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隱太子 第三十七章 要變天了
“圣上,我沒有做錯,我是冤枉的,這是污蔑,污蔑……”
王修的聲音漸漸遠去,大殿內重新恢復肅穆,只不過此時大家看向新太子李承道的眼神已略微不同。
王修真的有錯嗎?他雖然是大司農,但大宗糧食都掌握在世家手中,朝廷和世家都是高糧價的受益者,王修能坐上大司農的位置,也是各個勢力角力后的結果。
但現在形勢已經不同,李承道提出廢除均田制,土地買賣馬上就失去限制,土地一旦放開,糧價下跌,農民破產,兼并土地,這就是各方的共識。
而原本的高糧價到即將開始的低價糧,這需要一個轉折,需要一個理由,也需要一個背鍋俠,最好的背鍋俠,當然是名義上掌管全國糧食生產的大司農王修了。
本來這也沒什么,大不了讓王修改口,調下頭就行,百姓嘛,都是很好糊弄的。
但這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王修乃是秦王府一系,此時秦王已死,李承道登臨太子之位,王修已經不適合坐大司農的位置。(歷史上李世民任命王修為大司農,玄武門之變時站在秦王一系)
可是王修平時作風嚴謹,不貪污,不受賄,為人正直,治理地方時抑制豪強、賞罰分明,深得百姓愛戴,做人做事上都沒有特別大的差錯,如果要他下來,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
他遇上了李承道,李承道給出了一個理由!
今日李承道攜新太子上位之威,直接以高價糧這個無可挑剔的借口發難,幾乎就是無解。
這也是李承道在赤裸裸的告訴所有人,與我東宮作對的人,就是這個下場。
要的就是立威,立勢!
這些文武百官身后幾乎都站著各個世家,李承道剛給世家送上了廢均田制的肥肉,又有武力屠殺秦王府的實力,所以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替王修說話。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這就是王修成為所有世家棄子的原因,他本身或許沒有錯,但他投靠李世民,坐上大司農的位置就是他的錯。
李承道在把王修拿下后,臉色連一絲波動也沒有,退后一步,回到原來的位置,眼觀鼻,鼻觀心,仿佛剛才四品大員被當場拿下與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圣上,糧價如此之高,王修罪不可赦。”
竇威遠遠地看了李承道一眼,走出一步,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
“臣以為,造成量糧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均田制……”
此話一出,除了早有準備的大家族官員外,那些沒有收到消息的官吏盡皆大駭,先是拿掉了大司農王修,現在擔任內史省內史令,置二員,正三品的竇威又是對均田制提出異議,這是要變天啊!
“我朝自開國以來,國泰民安,百姓富足,均田制的存在,使得每個百姓都分到田地,這是天下百姓一大幸事。但豈不知人有勤懶之分,有老幼之別。原先分到靠近長安城周邊的百姓逐漸老去,而新長成的成年男子分到的田地基本都在城外幾十里外……”
“這就導致了老人因為精力衰退,耕作田地越加艱難;而新人因為距離太遠,不愿意耕種,又荒廢了田地,如此循環,是對那些肥沃良田的浪費,也是對那些勤勤懇懇耕耘的百姓不公平。臣斗膽上諫,請陛下廢除均田制,讓土地自由流轉,勤勉之人辛勤勞作下,能擁有更多的良田,懶散之人,失去土地后,也會意識到勞作的重要,這將激勵他們為生活而奮斗。”
竇威說完,整個朝堂落針可聞,廢除均田制,這個延續了幾百年歷史的制度,竟然在今天,被擁有整個大唐最高權力之一的實權丞相提了出來。
原先類似這樣的議案,一般是由中低層官吏提出,高層一般不予當場評價,只有回去各個高層聚在一起討論,達成一個共識,并交由皇帝同意后,才會在大朝會上討論,這也避免了一旦高級官員提出方案,結果遭到底下中低層官吏反對,在朝堂打嘴仗的尷尬局面。
說白了就是中下層提方案,上層決策要不要做,最后皇帝拍板,這樣一套流程。
但現在,這個提方案的人直接上升到了內史令這種丞相級別,下面人還怎么反對,誰敢反對?
除了同級別的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以及左右仆射這些宰相職務的大佬能站出來打擂臺以外,那些中下層官員如果敢站出來,那就要做好解職還鄉的準備,甚至稍微嚴重一點,直接打入大牢都很有可能。
誰敢反對?內史令一出,品級不夠的現在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臣有異議!”
這時,站在遠處的一名官吏越眾而出,看他的位置,顯然品級不高,最多也就是六七品的樣子。
只見此人怒發沖冠,咬牙切齒,聲音中充滿了抑制不住的憤怒,死死盯著前方的竇威,給人一種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的感覺。
“魏征,魏玄成,你果然站出來了……”
李承道耳朵微微一動,顯然已經聽出了說話之人是誰,只見他微微一聲嘆氣,垂下眼簾,仿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大唐第一隱太子 第三十七章 要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