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水滸新秩序

第二章 銀票真燙手

更新時間:2021-07-05  作者:江湖野人
水滸新秩序 第二章 銀票真燙手
第(1/2)頁

很久沒有聽到別人對自己用“大官人”這個稱呼了,柴進聞聲一怔,迅速回轉身子,就見兩個巡捕已經站在了自己身后。

其中一人似乎有些面善,柴進卻實在想不起對方是誰,幸好那人臉上有刺字,倒是沒讓柴進陷入尷尬。

“徐——徐教師?不,徐觀察!”

當年,因為一支意外歪倒的煙花,大宋殿前司金槍班教師徐寧稀里糊涂牽涉進了“驚天大案”之中,從令人羨慕的御前侍衛瞬間淪落為小命難保的罪囚。

幸好教主道君皇帝昏了頭,居然借這次大案抓了一大批販賣煙花的商賈,甚至還想拷掠商賈牽出已經隱隱有些尾大不掉的軍頭徐澤。

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

驚天大案沒有牽出徐澤,反牽出了個李子義,從而引發了京東東路危機,逼得趙佶不得不趕緊放人以平息朝野輿論。

本來因為涉此驚天大案而死定了的徐寧也因案情的戲劇性變化,又稀里糊涂地撿回了一條性命,受了一段時間的牢獄之災后便被刺配滄州。

正是在那時,柴進見到了過路的配軍徐寧,并按照慣例給予了其人錢米接濟。

彼時,柴進相繼遭受徐澤、洪安、武松和林沖等人輪番的打擊,對于結交過路好漢一事已經不甚熱心了。

其人雖然見了徐寧,卻只是按照慣例順手賞了后者一斗白米和十貫錢,并無格外高看之舉,后來二人便再無交往,自然談不上什么交情。

不想,時隔數年,徐寧居然還能憑背影認出自己,自己卻要靠對方臉上的刺字才能想起名號來,柴進也是頗為尷尬,趕緊施禮。

“進往日輕浮,不知世間艱難,‘大官人’之稱當不起,當不起,徐觀察若不見外,稱呼進為柴掌柜即可。”

徐寧公務在身,還沒到散值的時間,街上也不方便說話,乃順著柴進的話題道:

“既如此,柴掌柜也可稱寧為徐副捕頭。不知柴掌柜下榻何處?”

