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系學霸 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組設計瞄定五代戰機
趙奕可不知道駱桂軍的感受,他也看到了網絡輿論消息,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甚至……
他連駱桂軍的名字都沒記住,因為‘駱’的姓氏實在很少,‘桂軍’名字也不好記,看一眼轉過頭想想,“那個拿來和我比分數的老師叫什么來著?怎么想不起來了呢?”
(注:如果有書友恰好叫駱桂軍,南瓜在此說聲對不起,只是書里的調侃,求不要放在心上。)
然后,搖頭、聳肩、攤開手,“Whocare?”
這天。
六級考試正式開考。
趙奕第一時間到了考場,和普通學生一樣找到座位,隨后就正常的答題,六級考試對他來說,沒有什么難度可言,選擇題直接寫答案,填單詞和翻譯的題目,用時相對長了一些,但也很快就做完了,只有寫作的題目用時最長,需要思考寫什么東西,再去慢慢的論述,因為不能提前交卷,他也就花時間慢慢的答題,但還是很快就做完了,干脆就趴在座位上……
睡覺!
額外的睡眠,學習幣2!
額外的睡眠,學習幣2!
額外的睡眠,學習幣2!
英語六級的考場似乎是刷幣的好地方,他迷迷糊糊著就拿到了六個學習幣。
兩個監考老師則看的直咧嘴,他們對視一眼猶豫著要不要叫醒趙奕,糾結了好半天就只是在旁邊轉了兩圈,再注意到趙奕的答題卡全部填滿好,就干脆什么也不管了。
果真是趙大神!
六級考試對他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但是……這做題速度也太快了吧!
他們對趙奕的答卷也很感興趣,也和其他人一樣想知道趙奕具體考多少分,可惜不管是誰來參加考試,判卷肯定是統一的,還是要等分數出來以后,前提是趙奕不介意公布一下分數。
趙奕一覺差點睡到考試結束,再醒來迷迷糊糊時間也差不多。
等啊等!
終于到了交卷的時間,和其他學生一起交卷,走出教室的們就被幾個學生追著問,“趙院士,考的怎么樣?”
“趙大神啊,沒想到能和你在一個考場!不行,我一定要拍張照,你考的怎么樣?”
“真巧啊!六級不過也值了!趙院士肯定沒問題吧?”
趙奕被一大堆‘大神’、‘院士’說的頭疼,他思考著想了想,估計著,“卷面分應該有六百五以上吧?”
“呼”
“真的啊!”
“大神果然是大神!”
趙奕帶著笑趕緊抽空走了,他確實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因為想不出卷面有什么出錯的地方,但像是寫作類的題目,拿到多少分也說不準。
很快。
他估計的分數就出現在網上,有旁邊的學生接受記者采訪,就和趙奕在一個考場,并且聽到趙奕出來說,“能考六百五以上。”
好多人也討論起來
“趙大神看起來很有自信,應該是沒問題了。”
“趙大神高考英語可是滿分,這個水平考六級都沒問題了,說六百五估計是謙虛了。”
“也不一定啊,都過了好幾年了,趙大神一直在搞科研,肯定沒多少時間學英語。”
“六百五啊!別說是六百五,我覺得能考五百五都是神人了,我能考四百五也行啊!”
“那么,駱桂軍呢?”
