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98章荀氏八龍

  為了減輕他們的開支,增加趕考的窮儒生積極性,劉志出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

  凡地方上證實家境確實貧困的考生,可向郡府領取一千錢的無息借款,用于路費,為期三年還清。

  而京城里面,由朝廷出面準備了廉價的客棧,就在太學旁邊,價格低廉,且有專人管理。

  憑借地方上出具的證明,便可入住,考試期間,還可以每日供應一頓豐盛的免費晚餐。

  這樣一來,大大緩解了家境困難考生的窘迫處境,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科舉是學子們的人生大事,同時也是京城三年一度的狂歡。

  且不說各路學子們的詩酒聚會,風流蘊籍的西園詩會,舌燦蓮花的殿試策論…

  單是殿試之后的插花游街,早已成為京城一景。

  到時候京城幾乎所有叫的上名的百戲班子,都會在沿途搭建舞臺,進行免費的表演。

  一些出名的花魁之類也會同臺競技,載歌載舞,要知道,平日里普通人就是捧著錢也未必能一睹芳容。

  自從第一次科舉之后,便形成了慣例,如此盛況,自然也成為全城人民無限期盼的節日。

  甚至還會有外地的富豪和才子,專門趕過來看熱鬧,京師的商家也順勢炒作,將此打造成一場商業盛宴。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各國商賈云集京中,他們人人都眼光犀利,自然不會放過這么好的商機。

  這時代的商人,腦洞也不比后世的小,針對考試開發了不少賺錢的項目。

  什么魁首酒、魁首宴,魁首服…反正不管什么東西只要沾上了“魁首”二字立馬就變得搶手起來。

  其他諸如粘者榜眼或者探花名頭的東西,也一樣都有市場。

  當然也有些見不得光的私下買賣,例如聲稱自己有關系,能夠弄到考題的。

  還有幫別人代寫詩詞的,口口聲聲保證能夠一鳴驚人。

  甚至有幫別人寫策論的,針對當前的時事寫個十幾一二十篇,全部背熟了,到時候來什么都不怕。

  至于有點背景的想辦法走后門,對那十個舉薦名額勢在必得的人,也不在少數。

  汜減zuizao小shuo汜。當年舉孝廉時,貪污舞弊成風,塞進來大量不學無術的二世祖。

  如今科舉才剛剛步入正軌,各種各樣針對性的營私舞弊之法,也接踵而至。

  其實劉志也知道,完全杜絕舞弊行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只要不是觸及底線的大型作弊事件,他也不會去深究。

  不管怎么說,科舉制度與之前的舉薦制度相比,還是進步了很多,最起碼打破了門閥的壟斷行為,給了其他階層一線希望。

  反過來也促使這些世家發奮圖強,保持上進,而不是抱著舉薦名額日漸墮落。

  每一批科舉考生中,都有一部分非常亮眼的人物出現,例如當初的陳寔。

  而這一次更是讓人驚嘆不已,因為大名鼎鼎的名士荀淑,居然有五個兒子同時參加了此屆科舉。

  荀淑何許人也?

