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七八章 河豚之喻(下)
儒生的另一種功能是祭司、教士,他們的想法主導著社會的主流思想。
若是臭不要臉自比為楚,一樣也可以繼續分成兩派。
一派是“我蠻夷爾、待我帶甲百萬,觀中國之政”。
另一派便是“我蠻夷爾、當多讀經典,化夷為夏、融入天朝”。
這樣一來,也就簡單多了,各自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但整體的獨立意識上已經茫然了。
把復雜的派系思想,找一個筐,筐里又分成若干小筐,恰好能把所有的想法都能裝下,而這個筐把握在大順手里就好。
不能想著找一個筐,讓混亂的派系思想扔進去后,都能變成同一種認同,這就很不現實,關鍵是時間不允許。
至于“帶甲百萬觀中國之政”和“多讀經典、融入天朝”哪一種在將來才是主流,這就既要看儒學的理論建設能否魔改成適應新時代的東西、又要看大順的武力經濟能超越日本多少了。
人都慕強。強者,放個屁都大有道理,慕強者會自發論述強者的優越性。
正如大順此時官方的“永嘉永康之學”類似,義理,要以功利來體現,你干不出實績,那么義理就是虛談。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劉鈺之所以給德川吉宗出“削藩一統”的主意,除了使壞之外,也是因為只有日本的經濟基礎和此時的大順一樣了,此時大順的一整套價值觀才能完美輸出到日本。
大順日后變革的路,才能成為日本模仿的對象。
而此時雙方經濟基礎的不同,使得很可能日本偏離出去,覺得沒法從大順這邊學到有用的東西,很可能跑去全面西化。因為就經濟基礎來看,日本倒是和歐洲的封建體制幾分相似。
要么削藩成功,集權如大順,大順怎么走后面就跟著怎么走;要么削藩失敗,馬爾薩斯主義影響下人口減少、武士反叛有理認為自己存在才能促進工商業發展。
要么成為后世體系內天朝分工論的一部分,要么自廢武功再無雄起的機會。
往前走、往后退的路,都給設計一套。
在經濟基礎之外,劉鈺借天婦羅的引子,搞出了宗教戰爭的這一套形而上的東西,大帽子扣下去,壓的日本這邊的儒生一個個喘不過氣來。
心里或有同意的、或有反對的。
但在嘴上,此時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
松平輝貞這邊,則是盡可能希望不要再節外生枝了,趕緊把條約換了,送走大順這尊大神,盡快
讓大順在萩城撤軍。
他是想趕緊叉開這個話題,哪曾想過劉鈺非要選擇在下關換約,更有其余的目的,早就憋了一肚子的話。
撤掉了天婦羅,可桌上還有其余的河豚菜品,下關本就是個吃河豚的好地方。
趁著宴席間尷尬沉默的空檔,劉鈺又道:“我剛剛說的,尊周攘夷之論,又說天朝庇護諸藩之言,你們不要以為我在危言聳聽。”
“下關多產河豚,古來就有冒死吃河豚的說法。可以我觀之,這河豚還有另一件事,正要你們引以為鑒。”
歷史上《馬關條約》的簽訂,選擇了下關,選擇了河豚館子,伊藤博文取的就是“冒死吃河豚”的寓意。
豪賭一場,輸了就死,活了就冒死吃了頓最鮮美的河豚。
但若想借題發揮,河豚又何止這一種可喻之意?
況且以此時大順的體量,來伐日本,也實在和冒死吃河豚沾不上邊,最多也就是腳踩癩蛤蟆怕染一腳丫子足癬級別的。
他選在下關來換約,自是早就準備著以直報怨,你說河豚我也說河豚,早就準備了一大堆的話,甚至這些話可能許久之前從長崎“參”江戶的時候就開始琢磨了。
和借天婦羅一事發難是一樣的思路,劉鈺便說起來了河豚的另一個特性。
“河豚此物,若遇危險,先鼓脹自己身體,叫人以為雄大而不敢吃。或黔之驢,技窮之前,虎亦懼之;然技窮之后,善刀工者,剖解河豚,只知味道鮮美,卻不見中毒身亡。”
“日本國有蒙元神風之事,自以為如河豚,叫人知道身有劇毒而不敢吃。乃至于平秀吉侵朝鮮,大明以蒙元之鑒而不渡海。”
“可面對西洋人,西洋人又不知蒙元之鑒,只是看到了河豚鮮美。日本國只能鼓脹身體,叫自己看起來雄大,使之不敢吃咬。”
“鷹狩演習,邀荷蘭人觀看;南蠻船至,筑前小倉兵備……不過鼓脹身體而已”
“我亦不夸大,西洋諸國匯總,軍艦百倍于天朝。登陸海戰,皆勝天朝。”
“今日一戰,西洋諸國方知,日本國之前不過鼓脹身體而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如何不生出貪婪之心?”
