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實業大亨 第六十一章 漲工資
坑哥貨李衛民在外面擺弄電視機,李衛東則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門,然后將2500萬日元的銀行本票藏好。
日元雖不是美元,但也是外匯,在那個外匯緊缺的年代,只要是來自發達國家的外匯,那都是好東西。
2500萬日元,相當于是10萬美金,去黑市的話足以兌換100萬人民幣,不過李衛東卻有些擔心,這年頭的黑市商人,能不能拿得出100萬人民幣來。
八五年有100萬人民幣,應該算是當時國內頂級的富豪了!
有了這2500萬日元,李衛東未來下海經商時也有了資金,最起碼收購幾個快破產的鄉鎮集體企業是綽綽有余了。
不過李衛東暫時并不打算動這邊,一來現在才是八五年,國家對于民營企業的政策和態度還不明朗,現在下海搞實業依然有些為時過早。
第二個原因就是廣場協議即將簽署。
廣場協議簽署以后,短短三個月內,日元升值了20%,也就是說李衛東只要等三個月,這2500萬日元就能多換兩萬美金。
三個月啥事不干,穩賺兩成的利潤,不比下海經商香么!
安分守己的做實業,不去投機倒把,不去玩金融,怎么可能在三個月內獲得兩成利潤?
因此李衛東最好的選擇,就是拿好這2500萬日元的銀行本票,坐等日元升值。
也正是考慮到廣場協議的緣故,李衛東才主動提出可以不要十萬美金,而是要2500萬日元。
田豐公司或許覺得,用日元支付是自己賺了,而實際上以日元的升值趨勢,未來幾年持有日元比持有美元劃算多了。
……
次日清早,李衛東返回了貨運處,向處長趙國棟匯報了做翻譯的事情。
聽了李衛東的匯報,趙國棟欣然的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我們搞貨運的走南闖北,要跟各個機關單位搞好關系,不僅僅是我們青河本地的機關單位,像是省里的,還有外地的機關單位,也得搞好關系,這樣我們的車要是在外地遇到麻煩,也能找人解決問題。
小李,你這次能跟津門的外貿部門搭上線,是一件好事情,津門可是有港口的,有港口就少不了貨物運輸,以后我們要是跟津門港有業務往來的話,還得指望你出馬呢!對了,你是什么時候學的日文啊?我記得咱們公司的子弟學校里可不教這個。”
李衛東早就猜到,趙國棟會問這件事情,他早已經想好了說辭:“我爸讀書的時候,不是正好趕上鬼子打過來嘛,當時華北都成了淪陷區,很多學校都被迫教日文。”
“原來如此。”趙國棟點了點頭,他并沒有再詳細詢問。
李登科老爺子并不是貧農出身,趙國棟也是略有耳聞的。在那個時代,不是貧農出身,總歸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趙國棟覺得自己要是問的詳細了,更像是在揭人傷疤,所以便像是高手過招,很講武德的點到為止。
李衛東則起身,打算告辭:“趙處長,沒有別的事,我先回調度室了。”
“行,你先回去吧!哦,對了,還有一件事情,咱們處馬上就要漲工資了!”趙國棟補充道。
“漲工資應該跟我沒啥關系吧。我都已經是以工代干了。”李衛東開口說道。
李衛東本來就拿干部的工資,再加上調度員能拿滿35塊錢的獎金,所以李衛東的工資已然到了封頂的水平,基本上是漲無可漲。
趙國棟卻開口說道:“這次漲工資,也有你的份,不光是你,咱們全公司,工資都要變。”
“鬧這么大動靜?”李衛東微微一驚,幾千人的工資變動,可是挺復雜的。
趙國棟繼續解釋道:“這次工資改革,是全國性的,年初的時候,國家不就發布文件了么,現在實施細則已經出來了。咱們青河地委的意思是,先從大企業開始改,然后是中型企業,最后是小企業,所以咱們運輸公司,就是第一批要改革的。”
李衛東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他終于想起了國企工資改革的這檔子事。
建國初期的時候,國家實行的還是供給制,作為國企職工,所有生活物品都是國家發放的。
比如在華東地區,每人每年單衣兩套,棉衣一套,襪子兩雙,棉鞋一雙,毛巾兩條,大衣三年一件,蚊帳五年一頂,肥皂每月一塊,每月理發兩次等等。
五十年代中期,國家進行了工資改革,企業采取八級工資制。在這套工資體系下,級別比職務重要。
職務只能決定權責和任務,而級別才能決定地位和報酬。因此會出現八級工薪水比廠長高的情況。
這套工資制度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改革開放以后,五十年代制定的工資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腳步,基本工資已經不能滿足職工的需求,獎金作為激勵手段,也逐漸變得常態化。
放在五十年代的話,好好工作是應該的,還要啥獎金,年底給個先進的榮譽,給個勞模,給張獎狀,帶個大紅花,就是最好的激勵手段。
在八十年代初期,獎金的數額還是受到限制的,一個月35塊封頂。當時還是秉持著平均分配的原則,即便是不同企業的職工,互相之間也不會有太大的貧富差距。
國家也意識到,平均分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于是便開始了各種改革,國家允許企業有一定的自主財產和經營權限,讓企業將生產責任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然后實施利改稅,將企業所得稅引入國企利潤分配領域,使國企走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道路。
在這一系列改革過程中,國企工資改革是一個關鍵點。
國家希望打破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弊端,讓國企職工的工資同國企的經濟效益掛鉤起來,徹底的貫徹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這樣才能調動工人的工作積極性。
于是在八五年初的時候,國家正式下達通知,要對企業工資進行改革,具體到實施措施,就是取消所謂的級別工資標準,實行浮動工資和浮動獎金。
簡單的說,只要企業效益足夠好,就可以給職工多發錢。同理,企業效益很差勁,年年虧損,那活該你發不出工資。
國營運輸企業顯然屬于那種效益足夠好的企業,在那個“貨等車”的年代里,每一輛卡車都是一臺印鈔機。
在當時,貨車司機本是高薪職業,但也都是拿死工資的,運輸公司的效益再好,貨車司機也是吃大鍋飯,只不過是比別人多盛兩勺而已。
工資改革以后,貨車司機運貨的越多,公司給的獎金就越高,原本一個月35塊錢獎金,漲到一百多都是有可能的。
高額的獎金又反過來激勵了司機,所謂的“多拉快跑”運輸格局才正式形成。
國營運輸行業,終于迎來了最輝煌的時代。
重生之實業大亨 第六十一章 漲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