  他當世名賢,荀子嫡系后代,學問淵博,處事高潔,前太尉李固就是他的弟子,而被劉志贊賞的李膺也尊崇他為師。

  牺如 xindingdianxsw.net 牺如。當初沖帝時期,梁太后臨朝理政,荀淑譏諷指責梁冀,遭到迫害,出調為朗陵侯相。

  其人到職處事正直,明于治理,稱為“神君”。

  后來干脆辭官回家,閑居養志,并將大部分家產分給宗族和好朋友,每日只是讀書和教導子侄輩。

  熙元三年,荀淑在家鄉潁川病故,終年六十七歲,他的八個兒子皆遵循禮節為他守孝三年。

  就連當時遠在青州的李膺,都曾上書劉志,要求去職為老師守孝,被劉志以國家大義嚴詞拒絕了,此后他便在家服喪茹素悼念。

  陳寔、杜密等為之立碑稱頌,周圍二縣之人也紛紛出贈,修建祠堂,以表示對季和老先生的深切懷念。

  劉志久聞荀氏八子個個都才情絕世,出類拔萃,儉、緄、靖、燾、汪、爽、肅、專,都是大才之人。

  他們在士林中享有盛譽,長子荀儉身體孱弱,便在家休養,并不打算出仕。

  其子荀悅為三國時著名政論家、史學家,曾為漢靈帝以紀年體改編《漢書》,辭約事詳,論辨多美。

  次子荀緄在父親亡故之前曾任濟南相,從父親病重便辭職而去,喪期過后也沒有回吏部掛名。

  此人有個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兒子,荀彧,是曹操手下首席謀臣。

  三字荀靖名聲最盛,人謂其有大德,慈明外朗,但此人素有山林之志,無意于仕途。

  此次這三人皆沒有應試,剩下的五兄弟都來了,也在郡試中取得了好名次,幾乎包攬了豫州的前幾名。

  尤其是荀氏六子荀爽,年方二十六歲,便已經奪得了州試頭名,據說他聰慧機敏,在經學和易學方面都頗有建樹。

  他也是此次殿試的大熱人選,其聲望值壓過了其他州的才子,令人望塵莫及。

  最小的荀氏八子荀專,今年才十九歲,可謂是少年英杰,前途無量。

  羋何ZuiZAOXiAOsHuO羋。他們雖然因為父孝錯過了前兩次科舉,但劉志卻覺得,即便沒有這個特殊情況,他們也會先觀望幾年,等待局勢明朗以后再說。

  荀淑本人在安帝時便名聲大噪,卻數次謝絕了征召,直到順帝時才因為杜喬和房植的極力推薦,出任議郎。

  但很快就掛冠而去,歸隱山林,閑居養志,率族躬耕。

  劉志私以為他是嫌棄官場黑暗,厭惡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從而寧愿著書立說,教導子弟。

  自從他開始科舉改革,整頓吏治,朝廷風氣的改變有目共睹,即使仍然難以避免官場傾軋,但與之前相比,狀況已經改善了許多。

  荀氏觀望再三,最后應該是認同了劉志的所作所為,這才決定五兄弟同時出山。

  反正是憑本事應考,不像舉薦,兄弟間還要相互避諱,若五人都能取得好成績,還能正大光明的為以后的仕途鋪墊名聲。

  五兄弟也可以守望相助,共同進退。

  至于三位兄長,他估計則是荀氏家族商議之后留的退路。

  這荀淑真是個奇人,自身才學出眾他都不覺得稀奇,難的是八個兒子個個成器。

  若是再多活些年,絕對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教書育人的本領,實在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可惜他登基后,并未有機會見識他的風采,不過如今從荀氏五子身上應該可見一斑。

  劉志如今可謂是求賢若渴,能得荀氏一門相助,自然是皆大歡喜,荀氏雖然也是世家,但屬于耕讀傳家,與那些只知道驕奢淫逸的世宦大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牺如 99bxwx.com 牺如。由于準備充分,這次大考十分順利,可以說是毫無波折,八月初,三天的考試都僅僅有條。

  唯一讓考生們意外的便是,在基礎知識的考核中不再拘囿于經學,地理、歷史、算學等等,都有涉獵。

  其實這一點也早就有跡可循,上次科舉就已經有了這種跡象,而且陛下在太學和官學都增加了科目。

  稍微聰明點兒的學子,早就可以猜到了,不至于現在驚慌失措。

  考試結束,依然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放榜,今年劉志打算過個熱鬧點兒的節日。

  畢竟這兩年國家經濟窘迫,為了共度時艱,他大力主張節儉,幾乎所有的節日都簡辦了。

  趁著今年安南大捷,又國泰民安,好好慶祝一下也好。

  因此他也學了一把羅馬總督,自掏腰包給京城大小街市掛上了各種燈籠。

  又放風出去在西園舉辦盛大的燈會,節目包括放許愿燈,放蓮花燈等等,十分新穎別致,讓京師民眾期待不已。

  太學中,各位閱卷老師都在緊張地批改試卷,經過前兩次的過渡,今年順理成章地改成了打分制。

  一共六場考試,算學、經學基礎、地理歷史算一場,明經科、策論、政論。

  每張卷紙一百分,六十分為及格,要求每科都必須在及格線以上。總分六百分,四百二十分為錄取線。

  四百九十分至五百五十分為中等,以上為優等,吏部分配職務的時候,便會按等次分配。

  分數出來以后,首先會呈給皇帝御覽,劉志第一眼便看見荀爽的名字,不由得會心一笑,果然不出他所料。

  如果不出意外,他能在殿試中再拔頭籌,按照后世的說法,就是三元及第了。

  從古到今,能夠獲得三元及第的才子便少之又少,翻遍中華上千年的科舉史,也只有寥寥數人,個個都是不世出的天才。

  在后世的科舉中,只有在鄉試、會試、殿試三試中奪得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才能合稱“三元”。