“河豚之毒,西洋人以其航海之術,不屑蒙元之鑒;河豚之鼓脹,被我一戰打破。如今哪里是河豚?分明是一塊肉肥而體虛的豚,去了河字。”
“河豚肉本鮮美,又沒了毒素,也沒了鼓脹駭人,只怕比之鯽魚還要誘人。至少,鯽魚多刺,西洋人未必肯吃。
“而只要天朝尚在,西洋人便不敢吃日本這條無毒的河豚。”
“是故,尊中華,就是保日本。三萬里內,必須要有一個天子,處置儒學諸國之紛爭,保天下之道德名教、存各國之傳統。”
“諸君想想,若有朝一日,日本國不信切支丹教、便信新教、東北地方信東正教,那日本還是日本嗎?”
“天朝既戳破了你們鼓脹的軀體,叫夷狄知道日本國徒有其表,便有義務保護你們。如此,方不負天朝之名、天朝之義、天朝之德。”
把劃分勢力范圍說的如此大義凜然,卻也說在了在場這日本人的心頭上。
鮮美的河豚頓時沒了滋味,一個個看著被劉鈺說成是“去了河字的豚”,只覺得再吃下去就像是再吃他們自己。
河豚無非有毒、能鼓脹身體。
河豚有毒,肯定是有人吃過死了,然后才能知道河豚有毒。
這本是個保護自己的妙法,但總有廚師有庖丁之術,使之無毒。
蒙元之戰,算是中了河豚的毒,自此之后成為了“不征之國”。
現在劉鈺親自操刀,讓全世界看到了該怎么吃“日本這條河豚”,現場教學,包教包會。
到頭來還得感謝劉鈺日后的保護,以免被人吃了。
可問題是之所以有人吃它,不正是因為劉鈺操刀展示了可以毒不死的緣故嗎?
更可悲的是現在有毒這個特性被破解了,吹起膨脹也被劉鈺證明了不過虛大而已。
若說不擔憂西洋人,那是假的。
百十年前葡萄牙人就攻打過平戶,劉鈺之前去江戶詆毀西洋諸國滅國絕族的書,近十年間也已流傳開來。至少劉鈺之前的名聲不錯,又送甘薯解饑荒又送鑄幣改革方案提米價的,德川吉宗混了個米公方的稱號,劉鈺也得了個“甘薯救荒君”的名頭。他的書,還是有不少人看過的。
后世伊藤博文用河豚之喻,不過是戰勝后自負得意的意境,搞出了一堆看似情調的美滋滋。
如今劉鈺是河豚之喻,則是推銷他的天朝存在才使得日本免遭南蠻入侵論。
一個說毒,一個說脹,各取所喻。
松平輝貞此時是真的郁悶了,本想著按照以往的常例,換約之前大家吃頓飯,招待一下。
結果從天婦羅到河豚,全都被劉鈺借題發揮了一番,眾人案幾前的菜,就幾乎沒什么可吃的了。
現在劉鈺把日本比作了河豚,誰還敢吃?誰還好意思
日本這邊人都停下了筷子,不敢把自己的“國之所喻”吃掉。
大順這邊的人想著明天就換約了,也不想節外生枝,差不多得了,這時候提筷子吃河豚,那就有些打人打臉不給面兒了。
外事招待的宴會,吃到所有人無菜可吃的地步,松平輝貞也是深感不好意思,心里也不好埋怨劉鈺。
終究今天這事,不是劉鈺非要借題發揮,是自己這邊有人先借大潮念辛棄疾的詞。
這回可倒好,念詞的被懟了一頓不說,今天這番話定是要被人記下廣為流傳的。
一邊吩咐著叫人再準備一些菜肴,為了防止劉鈺找茬,特意吩咐準備些寺廟的素菜就好。
松平輝貞也只能站出來打圓場道:“劉君河豚之喻,或有道理。只是攜兵鋒之威,這話就算有道理,那也變得不那么有道理了。有毒也好、膨大也罷,終究不是劉君戳破的嗎?”
