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明月宋時關 第二百二十一章 治國的看法
趙匡與趙普談笑自如,完全沒有君臣那么嚴的禮數,或許是多年的生死之交,也或是趙匡的過于依仗,目前他對趙普給予最大的信任,成為宋國的獨相。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不亞于秦漢時的丞相了。
不過,趙普剛上任一個月而已,他的權勢并不牢固,威望也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因此,這宰相身上特有的那股老謀深算、權柄之臣的氣勢,還沒有養成。
這時候,門口傳來腳步聲,太監總管張德鈞走入御書房,聲音尖細說道:“稟官家,二皇子殿下在門外等候。”
趙匡有四子,不過大皇子趙德秀和三皇子都是早夭,沒有成長起來,二皇子趙德昭與四皇子趙德芳目前成長起來,都是少年了。
“哦,昭兒來了?宣他進來吧。”
“喏!”張德鈞轉身走到門外宣了口諭。
頃刻間,十四歲的趙德昭,少年模樣,眉清目秀,頭戴玉冠,一身錦衣絲袍,剪裁得體,顯得身材挺拔高挑,頗顯英姿不凡。
趙匡眸光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儀表堂堂,露出些許欣慰之色。
“兒臣拜見父皇!”趙德昭躬身行禮,畢恭畢敬。
趙匡隔空虛手一托,說道:“免禮!”
趙德昭起身后,又對著趙普伸手一禮:“見過趙相!”
他明白趙普跟父皇的關系,相交莫逆,數次生死與共過,情誼深厚;加上父皇得天下,有許多功勞是趙相背后出力;在他父皇未登基之前,他們這些晚輩,見到趙普都要稱呼趙伯,如今身份有別,但二皇子趙德昭也不會失禮。
趙普也拱手還了禮道:“見過二皇子殿下!”
彼此相互施禮之后,趙匡微笑看著趙德昭,詢問道:“來到朕御書房,可有何事?”
少年趙德昭恭敬道:“兒臣過來給父皇請安!同時,兒臣近日聽了翰林學士講解南北形勢,便在書房中寫了一篇文章,見解淺薄,請父皇指正教誨。”
趙匡聞言,倒是來了興趣,他自己是半個粗人,出身軍人世家,于后漢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后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后隨郭威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叛亂,屢立戰功。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
當柴榮登基后,趙匡跟隨他南征北討,官爵一路提升,拜為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任殿前都指揮使,軍權在握,威望甚高。
可以說,趙匡在領兵打仗,排兵布陣上,十分有才能;武藝也不俗,自創了太祖長拳、棍法等,歷史上評為五代末北宋初的軍事家、武術家。但讀書學問卻并不細致,在詩詞歌賦、錦繡文章方面便不擅長了。
趙匡聽皇子寫了一篇對局勢看法的文章,來了興趣,接過趙德昭遞上前的絹紙,掃過上面的內容,那文字寫的倒是中規中矩,甚至字體有些清秀俊美,缺少豪放與骨感,秀麗如女子的字跡。
“自唐失御,天下分崩,四海州縣瓜分,英豪鼎峙……”
十四歲的趙德昭聽了翰林院多位侍讀、學士的講課,不乏一些紙上談兵的老儒生,從天下蒼生道義入手,談著仁義對天下治理和兼并的策略;也有侍讀主張先討伐北漢,統一北方,奪回幽云十六州后,無后顧之憂,再南下征討蠻夷.
這些觀點被趙德昭吸收之后,雜糅進來,他是一個自幼長于豪門和宮廷的少年,對天下事,皆是道聽途說而已,所以觀點看似條條是道,難免有混亂矛盾之處。
趙匡看完之后,微微點頭,對皇子寫文章分析天下形勢這個覺悟和做法,還是肯定的,至于內容是否完全準確,倒是次要的。
因為朝廷之事,茲事體大,連他這個皇帝,跟樞密院、政事堂的智囊大臣們商議,都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看法,各說紛紜,各有道理,具體如何抉擇和執行,趙匡最后還是要跟趙普反復商議才能定下。
像皇子這個歲數的少年,會有什么精辟的想法?真語出驚人,如金科玉律,那就成怪事了!
“趙卿,你也看下。”
趙匡把紙張又遞給了對面坐在錦墩的趙普,讓他也觀看、點評一下。
趙普算是保皇派,屬于幕后打算擁立二皇子做太子的擁護者,看過趙德昭的文章后,并不點出其中缺點,而是光夸優點道:“殿下這篇文,分析有根有據,條理清晰,又有仁德之心,安撫天下百姓的宏愿,令人嘆服,這文章寫的好啊!”
趙德昭聞言一喜,拱手道:“多謝趙相盛贊!”
趙普拱手還禮:“殿下客氣。”
趙匡看著二人的表演,搖頭失笑,對著趙德昭道:“皇兒雖然進步,但不可驕傲,要跟翰林院的大學士們虛心學習,多接收不同觀點,自己進行對比,學會判斷,好了,朕跟趙相還有事談,你先回去吧。”
“是,謹遵父皇教誨!”趙德昭躬身行禮,然后準備退出御書房。
臨行前,趙匡又說了一句:“這有兩冊書籍,一個詩詞文集,一個是隋唐傳奇,皆是由一位江左才子所做,文風高雅,詞作驚艷,連話本,融了歷史演繹,也寫的發人省思,你拿去看看吧。”
趙德昭聞言,心中好奇,上前雙手接過趙匡的賜書,然后離開御書房。
令蘇宸萬沒想到,他這一個月來寫的詩詞和傳奇,已經在大宋宮內傳開,不但被趙匡重視起來,還贈給皇子來翻閱了。
等趙德昭離開后,趙匡收回目光,看向趙普道:“這文章里的觀點,有可行之處嗎?”
趙普莞爾道:“多是翰林院那些學士的觀點,臣聽過幾次,基本差不離,二皇子殿下長于宮內,還是少年,沒有接觸宮外生活,沒有接觸真正朝政,所以觀點淺薄了些,可以理解。”
趙匡點了點頭,輕哼了一句:“都是一些儒家空談之道。”
趙普尷尬道:“官家,馬背上可奪天下,卻不可馬背上治天下。儒家之道看似虛無縹緲,但卻涉及天下士子之心,若要江山鞏固,不像前面北方幾朝代迅速更替,藩兵自重,必須要大力推廣文治才行,只有讀書人天下歸心,以讀書人管理天下,這朝廷方可穩固。”
趙匡沉吟不語,在思索其中道理。
趙普眼神一轉,開口提議道:“二皇子已經十四歲,可以出閣封王,在宮外自建府邸,了解外面的事,委以職務,也能對城內百姓事有所了解,不必完全生活于宮內。”
趙匡聞言后,露出了異色,眼神瞥了趙普一眼,并沒有直接回答,若有所思,似乎在想著什么事。
趙普則淡淡一笑,他的第一步棋已經下出,只等朝廷波瀾再起了。
唐時明月宋時關 第二百二十一章 治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