柴進知道徐寧這是有意結交,恰好自己在塘沽人生地不熟,的確需要這樣的幫助,告訴了其人自己住的旅邸后,便施禮告辭。

三年前,宋軍潰敗于大名府南樂鎮,同軍隨后兵臨開封府,趙宋朝廷被迫簽署屈辱的賣國條約,將河北路割給反賊徐澤,徐寧服牢役的滄州也在其列。

同舟社接管各地后,照例有很多破舊迎新的活動以贏取人心,其中就包括清理刑獄。

確有冤情者可申請復審,一般都容易洗脫罪責還清白身。

可彼時徐澤還是名義上的宋臣,徐寧雖在東京皇城宣德門外與徐澤有過一面之緣,卻貴人多忘事,根本不記得自己曾與大名鼎鼎的徐社首有“交情”。

其人看不清天下大勢,沒敢上報自己的冤屈,一直跟著其他沒有冤情的犯人老實服苦役。

同舟社拿下河北路后,滄州的前兩任知州是彭如圭和韓肖胄,二人皆是有事盡心做沒事不找事的官僚。

徐寧不主動上報,自沒人為其主持公道。

待到第三任知州到任,更不可能沒事重新清理前朝積案了。

好在同舟社接手河北后,修路挖渠等基礎建設不停,需要的人力很多,而且錢糧保障也很到位。

即便是服苦役的犯人,只要努力做事也能吃飽,若是超額完成工程段,還能按比率拿到獎勵。

如此,徐寧硬是拖到大同建國,正乾皇帝詔令大赦天下方才得以解脫。

此時,原籍開封府已成敵國,回不去了,其人只能落戶滄州。

獲得自由身之后,徐寧就面臨生計問題。

若只想不餓死,大同治下欣欣向榮,憑著一把子力氣隨便做點事也能勉強過活。

只是徐寧還有家小跟著自己遭罪,一點積蓄也早在這幾年用完了,不僅解雇了侍女,其妻還得接手工養家。

其人本有意投軍,但徐澤北伐成功,與民休息,同軍已經不在河北大規模征兵了。

而且大同早過了缺人才缺戰將的初級階段,對沾染了很多壞毛病的宋軍軍官不甚待見,徐寧年齡已大,也沒法再從大頭兵做起。

其人除了跟著工程隊繼續干粗活外,還常打臨工補貼家用,日子漸漸還算過得去。

實際上,徐寧一家負擔不大,日子并不算太差,只要努力終究會好起來。

但人與人不一樣,經歷了東京城中的奢靡生活,再過這種窮苦日子便格外難熬。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寧得知自己的表弟湯隆竟然在格物院出職,經常能見到皇帝,也算是美差,便說于渾家聽,其妻當即鼓動他去尋湯隆求個好差事。

為了家小的幸福日子,徐寧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求自己的表弟了。

不想,湯隆一直記恨著表哥當年混得好時六親不認,死了親舅舅都不來探望慰問的惡劣行徑,拒絕承認這門親戚。

興沖沖地跑了幾百里,結果連湯宅的門都沒能進,家中還有妻兒需要養活,徐寧不愿就這么回去,準備再等兩日天碰碰運氣。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其人竟然真碰到了運氣。

就在徐寧在燕京熬了三天準備放棄返回滄州時,見到了兵部尚書張紹散朝歸宅的儀仗,猛然想起二人還有些許交情。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徐寧跟著儀仗一路到了張宅,并厚著臉皮求見張尚書,想請其人出面為自己和表弟湯隆說和。

也幸好是大同王朝初建,高階文武都比較親民,張紹原本出身不高,又沒有家人拖累,宅邸中還沒有形成那么大的規矩。

不然的話,拜帖都沒有一張,僅憑前朝刺配犯一句“開封故人徐寧求見”,門子理都懶得理你。

張紹早過天命之年,精力大不如前,已經跟皇帝說好,只待兵部架子搭好走上正軌后就申請致仕頤養天年。

其人雖然接見了徐寧,卻不想管湯、徐兩家的狗屁倒灶事。

但他還是資助了對方一筆錢,并給他指了一條明路——界河入海口即將開港建城,屆時會有很多機會。

徐寧不敢耽擱,得了錢就趕緊回到滄州,向州衙提出了自己當年的冤案申訴。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大同政權造反起家,自沒有前朝有罪本朝不錄的規定,但官府招募公務人員也是有隱性標準的。

同樣的條件,身家清白者肯定比有“前科”者更有優勢。

徐寧想要再次吃上皇糧,最好還是先洗掉自身的不白之冤(大赦只是有罪免訴或有刑免罰,并不是無罪認定)。

其人這個案子雖然發生在趙宋的開封府,但由于轟動性極大,反而不難查。

大同行政效率與趙宋自是不可同日而語,收到徐寧的申請,州衙沒做耽擱,隨當月工作月報一起報上去,二十來天后,法部就出具了無罪認定。

恢復清白身的徐寧趕上了塘沽設縣的第一班車,憑借著過硬的綜合素質,順利應聘到了巡捕一職,之后又因工作出色,升為副捕頭。

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再回顧自己的前半生,徐寧有了很多感悟,逐漸改變自己的做人做事的一些習慣。

對比金槍班同袍的惡意構陷和表弟的拒不認親,柴進對他這個過路囚徒給出的錢糧資助便顯得彌足珍貴。

因而,其人今天見到了柴進,便情不自禁地尋上來打招呼。

散值后,徐寧尋到了柴進下榻的旅邸,邀其吃酒。

徐寧的性子變了不少,柴進的變化卻更大。

吃酒歸吃酒,柴掌柜閉口不提當年和江湖之事,反而是一口的生意經,并請徐寧幫自己留意塘沽有無商家轉讓店鋪。

此舉卻讓后者如同突然碰到燒紅的火鉗,嚇得趕緊縮手。

“柴掌柜萬不可如此莽撞!”

