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澗之三教九流 42、山中賞茶
這是……
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余鴻禎、孟翰林、田承安等人亦是滿臉匪夷所思!。
蔣良生搖著頭嘆道,“傳聞東晉明帝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
“本以為是野史夸張的演繹,卻沒想到親眼見到了‘入木三分’的奇跡!”
彭振業像是吃了美味佳肴般回味著道,“咱們剛都在夸贊柳大師的書法藝術,那能猜到柳大師居然還有這樣一手啊!”
孟翰林握緊了雙拳,眼神逐漸變得熾熱,無論是讀書聲讓鳥雀停止鳴叫,亦或者是神乎其技的潑墨山水畫,以及剛剛的入木三分的書法奇跡,都是他想做到而又遠遠無法做到的,讓他內心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沖動,滿臉盼望地道,“柳大哥,我想拜你為師,跟在你身邊學習國學、國畫、書法!”
柳滄海和之前回答田雨欣一樣,淡淡地笑著道,“小孟,你出身書香門第,家學淵源深厚,又天賦奇高,我哪有資格收你為徒啊,再說了,我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在落日峰種種地、看看花、賞賞夕陽,暫時沒有收徒的想法。”
孟翰林神情卻非常堅定,“柳大哥,我不會放棄的!”
柳滄海拿又傲嬌又倔強的孟翰林沒有半點辦法,無可奈何便轉移話題道,“大家先喝茶吧,我來給你們泡。”
茶葉就是用普通的紙包起來的。
柳滄海前幾天把茶葉制作好的時候隨便包了一下,由于沒有專門學過包裝包得像是揉成一團的紙,從里面拿出色澤烏潤紅點鮮艷茶葉,放在杯子里到上開水頓時茶香四溢。
搞藝術創作的人都喜歡喝茶,搞書法、國畫的人更是如此。
田承安聞著空氣中的茶香道,“喲,這茶葉包裝看著像自己做的土茶葉,但是這香味聞著到是挺香的啊!”
余鴻禎是喝茶的行家,工資大半都買茶葉了,“烏龍茶有四種香味,一種是老火粗味型烏龍茶,在烏龍茶中是品質最次的一類。它的原料梗葉粗老,大多是夏茶中的低檔鮮葉,因而有老火香味又帶有粗老氣味,這類茶盡管采用高溫烘焙,其所帶的粗老味仍不能完全除去,所以品質最差。”
“其次就是老火香型滋味,陰雨天采摘的雨水葉,或曬青、晾青的氣候條件不適應正常制茶要求,加工時只好延長攤青時間,或采用萎凋槽加溫萎調,在搖青中形成不了‘果香型’香味,最后只有通過提高烘干溫度,將在制品的粗青氣烘去,烤出老火香味。”
“再者就是花果香型滋味,略顯水蜜桃香,滋味清爽,但缺乏鮮爽潤滑的細膩感,在烏龍茶中屬于二類產品,經濟價值也較高。這種茶,大多產于秋茶季節,產量大致占烏龍茶總產量的23%。”
“而烏龍茶中極品茶香是細膩花果香型滋味,這是烏龍茶中品質最好的一類,其品質的最大特點是具有類似水蜜桃或蘭花的香氣,滋味清爽潤滑、細膩優雅,湯色橙黃明亮,葉底主體色澤綠亮,呈綠葉紅邊,發酵程度較輕。干茶外形重實,色澤深綠油潤,大多用春茶制作而成。”
“像廣東潮安鳳凰單叢、福建安溪鐵觀音、武夷肉桂,臺灣凍頂烏龍,都帶有濃郁而細膩的花果香味,但這種茶估計在烏龍茶總產量中占不到5%,產量稀少經濟價值極高,價格能買到上千上萬一千克的,我以前也只是偶爾喝過一兩次,后來想買都買不到,不過柳大師沖泡出的茶香,跟我之前喝過的很相似!”
蔣良生笑著道,“余教授是專家啊!”
余鴻禎神情全都專注在眼前的茶杯上了,笑著解釋道,“哈哈,我算啥專家啊,福建武夷山有一位擅長制茶的老師傅,他喜歡我的畫,我喜歡他的茶,我們兩個一來而去就變成了好朋友,我剛說的那些都是在他那道聽途說來的,真要是讓我去制茶那可能會把茶葉都給燒了!”
茶葉一分鐘就泡好了。
柳滄海端起杯茶,“各位原來是客,山野里也沒其他的東西,一杯粗茶待客,希望各位不要見怪!”
田承安笑道,“我們這些冒昧來打擾了柳大師的清凈,又見識到柳大師的潑墨山水國畫、入木三分的書法已經十分滿足了,再說了,柳大師,你這茶可不是粗茶啊,有錢也都賣不到呢!”
余鴻禎喝了一口,細膩的蘭花香瞬間彌漫整個鼻腔,“這茶湯金黃明亮,滋味甘醇,蘭花香氣清雅綿長,喝完后齒頰留香,甘味由喉中自然涌出,有點像傳說中的‘觀音韻’!果然是烏龍茶中極品啊!柳大師,看你這包裝有點像是私人贈與的,難道柳大師你也認識一位烏龍茶制茶大師?”
柳滄海搖搖頭,“我那認識什么制茶大師啊!”
余鴻禎就更加疑惑了,“那你這茶是哪來的?”
柳滄海淡淡地笑道,“我自己前幾天閑著無聊自己到山下的九峰山茶場采了些茶自己做的!”
孟翰林眼睛一亮,“我想起來了,三天前,我一大早到九峰山來采風,正好遇到了柳大哥騎著青牛下山,當時柳大哥說他到山下去采茶葉,我本來以為柳大哥是開玩笑的,沒想到柳大哥居然是真地采茶葉去了,而且居然還做出了自己做出了極品烏龍茶!”
余鴻禎的驚訝之情絲毫不亞于見到了柳滄海的潑墨山水畫,“我聽我那位老友說,制作優雅細膩的花果香型烏龍茶,條件非常苛刻,要求鮮葉嫩度合適,且必須是晴天采摘的,制作過程曬青需有‘時陰時陽’的光照,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風,除了這些是必要的條件,當然還須配以精湛的制作技術!很多制了一輩子茶的老師傅都沒法掌握,柳大師你卻信手制作出來了……”
山澗之三教九流 42、山中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