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水滸開了個掛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路出兵
在齊國拿下了汴京,覆滅了趙宋之后,各地官府的反應各不相同。
原本的大宋屬地官員,大多數都是有些沒頭沒腦,甚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相信怎么原本還鼎盛的大宋,頃刻間就亡了?就是那些夸大其詞的劇本家們,也不敢寫出這樣的劇情啊。他們不知道現在自己所管之地屬于何方了。有的沒有數的就想要自主劃地而治,過一過土皇帝的癮。大多數的還是上書愿意歸附齊國的。
上書過來的大都是看得清楚情況的。明白他們自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作為的,要錢沒錢,要兵沒兵,拿什么自主?還不如不等齊國打來,率先投靠的好。
他們的投靠也是讓花榮省了不少的事,不用一個個的攻打了,省卻了不少的時間,當然這些上書投靠的,大部分都是永興軍路、秦鳳路,京西北路的州縣,還有就是兵力都被范瓊帶來勤王的淮南西路,也是上書投降的比較多。
這些官府只是尋求投靠齊國,而不投靠王慶和方臘是有原因的。先說王慶這里,他們這里的部隊的主力和領頭的都是原本各個山頭的山賊,這點沒什么好說的,梁山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只是梁山一直在花榮的約束下行事,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了好的制度,形成了良好的作風,之后其它山寨并入進來后,耳濡目染的也是慢慢的改變了作風,還有專門糾察軍紀的部門在,所以完美度過了草頭勢力的時候。現在建立起了國家,各種法律制度也是參考前朝略作修改,就拿來用了,這個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專業人士來做。
有了專門的約束,加上嚴格的訓練,梁山那里基本就沒有出現過士兵擾民的情況。
可是王慶他們可是不同,他們起事只是為了各自的好生活才聯合起來的,本來只是一個松散的聯盟,各自為戰。后來迫于趙宋攻打兵馬的壓力,才不得不整合在一起,共同對敵。可是在攻破城池的時候,哪個不是都要大肆的劫掠一番的。不劫掠一番,鬧得當地百姓生存不下去了,怎么會有人跟著他們干?基本上占據一城就是一城的百姓受苦。
所以但凡有些良知的官員都不會投靠這樣一個勢力的,他們還是愿意活在一個有制度的國度里,起碼生命不會無緣無故的就沒了。
要說王慶這里可能還會有個別別有心思的官員投靠的話,方臘那里就是無人問津了。這也不怪別人,誰讓他們太過痛恨大宋的官員了呢,每被他們攻下一個城池,城中的官員就每一個能落下好的,不僅活不了,而且死的都很慘!這樣的情況下又有哪個官員會嫌自己命長,投靠方臘自討苦吃呢。
有著這些人的投靠,齊國的勢力地盤短短的時間內就擴大了三分之一。派人去接收是很必要的。
首先出馬的就是全能軍師蕭嘉穗,只帶了郝思文和張應雷所領的五千朱雀軍,就一路往慶州出發。去和已經回信表示愿意投靠齊國的劉法與西軍眾將見面商談。當然順便也是走一遍剛投靠過來的州縣,簡單的了解一下情況。
蕭嘉穗出發一天后,汴梁城中又有一大隊的兵馬出城。為首的就是看打的旗號就有“威武軍”、“英勇軍”、“天龍軍”、“霹靂軍”、“飛虎軍”、“陷陣軍”、“赤虎軍”、“叢林軍”、“雙虎軍”、“火狐軍”,十個個軍旗,還有山士奇、冷寧、牛庚所帶的五千原河東兵馬隨行。
另外還有許貫中親自帶領的兩萬剛剛訓練成型的預備軍居中坐鎮。時遷帶一部分探視營的弟兄先行一步,去打探情況。
他們的目的就是拿下王慶勢力,他們也就和田虎差不多,攻取的難度并不是很大,花榮也就沒有親自前往,而是坐鎮汴梁,隨時調度兵力,也好隨時處理各地的政事。
又是一天之后,石秀飛鴿傳書,遞來消息,現在他已經和西軍大將王稟接觸上了。趙氏全部被俘,宋國除號了。他們也就成了無根之萍了,他麾下的四萬多西軍將士沒有了后方支持,緊靠秀州和蘇州兩州之地,糧草是不缺,可是箭矢武器什么的就跟不上消耗了。這時石秀找上門來,王稟也是別無選擇,只能同意投靠齊國。別看他原本時空里,在太原寧死也不投靠金人,到那是對待異族,和對自己民族的政權是不同的。
