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恥 第二百九十九節 絲路(1)
這都是傳說,查士丁尼沒有那么笨。東羅馬人獲得蠶種,也沒這么傳奇。因為中國政權從沒想過要保守絲綢生產技術的秘密,同樣的例子還有,印度人從沒有試圖保密過棉花種植和加工的技術。似乎對于技術,這兩個農耕民族國家,并沒有西方世界想象的那么陰暗。
這場絲綢戰爭,其實是一個誤會。波斯人并沒有任何陰謀,絲綢漲價的原因,確實是波斯人也買不到足夠多的絲綢,否則能賺錢的情況下,他們沒道理不賣給東羅馬人。只是因為此時的中國也發生了戰爭,這是南北朝時期,陸路絲綢之路本就不穩定,北方是五胡十六國盤踞,戰爭頻繁。恰好南方的南梁武帝開始北伐,將全國的商船征集起來,導致海上絲綢之路也斷絕了。波斯人于是無法從陸路和水路買到中國的絲綢,本國和印度產的又無法滿足要求,導致東羅馬帝國經濟崩潰,查士丁尼習慣性的用惡意揣測,發動了戰爭。
絲綢之路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他溝通的國家數量之多,而且對面的消費能力巨大。
李慢侯已經了解到,東羅馬帝國雖然失去了不少領土,但希臘等地依然在控制之下,而且還控制著黑海沿岸的一些土地。可以從中亞直接購買絲綢,這個帝國依然非常有錢。他們鑄造的金幣在絲綢之路上是硬通貨,甚至進入了陜西境內,被稱作大秦金幣。
東羅馬帝國這些年一直跟大食帝國戰爭不斷,阿拔斯王朝雖然沒落,可是塞爾柱帝國分裂出去的屬國,卻占據了敘利亞到埃及等地方,以前東羅馬在小亞細亞沿海的城市據點,都被塞爾柱帝國的屬國羅姆蘇丹國奪取。
戰爭和商路斷絕,導致東羅馬帝國財政一度崩潰,鑄造的金幣含金量不斷下降,甚至一度含金量下降到零。財政收入也一度下滑到了兩百來萬諾米斯瑪金幣,科穆寧王朝掌權,開始改革。如今又上升到了五百多萬金幣的水平,而且含金量也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多。
有這么多黃金,一方面是因為黃金在這里的價值低,購買力不可能跟在中國比。因為此時西非的馬里地區是世界黃金最大產區,后世有人統計,馬里帝國時期,生產的黃金,占世界產量的一半。而西非通過北非,黃金大量流入歐洲。
五百多萬金幣,可是相當于五千多萬貫呢,這幾乎是宋朝靖康之變前的水平,而東羅馬帝國無論是人口還是生產,都不看比得上宋朝。
另外財政收入高還跟財政手段有關,傳統的宋朝講究的是輕徭薄賦,同時商業手段始終不如繼承了希臘商業文化的東羅馬帝國,商業稅收始終不足。不然區區南宋都能收一億的稅收,而北宋卻沒有,不是沒有那么多財富,而是收不上來而已。
無論怎么說,盡管黃金價值在歐洲更低,但在中國很高,所以用黃金購買絲綢的購買力就是巨大的,就好像日本人自己不用白銀,卻因為開發了白銀,而擁有購買力一樣。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東羅馬帝國如此,大食帝國同樣如此。哪怕是只控制著兩河流域的阿拔斯王朝,此時已然擁有不弱的財政能力,收入水平不會比東羅馬帝國更低。
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這兩大市場,非常值得開發。陸上,海上,都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陸地上,其實絲綢之路的極限還沒有達到。真正將陸上絲綢之路開發到極限的,其實是蒙古人。蒙古帝國建立之后,他們將漢人的驛站系統復制到了草原上,讓草原變得暢通,甚至一些歐洲小股旅人也可以安全的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
現在李慢侯正在開發草原絲綢之路,已經將安全的驛站系統推進到了漠北高原中部。西段要通過的乃蠻部、高昌回鶻都是耶律大石的附屬勢力,只要大石能在這段建立驛站系統,草原絲路就打開了。
海上開發,同樣需要大石配合。因為李慢侯目前的投入水平,只能支撐到在新加坡建立基地,為此他跟占婆國、三佛齊都打過仗。這兩個國家此時并不弱小,至少沒有弱到李慢侯跨海輕松擊敗的程度。
