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二二四章 打小抄
“你們也知道,如今我有官身,朝廷里還有許多事要管。這里的事,我實在是管不過來。”
“再者,我算是千金市骨,叫大家集結股本,學學西洋人的辦法,所謂人多力量大,合伙發大財。這幾年呢,盈利的錢,都拿出來分紅了。我管的太多,下決定就越擔心損害大家的利益。”
“譬如對日貿易,倭人是發了固定的貿易信牌。一船一牌,可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不把船造的更大些?原本能裝幾千石的貨,我們為什么就不能裝一萬石?”
“你們都和荷蘭人打過交道。西洋人原來收過關稅,也是按照船的大小來收,荷蘭人便把船造的能裝更多的貨。其實一樣的道理,倭人每艘船給一張貿易信牌,可沒規定船多大。那咱們把船造大了不就得了?”
“只是造船要花大錢,尤其是造大船。長久看,得利頗多;短期看,這就影響今年的分紅。既然都出了股本,也不好連決策權都沒的。可要是人人都能說上話,這又亂哄哄亂成一團,難有結果。”
“承蒙諸位的信任,讓我一直管著這里的事。可有朝一日我不能管了呢?凡事還是立出來規矩,按照規矩辦事才是。”
這幾年分紅得利確實不少,造更大的船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沒有人想過。
如今劉鈺主動說起來這件事,又說要立規矩,眾人心里其實都是高興的。
規矩當然好,現在看來劉鈺是個好人,可誰知道將來怎么樣呢?若是有了規矩,日后也少了許多的麻煩。
而且日后若是擴大經營,是否發行新股這樣的事,劉鈺一個人就算可以決定,眾人心里未必都情愿。
現在靠的是個人的威望和信譽,但靠個人威望和信譽必然是不穩定的。
或許高效,但始終頭頂懸了一口劍,不安穩。
出多少錢,就有多少說話的權力,對這些商人而言肯定是樂意的。全天下所有商人最喜歡的理想制度,就是財產加權投票制,按照錢多少,一兩銀子就說一兩銀子的話、一萬兩銀子就說一萬兩銀子的話。
商人看來,天經地義。
“我是這么想的,咱們可以學學英人的辦法。那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是選出一些人話事。怎么選呢,他們是五百磅,也就是咱們一千五百兩銀子左右算一票。”
“所以這一次把入股超一千兩的都叫過來,大家就商量商量。咱們就是一千兩銀子一票,兩千兩銀子就兩票。這一次我就不參與了,試著讓你們自己來吧。”
“不過在這之前,我先把一些想到的規矩說一說。諸位且聽聽,要是都同意了,咱們就這么來。要是不同意,有什么想法就說出來,集思廣益嘛。”
待廳堂內的人都安靜下來后,劉鈺就把自己設想和抄襲來的一些東西說了說。
就是要走正規化,首先一點就是貿易公司對第三方的債務責任等問題,需要明確是公司承擔。
按照一千兩銀子的股份一票,選出十一人的委員會,任期七年。
股東有權召開臨時大會,只要湊夠三分之一的股本同意即可,可以在特殊情況下罷免委員會成員。
這個是為他自己留的路,暫時劉鈺不想全面操控對日貿易的,要讓這個貿易公司自發成長起來,逐步完善規矩。
但將來要是路子走歪了,他也可以控制。
在選出十一人委員會后,委員會擁有全權,包括制定貿易計劃、每年公布賬目、制定長遠計劃等。
其余人就不得干涉,但需要對股東公布。
如想干涉,則依照上一條。
貿易公司的雇員要有固定工資,各級的船頭、賬房、采買等,都要明確工資。
成立專門的監督部門,主管查賬、審計等,此部門在十一人委員會之外。
大致的規矩也就這些,要么是從前世抄的,要么就是效仿荷蘭或者英國的那一套。
這些規矩算不上太新奇,一點就通。
眾人也提了一些其余的意見,討論了一陣定下來了大致的規矩,劉鈺又提醒了兩件事。
“一個呢,便是日后可以步子稍大一些、膽子略大一些。南洋的貿易,咱們還是要抓一抓的。南洋之外,還可以去印度轉一轉嘛。正好,我那邊可以出兩條船,裝一些貨,派一些航海的好手,試探著找找路、看看能不能站住腳,也為日后擴大生意做準備。”
“另一個……”
說到了另一件事,是借著要造大船起個引子,真正想說的還是這個貿易公司的海商們,應該為長久打算一下。
比如,興辦實學學堂,讓子弟入學,讓家里的庶子或者非嫡長們多學一些航海的學問。
如果要造西洋大船,劉鈺可以從威海讓一些人退下來,反正培養了超額的軍官,暫時也用不到那么多實習船長,這些人學成之后也盼著能找一份好點的工作。
