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零七十章 三件事

  太極殿中。

  公輸少卿因傷告退,又有崔少卿和鴻臚寺丞李孝敢領了密旨。

  李鴻儒也領了一道密旨。

  只是他還有一些額外的事,暫留了太極殿。

  “你的陣法水準如何?”

  看了李鴻儒半響,唐皇才有發問。

  他驗證過李鴻儒很多本事,但同樣難知李鴻儒的深淺。

  尤其是李鴻儒近年修煉水漲船高。

  往昔還能看透李鴻儒的能耐,知曉李鴻儒那點本事,但待得如今,他同樣難于靠雙眼去分辨。

  李鴻儒學過很多本事,唐皇希望李鴻儒也具備一定的陣法水準。

  他頗懷希望的問了一句,頓時讓李鴻儒抿了抿嘴。

  “臣學過《河圖洛書》,看過《葬書》、《撼龍經》、《疑龍經》”李鴻儒道。

  “水準呢?”唐皇再次問道。

  “學過,看過!”

  李鴻儒從閻讓和閻立本兄弟那兒了解了十大陣法,通曉了一些破陣穿插的能耐。

  但李鴻儒陣法的本事還得靠《河圖洛書》。

  這是陣法最基礎的源泉,也是諸多陣法的基礎學說。

  他的水準就維持在這個水平線。

  “只是學過和看過?”

  唐皇回過神來。

  如李鴻儒這樣,在陣法修煉水準上只能稱呼為學徒。

  陣法不是學點基礎的典籍就有相應能耐,也不是靠看過幾本書就能擔當陣法大師,而是需要常年累月的實際操作,具備因地制宜的本事。

  “也是,畢竟你并未專心于這行!”

  大概是心中的期望高了,唐皇不免有一些小失望。

  他此前沒有選擇李鴻儒出使泥婆羅國的原因不外乎如此。

  沒有陣法的本領,將這小伙丟過去就是浪費人才,只是發揮陪跑的作用。

  相較于出使泥婆羅國,李鴻儒顯然更適合其他位置。

  只是唐儉和公輸少卿灰溜溜回長安,唐皇可選派的人手陷入有限的地步。

  唐儉和公輸少卿通曉陣法,能做布陣之用,李鴻儒則是沒法單獨干這種活。

  “皇上,我能學的啊,不就是插幾根旗子,這事情簡單,我學起來肯定會很快”李鴻儒低聲道。

  “怎么可能簡單”唐皇道:“陣法一途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即便布置陣旗也是如此,但凡讓陣旗錯一絲方位便難于引動氣運之力,甚至不乏逆向的后果!”

  若不會計算,不會定位,陣法便難有威能可言。

  引一條水溝的水是引,引一條河的水也是引,彼此之間的差距難于去計算。

  但凡布置欠佳,收成的效果差異巨大。

  若是擺陣不妥,難于牽引氣運也很正常,甚至不乏可能出現的倒貼行為。

  “你需要帶一個陣法高手前去,只是時間已經過了三月有余,此時還有一些要事,這要如何選人!”

  以武出名的陣法高手極為稀缺。

  陣法修煉者中少有見武者。

  如李靖和侯君集這種都是屬于特殊人才。

  正常的陣法高手都是文人。

  只是文人難于承受長途的奔波,時間充足尚能慢慢走,時間不足的情況下,文人便難于去隨使團出行了。

  唐皇心中不斷琢磨,只覺大唐確實欠缺這種能出遠門的陣法高手。

  “你是否認識這方面的人才?”

  半響,唐皇問向李鴻儒。

  這讓李鴻儒嘴巴一張,差點就想將楊素合法的說出來。

  “我覺得閻尚書和閻少匠的陣法水準很好!”

  腦海中稍做尋思,李鴻儒才轉而有了老老實實的回復。

  “閻讓擔任了工部尚書,重職在身!”

  唐皇搖搖頭,轉而真在認真思索閻立本。

  閻讓的事情多,閻立本的事情就很少了,大多時間都是在畫畫。

  只是閻立本畫寶雖多,也是屬于極為典型的文人,難于承受如此長途的奔襲。

  “朕稍后去問問李淳風,看看他是否能隨行!”