三佛齊以蘇門答臘的巨港為中心,信仰佛教,控制著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百姓習慣居住在水上,因此有不弱的海上力量。
出了馬六甲海峽之后,面對的印度北部是混亂的回教封建主割據和混戰狀態,這些來自中亞的草原割據勢力,不但強大,而且野蠻,很難和平溝通,你想跟他做生意,他想搶劫你的商船。而在印度東部,恒河出海口一帶是信仰印度教的犀那王朝,此時占據著孟加拉地區一帶,可不是后世的孟加拉國,還包括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能擋住西部的中亞封建騎兵,就能擋得住李慢侯的大軍,更何況李慢侯根本不可能派大軍去。
孟加拉以東的阿薩姆一帶,是唐僧筆記中的迦摩縷波國,此時已經衰落,混戰不斷,無法貿易。
所過之處,不是強大,就是混亂。都無法立足,或者立足成本太高,利益預期不足,風險太大。
可如果大石能在兩河流域立足,控制巴格達的話,就很值得打通印度洋航道了。波斯人在衰弱,以前控制印度洋的波斯水上力量已經收縮,宋人商船目前取代了波斯商船,成為這一帶的運輸服務商。
李慢侯不想只為別人服務,他更希望宋人直接參與印度洋地區的轉口貿易,他需要在這一帶打通商道,建立起一條完整的貿易基地線。
要打通這條線,他至少要在印度南部取得一個基地,最好還要在犀那王朝控制的孟加拉地區建立一個基地,搶也好,租也罷,有這樣一座基地,只要將這里的棉布專售到巴格達,就足以盈利。
過了印度,在波斯南部建立一座基地,就可以直達巴格達了。通過巴格達,可以往北輸送商品到歐洲。歐洲此時經濟極為落后,但卻有銀礦,而且還能轉口非洲的黃金。
只要打通巴格達,印度洋航線,就值得投入,因為這將會成為一條黃金之路!
可是大石是怎么想的,李慢侯卻不知道。突然派他的太子從海路來到大宋,說要回上京臨潢府守祖陵,李慢侯信他個鬼。
回到山東第一件事,就是關心一下今年的第一批使團,這已經是慣例了,即便李慢侯不在,使團也照常出發。東藩府有一套制度,這是李慢侯敢去揚州,并且長期駐留的信心所在。跟林永那種藩鎮集團不同,李慢侯建立的藩鎮體系,更像是一個小朝廷,不一樣的是,他的小朝廷沒有科舉,不用文官,而是軍政一體,利出一孔,精英都被逼入軍隊中先鍛煉,然后才有機會當官。等到明年,就有第一批熬過十年的文官將會出仕了。
今明兩年,李慢侯最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徹底打通絲綢之路,另一個就是軍官入仕。
擴寬絲路這件事,今年就要跟大石溝通清楚,大石不能幫他打通絲路,想回到臨潢府,那是不可能的。讓他兒子去守陵,也就只能去守陵,別人想都別想。
李慢侯絕不相信,耶律大石把蕭塔不煙的寶貝兒子送回來,是為了守陵的。他要真是這種人,當年就不會跑到西域去。
事實上大石比李慢侯更急,正月剛過,草原上的冰雪都沒有融化,大石的人就來到了山東,送來了耶律大石打算返回可敦城的消息。
“大石要東征!他帶多少兵馬?”
這是一件大石。
如今大石東征,手里能拿出十萬騎兵。但他不可能拿出這么多人,不僅僅是他不會放棄西域,更因為帶著十萬人他根本走不遠。
“大概一萬精騎!”
使者回答。
李慢侯點點頭,這就很合理了。
“帶一萬大軍東征?他想打誰?”
一萬人估計大石誰都打不過。
可敦城一直在他手里,一方面是克烈人不愿意攻城,另一方面,是草原民族始終沒有弄清楚大石的底細,包括克烈人在內,乃蠻部也名義上歸附大石,可實際上根本不聽他的,真聽他的草原十八部,都跟著他去西域了。
乃蠻部是三萬戶的大部,克烈部至少有五萬戶,動起手來,大石能打得過誰?
“我主想回祖地祭天!”
恐怕也只能祭天了,那這就不是東征,充其量是一種宣示存在的行動。
“大石想怎么去臨潢府?不會就來通知我一聲,然后就去了吧!”
使者笑道:“當然不會。我主特派外臣來溝通,還望燕王開恩,將我兩京歸還大遼。”
李慢侯道:“當初說不要的是你們,想在有想要了,沒這么便宜吧?”
使者道:“當然不會讓燕王為難。我主自有厚禮相贈!”
“厚禮?多厚的禮?”
“一百萬金幣!”
“嚯!大石從哪發的財?”
雖然西域那些商業城邦提供的金幣不少,可大石的軍費也大,他應該不可能一次拿出一百萬金幣。
使者笑道:“我主去了一趟印度……”
宋恥 第二百九十九節 絲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