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新順1730

第五七七章 區別對待(下)

更新時間:2021-10-15  作者:望舒慕羲和
新順1730 第五七七章 區別對待(下)
《》來源:

驕勞布圖與海軍那邊的軍官,自是明白劉鈺這是“正愁沒借口搞一搞他們的貿易競爭”呢。

這么一說,心里如何不明了?

當下便道:“國公放心,我們這就去辦。便是沒有,難不成就不能搜檢之下竟在貨物中‘發現’夾帶嗎?”

劉鈺大笑道:“那倒是。這些事,你們就先去辦吧。我與節度使大人一同去審問審問那些走私販子。你們自去吧。”

“是。”

三人行禮之后,便退下了。

廣東節度使引著劉鈺去了關押犯人的地方,小吏遞上卷宗,劉鈺掃了幾眼,便叫人把一個走私箱數最多的人先帶來。

不多時,一個需要別人拖著才能走動的、滿身都是血痕的人被帶到了劉鈺面前。

劉鈺見這人的傷口已經有些發炎,怕跪一會沒等問完話就死了,遂發了發善心,叫人拿了條凳子,不用跪著了。

自問了幾句后,劉鈺問道:“朝廷早就下令不準販賣走私鴉片,我見你以前也是商賈,亦是一方人物,不會不知道吧?”

“既知道,明知故犯,又知此事一旦事發,最輕也是絞刑吧?”

那個已經被打了好幾頓的走私販子倒也是個硬漢,聽劉鈺這么一問,冷笑一聲道:“若說我販賣鴉片,真論起來,國公大人也有幾分責任。”

他的官話說的尚可,聽口音也不似是嶺南人。

旁邊幾個官員厲聲怒喝,剛要制止,卻被劉鈺停住,忍不住笑道:“這倒新奇。和我有什么關系?”

那走私販子明知必死,想到戲文里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的氣勢,應聲道:“廣州府自前朝以來,就是貿易重地。各國船只往來,多少人靠此吃飯?國公一句話,便將各國商館遷到了松江府,可想過我們廣東府的這些買辦,該如何辦?”

“替洋人買辦的、轉運貨物的、分銷洋貨的、補給船只的、港口販賣水果蔬菜的、運貨的腳夫、乃至于妓院、酒館、旅店,又有多少人就因著國公一句商館必于松江府的話,沒了活計?”

“至于朝廷辦的這個公司、那個公司,我們這等小人物,如何輪得上?先是滿朝勛貴大臣優先入股,然后就是各地豪商,最后才是散商。”

“你們發財,難道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松江府日益富庶,廣州府卻蕭條冷落。說是大買賣誰都可以入股,可哪里輪得到我們?等我們知道,早就完事了。”

“如此情況,我販賣點鴉片,賺些錢用,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之前各朝禁海的時候,出海也是大罪。今日有罪,明日又無罪,和這個,又有什么不同?”

“我之前與西洋人做些生意,若不是國公非叫他們遷徙至松江府,我哪會做這種營生?”

這理由聽的劉鈺只想笑,旁邊的本地官員嚇得面如土色,心道這話若是被朝廷聽到,會怎么想?

可劉鈺自己都沒有什么憤怒,這些官員也知劉鈺是什么態度,一時間只是惶恐,不敢說什么。

其實劉鈺選擇松江府作為大順新的海外貿易重心,除了倒逼朝廷養海軍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長江流域比珠江流域更廣闊,而且位置恰能溝通南北。

原本的歷史上,近代以及現代開放之初,給過廣東兩次成為文化中心的機會。

但實踐證明,珠江流域還是太小了,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哪怕是嶺南文化圈物質基礎最強勢的八十年代,最終被追平之后終究也只是曇花一現。

現在大順既有了海軍,也能保證漕米安全了,廣州作為貿易中心的優勢,從各種條件來說,都遠不如松江府。

長江比珠江更大更廣不提。

廣州附近也沒啥特別優秀的貨物,這時代都知道,廣州亦產絲,然若以本地絲之粵緞、廣紗,黯無光彩、色亦不足。用吳絲,方得光華

既是這樣,那把絲從吳地運到粵地,再在這里紡織出口,不就純粹是脫褲子放屁嗎?

而伴隨著松江府這些年貿易的發展,本地生絲所需尚且不足,而廣州出口又被松江府搶了,單單紡織一項,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更不要說別的了。

劉鈺遂問道:“你之前是做什么生意的?”

那走私鴉片的販子道:“走大庾嶺商路的。如今大庾嶺商路已經蕭條,之前江西瓷要走希江,然后過關五嶺到廣州再行出口。現在江西瓷不走大庾嶺了,直接向北走長江,往松江府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在那邊又不認得許多人,也無門路關系,哪里搶得過吳人?自國公辟松江府為口岸之后,日漸困頓。”

“國公不會不知吧?”

劉鈺坦然自若,點點頭,道:“我如何不知?”