徐寧邊說話邊扭頭張望包廂門口,確認沒有人方才松了一口氣。

“朝廷法度森嚴,柴掌柜此舉不是答謝,實是害人,莽撞了,莽撞了。”

柴進見徐寧額頭都是汗珠,知道他真不敢收這錢,當即將銀票收回并向對方道歉。

但其人心里卻是暗想徐寧小心過度,完全沒有必要。

不可否認,大同新朝廷確實法度森嚴,基層官吏也的確遠比宋遼的同行清廉,但這個清廉也只是相對而言。

大同朝廷畢竟脫胎于宋、遼兩個舊王朝,基層官吏也來源于舊時代,千百年積累的官場惡習哪是那么容易改變的?

柴進這幾年與市井小人打交道,早明白了什么叫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塘沽的情況其人不清楚,但在諸城開店鋪,若是不能結交幾個小吏總歸不踏實。

當然,新朝新氣象,大同治下明目張膽索賄攤派的官吏基本絕跡,或者說以柴進的層次和交往圈子暫時還沒接觸到。

可正常的人情往來,吃個飯送個禮卻是再正常不過。

諸城還是同舟社曾經的“首府”尚且如此,塘沽縣是天子腳邊,就算情況要好一些,想來也好不了多少。

徐寧確實是小心過度,經歷了人生的低谷后好不容易才有現在的一切,其人格外珍惜,不敢再為了些許錢財葬送自己的前程。

略過尷尬的送錢小插曲,柴進又繼續詢問投資之事。

徐寧清楚塘沽一地難求,見其人如此迫切,怕是等不到朝廷放開第二批土地審批。

“實不相瞞,寧在塘沽當差幾個月,也極少見到愿意轉讓土地或店鋪的商賈,柴掌柜若是心急,寧恰好知道還有一個新去處,不知你有沒有興趣?”

“哪里?”

“天津。”

又是一個新地名,柴進顯然沒有聽說過,徐寧不待其人詢問,跟著解釋道:

“朝廷剛剛批準了在黃河、白溝河與桑干河三水交匯的地方建新城,天子御筆親賜天津縣。”

“好位置啊!”

三水交匯,僅僅聽到新城的位置,柴進就認定了彼處又是一個商機匯聚之地,當即來了興趣,詢問該城的具體情況。

可惜,徐寧也只知道這個消息,再具體的情況他也說不上了。

但知道這一點也足夠了,柴進有了新去向,便不再糾結塘沽縣的事,有心情陪徐寧聊些新朝新氣象的見聞了。

吃過酒,徐寧知道柴進急著走,便陪其人尋了一艘次日大早啟行前往京城的貨船。

塘沽新建,常駐人口并不多,來此中轉的外鄉人也多是隨船押送貨物的商賈。

因此,塘沽縣到燕京城暫時還沒有開通的客船業務,一般旅人若要前往燕京城,多是搭乘順路的貨船。

當然,等得急的話,也可以尋大商行租借馬車(非客運專業)。

柴進出門在外,不想太招搖,便入鄉隨俗了。

貨船逆流而上,即使滿帆狀態,速度也快不了。

若是急著趕時間,就得提前雇傭纖夫了。

當然,多了雇傭人力,就得額外增加運費成本。

船主是個很健談的遼東漢子,一路上都在向柴進介紹沿途風物。

其人進下游因三水匯聚,水量較大河面也寬,且是東西走向,無論南風還是北風都能借到一些風力,行船阻力還不算大。

進入桑干河后,河流南北走向,入秋后逆風逆流很難行。

而且,越往上游走,河道愈窄,水流越急,一路上都得雇纖夫才能通過。

在商言商,柴進打探了纖夫的雇傭價格和京城貨物的交割金,便在心中默默估算從塘沽縣到燕京城的運輸成本。

其人算術不錯,不多時便得出一個大概的結果。

商賈們當然不會做虧本買賣,可若是當前的運輸成本還是有些高。

朝廷若是不耗費巨大人力拓寬河道,以減緩水流速度,怕是幾十年內都難以撐起塘沽龐大的城市規劃。

但到了天津縣,其人便覺得自己之前的眼光還是不夠開闊。

三河交匯的絕佳位置,一旦不再成為邊關要隘且通行商船后,很自然就會吸納百姓自發來此定居。

要不了多少年,此地就會成為一個集鎮,進而變成城市。

大同朝廷催化這一過程,提前在此建城,自有用意。

還在劃界分區的天津城沒什么好看的,柴進關心的是天津的北端,正在鋪設一種他才見過的新事物——鐵軌。

水滸新秩序 第二章 銀票真燙手

上一章  |  水滸新秩序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