這幾年可以這樣,但以后肯定不能這樣了。
所以希望貿易公司的委員會成員,要考慮一下在松江興建一些義學,招收一些貧民子弟,學航海、會計、算數等內容,將來也好保證開拓更遠的業務能夠有足夠的人才。
這些商人對儒學都不太感冒,他們也樂于讓自己家里的子弟族人們學學這樣的學問。
家里真正的繼承人還好,那些庶子們也好有一條出路,將來也能在公司里有更多的人脈。
而且,劉鈺也給這些人準備了一條科舉之外的為官之路,就是可以考取靖海宮,當炮兵、海軍、要塞工程師等軍官。
反之,從海軍退下來的人、水手們,也可以優先進入到貿易公司任職。
盡可能塑造一個全新的階層,這個階層不是土地地主,而是以工商業者為主。
這個階層不走正統科舉,學的也不是儒學,但卻能夠在軍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勢力。
不但有錢,而且有人。
這個想法,打的也是一個皇帝許可之內的擦邊球,現在看不出有什么問題。
提到興辦實學義學一事,在場的商人們也紛紛同意。
詩書傳家遠的道理他們懂,只是以往的詩書和做生意、航海關系不是太大。
考科舉,難度太大。每個省的人尖子才能混出頭,著實不是什么簡單的路。
現在要興辦實學,朝廷肯定不出錢,商人們還是樂于出這筆錢的。
將來要做大買賣,肯定是有用的。
東洋弄完了,還有南洋,南洋之外,還有印度,這都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大不了就讓福建、廣東的海商們也參股,借他們的力來開拓南洋,拓展勢力。
雖然肯定會有人不同意這些人分走利潤,但這些就要等十一人的委員會選出來之后,由委員會決定了。
不同意,要么集齊三分之一的股東開會罷免;要么就把股票賣給別人。
做商人,先學會守規矩,愿賭服輸,世上沒有只賠不賺的買賣。
劉鈺這么搞,其實也算是逆時代而動。
英國那邊剛出了南海泡沫,使得股份制受到了極大的質疑,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新的股份制公司出現,英國人被泡沫爆炸后的慘狀嚇到了。
但松江這邊,日后想要獨占日本貿易,肯定是要擴大股東、擴大資金的。
造船、造艦、以出海防御海盜的名義買炮、買槍、探查巴達維亞的情報,這都需要長久的投入,巨額的投入。
這幾年的甜棗吃的夠多了,是時候放一放血了。
劉鈺手里的股份有能力隨時召開臨時大會罷免委員會成員,但此時他不想用,而是把這個貿易公司看成一個孩子。
現在這個孩子終于要長大了,允許試錯、允許犯錯,暫時一段時間內……直到日本問題搞定之前,他都不會直接來管。
這一次將貿易公司正規化,順利程度在他的預想之內,并沒有什么意外,也沒有什么意外的可能。
對日貿易的利潤太大,日本那邊鎖國導致的實際壟斷權,也使得一眾商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堪比土地的穩定買賣。
自然也就希望這個買賣更加穩定,有正規的制度當然好。人多力量大,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公司一旦正規化,朝廷就算攤派助捐,那也不是攤派到一個人頭上。
公司作為一個獨立的虛擬人,對第三方負責。這個虛擬人里,有劉鈺這樣的伯爵,有京城的勛貴,有田平這樣的官員,還有他們所不知道的皇帝的股份。
少了官員的盤剝,也少了在日本年年要賄賂得貿易信牌的錢,再加上運米夾雜私貨走私,利潤年年增高,只怕將來有人眼紅。
現在正規化了,至少聽上去安全一些,也更穩定,尤其是讓一些小股本得人放心。
雖然聽劉鈺這意思,又是要造大船、又是要辦義學的,可能這兩年分紅的利潤會降低。但長遠去看,還是賺的。
大體上沒有什么反對,也把一些規矩商定好了,這十一人的委員會也很快推選了出來。
饒是劉鈺不想干涉,選出的十一人委員會,他手底下的人手還是占了五個。
林允文理所當然地加入其中,完成了從幾年前生意賠掉要去當“西席”的悲慘、到如今掌管著一個股本總額算起來幾百萬兩的大商會的負責人,不由感嘆人生際遇。
這一把甜棗給眾人吃下去后,劉鈺趁熱打鐵,終于說起來他真正要辦的事。
請:m.bqg999.cc
新順1730 第二二四章 打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