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之祝家莊逆襲 第二百七十一章 唯有招安
方杰在鄆城縣住了一夜,他本來早該在半個月前就到的,但是第一次出遠門的他,一路游山玩水,耽誤了時間。
他年少氣盛,聽說林沖了大名,便要向林沖請教,林沖當然婉拒了他。
曾涂看不慣,跟他過了幾招,吃了暗虧,心中驚嘆不已,不再說話。
林沖接到祝龍的命令后,派馬麟護送方杰一行人到祝家莊,同時按照吩咐,將方杰到訪的消息散布了出去。
濟州城里,知州張叔夜一臉凝重的坐在書桌后,沉默許久,然后提筆。
“大人,您真的要上疏皇上?可是皇上因為高俅之死,深恨祝龍,您若提議招安,必定惹得皇上大怒啊!”時文彬站在一旁,開口勸道。
他丟失鄆城縣,本該問罪的,多虧張叔夜替他說話,向朝廷求情,保留了一個五翼大夫的虛職,拿份俸祿,待在張叔夜身邊戴罪立功。
“哎——”張叔夜長嘆一口氣,道:“我何嘗不知道呢!但是比起國家興亡,我個人榮辱得失算什么呢?”
“如今國家已經是內憂外患,方臘、田虎、王慶三賊未平,祝龍又起,將來不知多少草莽奸惡之徒會紛紛效仿!”
“你也聽說了吧,方臘的侄兒方杰,來了祝家莊,要兩家結盟,如果這一南一北兩大賊寇勾結起來,將是我大宋的災難啊!”
“這祝龍本無反心,素有招安之意,若皇上沒有聽信高俅讒言,而是依童貫之意,招安祝龍的話,方臘早已平定,祝龍的精兵猛將也是朝廷的助力,平地田虎王慶也不難!”
“一步走錯,成敗相反啊!”
張叔夜越說越激動,咳嗽起來,時文彬連忙為他拍后背,出主意道:
“學生以為,大人可先將方、祝結盟的事稟報朝廷,過兩天再將提議招安的奏折上疏給皇上,這樣一來,皇上更能接受一些。”
張叔夜苦笑道:“這個主意倒是好,就怕時間來不及啊,等到朝廷做出決斷,恐怕祝龍和方臘已經結盟,那一切都晚了!”
“為今之計,老夫只能先勸阻祝龍了!”
時文彬慌忙道:“那可不行啊,日后傳出去,定會有奸邪小人讒言誣陷您私通反賊啊!”
“為了國家安危,老夫也顧不得許多了!我這就寫一封信給祝龍,只是沒有一個合適的人替我送信……”
張叔夜看著時文彬,露出為難的表情,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時文彬表情一滯,額頭快要冒出汗水了,突然腦子靈光一閃,道:“大人對學生有再造之恩,學生愿為大人赴湯蹈火!”
張叔夜滿意的點點頭,時文彬突然話鋒一轉,道:“不過學生可以推薦一個更加合適的人,去送信給祝龍!”
“哦?這個人是誰?”張叔夜好奇道。
“大人可還記得當初護送學生前來的那個壯士?”
張叔夜點點頭,道:“此人器宇軒昂,我至今記得!”
“此人是鄆城縣的馬軍都頭,素來忠信,跟祝龍相識,祝龍對他頗為敬重,若是請他送信,同時勸說祝龍,豈不更妙!”
時文彬倒也不是信口開河,祝龍在鄆城縣放了他之后,他一直反復琢磨,許多事都琢磨透了。
當初肯定是朱仝向祝龍求情,自己才能逃過一劫的,而且朱仝能順利的護送自己離開鄆城縣,一路暢通無阻,而且事后還敢回去,說明他有恃無恐,知道祝龍不會傷害他。
這一切,都說明朱仝和祝龍是相識的,而且交情不淺。
所以他才敢這么對張叔夜說。
張叔夜哪里知道時文彬心里所想,頓時眼睛一亮,大喜道:“如此甚好,你去請他過來!”
“臣伏奏:山東祝賊勢大,已不可制,唯有傾國之力,方可鏟除。然各地盜賊四起,方臘、田虎、王慶、盡簒越稱帝,建國改號,枉稱天命!祝賊不過一地方豪強爾,未曾占據州府,亦未曾建年稱尊,由此觀之,其人并無大志,亦無反心,實乃被逼無奈也,不如招撫,引為國家棟梁……今方臘欲勾結祝龍,遣使密探,若遲遲不招安,引入正途,日后兩賊聯手,勢不可制也……”
甘露殿內,道君皇帝趙佶看著手中的奏折,心里生出一股無力感。
這是濟州張叔夜上書的奏折,建言招安祝龍。
奏折里的一個消息讓他后背一陣涼——方臘和祝龍要結盟了!
他心里既驚恐,又后悔。
這兩大逆賊,一個都難對付,如今兩個勾結一起,豈不是像張叔夜說的那樣,無法鎮壓了?
早知道這么嚴重,當初聽從童貫的建議,招安祝龍就好了,何必派高俅去鏟除他們,搞得局勢糜爛,無法收拾。
現在招安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面子怎么辦?
作為文藝老青年,趙佶對面子可是很看重的。
當初童貫建議招安,自己不聽,派高俅帶兵去鎮壓,結果幾乎全軍覆沒,大臣們心里肯定在嘲笑朕。
他損失的可不只面子,還有白花花的銀子。
山東漕運被斷,朝廷賦稅損失慘重,現在官員的俸祿都快發不出去了。
大宋養士一百多年,一貫優厚,那都是在國庫充實的基礎之上,如今四條漕運就斷了兩條,而且還是最重要的兩條,國家賦稅收入不到往年的一半,趙佶窮奢極欲的生活難以維持了。
“都怪高俅,聽童貫的話,招安多好,非要搞到現在不可收拾的局面!”
趙佶將怨氣都怪到死去的高俅身上。
是啊,自己英明神武,怎么會犯錯呢?肯定聽了奸臣唆使,才棄用招安之策,發兵攻打祝家莊。
趙佶臉色變換,群臣都看在眼里,不同的人,解讀出了不同的信息。
察言觀色,揣摩圣意,是每位大臣的必修課目,這項本領的高低,決定了大臣們的仕途和前程。
而蔡京、童貫、梁師成這些大奸臣,早已將皇帝的性格研究的無比透徹了,趙佶一個無意的動作,他們都能從中猜出背后的深意。
別看蔡京走路都顫巍巍的,關鍵時刻動作比童貫麻利多了,第一個站出來道:“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祝龍雖然觸犯律法,抗拒官府,然陛下胸懷寬廣,可不計前嫌,下旨招安,讓他迷途知返,為國效力!”
童貫也出列,雙手捧著笏板,躬身低頭,聲音堅定有力:“臣附議!臣愿擔任欽差,前往祝家莊,說服祝龍來歸。”
他必須積極跳出來,否則就是對皇上心有怨懟,那可就麻煩了。
水滸之祝家莊逆襲 第二百七十一章 唯有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