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逃兵 后記
1946年,馮福順帶著全家老小重回廣州,可是戰后的廣州已經不是幾年前的廣州,這里的經商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里,現在能經商的人,頭上都有一個名稱叫官商,就是說你必須成為某個大員或者某個勢力的代言人,這樣才有資格在這里經商,否則,血本無歸是輕的,讓你家破人亡都非常有可能。
和馮鍔同時來廣州的人有很多,原來的游擊隊支隊弟兄們,那些青年學生入伍的重新回歸了大學生活,繼續學業,閔飛、王寧和張川返回了自己的老家,但是經歷了生死的綦江子弟兵,一千多弟兄跟著他到了廣州,這些人不是一個人來的,而是來了一千多個家庭。
川蜀的所有資產被馮鍔分給了不愿來的的弟兄,他帶走的只是硬通貨。
僅僅在廣州兩個月,馮鍔就決定繼續遠離故土,他決定帶所有人去香港,日本投降后,香港并沒有回歸中國,而是重新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他在緬甸得到的英國皇室頒發的勛章成了他的敲門磚,他被獲準在香港以低價收購了部分原日軍的資產。
自此,一千多家庭被安置在九龍半島西北部,這個時候的香港,根本比不上上海的繁華,背井離鄉的中國人再次在這里生根,依靠港口、碼頭艱難生存。
當然,對于這些在戰場上活下來的弟兄來說,他們最不缺的就是吃苦的精神,碼頭的裝卸工、搬運工、黃包車司機等等都成了他們謀生的手段。
至于馮鍔,依靠和美國軍方的關系,購置了幾條海運的貨船之后開始跑海運,依托香港的發展逐漸成長,他最終成為了戰場的逃兵。
浴血逃兵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