駱桂軍也是正常報名參加考試,因為輿論比較關注,他參加考試時,樓下就有好幾個記者等著,他可不像是趙奕一樣,對媒體采訪有些頭疼,而是考試前后主動接受了采訪,他的估分恰好比趙奕多一點。
“卷面應該有660以上,可能更高,但具體多少分很難說。”駱桂軍說道。
他們之所以都說‘卷面分’,是因為六級考試的分數不是卷面分,還要經過加權、等值處理后,利用一個均值為500、標準差為70的常模正態分數,來計算出最后的得分,簡單來理解就是,最后算分的時候,有些題目的分數和卷面上存在差別,考生最后的得分就會和卷面分存在一定的偏差,偏差不會很大,只是一定范圍內,對于‘臨近及格’的學生比較重要。
如果能考六百分以上,百分百肯定會及格,就不用考慮偏差問題了。
駱桂軍說的恰好比趙奕多十分,讓好多人也更期待兩人的真實得分,多數人還是看好駱桂軍,因為他是研究語言和外交的教授,趙奕名氣確實很大,但他是做科研的不是研究語言的,英語想和專業研究語言的相比,還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這種討論意義也不大,六級考試分數不是一天就能出來的。
熱度持續了兩天。
接下來的討論聲就比較少了。
趙奕沒有在意網絡上的討論,他繼續自己的讀書生活,每天就是看看書充實自己,也準備著哲學專業的期末考試,他有八門課都是在年底考,剩下的幾門哲學專業課,則要到明年六月份,八門專業課對其他學生來說實在有點多了,但對趙奕來說不算什么,他只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去看哲學專業課,剩下的時間都是找感興趣的書看,比如說歷史就很有意思。
文學課程永遠逃不過歷史,就算是哲學專業的內容,也有很大一部分和歷史有關。
人類發展的歷史、哲學發展的歷史、經濟發展的歷史以及科學發展的歷史,每一項都很有參考意義,借助歷史也許就能找到今后的科研、發展方向。
很快。
一個多月過去了。
平平淡淡的一個多月,趙奕在充實自己的同時,也關注著發動機設計驗收工作,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但還是有一些設計,航空集團的專家組不理解,或者運算不過來,需要他來做解釋。
趙奕中途也跑了一趟航空集團,后來有什么問題就干脆視頻做解釋,不是有什么大事情,他一般不想到處去跑,根本沒什么意義。
這天依舊很平淡。
唯一不平淡的是參加六級考試的學生們,他們紛紛查詢自己的成績,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聲音,六級考試并不受到太多關注,但聯系到趙奕的名字,討論就變得熱烈起來,好多人都期待能知道趙奕的成績。
同時,駱桂軍的成績也受到關注。
駱桂軍都不用主動爆料什么,就有記者上門采訪,他當場查詢了自己的成績
679分。
這是個相當高的成績。
英語六級的總分才只有710分,能考到679分,足以說明駱桂軍的水平,要考慮到他不是那種專門備考六級的學生,幾乎不會做什么準備,就是以個人水平正常去參加考試。
好多人感嘆,“不愧是外國語學院的教授!”
與此同時,趙奕注意到網上的討論,才想起今天是查成績的時間,也登陸查詢了一下
考生姓名:趙奕。
學校:燕華大學。
準考證號:
您的總成績為:709。
聽力:250。
閱讀:250。
綜合:70。
寫作:139。
趙奕才感到打開了頁面,掃了一眼總成績的時候,就聽到李仁喆的喊聲,“趙奕,我考了501,過了!你多少分?”
李仁喆興奮的跑過來,看向了桌上的電腦屏幕,激動的情緒直接被憋了回去,他長大了嘴好半天沒有合攏,喃喃道,“這不是真的吧?”
“咳咳。”
趙奕很淡然的說道,“沒想到啊。”
“你也沒想到?”
“沒想到還差了一分……”
“滾!”李仁喆嫉妒的噴了一句,隨后討好的說道,“趙奕,趙奕!咱倆誰跟誰?一起上過戰場的鐵哥們!這個截圖給我唄,我爆料一下,肯定漲粉!”
“……一起上過戰場?”
“Dota啊!英雄聯盟啊!咱們一起殺人!”李仁喆非常有力的說道。
“……好吧。”
趙奕有點無奈的截了個圖發過來,“但是,網上別說我發給你的。”
很快。
李仁喆就在微博上爆料了趙奕的成績截圖,果然和他預想的一樣,最開始沒幾個人注意,后來注意到的人呈指數型增長,好多粉絲多的博主都轉發了消息。
“趙大神,709分!”
“大神果然是大神,我就C了!709到底是怎么考出來的?”
“寫作題目判卷老師:扣一分是怕你驕傲!”
