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春秋大領主

第773章:巍巍長安

更新時間:2021-09-27  作者:榮譽與忠誠
春秋大領主 第773章:巍巍長安
時間走到了漢立國一年,公元前552年。

諸夏這邊需要到有漢一朝的漢武帝時期經過大禮議的變革,才會出現年號,不然在此之前都是君王死后獲得謚號。

所謂的年號到有明一朝又出現了更變,太子登基之后取年號,用到皇帝駕崩為之,不像之前朝代的皇帝一生更換不少年號。

有一說一,有明一朝的年號在前幾個皇帝時期都挺好的,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哪個聽著都很帶勁,再之后嘛……

呂武所處的時代并沒有年號這么種玩意,不單單諸侯沒有,周天子也沒有,一概以新任周天子登基幾年來紀實,某個諸侯國的國君登位幾年來記事。

宋國使節團是走“魏”地路線來到“長安”,他們在后世的三門峽附近看到了大工地,多方打聽了一下才知道漢國要建造關隘。

一幫宋人暫時不清楚這邊修建的關隘是個什么規模,看起來卻是挺興高采烈的。

“漢修關隘,乃是防備于范。”華喜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虞顯一聽覺得有點不對勁。

這邊是漢國東南方向的突出部吧?不是位處范國邊境,并且離得最近的勢力是周王室和晉國,跟范國相隔一個周王室呢。

所以,哪怕是關隘建成,漢國防的也是晉國或周王室呀。

“范國還會繼續謀圖晉國,向北邊進行擴張嗎?”虞顯想到了這個。

只有范國將晉國吃干抹凈,才能極大地威脅到漢國,要不然范國入侵漢國需要途經周王室以及晉國的。

華喜是誰?他是華元的兒子。

擔任右師很久的華元在宋國掌握的權利非常多,導致的是手中的權力很大,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有作為權臣的資格了。

這一次宋國的正使是華喜,之所以為什么選虞顯來擔任副使,還用說嗎?

宋國使節團中還有一個人比較重要,他叫魚石,是華元現階段很重要的政治盟友。

以前華元最重要也是最強大的盟友是向氏,后來因為跟向戎起了齷蹉也就開始扶持魚氏。

宋國外有憂患,內部又不是那么平靜,打從事實上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他們一路向西來到“長安”郊外,離得很遠就看到了遠處佇立的城墻。

“漢筑‘長安’僅用四載?”魚石看上去很是感到震驚。

如果是長三里寬三里的城池,用四年的時間來修還算正常,關鍵“長安”看上去占地面積很大的城池,并且城墻看上去是那么高聳,怎么可能只花四年的時間就能修成啊!

宋國使節團進入漢境就已經被發現,說明來意還有一支漢國的騎兵隊伍沿途護送。

虞顯因為有給呂武當家臣的履歷,并且還是作為當時陰氏的家老(第一家臣),身份上遠比其他宋人在漢人這邊更占便宜,聽說的事情更多。

“城墻高八丈有余,寬約四丈。”虞顯說道。

周朝的一丈是現代的多少米?其實周朝的衡量度繼承了夏商時期,夏的一丈長度是以大禹的身高來定,而大禹身高一米六,所以周朝的一丈也就是一米六。

那么就是說,漢國都城“長安”的城墻高十三米、寬六米,再有其廣袤的占地面積,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是舉世的第一雄城。

魚石想到了什么,說道:“漢侯掠二十萬有余之鄭人……”

二十多萬鄭人,再加上其余的奴隸,漢國真心不缺勞力,看就看到底投入多少人來筑城了。

華喜一臉懵逼地說道:“動用數十萬人筑城,此……聞所未聞也。”

好像、似乎、可能……所有不確定用詞都給用上,往前翻的歷史上還真找不到相關的例子。

所以,漢國也算是開創歷史先河了?

