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恥 第三百八十三節 世界中心(1)
從人類走出非洲開始,世界的中心就在西亞這塊地方。
不是這里的人有多出色,而是地理位置決定的。走出非洲的人從這里往北進入歐洲,往東進入亞洲,往南進入印度,有留下的,有走了的,還有回遷的。人口在這塊地方的交流比其他地方更加密切,互相交換新的知識,于是這里成了最早的智慧匯聚之地,誕生了最早的文明。
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先后誕生在兩河流域,絕對不是巧合。
文明從這里誕生之后,快速向周邊擴散,第二波文明就位于外圍,古希臘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乃至古中國文明相繼出現,其中古中國文明出現還是相對較晚的。
以兩河流域為中心來看待世界,歐洲文明,亞洲文明,都屬于邊緣文明。尤其是中國和歐洲,幾乎就是中心文明的兩端,最為邊緣。
由于人類世界始終在兩河流域交匯,哪怕摧殘的古中國文明,得天獨厚的占據了長江、黃河這樣的大河流域,規模和速度都發展的極快,哪怕印度文明因為印度河、恒河的優越條件,也發展的很摧殘,但兩河流域始終沒有衰落,而且一再復興。
直到大航海時代,將中國和歐洲兩大邊緣,通過大海聯系了起來,交通和信息成本變得比兩河流域更加低廉,競爭的天平傾斜了。
如今的兩河流域中心地帶,夾在極大帝國的縫隙中,伽色尼帝國、埃及馬穆魯克集團,歐洲的東羅馬帝國,都對這里虎視眈眈,他們爭奪的目的,主要是出于財富。這里是中心,誰控制了這里,誰就擁有了天下之財。因為幾大洲都要從這里溝通,誰控制這里,誰就能向其他文明征稅。
可是如今其他文明繞開了這個中心,于是中心邊緣化的政治進程開始了。
倒塌是從東羅馬帝國開始的,他的命運已經注定。只是錯誤的政策,加劇了他們悲慘的命運。
本來控制著亞歐溝通的通道,東羅馬帝國通過向歐洲轉賣亞洲商品,謀取了暴利。如今東羅馬的商品競爭力,完全無法跟中國和印度相比。歐洲的白銀和非洲的黃金,不再流入東羅馬。可東羅馬人自己,卻還繼續奢侈消費,大量進口中國的生絲,制造他們自己的二手絲綢。
巨大的逆差無法通過歐洲、非洲來平衡,經濟危機不可避免。
最作死的是,此時還招惹了從漠北高原涌動起來的征服力量。
比東羅馬更作死的神圣羅馬帝國,以欺騙的方式,騙了契丹人和女真人后,開始遭受女真和契丹勢力一北一南的夾擊,自顧不暇。神圣羅馬帝國就沒有盟友援助,只能單獨抵抗契丹人。
而跟東羅馬帝國糾纏了數百年的大食國,可不會客氣。尤其是伽色尼帝國,在中亞爭霸失利之后,就將征服方向,放在了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王國,在塞爾柱帝國強盛時期,成為塞爾柱人的附屬國,塞爾柱衰落之時,他們就獨立了。繼承了塞爾柱人的地盤之后,伽色尼帝國一直沒能將格魯吉亞這塊地方征服。格魯吉亞的山民,十分悍勇。
可等到伽色尼帝國全力以赴的時候,格魯吉亞人的悍勇,也就沒什么用了。因為女真人比他們更悍勇。
征服格魯吉亞王國之后,整個高加索山脈以南,全都是伽色尼帝國的土地。而山脈以北還比較混亂,大陸相連的陸地,基本上都被契丹人征服了,這里有漢兒駐扎的屯堡,有四周游牧的契丹人,山地上則生活著當地土著。克里米亞半島上,還有一群英國人。他們是諾曼底征服之后,不肯臣服諾曼人王朝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給東羅馬帝國當兵,是強壯的北歐重步兵。
東羅馬將他們安置在這里,于是他們在這里建立了新英格蘭,他們在這里修建了一些以英國城市命名的城市,比如倫敦、薩塞克斯等。他們沿著克里米亞半島的海岸線,修建了大量據點。倫敦、薩塞克斯位于刻赤海峽以東,瓦蘭吉波利斯位于海峽以西。這些以給東羅馬做瓦蘭吉衛隊士兵為生的盎格魯人,其實也是北歐海盜的后代,善于使用大斧,身材高大,他們修建的堡壘群,契丹人都啃不動。之前伽色尼帝國也攻打過他們把守的尼西亞,損失慘重。
所以黑海地區勢力非常復雜,伽色尼帝國根本不想進入哪里惹麻煩。擊敗格魯吉亞人,目的是堵住高加索山脈往南的道路,防止契丹人從這里進攻他們。