  尋思許久,唐皇將目標放向了李淳風。

  李鴻儒擅飛,李淳風也擅飛,出個遠門沒問題。

  但這并不是唐皇想動用的人。

  無他,李淳風屬于道家之人,但凡讓李淳風沾邊帶水去倒騰氣運,極容易讓道家氣運的傾斜。

  向來嚴防死守打擊的道家,唐皇并不想看到任何的死灰復燃,即便李淳風偏向于朝廷也不行。

  他需要李淳風去干這個事,但又不能讓李淳風享受其中的好處。

  這是極為難于拿捏的事情,甚至于不好開口,一時不免讓唐皇有些傷腦筋。

  但過掉這個頭疼的事情,唐皇也談了一些其他之事。

  “你能通過大雪山走捷徑,在時間方面反而擁有一定的優勢,朕要你去吐蕃國看一看!”

  “去吐蕃?”

  “不錯!”

  大女婿和二女婿有矛盾,吵架打架很正常,但打到岳父身上就很不正常。

  若沒有吐蕃軍團不長眼的沖撞,此時的唐儉應該穿過了吐渾國,甚至有可能越過了高昌區域。

  唐皇不免也很不滿吐蕃橫行阻攔,壞了他的事情。

  若非唐儉等人是被婆羅門的人救下來,又有婆羅門此前屢屢表示的心思,唐皇還較為懷疑婆羅門在其中作梗。

  如今想來,若非是婆羅門,那便是松贊王沒管控好軍團。

  “你給文公主帶一些禮物前去,也要對松贊王稍做敲打和提醒!”

  “是!”

  “這是一樁順道的事,朕還需要交代你一件正事!”

  “還有事?”

  “尸羅逸多又派使臣過來了!”

  大唐當前自顧不暇,唐皇難于去幫這位想雄起的帝王。

  但對方的姿態放得很低,唐皇也沒法拒絕,只能從側翼做一些輔助的事情。

  “尸羅逸多最初想讓朕助他,舉摩揭陀國之力反佛滅佛,但朕難于拿出足夠人手,他只能尋思將天竺凝聚成一個整體,用于以后不斷去對抗教派”唐皇開口道:“對大唐而言,這是一件好事!”

  “對,是好事!”

  “但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有問題?”

  “朕原以為天竺地大物博,人才輩出,但來回詢問之后才知曉天竺缺乏足夠的陣法手段!”

  唐皇揉了揉腦袋。

  天竺對陣法的了解與李鴻儒相近。

  陣法在天竺是一項非常滯后的學科。

  天竺的占星術和醫藥不乏盛名,但對陣法的研究幾乎為零。

  若非朝廷文官團兵伐星宿川沒有接觸到任何陣法,唐皇幾乎以為摩揭陀國使者在開玩笑。

  “他們具備祭祀的能耐,但缺乏借用自然力量的手段!”

  很難說陣法這門學科對個人有什么大作用。

  若借用不到自然力量,不足以形成陣法,陣法毫無發揮的場地。

  甚至于構建了陣法,也需要對手進入到陣法中,否則陣法難于針對別人。

  陣法修煉者少有隨手構建陣法的能耐,只有袁天罡等少數人能依靠寶物小范圍構建臨時陣法。

  若以戰力定性,說陣法大修煉者是諸多修煉學中最弱雞的存在也沒錯。

  對個人而言,這是一門較為邊緣的學科。

  但放大到群體,這又是一門了不起的學問,甚至能助推國勢增長。

  比如摩揭陀國就缺乏相應的陣法。

  “相較于朕派遣人維持一時的助力,一門聚攏諸國氣運的陣法對他們更有裨益,只有尸羅逸多將零散凌亂的國土化成一個整體,保持上下的一心,他才有可能對抗到教派”唐皇道。

  “這要怎么教他們?”李鴻儒奇道。

  “朕有書,他們可以去做研究”唐皇沉聲道:“一代人學不成,他們總歸還有第二代,第二代不行還有第三代,只是一套聚攏氣運之書,他們總歸能研究明白。”

  相較于去泥婆羅國訛取藩國氣運,唐皇對摩揭陀國沒有特別大的期望。

  摩揭陀國人一年學成陣法也罷,十年學成陣法也罷,甚至于百年也沒問題。

  但凡用心去學,這種事情遲早能做成。

  他也不需要摩揭陀國立刻將佛教滅了。

  對方沒那么大的能耐,也不具備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

  唐皇所需僅僅是對方能拉扯住這些教派,讓教派和國度有著不斷的拉扯,給予到大唐足夠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你學了一些陣法的皮毛,又通曉天竺梵語,正好給他們普普盲!”

  這個事情容易做,待得唐皇叮囑一句,李鴻儒頓時就將事情應了下來。

哎呦文學網    我若修仙法力齊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