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加個點 第一百一十九章 “孝廉”感興趣么
劉毅見糜竺承認自己是白身,立即做了個扼腕嘆息的模樣,接著說道:
“以子仲之才,應當早已佩青帶紫才是。”
他隨后頓了頓,故作疑惑,輕飄飄的追問了一句,“可是子仲無心官場,不愿出仕?”
其實前面一句是吹捧,后面一句才是他真正想問的。
在劉毅前世的記憶里,糜竺好像是一直到了陶謙成為徐州牧之后才被征辟為別駕從事,此前一直是白身。
他其實是挺納悶的,雖然漢代商人地位低下,但是到了糜氏這種程度,想要弄個一官半職只要付出點代價還是挺容易的,那么為何糜竺此前一直是白身?
如果不是知道糜竺此后的瘋狂投資的舉動,劉毅都以為糜竺是個只想做個無心涉政的純粹商人了。
所以在正式拋出自己的目的之前,劉毅覺得必須要把“糜竺為啥一直是白身”這一點弄清楚。
萬一糜竺真的是目前只想做一個單純的商人,那他后續的話也就不需要說了,畢竟賣孝廉名額說出去到底不大好聽,能少點人知道就少點人知道。
而糜竺聽到劉毅的話之后不禁嘴角微微上揚。
佩青帶紫……
雖然他知道這只是劉府君的客套夸贊之詞,此前這種類似的贊許之言他不知道聽過多少遍,但是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很明顯是不一樣的。
尤其這句話是從他也感到很佩服的劉府君嘴里說出來,更是讓糜竺有著一種得到肯定的滿足感。
在開心之余糜竺也沒多想,只是稍微斟酌了一下措辭就回答道:“劉府君過譽了,不過非是竺無心出仕,而是與辟召者不投契,因此不應。”
劉毅聞言暗自松了口氣,只要不是無心出仕就好辦……
而且措辭是“過譽”而不是“謬贊”,呵呵,說明這家伙心里面還是對自己挺自信的嘛.....也是,沒點自信怎么能撐得起諾大的糜家。
……不過,不投契應該只是客氣的說法,翻譯一下其實就是不滿意,如此說來……
劉毅下意思的用指尖叩了叩桌案,他稍微捋了一下思路之后就想明白了為啥糜竺到現在還是白身。
在他看來,這就像是現在很多的名士大儒,同樣的官職,若是何進去舉薦,他們理都不理,直接“辭而不受”。但是要換成袁逢,楊賜之流去舉薦,其中大部分人都會屁顛屁顛的去上任了。
為何?
無他,就是因為看不上何進這個人,覺得跟著他混沒前途容易被牽連罷了。這年頭不僅是舉主挑被舉者,被舉者也同樣是在挑舉主的。
知道了糜竺是白身的原因之后劉毅心中大定,因為導致糜竺不出仕的困擾在“孝廉”這方面完全不存在。
舉孝廉和直接舉薦官職不同,舉孝廉是送人才給國家,這只是一個朝廷規定的選拔人才的例行推薦制度,如果完不成每年的舉孝廉指標,郡守國相甚至會因為沒有盡好為國舉賢的職責而被申斥。
劉毅有了底氣之后就微微一笑,直接把糜竺的顧慮給挑明。
“若是舉主不賢,受舉薦者難免會受其所累,子仲有所顧慮也是人之常情。”
……說這么直白?
糜竺猶豫了一下,最終放棄了辯解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到現在沒有出仕確實有很大程度是這個原因,這時候再去解釋就是把劉府君當傻子了,肯定會被其看輕。
不過……劉府君不是說有要事么?到底是何要事,為什么遲遲沒有提及,難道是……
這里糜竺發散著思維胡亂猜測劉毅的所謂“要事”,那里劉毅頓了一下之后便又繼續開口了。
“不過,以子仲之才,若是不能為漢家效力,實乃漢室之失、黎民之失。“劉毅說著說著好像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他微笑著道:
“不知子仲對舉孝廉感興趣么?”
此言一出,正分神胡思亂想的糜竺霎時就是一個激靈。
孝廉!
糜竺差點以為自己的耳朵出現了幻聽。
孝廉是什么?
對于有意出仕之人而言,被舉了孝廉就是踏上了正途!就是走上了康莊大道!就是步入了通天之徑!
他此前曾意圖花費大代價求一孝廉,結果屢屢碰壁,因為這些孝廉的名額根本就不是一介商賈能夠覬覦的,他也特意了解過,甄氏、衛氏、魯氏等竟然無一子弟被舉孝廉!
真正重賢之人不會把寶貴的孝廉名額給商賈之人,而不是重賢之人的孝廉名額早就被世家給內定了,所以在碰了幾次壁之后,糜竺只好無奈的放棄。
糜竺從沒有想過,在他完全對舉孝廉這條路死了心之后,居然有一天,會有一方牧守會問他對舉孝廉感不感興趣?
怎么可能不感興趣!
……難不成劉府君邀我前來,就是為了說這個?難道是認為我是賢才,想舉我為孝廉?這怎么可能!
糜竺雖然心里大呼不可能,但是他嘴上卻很老實。
他先是深吸一口氣,隨后故作平靜的問道:“府君……這是何意?難道……是想舉我為孝廉?”
雖然他努力裝作一副不過如此云淡風輕的樣子,然而劉毅現在是怎么水平?
無妄境!
他一眼就看出來糜竺在微微發抖。
而且你這小顫音又是怎么回事?
劉毅心中暗笑,但是他卻沒有在面上表現出來。
畢竟看破不說破,好歹糜竺也是一族之主,要是把人家弄得惱羞成怒不買了咋辦?雖然他覺得以糜竺現在的智商閱歷不至于做出如此愚蠢的事,但是萬一咧?
因此他只是保持的微笑,頷首說道:“不錯,既然子仲有才,當然要為國舉賢,我擬舉子仲為孝廉,不知子仲意下如何?”
雖然嘴上問著“子仲意下如何”,但是在劉毅的心里早就把接下來的劇情給設想好了:
糜竺欣然同意,然后他長嘆一聲,接著應該就是糜竺問“府君為何嘆氣”,他便順勢訴苦,說北海苦于黃巾久矣,民生凋敝,軍械甲胄不全巴拉巴拉的一堆,最后再愁眉苦臉的拋出重點。
想要修兵鑄甲防止蛾賊再犯,然尚缺三千余金!
我在三國加個點 第一百一十九章 “孝廉”感興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