因此征服格魯吉亞王國之后,巴赫拉姆沙大帝轉頭回軍小亞細亞就拔出了尼西亞這顆釘子。將東羅馬的勢力,從小亞細亞半島徹底驅逐了出去。
上次打這里,有數千瓦蘭吉衛隊防守,他沒有得手。這次進攻這里,只有幾千地方軍區部隊,不堪一擊。
東羅馬帝國是越來越不堪一擊了。
世界中心邊緣化,對伽色尼帝國的沖擊很小。因為伽色尼帝國的主要財源來自印度,而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哪怕他們位于邊緣,依然不受影響,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世界。
中國和印度都是生產型國家,不管誰控制著交通,都有他們的位置。中國人如今控制了大航路,印度棉布依然是主要商品。跟三佛齊的香料一樣,都是這時代少有的大宗商品。
這些大宗商品,如今不走中東西亞地區了,所以東羅馬帝國的財政立刻大幅度下降。可是印度不受影響,反而因為運輸成本下降,他們能銷售更多的產品,得到更多的利潤。
另外印度和波斯還能生產絲綢,雖然沒有中國的產量那么大,但依然是重要的商品,能為伽色尼帝國源源不斷產生財富。所以伽色尼帝國,花錢買古拉姆這套招數,依然奏效。從外部邏輯,很難摧毀它,只有等他內部分裂。
就連埃及都受到了很大影響,越來越依靠尼羅河三角洲的產出,手工業在失去了莎草紙這種龍頭產品之后,已經大幅度萎縮。作為擁有尼羅河三角洲的馬穆魯克勢力,發展不起來純粹是管理問題。他們的人口管理很垃圾,不然這塊地方不至于到了十九世紀,才有五百萬人口。人口不足又極大的制約了手工業生產,商路現在開始不經過開羅輸入歐洲和北非后,馬穆魯克集團也開始衰落。
大航路如同奔涌的大河,河流上流淌的滾滾河水,正是中國和印度的商品。
伴隨著商品流通的文化沖擊,重塑或者加速了許多文明的進程。
在東方,高麗和倭國受到了第一波沖擊。高麗建立起了穩固的貴族科舉制度,通過考試從兩班貴族家族選拔官員,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統治;倭國則提前進入了平氏政權時代,天皇的院政體系,取代了藤原貴族的官府機構,從上到下滲透進了全國的莊園。
大量中國典籍和密切的人員溝通和交流,讓高麗和日本的經濟也快速變化。高麗人對貿易并不排斥,開京港始終很發達,哪怕在海盜橫行時期,也是繁華的港口,有阿拉伯商人常年往來;倭國則開放了大量港口,雖然大多數都是私港,海貿利潤大量涌入平氏這樣的新興集團手中,武士階層快速膨脹。
高麗的封建經濟,倭國的莊園經濟,都受到了沖擊。尤其是倭國,以前流行以物易物的情況,隨著大量中國銅錢涌入,已經開始進入了貨幣經濟時代。貨幣交易,極大提高了交易量。因為以物易物往往需要具備雙重偶然性,必須雙方都持有對方想要的物品才能交易。而貨幣這種一般等價物的出現,讓交易變成常態,只要有商品剩余,就能產生交易。于是生產積極性變高,形成了大量商業市鎮。
黃金、白銀和銅礦的開采,為倭國帶去了大量中國商品,讓他們提前享受到了富裕的生活,貴族變得十分奢侈。新興的商業和武士階層,也因為大量中國書籍的涌入,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快速提高。甚至涌現一批倭國才子,做的詩文通過海商帶到大宋,也能得到好評。
中國本身的影響也很大,作為大航道的開拓者和擁有者,也是大航道這條大河的源頭,中國商品滾滾注入大航道。生產規模空前提高,大生產已經遍布各地。商業管理最為自由的燕王統治區,形成了一大批生產中心。山東的齊州、登州、膠州,東海的海州,都是發達的紡織業中心和商業中心城市,最小的海州也有二十萬人口;燕京府靠著對草原貿易,和燕云礦產開發,也聚集了三十萬人口。
廣州的發展大大提速,珠三角優良的環境,催熟了這里的生產。良好的日照和灌溉條件,讓棉花在這里大量種植,紡織業規模龐大。而且大規模使用水力紡紗機,因為中國沒有孕育出發達的家庭紡織業,因此棉布一開始就是在作坊里生產,如今紡織業中心在交通便利的地區普遍形成,廣州的棉紗生產規模巨大,甚至向山東輸入棉紗,在這里的織布作坊加工后,大量出口。
宋恥 第三百八十三節 世界中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