各位叔叔伯伯,還有陳耀的兄弟們。
大部人都不在南京府,這也讓郭筠私底下松了口大氣,不過很迅速地便與楊淑真與楊淑琳姐妹,建立了極為深厚的友誼。
彼時,多泉子與捕魚兒海的大戰還未結束,形勢雖然緊張但并不緊迫。
大烏泰與特地從遼南趕回南京府的梁申,為剛成為夫婦的陳耀與郭筠,張羅了一場還算盛大的婚宴。
在南京府呆了一個月不到,陳耀便帶著郭筠來到錦州。
錦州一向是東北最重要的門戶,也是中原進入東北的唯一通道。
但是,這只是對于中原王朝勢力而言。
對于出身自東北山林或是草原的蠻族勢力來說,一旦以東北之地攻占中原之后,錦州自然就沒那么重要了。
這里,無非就是一個交通要道而矣。
尤其是攻下中都,占據整個東北之后,錦州對于蒙古人來說,就顯得更加無足輕重。
但是,對于南京府來說,錦州卻是一個不得不守的門戶。
守住錦州,就意味著將南京府的防線往前移了五六百里。
守住錦州,就意味著以后南京府就可以完全按著自己的想法來規劃整個東北,以及高麗。
守住錦州,就必須先占據錦州至海陽長達近四百里的榆關走廊。
自窩闊臺為汗之后,便開始在蒙古國管轄區域內,推動驛道的建設。蒙古以騎兵立國,道路狀況對于軍隊的重要性來說,不言而喻。
淮水以南,之所以一直攻打不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古人的戰馬無法順利渡過淮水,以及長江。
無論是和林還是燕京,對于東北的管理,一直處于粗放式的狀態,就是受限于進出東北的糟糕道路。
如今,和林至燕京的驛道已經修建完成。下一階段,必然是修建燕京至中原各地的驛道,而燕京往東北的驛道,一定會修。
只是什么時候修,大概沒人知道。
承建燕京往錦州的驛道,正是時候。
秦滅六國后,秦始皇曾下令大修馳道,但是自無終往東北的通道,最終只修到了碣石,而未能貫通全程。
這個碣石,也是當初曹操痛吟一首傳世佳作的那個碣石。
金太宗時,曾在此通道上置驛,但并未完成整個榆林道的修建。這條路,實在是太難修了。
整條通道,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勢險要。
沿途河流密布,四處是河床、沙石、雜草、淤泥與浮柴。稍微一場雨,便是洪水成澇。
當然,陳耀不會以南京府的名義來承建這條長達近四百里的驛道。
出面承攬這個大工程的,是錦州張家。
立足錦州數百年的張家,曾是錦州的第一豪族。
五十年前,張鯨在錦州反金,自立為臨海王,歸附蒙古后卻被以謀反罪誅殺;其弟張致又自稱漢興皇帝,興兵反蒙,歸附金國。不久,這個張氏政權就被木華黎率兵剿滅。
自那時起,錦州張家便一蹶不振。
但是張氏大族,其子弟與旁支依然分散于錦州各處,乃至東北其他州城。
數年前挑動南京府內亂的張靖,便是張氏族人。
而如今,還能公開代表張氏族人的,就是張靖的族弟張赫。當時跟隨張靖一起在南京府發動內亂,被捕后投入勞役營。
只是,外人不知道的是,張赫如今已是南京府派駐合蘭縣的代理縣長。再有兩年,若是沒有失誤,一個正縣長職位是跑不掉的。
與張赫一同被投入勞役營的,還有一個張氏的旁支張一丁。此人原是張靖的管家,從勞役營出來后,在海東學院任教至今,算是勤勤懇懇的教書育人了數年時間。
此次出面攬下這個工程的,就是這位張一丁。他的副手,則是在南京府商業開拓上屢建功勛的丁慕。
張一丁與丁慕,代表的當然不是南京府,而是錦州張家。
他們為了拿下這個驛道修建工程,準備了一套極為詳盡而且誘人的承攬方案。
這個方案徹底打動了燕京行省的中書令劉敏。
張家承諾,會在半年內修通海陽至錦州四百里的驛道。
驛道修筑的所有人工、材料費用由張家自行籌措。在修建驛道的同時,還會參照和林至燕京的修建標準,每五十里建一驛站。
張家的要求,或者需要燕京行省付出的,其實并不多。
一是,允許張家征召錦州百姓三千人,進行驛道的修建。
第二,允許張家在驛站邊上修建客棧與車馬行,為來往行人提供有償服務。
第三,張家今后有權參與中原所有驛道的修建。在同等條件下,燕京行省應當將承攬權交由錦州張家。
錦州張家,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商行“張氏車馬行”。
客棧與車馬行,就是陳耀將南京府緝偵體系,從石忽酒樓剝離之后,開始重新經營的一個諜報體系。
驛道修到哪里,車馬行就跟隨設到哪里,緝偵局的網絡將會以一種更隱秘的方式,重新布置到中原的每一個角落。
行省中書令劉敏,年四十六歲,出身于成吉思汗的“怯薛軍”,算是蒙古國漢人官員中,跟腳最強的少數人之一。
此人在成吉思汗時,就曾出任燕京路征收稅課、漕運、鹽場、僧道、司天等事。窩闊臺汗時,主持了和林城的修建,又被任為燕京行尚書省中書令,與牙剌瓦赤共同治理漢地。
牙剌瓦刺被罷逃離燕京后,劉敏便成為整個燕京行省甚至是整個中原的最高行政長官。
劉敏對于張氏車馬行的這個修路方案極為重視,如果這個方案可行,不僅可以為蒙古國的驛道修建減輕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還能極大的提高驛道的修建速度。
“站赤”制度,是成吉思汗定下來的必須在境內實施的一項制度。
如今,蒙古國的擴張速度,已經遠遠超出驛道與驛站的建設速度。
有人愿意主動修建驛道,對于行高官官來說,不蒂于雪中送碳。
為此,劉敏特地將自己的副手——燕京行省郎中楊閔,任為臨時總管,全權負責與張氏車馬行的對接。
這個楊閔,出生于錦州。年不過二十,做事認真負責,細節尤其到位,而且從不參與權利的爭奪。
除了有些貪瀆的小毛病之外,一切都讓劉敏非常的滿意。
年輕人,誰能沒有一點小毛病呢?對此,劉敏反而更加放心地使用。
兩年時間,劉敏便將他直接提拔到行省郎中的高位。這也是當年姚樞在燕京行省時所擔任的職位。
只是,劉敏不知道的是,這個楊閔,卻是海東學院第一批畢業生的最優秀者。為此,他還被趙權贈予表字:“辰東”。
權宋天下 第六百七十一章 榆關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