“這創造紀錄了吧?”
“我記得去年爆料一個六級考了705,已經是歷史最高了,趙大神竟然考709……”
“駱桂軍不行啊!”
“駱桂軍:不可能啊!肯定有內幕!六級怎么能過700的?我已經是高分了啊!”
好多人都去駱桂軍的微博下留言,問一下他知道趙奕分數的心里感受。
駱桂軍想不知道都不可能,他呆呆的坐在電腦前,滿眼都是不可思議,怎么想不明白,為什么趙奕會考這么高的分數。
這是開玩笑吧?
哪怕找個純粹研究英語的英國人,過來估計都考不了700往上,709是個什么神仙水平?
這是一個不敢想象的分數。
駱桂軍一時間都懷疑有內幕,但仔細想想又不太可能,趙奕不可能為了一次考試,就動用什么關系讓自己的分數更高,事實上,說比分數就只是個玩笑。
他很無奈的嘆了口氣,還是發了條微博消息,上面就只有四個字,“心服口服!”
趙奕再次展現了學神級的考試能力,收獲了大量贊嘆和驚訝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最開始網上說對比趙奕和駱桂軍的分數,實際上就只是個玩笑,多數人是不關心的。
當聽到趙奕考六級得分709,就算不關心的人都認真起來。
比如,賀明成教授。
賀明成早已經挑擔子退休了,也從其他人口中聽說趙奕的分數,滿臉都是驚訝的苦笑,“趙奕啊!天才,咱們凡人理解不了。”
其他人也有類似的感慨,他們心里對趙奕的天才評價,又往上提升了一層。
趙奕則是渾然不在意,他覺得考個高分沒什么大不了,什么創造歷史記錄之類,也不過是個英語六級考試,對他可以說毫無影響,有影響的還是研發工作,他想著安心讀書到期末,但發動機設計驗收還是要跟進,航空集團專家組對設計的評估結束,就必須過去看一下評估報告,還要參加幾個會議,確定下一步樣機生產問題。
航空集團對昆侖二組發動機設計的評估持續了兩個多月時間,甚至差點到了三個月,都快趕上昆侖二組完成設計的時間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
有些設計對趙奕來說很簡單,比如渦輪組、壓氣機增壓葉片、靜子葉片,他只花費了幾天就做完了,但事實上,別說是完成設計了,即便是對設計做評估都很困難,每一個葉片設計都非常復雜,想要論證設計反應到發動機中的性能,是個非常復雜的計算工作。
如果知道怎么計算就還好一些,有些甚至都不知道該怎么計算,還需要趙奕做詳細的講解,讓專家評估組了解情況,才能進行下一步的驗證計算。
航空集團給昆侖二組設計做評估的專家組有二十多個人,分成了七個小組對設計各個部分進行評估,其中航空集團旗下的科學院院士就有兩個,工程院院士三個,但評估工作進度依舊很慢,進度最慢的是渦輪組、葉片組,趙奕做的最簡單的部門,對他們來說確實最難的。
好在,完成了。
趙奕也不得不乘坐專車去了航空集團的總部,總部距離首都不算遠,幾個小時的車程還是令人很疲憊,他是上午的時候出發的,到了航空集團總部后,也已經是下午三點鐘。
等到了航空集團后,趙奕很快就拿到了詳細的設計驗收報告,好幾個院士、研究員也圍過來感嘆,“趙院士,你們的設計做的太精致了,太完美了!”