這沒什么好奇怪的,就是有那么些人,對于自己民族的招降能夠輕易的接受,看起來很沒有骨氣,但是對于攻來的異族,這些人又能緊握手中的刀槍,與敵人拼個你死我活也不卑躬屈膝的投降。
既然有了這四萬西軍的投靠,花榮也就開始攻略方臘了。
在征西大軍離城兩日后,又是一大隊兵馬出城。
這次組成征南大軍的有:“豹勇軍”、“威勝軍”、“疾風軍”、“青龍軍”、“玄武軍”、“瘋魔軍”、“伏虎軍”、“土麝軍”、“恨天軍”、“屠龍軍”十個老字牌軍隊,還有由鈕文忠,金鼎,黃越所帶領的一軍河東兵馬隨性,之后就是神機軍師朱武所領的兩萬預備軍所組成的中軍。
這路征南兵馬,還不止他們這些,還有本來就在淮南的史進軍,抱犢軍,忠勇軍和鄧飛孫新所領的新軍在那,另外還有阮小七、喬正,費保、倪云,劉夢龍所領的三營水軍,另外李俊,張順,李寶,呼延慶,曹塵也正帶著人馬前往,準備封鎖海面,這次可謂是陣容浩大。
花榮這次也是經過計算的,才敢三路同時進軍。
首先就說西北戰線那里,本來趙宋就是占據優勢的,要不是趙宋皇室對于武將防范太過的話,什么事情都要匯報,耽誤了軍情的話,早就能拿下他們了,就是沙漠也不能成為阻擋有強大后勤的宋軍的地利。
同樣也就不能阻擋比之大宋后勤還要強大的齊國了。
要說后勤這塊,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糧草馬糧的運送了,原本的大宋只能從后方運過去,形式單一,而且當地的糧食肯定是不夠他們幾十萬大軍消耗的,必然就要從更遠的復地運送,這就加重了損耗。而現在梁山除了原先的運糧地,還多了一個燕云十六州,大同府那里早就已經屯下了足夠多的糧食了,而且不僅只是米面,還有地瓜,玉米,土豆等作為補充。主食當面就要豐富了許多,而且用土豆,地瓜做成粉絲也是一種速食產后,易保存,易取食。緊急情況下只要有熱水就能夠沖開食用,很方便。
除了糧草,馬匹方面齊國因為繳了遼國的一部分財富,現在齊國打馬匹比之宋國原本的要多上一倍還不止,蕭嘉穗此去也是帶了兩萬匹戰馬了的。目的就是支援西軍,好一路快速的攻進西夏內部,不給他們打埋伏,靠消耗的機會,速戰速決,當先摧毀他們的中樞指揮系統,先瓦解了他們的抵抗意志再說。
再說王慶那里,通過情報分析后,王慶之所以能堅持到現在,主要就是大巴山的功勞,依靠著大巴山阻擋了六萬川軍的進入,只是抵擋著種師道各京西北路總管馬忠所領的不多人馬。要不然也守不了這么久!要知道這次川軍領隊的將領也不是善茬啊。吳玠吳麟這兩個抵抗金人的出色兄弟將領就在其中。
這次他們因為李若啟去調和,雖然暫時和平了,可是現在趙宋也不存在了,先前的商談都沒用了。對于這些川軍只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退回川蜀之地自守,可是這樣卻是沒有一個主心骨,川蜀之地沒有一個能讓所有人都服氣的。而不能統一聲音的蜀地也就不再是固若金湯了。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順勢投靠齊國。他們帶著大軍投靠,而且齊國是以武立國的,對于武將是信任的,他們的地位怎么說也會提升一些的,只是有一點不好,那就是齊國好像并不缺武將。
川軍將領還沒有做出選擇,李若啟就替他們婉轉的選擇了,只聽他道:“你們最好還是不要與齊國為敵,他們的戰力比之西夏,吐蕃的軍隊可是要厲害的多!”
“你們沒見過,某卻是在燕云的時候就親眼所見了。不說那能輕易破開鎧甲的火槍和能輕易轟開城門的火炮了,就說正面對敵,齊國以五萬擊破遼軍二十萬的戰力就不是咱們能夠抵擋的。說實話遼軍的戰力真的不能說是弱了,比之你們這些軍隊只強不弱,而且當時他們還擺著大陣,依然被齊國摧枯拉朽的打敗了!”
李若啟都這么說了,這一路的總指揮四川宣撫使劉錫自然知道怎么選擇了。他又沒有想要稱王稱霸的野心,當即就表示要去聯絡齊國,獻上蜀地作為進階之資。其它將領一時之間也沒有別的對策,就都贊同了。其實對于他們來說,跟著誰都一樣,不管是以前的宋國還是現在的齊國都好,只要能保住現在的地位就行了。
我在水滸開了個掛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路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