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兩千九百零四章 晝夜不息歡喜最

  當主持人宣布開元十一年中秋晚會開始時,兩個府及鐵路沿線的多數百姓圍在了電視機前。

  無鐵路所在相對又富裕的廣州都督府也有電視機,別處的村子一個里面一到三臺收音機。

  收音機由廣播電臺通過另一種形式播報,對電池的消耗量比較大。

  未休息的人除了服務人員外,便是工匠們,工盟三班倒在造零件。

  簡單的工序交給他們,由莊子的工匠負責領隊、檢驗。

  無數的生產材料從大唐各地運往長安和洛陽皇宮,長安叫皇城,洛陽叫紫薇城。

  李家莊子裝不下了,皇帝呆的地方也沒有多少人,正好提供場地。

  工匠們很愿意努力工作,無怨言,有信仰在,為大唐百姓造好東西。

  還有一方面,工錢翻三倍。

  不允許有額外娛樂活動,借下班的時間跑出去玩耍,睡幾個小時覺再上班,不行。

  下班后可以泡個澡,喝點酒,鍛煉鍛煉身體,接著就睡覺,起來后吃飯恢復一個小時,干活。

  如此效率高,比身體精神都疲勞的情況下出的產品多、質量好。

  說好了的,等熬過這段日子,額外發獎金,就能放假了。

  “如今才曉得,大唐確實缺人。”

  從長安趕過來的魏知古感慨,他始終負責工部。

  工部的人手同樣用上,看著造出來的電視、收音機、發電機,感覺不夠用。

  初步統計,有超過二百萬人在圍繞著新的項目工作,從采礦開始。

  最缺的其實為技術工,正在發動基層進行技術交流活動,有獎勵的。

  同是挖礦,有人挖的速度就是快,并非力氣大,力氣是基礎,干活的時候有的人會動腦子。

  叫會使巧勁的人把自己掌握和領悟的知識告訴別人,給錢。

  李易喝口啤酒,繼續烤肉串,為了喝啤酒,吃別的不適合。

  他一把肉串放旁邊的托盤中:“從事體力工作的人多補充蛋白質,蛋類、豆類、兔肉、雞肉、魚肉。

  從事技術工作的人,魚也要吃,最好吃紅燒肉,豬肉的紅燒肉。

  大唐已不缺少糧食,養殖用的飼料亦如是,所缺者,技術、工具下鄉。”

  李易沒忘記偏遠地方的百姓生活問題,大唐如今糧食多,卻不能直接給百姓發,除非地方受災。

  住在山區和戈壁地區的百姓需要技術與好的工具,技術能教,工具百姓買不起。

  提供無息貸款,朝廷再補貼一些,凡李家莊子出的工具就不要利潤。

  直接給工具李家莊子可以支撐。然!那會害了百姓,不思進取了。

  反正沒有東西就管朝廷要,享受高福利。

  大唐百姓明明勤勞,給養成懶惰,有罪啊!

  “大量的農作物到了采收的時候,受緯度影響,各地區略有不同。安西都護府的棉花采摘了吧?”

  姚崇提到農事,他專門學的。

  從那邊回來很長時間的郭知運開口:“正是好時候,軍民一起收棉花,陸續成熟陸續摘。

  等把籽壓出去,一部分本地用的會紡成線,其他的打成包,看朝廷安排。

  當的棉花品質好,產量高。天冷的時候里面穿棉衣,外面套皮衣。”

  “從那里回來這般久,郭將軍對那里知之甚詳啊!”宋璟突然來一句。

  “通個電報還不行?又不是寫密信送去。”

  郭知運嘟囔一句,他已經到朝廷,負責教導‘軍官’,在于地方將領聯系密切…

  “棉花往安東都護府送,當地不適合種棉花,冬天又冷,最需要棉的被褥。

  再過些日子,那邊的水稻成熟,運過來吃,新米香,蒸煮時無須放太多水。

  南方的蔬菜到了收獲與種植的季節,北方過段時期大蘿卜、大白菜、大蔥、胡蘿卜開始儲備。

  草原的大量土豆運過來,冬天多一些副食,不好保存的地瓜制作成地瓜粉。”

  說這話的是李隆基,他看兩遍就記住了,包括大唐每個地方的作物種植和收獲時間。

  有的地收獲了還不能種,得養地。

  晚會表演繼續,今天的天氣比較好,云少風小,月亮慢慢往中間湊,到正當空,即半夜。

  外面沒有大屏幕看的百姓反而更開心,他們知道電視機天天播節目,可以十二個時辰一直用。

  說是不怕用壞了,更無須擔心費電。

  他們不曉得此時的電視在測試使用時間,看多長時間出故障,哪個位置出的問題?

  得出數據,再考慮如何改進。

  像小洛南村、長安灞水邊的張家村、小蘭莊子的村子、天上人間、聞恬蘭香閣、醉仙居,使用的是彩色電視機。

  皇城、紫薇城、王興的皇莊亦這般,宮里要留人,輪換著來,不然就變成冷宮了。

  彩色電視機同樣持續開著,壞了趕緊報告。

  接收信號的天線全是銅的,鋁的沒有,李易不想大規模生產鋁用在這方面,他要出口賣錢。

  在外面鋁比金子貴,金子能夠提取出來,鋁他們不會。

  電視就一個臺,收音機也只能收到一個波段的內容。

  百姓們無所謂看什么,唱歌了、說話了等都行,以前收音機叫戲匣子,用來聽里面唱戲的。

  “易弟,反饋回來的消息,百姓們認可了收音機與電視機,就是覺得收音機有點大。”

  李成器出去一會兒,回來時對李易說,聲音大,眾人俱可聽清。

  “我也想讓收音機小一點,省電,要等下一批,技術在研究,卻來不及普及。

  今天用過來,明日里開始打廣告,比報紙上的費用高。

  電臺和電視臺的費用過年時便能收回來,還有很多盈余呢!

  硬件,指硬件投入回本有利潤,不包括其他方面。”

  李易說著不由自主地看向畢構,他一提錢就總覺得有個人盯著自己。

  果然,畢構出聲:“如何收廣告費?”

  “合理收取,我初步估計電視臺和電臺的投入回收周期為三十年。”

  李易組織下語言,一改方才年底賺錢的說辭。

  “這個屬于設計的技術貴?”畢構提示李易,你說技術值錢。

  李易搖頭:“技術不要錢,是試驗過程中消耗掉的材料多,一個零件沒弄好,通電后嘩全燒了。”

  “燒了多少?”

  “不管燒多少,我們終究是把東西做出來了,即便三十年回報期,值!”

  “好!答得好!小易,老夫敬你!”

  畢構笑了,舉杯。

  “飲盛!”李易干杯。

  其他人也陪著喝一大口,感覺很快樂,曾經錢少,畢構一提錢,就是真的想要錢。

  此刻錢多,畢構提錢是逗樂子。

  李家莊子的錢多到想辦法往外送,還不能直接白給百姓。

  請:m.biquge99.cc

哎呦文學網    帶著系統來大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