  漫長歲月中,獲此殊榮者真是鳳毛麟角,僅有區區十六人,可見有多么不容易。

  據說這十六人中,有部分還不是連中三元,而是分為多次科考,積累成為獨中三元的。

  如今荀爽已經中了兩元,按照目前的形勢,恐怕這個殿試魁首也跑不了,成為本朝第一個天才人物。

  汜減zuIzaoXIaoSHuo汜。對此連劉志這個皇帝都很是期待,皇榜發下去之后,整個京師都轟動了,因為荀家五子不僅全部上榜,而且居然全在甲榜。

  可見其兄弟五人有多么優秀,讓人大開眼界。

  一時之間,京城處處都在議論此事,眾人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他們身上,期待他們在殿試時,能夠再次創造奇跡。

  按照上次科舉的慣例,下午將在西園舉辦詩賽,不過為了預防作弊,此次改為抽簽決定題目。

  至于閱卷依舊是公開投票,與上次相同。

  西園酒肆的座位簡直就是千金難求,早在兩三個月以前,就被人預定光了。

  這一日的西園,處處張燈結彩,丹桂飄香,秋菊吐蕊,風景這邊獨好。

  無數文人墨客齊聚一堂,這不僅僅是一場考試,更成為大漢文人雅士的盛大集會。

  人們爭相品評詩詞,錦心繡口,風流蘊籍,好一派詩酒勝景。

  至于朝堂之上,也在抓緊時間商議十名舉薦名額,這純粹就是朝堂各方黨派的利益分配。

  劉志從不參與這種爭論,樂得靜觀其變,從他們博弈的結果,就可以窺見朝廷勢力的興衰和變遷,也為他后續的平衡策略,提供了依據。

  今年的京師的考試,參與人數空前,共有八千多人,上了錄取線的也不少,共計三千多名。

  后續還要補詩才三十名,舉薦名額十名,這四十名和總數比起來,簡直就是小意思,影響不了全局。

  卻能給一些特殊人才開綠燈,也給世家大族一些希望,平衡他們中某些人的怨氣。

  于皇帝本人而言,確實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第二日便是殿試,荀氏五子一亮相,便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年齡最小的三個,都是芝蘭玉樹,一表人才。

  看得劉志都動心了,可惜呀可惜,他的女兒們還都太小了,沒辦法招駙馬。

  本來順帝還有兩個小公主,可惜也剛剛嫁人不久,要是上次他們參加科舉,可能還趕得上。

  滿堂文武幾乎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他們身上,可以說荀氏五子的耀眼光芒,將其他考生都壓了下去。

  本來劉志打算讓李膺做副主考官的,就因為他們幾兄弟的存在,他堅辭不受,說是需要避嫌。

  荀氏五子的文學功底之深厚,毋庸置疑,但鑒于荀淑的剛直不阿,他很擔心這幾兄弟也是那種思想守舊,不知變通之輩。

  要知道光是學問好還不夠,以后最多只能進翰林院或者是太學,當個學者之類的,于朝政上卻無半點作用。

  他需要的是能夠當得起國之棟梁的人材,而不是文學大家。

  而且這次殿試為了公平起見,不再采取提問制,而是命題作文,然后現場共同批閱,擇優者上。

  羋何ZUiZAoxiAoShUo羋。劉志故意出了個考驗比較靈活的題目,“論農業和商業在國家的地位。”

  此時的儒生大多數都思想古板守舊,基本上都支持重農抑商,不會平衡這兩方的關系。

  也看不到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當然,由于劉志高居廟堂之上,有些脫離了民間,完全靠著后世經驗行事,在政策方面,確實有些不足。

  所以他才想多聽聽不同的意見,作為以后調整政策的參考。

哎呦文學網    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