“我研究渦輪組,碰到了好多問題,最后證明你們的設計非常驚人,能最大化渦輪葉片的效能,只是制造要求高了一些……”
“材料上要求也高,我們針對新的孔道設計,替換了好幾種材料,可真不容易……”
最后說的材料指的是放氣活塞的設計,原本的活塞設計不需要承受太高的壓力和溫度,就只是一個能被壓力崩開的活塞,但小孔道的設計對材料要求很高,材料需要承受更高的溫度、壓力的同時,還擁有一定的強度且不容易發生變形,要找符合要求的材料就不容易。
其他部分材料也一樣。
比如,壓氣機的增壓葉片,因為新的設計讓葉片變復雜了一些,單位為平方里面的面積里,就有兩到三個小孔,并且還是彎曲的弧線設計,材料的強度不達標,高壓力下就很容易發生裂開、崩壞。
等等。
趙奕聽著也解釋了幾句,隨后就看向了設計驗收報告,驗收報告有三百多頁,就是針對各個設計的分析,包括材料、重量、性能等等,好多內容都是對設計的補充,還有一些是針對可選材料進行修改,隨后再繼續進行論證,看到這份厚厚的驗收報告,也知道專家組做了多少工作了。
驗收報告最主要的數據,還是對發動機設計整體能發揮性能的評估
理論推力最高可達:16.3噸。
推重比:1012。
這兩個是評價渦扇發動機性能最重要的指標,趙奕看著數據倒是沒什么驚訝的,甚至說數據還比想象的要低一些。
“我們的設計最高推力,能超過18噸吧?”趙奕疑惑的問道。
旁邊鐘華院士解釋道,“你們的設計,我們評估的最高推力是18.3噸,已經超越五代發動機的水準,但材料和制造技術跟不上。”
“有些設計制造出來,和設計原本也有差距,材料和制造技術限制太高了。”
趙奕理解的點頭,說道,“國內還是要加大精工制造和材料研發相關的投入,否則以后很多技術都會受到限制。”
“是啊。”
旁邊不少人感慨。
劉建昆走過來,有些激動的說道,“已經很好了,昆侖理論最高也只能臨近四代發動機水準,而這份設計理論上超越了第五代發動機,咱們未來幾十年都不用擔心發動機設計問題了。”
其他人也跟著激動起來。
實際上,近兩個月時間里,他們已經激動不止一次了,現在再說出來還是非常激動,昆侖二組的設計做的太完美,直接讓渦扇發動機設計從臨近四代水準,直接跨越到了五代水準。
設計和制造不是一件事,但有設計才能制造出來,有了昆侖二組的設計,未來幾十年都不用頭疼渦扇發動機設計問題了。
這實在令人激動!
在此之前,國內的渦扇發動機就只有昆侖,設計理論最高推重比是7到8,實際制造出的樣機,推重比就只有6左右。
按照國際上的信息來看,昆侖最多只能達到第三代發動機水準,而第三代發動機出現在三十多年前,以M國的F100、F110、F404,歐洲的RBl99、M883,蘇國的RD33和AL31F發動機為代表,推重比在8左右。
后來九十年代,出現了第四代航空發動機,以M國的F119和歐洲的EJ200發動機為代表,推重比在10左右,其中F119裝備了F22戰機,EJ200則裝備了“臺風”戰機。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五代航空發動機出現,以M國的F135發動機和Y國、M國聯合研制的F136發動機為代表,推重比為12到13,其中F135發動機裝備在最先進的F35戰機上。
昆侖二組的發動機設計水平,已經趕超了國際最先進的發動機,但因為受到材料和制造限制,才無法把設計的效能全部發揮出來,但只是發揮一部分,也足以制造出第四代以上性能的發動機。
“足以裝配五代機!”
劉建昆做出了定論,他們內部召開會議討論,結果也是如此。
航空集團一直都在研發更高端的戰機,目標是趕上最頂級的F35戰機,但受到限制最大的就是發動機,別說是第五代發動機,就連第四代發動機也沒有,第四代發動機放在旁邊友好的E國,也是最為尖端的發動機,根本無法實現批量生產,更不用說出口給國內了。
現在有了昆侖二組的設計,只要能制造研發出來,就足以裝配到五代機上,到時候國內也有了世界最頂尖的五代戰機。
研發頂級航空發動機的意義重大,國內能自主生產四代以上的發動機,就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就可以讓空軍跳過列裝三代半、四代戰機的過程,快速整體更換為第五代戰斗機。
到時候,空軍就真正有底氣說,實力水準趕超了世界先進水平。
規則系學霸 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組設計瞄定五代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