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大秦質子 惠文篇二十
丹陽城外,秦軍大營之中。
望著自己身前擺著的這張沙盤,觀察著其上丹水之地的敵我形勢,身為秦軍主帥的大良造孫伯靈臉上滿是沉思之色。
也就在大良造孫伯靈面對身前沙盤、心中思索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之際,身為副將的公孫衍卻是站在一旁沉聲向他稟報著數日以來對面楚軍的動態。
自從楚國左徒景明率領十余萬楚軍挺進到丹水前線以來,秦軍和韓魏聯軍所要面對的楚軍人數達到了二十余萬。
首先對比對面楚軍與聯軍的人數,對面的楚軍有二十余萬,聯軍一方也有二十一萬大軍,雙方在兵力之上可謂是旗鼓相當;
再看雙方之間的戰力對比,對面的楚軍雖然在野戰之上不如秦軍,但是其屈丐一部十萬人依托丹陽堅城防守,雙方戰力在攻城戰之中無疑會被縮小;
可以說,雙方表面之上的實力對比來看,秦國所率領的聯軍雖然暫時占據上風,但是卻還沒有說是一定能夠取得這場丹水之戰的勝利。
只是從秦軍副將公孫衍宣讀著來自前線的戰報時臉上的那份笑意來看,這一場秦楚之間的交鋒顯然是完全有利于秦軍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
通過十余日之前的那場初戰,秦軍不僅重挫了楚軍屈丐所部的銳氣,而且讓他們見識到了秦軍在野戰之上的巨大優勢。
如今這支依舊保有近十萬士卒的楚軍只能龜縮丹陽城中,根本不敢與大良造孫伯靈所率領的聯軍主力正面交鋒。
說完了秦軍大營當面的丹陽城中的楚軍屈丐所部,我們再來看看距丹陽城不遠的左徒景明所部十余萬人。
原本這支十余萬人便是奉了楚王的命令前來增援丹陽前線,事實上左徒景明也很好地完成了行軍的任務。
在左徒景明的嚴正軍令之下,原本五日可以順利抵達的路程被改成了四天,由此造成了楚軍士卒戰力的大幅度削弱。
在這種情況之下,這支十余萬人的大軍若是能夠順利抵達丹陽城,完全可以憑借丹陽城的堅固城防及時休整、補充戰斗力。
只是奉了大良造孫伯靈命令潛入敵后突襲的秦軍騎兵根本就沒有給這支楚國援軍休整的機會。
趁著他們戰力受到極大削弱的時機,秦軍騎兵主將、常年領兵在西部和戎族羌族作戰的司馬錯果斷聚集全部三萬騎兵,發動了對于左徒景明所率領的這支楚國援軍的突襲。
此戰過后,這支楚國援軍在遭受到數萬人的傷亡之后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不得不選擇在距離丹陽城不足三十里的地方筑營扎寨,以抵御秦軍騎兵有可能再次到來的突襲。
此時此刻如果俯視這個丹陽前線的戰況的話,你或許會驚訝的發現楚軍雖然表面上由二十萬大軍駐扎此地,但在秦軍的攻勢之下已然變成了兩支互相無法支援大軍。
不僅如此在秦軍騎兵沿著丹水一線不斷襲擊楚軍的后勤補給線的情況之下,遲早有一天這兩支大軍會變成真正意義之上的孤軍。
究竟先吃丹陽城中的屈丐所部,還是先打憑借營寨防守的景明所部,這已經成為了擺在秦軍主將大良造孫伯靈面前的一道難題。
許久之后,默默聽完了這些日子以來楚軍動向的大良造孫伯靈緩緩收回了自己的視線,將目光緩緩看向了身后的副將公孫衍。
“你認為按照如今敵我兩軍之間的態勢,我軍下一步應該如何對敵?”望著眼前這個未來必然會成為接替自己位置的年輕俊才,大良造孫伯靈緩緩問出了這個問題。
聽到大良造孫伯靈問出的這個問題,感受到他話語之中的考較之意,公孫衍面色一肅并緩步走到了他的身旁。
望著眼前這張沙盤之上聯軍與楚軍的態勢,公孫衍目光如炬,思緒在這一刻開始飛快轉動了起來。
片刻之后,公孫衍忽然從腰間抽出佩劍,然后將劍刃一下子插入了那代表左徒景明所部的標記之上。
“啟稟將軍,依公孫衍看來,我軍下一步的目標應該是前來增援的左徒景明所部。”
“左徒景明所部有十余萬人,屈丐所部卻不足十萬人,你竟然會選擇兵力更為雄厚的那個。”
聽到副將公孫衍的話語,大良造孫伯靈先是從兵力之上簡單分析了這兩支楚軍,然后臉上輕輕帶上了幾分笑容。
“說說你的理由。”
“諾。”
躬身一諾之后,副將公孫衍開始依托著身前沙盤,開始為大良造孫伯靈訴說起了自己選擇左徒景明部的理由。