他們都是貴族,并且在宋國的地位不低,先是震驚動用的勞力之多,再計算需要耗費多少糧秣等等資源,最后思考那么多勞力應該怎么個調度法。

一陣子思考下來,一幫人捫心自問之下,認清自己管數千人都會覺得吃力,壓根就沒有那個本事去指揮數十萬人。

近了,離得越來越近了。

靠得越近才能越加感受“長安”城的雄偉,他們還看到了新鮮事物,城墻并不是傳統的完全夯土而成,至少是外圍包上了磚塊。

當然,事實上“長安”的城墻并不全是用磚石堆砌,外部是磚石沒錯,其實還是用上了夯土的法子,也就是最外層有磚快,里面還有一層石塊,中間是夯土結構。

他們還看到了其它城池不存在的城樓,看得是那么目不轉睛。

有一點必須承認,僅僅是“長安”的一處城樓,從款式到規格竟然比其他一國之君的宮殿修得都要好看。

這里是呂武借鑒了漢帝國的建筑款式,屋頂的飛檐翹角看著是那么的跋扈,一片片的瓦片呈現一種青黑色。

有飛檐翹角,其余的裝飾,比如祥瑞獸類的雕塑則是沒有,必要的斗拱以及門窗肯定是有。

因為是新筑的城,什么東西看上去都是新的,看上去自然就更美一些,再加上有別于當代的款式,一下子就讓初來乍到的宋人看得入迷了。

光是城墻的高度就有十三米,再加上三層的城樓,屋檐的最高處直接達到二十二米。

站在下方昂頭觀看的宋人,他們不但需要抬頭,還要將身軀盡量向后仰,姿勢看著也就有點怪。

這一座漢國都城“長安”一共有九座大城門,也就是面向一個方位有三座城門,并不是三座城門緊緊挨在一起,互相之間會有間隔,每一座城門都有屬于自己的城樓。

“青龍門?”虞顯看到了城門匾額上的名字。

匾額有兩排字,分別是篆字以及簡體字。

篆體是年代很久遠的字體了,到了分封時代的各個諸侯國,各個諸侯使用的字體開始慢慢出現變化。

到了秦國創造新字體,春秋時期的篆一概被稱呼為“大篆”,秦國的字體則是被后世稱呼為“小篆”。

那個簡體字是什么鬼?就是呂武對著篆體一個又一個“翻譯”,給“發明”出來的新字體,以后會是漢國官方的專用文字。

只是漢國官方專用文字,呂武并沒有搞強制全國通用。

其實定為官方專用就夠了,其他諸侯國隨意,漢國想當官的人必須要學簡體字,以利誘之再潛移默化所花的時間是很長,過程卻會少了很多的爭議以及血腥。

另外,呂武并不是圖自己爽或方便,使用的文字簡單,學起來就更容易,便于推廣的同時,還照顧到了學習者。

當然,文字并不是書寫起來越簡單越好,需要考慮和顧及的方面非常多,其中還包括了對智力的開發,以及一些大腦發育的相關。

“在下乃是此處城門尉。”上邪用審視的目光打量著宋國使節團的一干人等。

宋人聽得愣住了。

那啥,城門尉聽著倒是能理解干什么的,只是什么時候多了一個城門尉的官職啦?

上邪并不理會宋人發呆,繼續說道:“請諸位在此等候,‘行令’片刻便來。”

好吧,又多了一個“行令”的官職。

一群宋人先是看到了“長安”的各種建筑物新款式,再聽到兩個新的官職名稱,真切地感覺到“異域風光”了。

沒有多久,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人帶著一群隨從過來。

“在下汪涵,乃是大漢‘行令’。”汪涵行禮之后,喊著讓人遞來文書,又說道:“此乃諸位進出憑證,萬望妥善保管。”

華喜怔怔地接過文書,下意識地翻看了一下,能看到上面書寫的文字,還看到了一些印字。

搞什么啊?

諸侯之間出使,旌節和令牌就能代表身份,不是必要不會攜帶國書。

說白了就是,春秋時期的互相出使沒有那么多講究,大多是“看臉”而不是拿出什么文字上面的憑證。

汪涵哪怕是早先接待過范國、荀國和晉國的使節團,再次接待宋國使節團還是覺得非常新鮮。

“請諸位隨我往驛館。”汪涵再次行禮。

虞顯仗著為呂武服務過的履歷,先介紹自己是誰,才問道:“此‘行令’便為邦交使?”

汪涵并不覺得官職名稱和職銜有什么好隱瞞的,說道:“在下之上有‘大行令’,主管列國邦交。”

擔任漢國“大行令”的人是梁興,也算是能夠充分發揮其特長了。

宋國使節團被護送著進城,過城門洞一個個驚呆在原地。

他們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筆直寬大的大道幾乎延伸到大地的盡頭,兩邊則是排列整齊的不知道用途的兩層建筑物。

大道不止是道路,其實是用水泥鋪成,然后兩邊還種植了綠化,建筑物前方則是有長椅,相隔一段距離還有亭子。

比較不奇怪的是“長安”城內看著沒有多少人。

這個也是,作為都城的“長安”才落成多久,居民需要有一個充實的過程。

“勞煩一問,我等何事可謁見漢侯?”華喜被領到一處驛館,看著汪涵要離去,不免一問。

汪涵笑著答道:“如可謁見,自當告知貴使。”

華喜還要講點什么,看到原先待在外面的魚石急匆匆進來,也就對汪涵行禮表示可以走了。

“彘裘、荀家亦在此處!”魚石說的是看見到了彘裘和荀家結伴而行。

華喜對此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春秋大領主 第773章:巍巍長安

上一章  |  春秋大領主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