劉鈺也沒有繼續再爭執,話點一點就好,不用說的太透,今天在場的人自有會把這些東西整理之后,發揮一下寫成文章論證對錯的。
想著今天的事,份兒也拔了、面也取了,實無必要再羞辱一番,遂笑道:“此所以諱疾忌醫之典故,兩千年不衰。人們不恨疾病,卻恨說出有病的醫生。罷罷罷,此事便是三千年,亦還是如此。”
“如今被我一說,這案幾上的菜都不能吃了,松平君既為主人,當叫人添酒回燈重開宴才是。我便喧賓奪主一下,來人,撤去這些菜品!”
通譯趕忙翻譯了一下,松平輝貞本也不想今日再鬧出什么意外,敬了一下劉鈺。
大順這邊的人也知道臺階已經給了,日本這邊今天氣勢完全被鷹娑伯壓住,不會再沒事找事了,便有人提議聯詩、賞潮。
然而日本這邊終究還是有人出來說話,一個年近六十多歲的儒生起身道:“聯詩、聯詩,何用也?”
“夫唐之太白、子美,皆終于詩人;明之于鱗、元美,好弄文辭,至死不倦。然俱無功業之足稱于世,豈不可憫哉?”
“余常為此憤懣,好古君子何不自省?劉君既言日本有疾,卻無人在意,是何道理?”
“大國治政,自有手段。若常平倉、平糶法,可解米賤傷農之困;若至百官、明司職,亦為治國之首務;效大國設方伯、太仆、宗正之官,去管諸藩、宗室、內府事務;一貨幣、統金銀,絕關東關西各用金銀之弊政……”
“哪一個不是于國有利的經濟實務?”
漢文賈生,不問蒼生問鬼神。你們卻不問治政聯詩詞。當真道不同,不相與謀!”
這老頭兒噴完之后,松平輝貞斥責叫他噤聲,劉鈺見這人說話大為不同,奇道:“此何人也?”
“見笑了。此人姓太宰,名純,自德夫,號春臺。雖行事癲狂,卻有才能。本國大儒荻生徂徠,亦稱道其才。”
劉鈺還沒什么感覺,倒是大順這邊的幾個官員驚道:“莫不是作《朱氏傳詩膏肓》之太宰春臺?昔者孔子作《春秋》,君子以為撥亂反諸正。先生作此文,似亦有撥朱熹胡亂解詩之意。昔日鷹娑伯自長崎帶回先生所作之書,粗讀之后,竟與某所作之書,不謀而合,不想今日竟能相見!”
卻也有大順這邊的人拊掌笑道:“原來是效王荊公托古改制而作《產語》的太宰春臺。昔日鷹娑伯從長崎帶回此書,序言說此書乃先秦東渡之古本。文辭驚艷,確有先秦古風,然若說這是先秦古籍,我是不信的。開篇《經濟錄》,實效王荊公托古改制之言。此非儒學真義,我看乃農家、法家之學。托古改制,斷不可取。”
“王荊公解《周禮》行申商之政,春臺兄倒是更進一步,自己寫本書,說是先秦古籍。只怕過些日子會有人考證出夫子所傳‘六經’皆為夫子欲改制而自撰的……”
一片或是恭維、或是質疑、或是稱贊、或是嘲笑的聲音中,劉鈺和松平輝貞對視一眼,心道這世界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圈子,以國為圈,自己是一邊的;若以文為圈,自己和自己屬下不是一個圈的,竟是圈外人……
三五第一_
新順1730 第一七八章 河豚之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