副將公孫衍之所以會選擇左徒景明部,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
其一,雖然從表面上看左徒景明率領的楚軍比將軍屈丐麾下的楚軍多,但是屈丐所部如今正依托丹陽城堅固的城防進行固守,而左徒景明所部只能依靠著自己所修筑的營寨進行防御。
考慮到攻城戰雙方有可能出現的戰損情況,其實選擇先打左徒景明所部才是更為理智的。
其二,雖然屈丐所部初戰敗于秦軍之手,但是那只不過是楚軍對于秦軍戰力的一個試探罷了,其士氣確實略有影響但卻沒有達到渙散的地步。
反觀左徒景明所率領的十五萬大軍,經過了三日的高強度行軍已然是疲憊不堪,又被秦軍騎兵主將司馬錯聚集全部兵力來了一個突襲。
連番受挫之下,這支大軍的士氣已然是達到了一個低點,這也就是那些楚軍將領建議左徒景明就地修筑營寨、防御秦軍的原因。
此刻若是能夠出動大軍再對這支遠來援軍展開突襲的話,那么勢必造成其士氣的徹底崩潰。
其三,楚軍屈丐所部所駐扎的丹陽城乃是戰略要地,其勢必不會輕易放棄;就算秦軍攻打左徒景明所部,丹陽城中也不可能派出全部的兵力前去增援。
反之秦軍若是攻打丹陽堅城,原本準備依托營寨的楚軍左徒景明所部必然傾巢出動,秦軍極有可能遭遇兩面夾擊。
綜合以上這三點之后,副將公孫衍指著自己剛剛插上了那柄長劍,堅定說道:“啟稟將軍,公孫衍以為此時此刻,我軍的首要任務應當是擊潰左徒景明所部。之后就算調轉頭來重圍丹陽城,也不會對于戰局產生多大的影響。”
聽完了公孫衍的這一番分析之后,大良造孫伯靈看著自己面前的那柄長劍,緩緩點了點頭同意了他的意見。
“說說你具體想怎么打?”
聽到身旁的大良造孫伯靈問出這一番話語,公孫衍的臉上一抹興奮之色一閃而逝。
很顯然身為秦軍主將的大良造孫伯靈已然同意了他的計劃,現在就看他如何去打這樣一場戰爭了。
在副將公孫衍的計劃之中,整個二十一萬的聯軍士卒將會被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由三萬魏軍和三萬韓軍所組成的打援部隊,他們這支部隊的職責就是防止丹陽城方向的楚軍向左徒景明所部派出援軍。
第二個部分,由三萬秦軍騎兵組成,他們將會被作為整個攻勢的矛頭,以無可匹敵的姿態鑿穿左徒景明所部的防御。
第三個部分,由剩下的十二萬秦軍所組成,他們的任務便是在騎兵鑿穿左徒景明的防線之后迅速跟進,爭取徹底殲滅這支來援的楚國大軍并將戰場的主動權完全控制在秦軍手中。
聽完了副將公孫衍這一系列的規劃之后,站在一旁的大良造孫伯靈先是點了點頭,然后緩緩搖了搖頭。
最后,大良造孫伯靈面色平靜地向著副將公孫衍拋出了一個問題,“若是丹陽城中的楚軍孤注一擲,決心以全軍之力增援左徒景明所部,你認為區區六萬韓魏聯軍擋得住這近十萬楚軍嗎?”
聽到大良造孫伯靈問出這句話,副將公孫衍一時陷入了沉默。
他想要說按照常理丹陽城如此重要,楚軍主將屈丐是絕無可能全軍而動的,但是這句話卻是怎么也沒有說出口。
因為副將公孫衍心中清楚,戰場之上并沒有那么多的常理,或者說是每一場戰爭都有可能是一次對于常理的顛覆。
要不然古往今來那么多以少勝多的戰例,又是怎么能夠被書寫到一冊冊兵書之上的呢?
想到這里,副將公孫衍并沒有想要掩飾自己的錯漏之處,反倒是十分真誠地接受并作出了彌補。
經過了副將公孫衍的調整之后,除了作矛頭的三萬秦軍騎兵沒有改變之外,剩下兩部分的兵力配比都有了巨大的調整。
首先在打援部隊方面,公孫衍將原本的三萬魏軍換下,以五萬秦軍加上三萬韓軍作為防止楚軍孤注一擲的強大阻擊力量。
至于替換下來的三萬魏軍則和剩下的七萬秦軍一道,擔負起了全殲左徒景明十余萬人的重任。
就在秦軍大帳之中的孫伯靈和公孫衍在商議著不久之后的大戰細節之時,丹陽城中身為楚軍主將的屈丐也在與麾下將校進行著商議。
“本將決定孤注一擲、增援左徒景明所部,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1秒:m.23xstxt
戰國之大秦質子 惠文篇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