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爭鼎楚漢

第64章 犯趙國者 必誅之

更新時間:2020-06-21  作者:香山居士
爭鼎楚漢 第64章 犯趙國者 必誅之
十一月二十五日。

德政殿。

上次朝會是在本月初,相隔許久,趙歇要全面了解最新情況。

臣子們跪拜后,在各自座位坐下。

如今,趙國日新月異,萬象更新,萬民擁戴趙王,臣子們又有公平的晉升空間,他們對朝廷和個人,都充滿了希望。

在朝臣中,有一個新面孔,那就是工部侍郎馬震,三天前剛從邯鄲到襄國就任。

“自周室東遷數百年來,各諸侯國不乏銳意改革之舉。寡人親政以來,改革措施前所未有,有賴眾愛卿輔佐,讓各項改革得以貫徹實施。寡人南下期間,又有重大進展,各愛卿將最新情況匯報給寡人,由兵部開始。”

首先是人事方面,都城官吏、地方官吏毛遂自薦,趙王讓錢勻登記起來的人,已有一半獲得提拔任用。

朝廷官衙改革后,吏員人數不足,所空缺的人手,目前已招募四成,在年內可全部解決。

在兵部方面,李左車出征后,兵部暫時沒有直接負責人,由兵部職方清吏司匯總其它三司情況,統一匯報。

根據匯報,目前,新征召的八萬士卒已全部到位,分別安排在三個地方訓練。

新兵平常由兵部管轄,如果有戰事發生,再根據君主的要求,將士兵調派到某地,交由某武將管轄,或者調派給由君主任命的統帥。

至于練兵方面,既有兵部常設的負責訓練的人員,亦有不隸屬于兵部的武將,在平常協助訓練。

在戶部方面,由戶部司清吏司統一匯報情況。

在各個郡縣的配合下,對全國的富豪、大戶人家已核查完畢,累計發現有三十二萬隱匿的人口,將這些人口登記在冊后,趙國總人口為二百三十六萬人。

在古代,各個朝代有不同程度的人口隱匿情況,趙國的情況還不算很嚴重。

隨后,公叔離匯報商部工作情況。

這個月以來,府庫收入頗豐。

在紙張銷售方面,五個商家的誠意金加起來是一筆大數目。

實行鹽鐵專賣,再加上紙張獨家經營,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讓府庫迅速充裕起來。

目前趙國的食鹽,來源于在東北部海岸由商部接收的兩個曬鹽的鹽場。

原本在趙國境內的鐵器作坊,有一部分被商部征收,生產著除了兵器外的鐵制品。其余部分則全部關閉。

所謂鹽鐵專賣,不僅在于銷售環節,連生產亦只能由官方生產。

各部門匯報完畢后,趙歇宣布兩件事。

第一,是恢復李左車兵部太尉職務;第二,全面推廣紙張,朝廷的官吏、衙門,如無特殊情況,公文停止使用竹簡,一律使用紙張。

李左車隨即以太尉身份,向戶部戶部司清吏司問:“新登記人丁,有多少是十八至三十歲男子?”

清吏司道:“回李太尉,約有三萬五千人。”

李左車再面向趙王道:“大王,臣建議,從中征召兩萬人入伍。”

本身這早就跟趙歇商量好,人口核算完后再由他提出。

清吏司驚訝道:“他們皆是別人奴仆,屬私人財物,征召他們,豈不等于沒收私人財物?”

李左車道:“就算是奴仆,亦是趙國臣民,理應跟庶民一樣為國效力。從軍后,須跟其他士卒一視同仁。”

在古代,連人身支配權都沒有的奴仆,地位比有正常戶籍的庶民還低。

趙歇道:“太尉言之有理,寡人準奏。”

御史隨即在紙箋上記錄,某年某月某日,兵部太尉李左車奏請趙王,征召二萬奴仆入伍,趙王準。

趙歇掃視眾臣,朗聲道:“可還有卿家請奏?”

錢勻出列道:“稟我王,趙國人才匱乏,臣建議效仿秦孝公發布求賢令;效仿燕昭王,在城外筑招賢臺。以示我王招賢納士、富國強民之決心。”

這個建議,他曾在私底下向趙王說過。

趙歇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寡人準了!”

這方面亦是由吏部實施,確立好細則經過批準后,以趙王的名義發布。

御史隨即又做好記錄。

德政殿上,趙歇跟臣子們商議著具體事項,一個時辰后,已將各項事務確定好。

最后,由趙歇宣布一件大事。

“劉邦這惡賊,欲滅亡我趙國,先是派韓信引兵犯境,后又使出奸計,讓項羽中計來攻趙國。對于此等敵人,趙國孰不可忍,決不能被動防御,需針鋒相對。寡人宣布,凡是跟漢國勾結者,跟謀反罪一樣,視為最十惡不赦之大罪;凡是敢于跟漢國友好之國家,皆視為與趙國為敵。株除劉邦,趙國全體臣民,人人有責。寡人會發布詔書,跟求賢令一樣,曉瑜全國,通告天下。犯我趙國者,必誅之。”

這是趙歇的一種姿態,劉邦膽敢侵犯趙國,趙歇要做出強硬的姿態。

這樣做,對內能增強內部臣民們對朝廷的信心,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對外則是告訴全天下,趙國不是好惹的。

在場臣子們,感受到趙王那強大的氣勢,原本天下由項羽和劉邦爭霸,正是需要有如此強勢、英明的君王,才能帶領趙國崛起,才能讓趙國臣民看到希望。

爭鼎楚漢 第64章 犯趙國者 必誅之

上一章  |  爭鼎楚漢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