國家的政策變動,往往會影響數十萬人的生計,不只是漕運如此,貿易也是如此。

大庾嶺商路,源于始皇帝征百越嶺南時候修的基礎。到唐朝時候,張九齡又修繕完成。

可以說,這條商路,類似于大運河。

只不過,大運河溝通的是北方和江南。

而大庾嶺商路,溝通的是嶺南和兩湖。

不管是大運河,還是大庾嶺商路,某種程度上,都承擔著維系國家的統一、不使產生離心的重要作用。

但這些年,隨著劉鈺上臺主持對外貿易政策,實際上是悄悄地把大庾嶺商路給徹底廢了。

只不過因為不關系漕米問題,所以和廢大運河不同,并沒有立刻引爆諸多問題,也沒有在朝廷內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實際上,影響頗大,應該說影響了幾十萬人的生活。

無非這不是運漕米的大運河,這里的“百萬漕工”,朝廷并不是很在意。

最開始,廣東缺米,縱然豐收,也僅夠半年之食。

所以,兩湖地區的米,走大庾嶺商路,一路到廣東。

而劉鈺上臺主持貿易后,發展航海術,打造海軍,開辟海運,使得廣東現在吃的都是南洋米,而不再是兩湖米。

他無意間就廢掉了大庾嶺的大宗稻米貿易。

至于剩下的,就更不用提。

生絲、茶葉、大黃、瓷器、棉布等等,也不需要走大庾嶺商路去廣東了,而是或者就近、或者改變方向去松江府了。

這里面隨便一項,影響都在三五萬人上下。

比如茶葉。

歷史上引起了北美獨立事件鏈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的武夷茶,加工中心在崇安星村,閩北地區。

大順這邊,前期因為臺灣問題,以及時代慣性,以及荷蘭等國在奧斯坦德茶葉事件之前沒有直航、澳門在各國直航之前是最重要的茶葉中轉地、各國要到三十年前才紛紛直航貿易等因素,茶葉的出口地也一直是廣州。

形成了歷史慣性。

而想要把閩北的茶葉運到廣州,需要在閩北裝箱,用人力運到江西上饒的運河口鎮。

再從運河口鎮,運到鄱陽湖。

而實際上,鄱陽湖才是大順的茶葉中心。

除了福建的武夷茶外,兩湖江西等地的茶葉,也是在鄱陽湖地區加工——除了西歐貿易,還有蒙古雪山等國內貿易所需的茶磚,以及俄國貿易所需的茶磚。而且西歐那邊也不是只喝武夷茶,要在這里配兩湖地區的其余茶貨。

這里的加工中心長年累月,也有技術優勢,北上南下都方便,所以這里成為了加工中心。

然后,去西歐的茶,在鄱陽湖分包,轉贛江、過南昌、到贛州。

到了贛州后,沿章水到大余,走旱路,經挑夫挑著過大庾嶺商路,去韶州,再經北江到廣州。

單單對西歐出口的茶葉一項,靠此吃飯的挑夫,就有五萬余人。

這五萬人肯定也得養家糊口,稍微折算一下,就相當于至少二十萬人的生計。

伴隨著劉鈺上臺主持貿易,貿易中心北移松江府,茶葉運輸路線自然而然也就發生了改變。

在劉鈺牽頭下,商會和貿易公司領頭,以股份制的形式,開辟了一條新商路,修了運河和道路,連通了閩北和閩江,直接到福州。

從福州裝船后北上松江府。

朝廷當然不會出這筆錢,商賈們沒有人牽頭也不可能搞股份制基建。

但是,這個基建投資是有利可圖的。

茶葉省去了極大的運費。

大順這邊又搞外貿半壟斷,并沒有因為運費降低就內卷降價出口的情況,單單是省出來的運費,兩年就夠把投資的成本收回了。

既然能走運河和新商路去閩江,誰還挑著走那么遠去廣州呢?

僅僅茶葉貿易的路線轉移,就影響了男女老少一二十萬人的生計,其余的瓷器生絲糧食等,又要影響多少人呢?

這當然并不是他因此就可以販賣鴉片的理由。劉鈺聽他一說大庾嶺商路,內心唯一感慨的,便是“都是百萬漕工,終究這關乎京城漕米的漕工,和嶺南邊陲的漕工,不是一回事啊”。

至少,朝廷對此可是不甚在意。

可能是,朝廷算了算,覺得真要是這些人起事,鎮壓一番殺了,其實比安置他們要省錢的多。

這個走私販子的這些話,并不能引起劉鈺對他的絲毫同情,只是讓劉鈺意識到,嶺南問題也該提前布置一下。

京城在華北;經濟重心在江南。即便廢了大運河,華北和江南地區也是緊密聯系的。

嶺南地區的定位,又該是什么?才能保證南北之間的緊密聯系?又不至使之快速衰落?

這個時代不可能有香港了。

要不要,通過朝廷的力量進行調控干預,將廣州定位成“溝通本土和南洋的中轉地、南洋米貿易的集散地”?最起碼,容納一些無地的失業人口做工。

還是說,保持原計劃不變,仍舊通過國家干預,將所有的經濟上的重要地位都讓給松江府,包括南洋米集散和糧食期貨等貿易,仍舊集中于松江府,搞出一個金融中心和工業中心地位?

想了想朝廷對諸如糧食期貨之類的新事物的態度,以及皇帝豬圈養豬的心態,劉鈺略作猶豫后,還是狠下心來。

心道:嶺南百姓的命運,還是自發去下南洋吧。不衰敗窮困,哪有動力自發下南洋?

新順1730 第五七七章 區別對待(下)

上一章  |  新順1730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